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風來了》 課時 第一課時教材分析 《風來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的第十六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讓學生想一想、看一看、講一講、畫一畫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記憶力,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引導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創作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勇于夸張表現。本課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密切,學生對風的感性體驗比較豐富,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對它的表現只有從其相關聯的事物上才能得以形象的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對象及其在不同風中的變化要有比較深刻的觀察、體會與認識。所以,我們力求讓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去體驗。在創作中還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風,可以畫出風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學生能夠體會風的形態。運用色彩的渲染,使學生作品更加生動,更具美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更大膽地表現,除了欣賞圖選擇了法國畫家柯羅的油畫《陣風》和現代中國畫家關山月的中國畫《綠色長城》外,還選擇了不同“風”的圖片,在學生作品的選擇上也包含了對不同風的表現和不同工具材料的表現。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對事物的形與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大膽地、自由地表現。他們能夠關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并能對常見的自然現象進行分析和簡單的描述。他們上課思維活躍,敢于想象,善于表達,樂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歡用自己獨特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看法。為了滿足兒童的這些認知、身心特點,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增強學生的感受,從多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深入觀察、自主探究、創新思考的能力。在啟發學生思考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這樣對學生觀察、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刮風時的場景,觀察、感受不同風力和季節下人們生活情景的變化。 2.學習用動態的線、色元素表現風來時的感受,描繪風來時的情景,發展學生的美術表現力。 3.通過學習創作,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熱愛自然的情感。教學思路 教師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風來時大自然景物以及人的服飾及頭發的變化,讓學生從變化中逐步加深對風的理解,進而嘗試以線條的粗細不同表現風的力量的大小,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快速制作的方法并拼貼成畫,整個過程循序漸進,順理成章。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分析、了解、感受有風的時候周圍環境的變化。。 教學難點:用美術形式表現出風來時周圍發生的變化。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手持風扇、圖片、視頻等素材。 學生: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互動,活躍氣氛。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傾聽,聽到了什么聲音?想象到了怎樣的場面? 生:是風的聲音!(板書課題:風來了) 師:是呀!我們每天都跟這位朋友碰面,那么本節課我們就來畫一畫和它在一起的情景。打開課本《風來了》 (設計意圖:利用聽覺來讓孩子們初步感受風,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說出這是不同的風聲,自然也聯想到不同的畫面效果.很快地就進入到情境中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2.