資源簡介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4.2 數值計算》的第一課時。本節課 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數據與計算》中第四單元第二節 的內容, 第四單元主要講計算與問題解決, 本單元我們將對計算 進行更多探究, 將進一步了解計算與算法的關系, 掌握數值及非 數值類問題求解中常用的算法思想, 學會分析問題, 針對問題的 解決選擇合理的算法, 運用已學的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 元將采用雙新所倡導的項目式學習, 在充分研讀課標和參考其他 版本教材的基礎上, 精煉“計算 ”這一大概念, 下面我將從大單元主題概述和課時項目教學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我今天的說課。一、單元主題概述民國時期,魯迅先生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激 勵了國人以“真善美 ”的角度看待民族與世界文化。當剛剛過去 的冬奧會遇見周杰倫, 一首首嗨翻全場的歌曲, 讓國人在世界的 舞臺上炫出華流。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組成, 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當代高中生對古典國學知識也充滿了學習 的熱情,為了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國學知識中的古詩 詞, 促進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本大單元從每天都會接 觸的古詩詞學習活動延伸而來。項目主題為“樂學古詩詞 ”軟件 設計。通過“樂學古詩詞 ”軟件設計的項目情境創設, 營造借助 數字化工具表達思想, 建構知識, 從而養成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習慣。通過項目的實施,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同時借助項目實施的良好氛圍, 弘揚國學精神的同時, 使蘊藏在學生 中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此項目包含“ 樂學詩詞先規劃--軟件 需求分析、分類詩詞便查找--軟件制作準備, 巧學詩詞有妙招-- 學習模塊實現, 學習詩詞驗效果--學習效果分析, 成果報告可視 化--軟件系統測試 ”等五個子項目,共需7個課時完成。本節課《數 值計算》第一課時雖然在教材中是第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 為了更好的完成“樂學古詩詞”這個項目,我重構了教學組織方式,本節課將在子項目四--學習詩詞驗效果--學習效果分析中呈現。二、課時項目教學本節課主要講數值計算, 也承載著單元教學的目標, 為了更 好的完成教學, 我將從“項目內容分析、項目學情分析、項目目 標分析, 項目實施過程, 項目評價反思 ”等五個方面來介紹本課時的項目教學。(一)、項目內容分析本節課選自教科版必修一《數據與計算》中第四單元“計算 與問題解決 ”的第二節, 前三單元的課程內容已經涵蓋了數據及 其結構、計算及編程計算, 本單元的內容則是綜合之前所學的知 識來解決問題。所以本課既是對前三單元的總結, 也是為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做鋪墊。上一節課同學們也已經通過子項目三完成了“巧學詩詞有妙 招--學習模塊實現”, 由此本節課將通過上節課同學們學習后產生的數據,來繪制自己的學習效果圖。實現“學習詩詞驗效果 ”模塊。(二)、項目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 學生 已經掌握了編程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課時主要聚焦于數值計算與 問題解決之間的關系。針對這樣的情況, 我在設計任務時, 將緊 緊圍繞本節課的項目目標和主體學生, 加以拓展, 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三)、項目目標分析根據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具體內 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項目選題的特點, 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1、主動感受數據的圖形化表示(信息意識)。2、了解數值類算法在實際問題解決時的常用方法及應用(計算思維)。3、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 養成數字化學習和創新習慣, 完成學習探究任務(數字化學習與創新)。4、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 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 積極主動的融入信息社會中(信息社會責任)。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1、了解解析法2、能夠利用 numpy 和 matplotlib 兩個模塊繪圖。3、了解數值類算法在實際問題解決時的常用方法和應用。難點是1、掌握numpy、matplotlib模塊繪圖的方法2、了解數值類算法在實際問題解決時的常用方法和應用。(四)、項目實施過程本單元以項目實施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為本課設計以下環節1、導入新課本環節將采用新舊銜接的方式導入新課, 在上節課中, 學生 分工合作已經完成了“巧學詩詞有妙招--學習模塊實現 ”這一子 項目, 通過圖片展示學生使用“樂學古詩詞 ”后產生的測試數據, 引導學生怎樣由數據轉換為學習效果圖的思考, 并聯想“樂學古 詩詞 ”有待完善的功能, 從而引出本節課子項目目標, 這種新舊知識間碰撞式導入,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探究新知先展示王小山同學一周的學習數據,提問:大家有什么辦法 可以幫助王小山同學看到自己這一周學習古詩詞的正確率的變 化趨勢呢?