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選自人教版生物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節第一課時。該課時既是前一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的延伸,也是下一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鋪墊與引領。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基礎上進行的內容安排,是對以上所述生物學知識學習的深化和提高,也為食物鏈、食物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的生物成分包括了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為了方便后面食物鏈、食物網的學習,本章第一節就安排了生態系統的相關學習。教材的這種安排,具有清晰的知識層次性,符合生物學科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學習,并學會保護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教學設計思路】本單元主要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探究實踐、科學思維(構建生態系統模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能力)、責任態度(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研究課標和文本,明確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營養結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草地、池塘、人工湖、農田等,學生很熟悉的,也能對其中生物進行分類,但是學生很難將這些生物與生存環境放在一起進行思考和研究。更沒有考慮到生物與環境能形成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因此在課堂中,讓同學們在自己熟悉的生態系統情境中,小組內選擇構建不同的生態系統模型,對比分析不同的生態系統,探究出不同的生態系統組成成分是一致的,得出生態系統的組成之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之間的關系。探究出生物與環境形成統一的整體,互相聯系,互相依存。通過分析小組內自己構建的生態系統中某一生物的變化,分析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之后再通過播放人類對生系統破壞而產生的后果,進而引出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結合生活實際,我們應該怎么做。核心素養目標:生命觀念:結合文本,用自己的話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科學探究及科學實踐:構建生態系統模型,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畫出食物鏈。社會責任:結合生活實際,交流2~3條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建構生態系統,分析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明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及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1.課堂導入播放同學們比較熟悉的場景:濟寧繁華的市區,古典風雅的濟寧南池公園,讓人流連忘返的濟寧小北湖,“具有靈性”濟寧海達人工湖,“豆花”鄉里說豐年的田地,狂野的森林,風吹草低先牛羊的草原,這些熟悉的場景中的所有的生物與環境讓學生先感性認識這些都是生態系統。那么你能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嗎?他們各自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引出今天的探究的主題是——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營養結構。【設計意圖】學生身處自己比較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2.解讀學習目標認知內化:結合文本,用自己的話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實踐生成:構建生態系統模型,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畫出食物鏈。遷移提升:結合生活實際,交流2~3條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設計意圖】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明確,有的放矢。二、自主探究,選取材料1.明確構建材料各種水草、河蝦、荷花、水、沙子、方盒、小魚、白色大收納盒、泥土、田螺、草、樹(模型)冬青動物模型(兔子、羊、老虎、狼)等2.明確活動步驟:(1)小組內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統一意見,確定組內喜歡構建的生態系統。(2)勾畫出小組內需要的材料,小組長帶領另一同學自主去選擇材料。(3)構建生態系統模型。(4)制作完成后,小組內根據組內制作的生態系統,探究問題。3.明確注意事項:(1)注意保護生物(2)注意桌面的清潔衛生。(3)注意實驗器具的輕拿輕放【設計意圖】首先確定老師提供的材料,然后確定小組內喜歡構建的生態系統,以便開展后面的探究活動。三、合作探究、構建模型1.小組內根據自己選擇的材料,構建不同的生態系統。2.小組內根據自己構建的生態系統,探究以下問題(1)小組內討論分析你們制作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2)小組內討論分析你所制作的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3)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食物營養關系,分析你們小組內制作的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食物關系?3.合作探究完成的小組,后黑板自由展示4.所有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后,后黑板自由點評【設計意圖】學生在自己構建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探究出生態系統的組成,再根據自己設計的生態系統分析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探究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深刻的教育來自深刻的體驗。四、對話生成、思維碰撞老師針對預設的問題或預測學生在進行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疑問,學生進行二次討論回答1.是不是所有的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所有的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并舉例?預測學生的回答:不是所有的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例如:菟絲子屬于消費者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例如:蚯蚓屬于分解者不是所有的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例如:光合細菌屬于生產者【設計意圖】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從實質上認識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請你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植物的“落紅”變成“春泥”更“護花”的過程?預測學生的回答:“落花”中的有機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為植物的營養(無機鹽)被植物吸收利用,就起到“護花”作用了。【設計意圖】關于分解者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比較陌生的,利用學生常見的生活中現象,進一步認識分解者的作用,同時又能生成新的問題。(其實分解者的這一過程是分解者發生了呼吸作用)3.中國有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其實里面蘊含著一條食物鏈?預測學生的回答:(1)蟬→螳螂→黃雀(2)樹→蟬→螳螂→黃雀【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熟悉的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但是學生很容易出錯,根據的回答,同學們產生思維的碰撞,進而總結食物鏈的書寫要求。五、遷移提升、保護生態教師拋出問題:如果在草原上過度放牧,會有哪些后果?學生分析后果:嚴重時會引起草地沙漠化,引發沙塵暴。學生深度思考:學生觀看教師播放人類目前的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所產生的嚴重后果,自然而然陷入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①不要亂砍亂伐,多種植樹木②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③不亂丟垃圾④不濫捕濫殺生物⑤綠色出行⑥對已經污染的環境進行修復。教師總結:一邊播放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在校園里一起撿垃圾的視頻,一邊總結,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環保行為,處處體現,文明整潔,堅持靠大家!【設計意圖】讓學生意思到生態環境的一切根源來源于人類的活動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又反作用人類。人類自食其果。因此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而且保護環境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就是很平常很常見的事情,從一點一滴做起。課后反思亮點: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基礎上進行的內容安排,是對以上所述生物學知識學習的深化和提高。無論濟寧繁華的市區,古典風雅的濟寧南池公園,讓人流連忘返的濟寧小北湖,“具有靈性”濟寧海達人工湖,“豆花”鄉里說豐年的田地,還是風吹草低先牛羊的草原。同學們對于這些場景很是熟悉的,但是同學們并不知道這些就是生態系統。因此這節課讓學生還原這些生態系統,構建自己喜歡的生態系統,在構建的過程中,就能分析出不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都是一致的。從而認識了生態系統,進而探究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水到渠成。這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無論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習方式的選擇,活動的設置,都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下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互助合作,體現新課程教學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全面放手,學生全員參與,讓真實學習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不足:課堂設置內容較多,以至于對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特點沒有處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