仔細觀察,發現不同。 師:仔細觀察當風吹來的時候,大樹會發生什么變化?想想當風速、風向發生變化時,又會有什么不同?(PPT出示) 這個時候有個學生自告奮勇的提出:老師,讓我來試試! 大家在觀察中順利得出下面的結論: A、強弱不同,擺幅不同; B、和風的方向一致。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變化過程,聯系生活實際他們就能很快總結出要引出的兩點,自然且巧妙。讓學生自己體會出物體隨風而動和風的大小對物體的影響。這一環節的設計為進一步了解本課做下了很好的鋪墊。二、引導探究、講授新知 (一)了解風——全方位調動學生感官,提升綜合素養 同學們,和電閃雷鳴一樣,風是一種常見的大自然現象,你見過什么樣的風?帶給你什么樣兒的感受? (1)預設以下情況: ①孩子如果表達不出來,教師引導。 師:看,風來了,風把風箏吹到了空中,蒲公英蘆葦在風中跳起了歡樂的舞蹈——老師從花兒的微笑中找到了微風。誰還找到了風,試著像老師這樣說出來? ②生說到了樹枝。——師引導:你想到了樹枝。對呀,風兒吹,枝葉搖——搖動的枝葉中藏著大風,誰還能像老師這樣試著說一說? ③生說到了翻骨的傘,倒下的廣告牌,風越來越大,可怕的龍卷風也來了。快!抓住桌子,不要被龍卷風卷走了。 教師引導,學生繼續尋找生活中的風,為后面的“畫風”積累素材。 ③生說到了空氣——師引導:孩子你知道的可真多啊!風就是由空氣流動而形成的。瞧,我們又掌握了一個新知識。教師有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師總結:同學們,剛才你一言我一語,從生活中找到了風的身影,剛才我們遇到了幾個風孩子,他們有的脾氣非常溫柔,有的性格非常暴躁,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我們來看一下這三種風,小弟微風,中間的是二哥大風,最后是大哥龍卷風。(出示PPT十二級風順口溜)看!生活就是個大課堂,只要你留心,處處能有所發現。 (二)感受風——巧妙解決人、景、物的動態難題 師引導:同學們,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大家卻從生活、詩歌、音樂中,找到了它。下面,老師要把“風”請到我們的課堂中了,想不想知道它藏在哪兒?——它就藏在你們小組的盒子中呢,來組長打開盒子,把“風”請出來吧。 1.小組合作探究微風,發現風中人、景的變化。 (1)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咱們同學來解決。(PPT出示) (2)組織小組活動: 學生親身體驗風吹的感受——結合問題,進行廣泛交流——教師逐一小組進行問詢、輔助。 (3)班級交流小組活動情況。 ①引導學生交流體驗感受。 預設:生如果答冷。 師引導:你感受到了風的冷暖變化。誰注意了風的力量是大還是小? 生繼續交流 師總結:風的力量比較小,輕輕地、柔柔地,像媽媽的手在輕輕地撫摸你的臉,很舒服。 ②引導學生觀察人物頭發、服飾還有景物等變化。 學生交流 師總結:你觀察的真仔細,頭發、紅領巾輕輕擺動。(PPT出示) ③引出線元素、提升學生造型能力。 師引導:看來通過體驗風、觀察風,大家都能完整地說出你所發現的變化。現在快讓我們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變現這種風呢? 預設一:如果孩子表達不出來,教師引導 師:風的力量比較小,它輕輕地、柔柔地。什么樣的線比較輕、比較柔? 預設二:如果生答曲線,教師補充 師追問:什么樣的曲線?長還是短?粗還是細呢? 學生交流。 師總結:微風很舒服,頭發、服飾會輕輕擺動,擺動的幅度很小,我們可以用細小的線條來表現。(師板書:微風,下邊配上微風線條) ④由自身體驗向課堂外景物延伸。 其實風來了,不僅我們人有感受、有變化。大自然中的景與物也會發生奇妙的變化,一起來看一看。 PPT出示:枝條、帆船、動物等場景 學生仔細觀看 師: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師結:對呀,他們都被吹彎了腰,裊裊炊煙,放飛的氣球、迎風的動物、遠航的帆船,呈現出了一番和諧的景象。 2.教師引導感受大風,體會物體形態的新變化。 (1)師渲染情境:看到同學們表現的這么好,風呀不服氣啦,他搖搖頭、跺跺腳,小“微風”來了一個大變身,它變成了大風(師拿出大風扇)。誰想上來體驗一下? 師引導:我們又會有什么新感受呢?學生體驗,交流感受。 (2)師:孩子們,我們頭發、衣服、紅領巾會有哪些新變化?(師拿出大風扇向學生吹一圈)。 學生交流 師總結:大家都發現,它們擺動的更厲害啦!(課件頭發、紅領巾大幅飄動) 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就在大風中行走,你會做什么動作啊?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學生交流 師結:對呀,彎著腰,我們的小眼睛都睜不開了,捂著眼,戴上了口罩。我們的動作變多了,擺動幅度也變得更大了! 師引導:來,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大自然中,自然界中的景物又會變成什么樣的呢? 學生交流 師教師根據學生交流,進行總結。 師結:樹都彎下了腰,枝條都被吹成直直的了,傘也被吹翻了,帽子也被吹走了! (三)表達風——動手嘗試,感受線元素的多變 師引導:細小的線條不愿意了。它覺得風變大了,自己也要變一變,誰來說一說線條應該怎么變? 學生交流 師結:是啊,大風刮來的時候,人、景物擺動幅度就更大了,所以又長又粗的線條,更能表現出風的猛烈。