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四章第二節《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三單元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人體的代謝廢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無機鹽等,除二氧化碳和部分水分隨呼氣排出體外,其他物質主要以尿液和汗液兩種形式排出體外。本節內容主要是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在前三章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人的生活需要營養”人的生活需要空氣”和“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在此基礎上,來研究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問題。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有著重要意義。人體獲得物質和能量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協調配合,而廢物的排出也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的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然而,尿素等代謝廢物是如何排出體外的?除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內代謝廢物,還有其他的排泄途徑嗎?這些問題在本節繼續探究,本課《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之后,學習皮膚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這有利于學生對新陳代謝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還為學習“人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人體的免疫功能”等學習做了鋪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本節課是在前面兩章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重要概念“人體的組織、器官和系統的正常工作為細胞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生存條件,包括營養、空氣等以及排除廢物”。課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學情分析】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對皮膚有一定的了解,也能認識和了解到人體進行生命活動時必須不斷獲取物質和能量,并不斷排出體內代謝廢物的知識,知道了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但對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不清楚,對皮膚結構和功能也知道的不深入。【核心素養目標】生命觀念:通過自我體驗、觀察永久切片、模型和示意圖等活動,說出皮膚的結構,并結合生活體驗初步推測其功能,進一步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重點)科學探究:通過觀察汗腺的結構、模擬不同溫度下汗液的形成,說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進一步闡明皮膚的功能。(難點)社會責任:通過對青春痘的分析,認同皮膚的重要性,積極做好皮膚的衛生保健,進一步形成健康生活的觀念。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體驗,初探皮膚”、“顯微鏡觀察,細探皮膚”、“模型觀察,再探皮膚”、“合作交流,深探皮膚”、“動手模擬,排汗調溫”等活動,引導學生概括皮膚的結構及功能,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本節課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競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皮膚的結構與功能是重點,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皮膚調節體溫功能是難點。教學中采用初步感知體驗、顯微鏡觀察、模型觀察認識皮膚結構,結合生活體驗推測皮膚功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并進一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進一步通過汗液形成和排出的模擬活動,讓學生體驗汗液這一排泄途徑。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構建知識體系,進而總結出皮膚調節體溫、排泄的功能。問題設計力求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條理清晰。【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視頻、皮膚模型、顯微鏡、皮膚永久切片、自制教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視頻:【播放視頻】。視頻中看到人民解放軍氣宇軒昂、英姿颯爽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苦訓練。然后由視頻中的內容,提出系列問題:你知道皮膚為什么會曬黑?磨破的皮膚愈合嗎?汗液又是怎樣形成呢?引出課題。 學生回答:觀看視頻,視頻后由疑問激起學習興趣。 用震撼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自然引入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展示目標 1.通過自我體驗、觀察永久切片、模型和示意圖等活動,說出皮膚的結構,并結合生活體驗初步推測其功能,進一步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重點) 2.通過觀察汗腺的結構、模擬不同溫度下汗液的形成,說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進一步闡明皮膚的功能。(難點) 3.通過對青春痘的分析,認同皮膚的重要性,積極做好皮膚的衛生保健,進一步形成健康生活的觀念。 學生閱讀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標。 明確目標,利用目標導航本節課所學。任務一: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一、【初探皮膚】:自主體驗、觀察,初識皮膚結構和特點。(指向目標 1) 1.摸一摸:你的皮膚有什么感覺? 2.比一比:你和同桌皮膚的顏色有什么不同? 3.按一按:你的皮膚,松開后,有什么發現? 4.拍一拍:你的皮膚,你有什么感覺? 二、【細探皮膚】:顯微鏡觀察皮膚永久切片,進一步微觀認識皮膚的層次和特點;模型觀察深識皮膚結構和特點。(指向目標 1)1.首先閱讀課本 71頁和 72頁前三段及“相關鏈接”的圖文;然后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皮膚的永久切片: (1)顯微鏡下,你能看到皮膚分幾層? (2)嘗試說出各層的特點? 三、【再探皮膚】: (1)閱讀 71頁和 72頁前三段文字和圖 3.4-5,寫出學歷案皮膚結構模式圖名稱。 (2)對照模型,小組內相互指認表皮、真皮的結構和特點,嘗試說出各結構的功能。 (3)指出皮膚附屬結構有哪些,嘗試說出其功能。 四、【深探皮膚】: 1. 解放軍戰士的皮膚會曬黑,這與什么結構有關?體現了皮膚的什么功能? 2.戰士腳上的皮膚磨破了,流血了、感覺很疼,傷到了哪一層?磨破的皮膚,一段時間會愈合,與什么有關?分別說明了皮膚的哪些功能? 3.戰士艱苦訓練時皮膚會出好多汗,與什么有關? 