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生命觀念: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2、理解呼吸道的作用科學探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科學實踐: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和演示實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能力社會責任:引導學生關注呼吸系統健康,樹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呼吸道的組成,理解呼吸道作用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探究,歸納總結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方式【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翻開特工檔案,我們繼續探索人體結構密碼,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通過受精卵和肉包兩位特工,認識了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今天,我們繼續認識一位新的特工,一起跟隨他的腳步走進呼吸系統,認識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二、探究一:認識呼吸系統的組成1、自主學習,初步認識自主閱讀課本,認識呼吸系統的組成,填寫導學案2、深入理解,細節點播通過動畫,結合消化道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咽是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并引出會厭軟骨。展示吞咽時會厭軟骨的活動,同桌相互描述動畫內容,認識會厭軟骨的作用。三、探究二:呼吸道的作用(一)呼吸道能保證氣體暢通1、小組合作探究:按一按:順著脖子向下輕輕按壓,體會有什么感受?捏一捏:觀察羊肺管的軟骨是否閉合,捏一捏羊肺管是何感覺?折一折:折疊軟管和吸管,觀察二者有何區別?通過以上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氣管和支氣管是由“C”型軟骨構成,能保證氣體暢通。2、感知體驗:按捏鼻梁和鼻翼,感受二者區別,引導學生認識呼吸道不僅有軟骨,還有骨,并歸納總結出呼吸道由骨或軟骨構成,能保證氣體暢通。(二)呼吸道能對空氣進行處理1、鼻對空氣的處理初步感知:捏住鼻子大口呼吸十次,感受口腔中的變化,思考用鼻子呼吸是否有這些感受。深入理解:講解鼻對空氣的處理,并總結出能夠使空氣清潔、溫暖、濕潤。2、氣管對空氣的處理演示實驗:通過“神奇軟管”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帶有分塵的空氣通過神奇軟管后被凈化為清潔的空氣,而普通軟管則不會,接著剪開軟管,觀察內部結構并思考:(1)“神奇軟管”模擬了什么?“棉絮”模擬了什么?(2)棉絮的作用是什么?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氣管對空氣的處理。系統介紹:通過視頻詳細介紹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引導學生理解氣管和支氣管能使空氣更加清潔、濕潤,并引導學生不要隨地吐痰。連線總結:通過將結構和功能進行連線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認識“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基本理念。四、探究三:呼吸系統疾病開展特工記者會,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肺炎、哮喘和塵肺這三種疾病的病因。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總結“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五、隨堂演練完成導學案上的習題,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學有所用,學以會用。1.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是:( )A.氣管和肺 B.鼻和呼吸道C.呼吸道和肺 D.喉和氣管2. 在鼻腔中鼻黏膜內毛細血管的作用是:( )A.溫暖空氣 B.過濾空氣C.消滅細菌 D.濕潤空氣3. 下列有關呼吸道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軟骨做支架,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B.哮喘是支氣管感染或過敏引起的疾病C.鼻腔內表面的粘膜具有清潔和濕潤的作用D.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4. 人在吞咽時,能夠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進入氣管的結構是( )A.喉結 B.會厭軟骨 C.環狀軟骨 D.甲1-4 CADB六、課堂總結將本節課所思、所學、所想繪制成手抄報并進行展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反思本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讓學生的在沉浸式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效果較好,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本節課,我以“特工 O的秘密任務”為主線,通過氧氣進入肺的路徑和經歷,引導學生認識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利用沉浸式情景和完整的故事線串聯本節課,使課程更加直觀、有趣。二、注重科學思維培養在本節課設計“神奇軟管”實驗,探究氣管對空氣的處理,通過對照實驗證明了氣管具有清潔的作用,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描述實驗結果和進行結果分析,在培養學生實驗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三、大單元教學建立整體框架本節課不僅立足于本屆內容,同時通過大單元教學設計,整個單元以特工檔案為整體主線進行設計,而本節課主角“特工 O”不僅在本節課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下一節課的探索中將會繼續帶領學生系統理解“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因此,以特工 O為主角貫穿本章所有內容,而以特工檔案為主線,貫穿本單元內容,更好的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問題和不足:1、在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有時缺乏適當的引導。2、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啟發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3、在“呼吸系統的保護”這一內容講解時,可以更多的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