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歌唱《陽關三疊》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歌曲的演唱學習中,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的優秀音樂文化的認知,并能正確感受古曲所蘊含的深厚情感。2. 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古琴知識、欣賞歌曲錄音、分析歌曲要素與情感表達,視唱歌曲旋律、對比欣賞等手段,學唱表現琴歌《陽關三疊》。3. 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關知識。 (2)知道琴歌這一藝術的形式。(3)用連貫、流暢、飽滿的聲音表現出古曲的韻味和情感。教學過程 一、 導入1. 學生伴隨著《陽關三疊》的音樂進入教室,老師朗誦《送元二使安西》師:同學們詩歌是古人在送別友人時最常用到的情感表達方式。古人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非常多的送別詩,你們知道還有那些關于送別的詩句呢?2. 介紹“琴歌”師:我們朗誦了這么多的關于送別的古詩,你們知道古人除了朗誦還會以什么樣的形式來表現古詩嗎?生:還有吟誦、唱誦。師:對了,除了朗誦我們還有吟誦這樣的形式,比如剛才老師朗誦的《送元二使安西》就被古人以琴歌的形式改編成了一首古曲《陽關三疊》你們知道什么是琴歌嗎?師:所謂琴歌,是指在古琴彈奏下吟唱的歌曲。你們想聽老師來演奏這首來自大唐盛世的古曲嗎?3. 老師演奏《陽關三疊》、介紹古琴師:同學們老師剛才是用什么樂器來演奏這首古曲的嗎? 生:古琴。師: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的古琴藝術列入了“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古琴藝術代表著中國文人怡養性情的生活方式。4. 老師展示古琴并提問:古琴有一共幾根弦? 生:七根。 師:所以也叫 生:七弦琴師:對,古琴也稱七弦琴,瑤琴、玉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就可以發出悠揚的琴聲。古琴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老師介紹古琴的結構提問:你們看看古琴是什么形狀的?長得像什么?生:像一個人。師:對了古琴的樣子就像一個人,請看這是他的頭發、這是他的琴頭、(琴頸、琴肩、琴腰、琴尾、雁足),琴的背面有兩個孔,是古琴的出音孔他們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分別叫龍池、鳳沼。師:同學們請看看古琴的正反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生:正面是圓的,反面是平的。師:對了正好代表天(學生:天圓地方),琴面上的十三個白點叫徽,分別帶表一年是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你們看我們古人多聰明呀,在小小的一把琴中把對天地人的認識都放在了里面。5.用二聲部進行練聲 師:古琴的音色是怎樣的?生:深沉、悠遠仿佛來自古代的聲音。師:我們用LU來模仿古琴的聲音,請同學們把背打直,小肚子用力,把眉毛揚起來。老師彈琴,用二聲部進行發聲練習。師:老師剛才演奏的《陽關三疊》這首琴歌的歌詞要比原詩長,后人在原詩的基礎上新增加了下闋,更進一步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因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歌曲又名《渭城曲》《陽關曲》 b. 完整欣賞師:下面我們來聆聽琴歌《陽關三疊》的第一疊,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老師出示問題,播放《陽關三疊》的第一疊。 師:剛才我們聽了這段音樂,一共分為幾個部分。 生:兩個部分。師:曲作者把全曲分為上闋和下闋。 c. 了解“三疊”師:剛才我們聽了第一疊,這首曲子的名字叫《陽關三疊》,有誰知道三疊是什么意思?生:唱三遍。師:作者將一個曲調變化疊唱三遍,故名三疊。今天我們就學唱第一疊。三、學唱琴歌 (1)視唱上闋旋律師:我們先視唱上闋的旋律,用手打節拍注意坐姿,歌唱的狀態。第一遍視唱上闋旋律。師:同學們唱很準確,要是能注意下第二、四、七、小結的這個二分音符就更好了,二分音符要唱滿。老師示范二分音符,學生跟唱。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小結這個前十六后八的節奏。 老師示范。師:下面我們再唱一遍上闋旋律,注意每句換氣。 第二遍視唱上闋旋律。 (2)按照節奏朗誦上闋師:旋律我們已經會了,我們再來看看歌詞。同學們能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上闋嗎?(提示注意朗讀的語調和語氣,要把詩人送別友人的離別惆悵之情表達出來。)師:我們試著填詞演唱。注意把剛才我們朗誦的韻味帶入到演唱中。學唱第一樂句師:剛剛同學們填詞得非常好,那韻味唱出來沒有?請同學們聽老師來唱第一句。老師范唱師:老師強調了那幾個字?我們還應該注意那幾個字? 生:渭、浥、塵、 學生演唱 學唱第二樂句a. 第一遍演唱:要求學生找出句中重點字“客”、“青”、“ 柳”、“ 新”。b. 第二遍演唱:要注意唱準附點節奏和前十六后八節奏。旋律音調的上揚使情緒激動,演唱時注意咬字、聲音要連貫、句尾音要唱飽滿。學生跟琴演唱第一、二樂句 學唱第三樂句老師提問:這一樂句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應該重點演唱哪幾個字?學生演唱這一樂句,注意重點字“勸、一杯、酒”的咬字及其時值,要有感嘆的感覺。學唱第四樂句老師提問:這個樂句的旋律與第一樂句有什么聯系?它起到了什么作用?老師提問:這個樂句中要強調的字是哪些?學生演唱這一樂句,要注意“西”字的附點音符的演唱,“陽關”二字的聲音要送出來,“無故人”要唱的連貫,聲音推出去。學生完整演唱歌曲上闋,老師鋼琴伴奏。 (3) 視唱下闋旋律師:我們來看看下闋旋律。下闋出現了八度的大跳,有兩個,大家看看兩個是一樣長嗎?生:第二個要比第一個長一拍。 老師范唱師:我們來唱唱。注意坐姿,大跳的地方氣息要給足。 學生演唱第一句。師:我們來看第二樂句。注意第二樂句出現的全曲最高音。老師范唱、學生演唱。師:我們來完整演唱下闋旋律。注意帶氣息,和發聲位置。(4) 填詞演唱下唱。 學唱第一樂句師:我們一起來填詞演唱。大家注意第一個字念什么? 生:chuan遄行。 師:什么是遄行? 生:是很急的行走。師:為什么要遄行?因為長途越渡關津。前面還有很多的艱難險阻。你快走,快點到了就可以早點不受罪了。所以我們應該強調那些字?生:行、長、越、津。 師:我們來試試。師:很好,我們來完整演唱下闋。 學生演唱。師:我們來最后這“宜自珍”,兩句因該強還是漸弱? 師:對了應該漸弱,人越走越遠了。我們再來演唱下闋。注意重點字。師:我們把上闋和下闋連起來,完整演唱一遍。注意節拍,重點字,還有韻味。四、學唱二聲部a. 老師鋼琴伴奏,學生完整地演唱第一疊,老師演唱二聲部。師:同學剛才老師和你們是唱得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師: 老師演唱的是二聲部,我們一起來看看二聲部。 出示二聲部旋律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二聲部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模仿古琴的練聲曲是一樣的,我們再來唱一唱。b. 學生跟著老師的鋼琴演唱二聲部。 c. 老師演唱一聲部、學生演唱二聲部。d. 把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老師鋼琴伴奏,學生再次完整演唱《陽關三疊》第一疊。五、總結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在優美的琴歌中感受了古人依依惜別的悲傷。其實我們除了《陽關三疊》以外還有很多表達惜別的歌曲。請同學們課后去找一找關于送別的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