(師板書:大風,下邊配上大風線條) (4)PPT出示學生作品,明確風的方向 師引導:瞧,這幅作品,小畫家把大家觀察到的變化都畫出來了,大風來的真猛烈啊,但他也是一個馬虎的小朋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的哪些地方大意了?生交流。 師結:對呀,當風來的時候,所有的物體都向同一個方向吹,要注意風方向的一致性啊。 (設計意圖:問題是學習的先導,情景是問題的外衣。本環節通過情境的升級,利用生動有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出物體隨風而動和風的大小對物體的影響,從而明確,不同的風力線元素會發生哪些變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師生明確當風來時,風的方向一致性。) PPT出示龍卷風圖片: 師:呀,可怕的龍卷風也來了。誰來挑戰龍卷風,用不一樣的線條表現出來?——可以找兩生到黑板畫一畫。 預設:生畫不出來,教師引導 師:孩子們 ,仔細觀察圖片中的龍卷風是什么形狀的?用手勢比劃一下。 師總結:同學們畫得真棒,它下邊細、上邊粗呈螺旋狀,線條再粗一些就更好了,更能表現出龍卷風的巨大威力了。(師板書:龍卷風,在生作品上添畫) 師結:同學們,瞧,這就是線元素的魅力啊(師手指黑板)!通過線條的改變,就可以讓筆下的人、景物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動態。(出示PPT:對比,靜止的畫面和風吹來時動態的畫面) (設計意圖:當狂風、龍卷風這些不常見的風來的時候,需要通過視覺觀看大量的圖像進行識讀,并動手進行實踐嘗試,感受線元素的多變,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留下想象的空間。)師結:同學們,瞧,這就是線元素的魅力啊(師手指黑板)!通過線條的改變,就可以讓筆下的人、景物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動態。(出示PPT:對比,靜止的畫面和風吹來時動態的畫面)三、作業實踐階段 1.利用微課堂,輔助學生解決構思、構圖等繪畫難點。 引導語:孩子們,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微課堂,看看微課堂中都有哪些建議送給大家。 微視頻演示作畫步驟:構思、畫主體、豐富畫面、添加背景。 2.師引導語:接下來就到了同學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在動手繪畫之前,先來看看繪畫要求: (1)以《風來了》為題,根據自己的記憶,展開想象,畫一幅有趣味的畫! (2)以《風來了》為題,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創作一幅剪貼畫。 3.教師巡視指導,因材施教。 注意以下幾點:主體突出、添加背景。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作業的設計,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表現形式,創造有意味的視覺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同時,讓學生學會用美術的方式感受生活和環境,培養美術表現的基本素養。)四、展評階段 師引導語:讓我們來看一看誰的作品“風味”十足。 選擇部分典型作品進行展評,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對作品的感受。 1.學生自評: 誰想展示你的作品?說一說你是怎樣用物體的形體變化表現風來了的? 2.學生互評: 孩子們,高高的舉起你們的作品,讓同學看一看,也讓后邊的老師看一看,說一說哪幅作品“風味”十足?為什么? 3.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作品的欣賞與評價既是一次創作過程的總結,又為下一次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經驗。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使各種富有個性的創作思維得到相互碰撞,有利于審美意識的養成與提高。)五、拓展階段 同學們這節課表現特別好,今天那么多的小畫家都在這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風不僅會讓人、景物發生動態萬千的變化,而且還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呢,它把不同的顏色送給了不同的季節。古今中外,有許多大畫家的畫中也表現出風來了,下一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國畫、油畫)風卷殘云、風云變幻,風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只要我們用心的去觀察生活,我們就能描繪出更多更美的風的圖畫。(下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風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色彩,以及做好鋪墊,為下節課的學習作準備。)六、板書設計 風來了 造型:微風 大風 龍卷風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