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中學時代——《校園的早晨》教學設計教學分析《校園的早晨》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樂人高楓的作品。20世紀80年代曾經在校園內風靡一時,現在仍在傳唱。最初以王潔實、謝莉斯的男女聲二重唱最具代表性,后有多個版本的出現。整首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清新活潑,休止符和切分音的運用為歌曲增添了活力。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三段體。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了解校園歌曲,領略校園歌曲的魅力,激發聆聽音樂的興趣。【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知識與技能】 了解聲樂的演唱形式,并能夠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且學生進行合作,感受合作的快樂。教學難點:準確處理八分休止符及段落反復記號。教學過程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學堂樂歌”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期,隨著我國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其中沈心工被譽為學堂樂歌之父。簡單來說學堂樂歌就是當時的校園歌曲,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現代的校園歌曲。——《校園早晨》初步感知師:通過多媒體完整地聆聽這首歌曲,同學們在聆聽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你想用什么詞匯來形容這段音樂呢?生:輕松、愉快的。師:歌曲《校園的早晨》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樂人高楓的作品,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源于遼寧大學。詩人高楓在遼寧大學晨練時,看到了校園內的晨讀景象,便觸發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校園歌曲,后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譜曲,全國傳唱。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潑、優美動聽。師:初聽歌曲并思考,速度是怎么樣的 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為中速,《校園的早晨》是一首清新活潑的校園歌曲,該歌曲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樂人高楓共同創作,80年代曾經在我國校園內風糜一時,表現了學生快樂的校園生活。(二)復聽歌曲并設問,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女聲對唱。對唱形式在民歌中應用非常普遍,在非洲,部落居民聚會商討重大問題或進行宗教儀式時,經常利用對唱的方式交流,歐洲許多國家民間聚會狂歡時載歌載舞也經常利用對唱方式,中國鄉間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對歌經常是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重要方式。(三)學唱歌曲師:我看到有些同學都在情不自禁的哼唱了,那我們正式學唱之前要做什么呢?生:師:對啦,發聲練習。我們用“la” 的方式做音階上行和下行式發聲練習,注意,腰背挺直、口腔打開、面帶微笑,那我們開始吧。師:1-2-3-4-5-5-4-3-2-1(la),嗯,同學們要注意聲音不能太生硬,要用活潑、輕快的感覺來唱。(四)歌唱與表現請學生們按要求演唱歌曲。(1)第一遍將學生們分為男女兩個聲部分,帶表情的合唱歌曲。(2)第二遍請學生們邊唱邊表演(根據歌詞設計肢體動作),并請做得好的同學上臺演示。(五)音樂知識卡1、聲樂主要演唱形式獨唱、對唱、重唱、合唱、齊唱、表演唱等。2、校園歌曲相關知識①什么是校園歌曲 (流行于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歌曲。)② 園歌曲的特點是什么 (樸實、有朝氣、積極向上。)③ 園歌曲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童年》、《橄欖樹》等。)【設計意圖】課外知識講授,開拓學生眼界。(六)音樂活動1.分組表演學會的這首歌曲。2.開展生生互評,結合教師點評。3.想一想,我們還聽過哪些校園歌曲,唱一唱教學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學習了一首校園歌曲,感受到了校園歌曲清新、充滿朝氣的情緒,帶給了我們愉快的情緒和蓬勃向上的學習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