然后請同學們組內討論并動手實踐, 幫王小山同學繪制他的學習效果圖。不難發現大家基本都用手工繪圖或WPS繪圖的方法繪制圖像。進而提出問題, 如果我們想看到王小山同學一 個月內的學習效果圖呢? 一年的呢?或者時間更長呢?引導學 生發現:時間越長產生的數據越多,此時再用手工繪圖或WPS繪 圖的方法會很麻煩。進而引出使用編程的方法繪制圖像, 進入活 動二, python繪圖初體驗, 請同學們打開自主學習手冊, 通過小 組討論, 分工協作的方式自學python繪圖的相關知識, 完成本節 的項目活動手冊中對應代碼及模塊名稱的填寫, 并使用python編 輯器運行正弦函數.py文件,觀察并理解每行代碼的實際含義, 引導學生說出python繪圖需要借助的兩個模塊的名稱, 以及他們 的主要功能。這種在活動中體驗, 在體驗中探究的學習方式, 能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也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編程繪圖的有趣和高效。3、合作探究通過上一活動的完成,同學們已經掌握了python借助numpy和matplotlib模塊繪圖的方法,活動三學習效果我來 畫,讓同學們通過合作探究來填寫程序半成品,引導同學們 繪制出王小山同學一周古詩詞學習的正確率圖像,幫助同學 們進一步理解python的數據可視化表達,加深對python借助 numpy和matplotlib模塊繪圖的理解, 以便在以后使用時能更靈活的運用python繪圖。在同學們分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巡視并輔導,鼓勵表揚學生,不斷地給學生“你能行”的心理暗示,在關鍵地方給學生以點撥。在程序半成品中,我用numpy模塊中的loadtxt()函數展示實時動態獲取古詩詞學 習的文本數據,便于同學們把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增添到上節 課的作品“樂學古詩詞”中,完善“學習效果分析”功能。 完成任務后我會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和個別同學上臺演示程序運行效果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樂學古詩詞”“學習詩詞驗效果”模塊完成后,還有沒有 其他需要完善或者修改的功能呢?進而引出下節課的子項目“成果報告可視化-軟件系統測試”。4、歸納總結此環節我將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重點 內容, 幫助學生提煉要點, 形成知識框架, 提出對于問題的解決 更應該關注思維的養成, 并呼吁學生要學會選用適當的數字化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五)項目評價反思項目評價:本節課利用教學輔助平臺讓學生記錄各自的課堂學習情 況,通過師生互動,產生動態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對課堂 教學實時微調。同時利用評價量化表, 采用學生自評、互評、 教師點評的方式形成系統的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有效 的課堂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建立自信,也有利于幫助老師實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提升課堂效率。項目反思:從課堂氛圍和學習效果來看,項目式學習大大激發了同 學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也很好的促進了自主及合作 學習的開展,進一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團隊協作、 動手實踐,將知識構建、技能培養和思維發展潛移默化的融 入解決問題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促進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達成,完成項目學習目標。我認為本節課有如下幾個方面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持續予以精化。1. 通過真實情境, 確立項目主題,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節課選取“樂學古詩詞 ”這一工具的設計與開發為項目主 題,該項目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還原學生應有的地位——學習的主人。本節課凸顯“學主教從,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專業 途徑,把項目整合于課堂教學中,重構教學組織方式,在項 目完成的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創造展示機會, 讓學生在成功體驗和肯定評價中發展。在學生評價活動中,同學們邊展示自己的作品邊用語言加以描述,在讓其他同學了解自己想法的同時,提高了展示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成功的喜悅在每個學生的臉上蕩漾!但是經過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深度分析,我也發現其中有 一些不足之處,學習資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小組探究學習策略”的研究和應用還不到位等,深入研究項目教學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爭取更好的 教學效果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繼 續走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道路, 努力將教學理論與教改實踐有機結合,爭取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以上便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