學生自己體驗,并簡單交流。學生利用顯微鏡,進一步區分表皮和真皮的分布以及細胞排列特點。根據自己對皮膚示意圖和模型的指認,說出皮膚的結構。能準確填出皮膚結構示意圖的名稱,然后小組內討論皮膚各結構的特點,并嘗試根據結構特點推測皮膚的功能。學生回答大屏幕皮膚結構模式圖,小結皮膚結構。得出:皮膚是最大的器官。學生合作交流后,搶答大屏幕中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明確皮膚的功能。 運用自我感知、自我體驗,初步感知皮膚結構和特點,銜接自然,有利于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顯微鏡微觀觀察初步了解皮膚大致分為兩層,并嘗試通過觀察說出其特點。通過本環節建立學習最近發展區,層層推進探究學習。學生進行識圖觀察和模型觀察,直觀認識皮膚結構。并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分析、討論,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并且在學生對結構及特點的分析討論中,初步推測皮膚的功能,進一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任務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動手模擬探究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指向目標 2) 1.閱讀課本 72頁最后三段文字,思考以下問題: (1)汗腺的分布和結構如何? (2)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3)皮膚是如何調節體溫的? 二、【知識整合】:引導學生總結排泄途徑有哪些? 三、【動手模擬】:小組活動:模擬汗液的形成過程。 (1)觀察汗腺周圍毛細血管內的大小顏色各不同的顆粒分別代表血液的什么成分? (2)小組長將血液中能形成汗液的物質依次放入汗腺分泌部→導管→體外。 (3)當外界溫度升高或降低時,血管、汗腺的排汗量有什么變化 皮膚是如何調節體溫的?演示:外界環境溫度高時,血管、排汗量的變化,啟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溫度低時的變化,引導學生得出皮膚調節體溫的功能。 四、【學以致用】:解放軍在救援時為什么會流那么多汗?有什么意義? 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課本 72頁文字,并依據屏幕要求完成預習任務,標劃知識點和圈劃關鍵詞。學生總結三條排泄途徑。學生按照指令展開小組活動:組長動手移動血液中的物質成分,講解汗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其他學生參與聆聽,說出汗液的成分。學生通過對血管和汗腺排汗量變化的探究,討論皮膚如何調節體溫。學生觀看教師演示,理解皮膚如何調節體溫,并能說出環境溫度高低不同時,血管、汗腺的變化。學生觀看排汗的意義的視頻后,積極回答:能調節體溫,排出代謝廢物 自主學習是主動學習的內化,是主動生成知識的自主思考契機。生成三種排泄途徑,與舊知聯系構建知識體系。在磁力黑板上動手模擬汗液形成和排出,生動形象地生成知識,并認識到汗液的成分,初步認識到汗液是排出體內代謝廢物。 直觀形象認識到皮膚調節體溫的功能。進一步生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任務三:皮膚的衛生保健 一、【感知體驗】:用吸油面紙在你的額頭和鼻翼兩側輕輕摩擦,會發現什么現象?這與皮膚的什么結構有關? 二、【關愛皮膚】:為了擁有健康的皮膚,我們平時應該怎樣關愛皮膚? 學生積極體驗,發現有油脂,與皮膚的皮脂腺有關。小組討論:保護皮膚的做法,以及自己的不足。 促進學生認同皮膚的重要性,積極做好皮膚的衛生保健,進一步形成健康生活的觀念評測練習 A 類: 1.很多同學都有“頭皮屑”脫落的困擾,“頭皮屑”屬于皮膚的() A.生發層 B.角質層 C.皮下脂肪 D.脂肪細胞 2.大面積深度燒傷的病人,需要植皮手術,才能使傷口愈合,這是因為傷及皮膚() A.角質層 B.生發層 C.表皮層 D.真皮層 B 類: 3.運動員奮力向前,汗流浹背,滿臉通紅,這些表現體現了皮膚有哪些功能()①保護②調節體溫③排泄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小明在 1000 米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 A.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B.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 C.皮膚血管收縮,散熱增加D.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 5.當人體劇烈運動而大量流出汗液時,用舌尖舔一下皮膚會感到有咸味,原因是( ) A.汗液中含水 B.汗液中含尿素 C.汗液中含尿酸 D.汗液中含無機鹽 答案:A類:1.B 2.B B類:3.B 4.A 5.D課外延伸 課下設計實驗方案蒸發汗液,看一看汗液蒸發后有什么現象?針對實驗現象,你認為大量出汗后應該喝什么樣的水更健康?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討。 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板書設計】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三、皮膚的衛生保健課后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不久,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認真研讀生物新課程標準,力求多層次注重學生的發展,更關注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了解學生學習心理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斷尋找設計更多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優點: 1.教學設計巧妙,內容充實,設立自主學習、自我體驗、分組顯微鏡實驗觀察、小組模型識別、小組動手模擬汗液形成和體溫調節等活動,并充分利用了各種教學資源。 2.教學環節層層相扣,自然流暢。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避免說教。幫助學生從生活體驗到思考生活疑問,再到解決生活問題,實現 “從生活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去理解生活 ”的學習過程。 3.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充分發揮給學的個性。教學方法靈活,方式多樣。 4.讓學生學以致用,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了他們關注生活、熱愛生命的意識和態度,在掌握知識、又受到教育的同時,有效地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知識目標的統一。 不足: 1.整節課對時間的把握不是特別好,由于一節課時間有限,小組活動的時間有點少。 2.對小組和個人評價結果的統計有點費時,造成結尾拖拉不利落。本節課是按照一個任務、一個任務的有序推進,學生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達成,每完成一個目標的學習,隨即進行檢測,然后再依據評價標準提供的信息,學生對自己學習結果做出準確判斷,進行自評。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對學習的評價是一致的,且都是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的。這樣的設計有效的體現出新課堂達標的教-學-評的一致性。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能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在遺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