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總結核心提煉運用核心主題 能力要求 命題熱點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通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學習,提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以及鍛煉和提升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探究與建構等能力 法的本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總目標及原則2.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通過對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學習,提升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素養以及鍛煉和提升辨識與判斷、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等能力 法治國家的內涵、特征、意義及怎樣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內涵、特征、意義及怎樣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內涵、特征、意義及怎樣建設法治社會3.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通過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學習,提升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素養以及鍛煉和提升辨識與判斷、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反思與評價等能力 科學立法的內涵、特征及怎樣做;嚴格執法的主體、原因及怎樣做;公正司法的含義、原因及怎樣做;全民守法的含義、原因及怎樣做必備知識整合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3.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二、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1.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2.法的類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3.法的內涵。(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4)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4.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三、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3.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原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2)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1)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2)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2)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一、法治國家的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展開。(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2)堅持良法之治。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二、建設法治國家1.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1)推進憲法實施。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②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2.建設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三、法治政府的內涵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1)職能科學的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該管的不管。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必須科學合理。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2)權責法定的政府。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因此,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3)執法嚴明的政府。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4)公開公正的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5)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優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6)廉潔誠信的政府。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政府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無信。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貪腐和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7)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要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四、建設法治政府1.措施。建設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2.建設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五、法治社會的內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1)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都應遵守的基本規范。(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3)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六、 建設法治社會1.措施。(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2.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使全社會更好地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一、科學立法的內涵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二、 推進科學立法推進科學立法的措施。(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三、 嚴格執法的內涵及意義1.嚴格執法,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2.嚴格執法,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3.嚴格執法,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4.嚴格執法,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四、 推進嚴格執法推進嚴格執法的措施。(1)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2)堅持規范執法。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3)堅持公正執法。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4)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五、公正司法的內涵1.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2.司法的程序要公正。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3.司法的結果要公正。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六.推進公正司法1.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2.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3.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4.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七、全民守法的內涵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4.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八、推進全民守法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