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與設計 2 第一章第三節 《結構設計》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的主要內容有:明確設計目標及要求,形成初步設計方案,模型制作, 檢測、優化和改進設計, 作品評價幾個環節。通過讓學生參與橋梁模型的設計與 制作活動, 鞏固已學的知識和方法, 加深對技術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技術意識:強調評價標準,貫穿本節始終,指導學生把握好評價標準, 做好實踐活動評價。通過評價表格, 將評價從多方面、量化、綜合考慮, 結合自評和他評,形式設計制作的閉環并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2、工程思維:通過交流、評價及測試,讓學生看到自己制作的結果,引導 學生學會觀察, 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并發現并分析自己作品問題所在, 學習如何引用評價來規范和管理設計與制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3、創新設計:讓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交流評價,產生思維的碰撞,發現結 構設計及加工制作工藝、流程的不足, 從而對設計進行不斷改進、優化, 培養學生不怕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增強合作意識。4、物化能力:邊學邊做,在測試過程中注意安全,預估橋梁的形變并在測 試的時后注意觀察, 并分析形變原因, 發現自己設計制作的不足之處, 感悟利用實踐檢驗理論的過程。【教學重難點】1、重點:經歷交流、測試、評價全過程,學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享表達,熟悉自評和互評;感受結構受負荷時的形變并思考原因。2、難點:學會如何評價,分析結構形變原因并思考改進。【教學設計】引入:前面兩節課, 我們完成了橋梁模型的設計及制作(PPT 展示一下各組作品) 按照安排今天我們就需要將我們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展示,并且進行測試、打分。一、橋梁模型評分表每個活動小組選派一位同學組成評分小組, 按照要求來進行打分(強調分析打分要求):在講解過程中向學生講解展示過程,并要求學生進行自檢。二、學生展示由課代表主持, 各組上臺按照要求依次展示作品和設計圖, 要求展示內容至少包括模型介紹、制作過程、以及感受總結。評委根據評分表進行打分。三、測試試驗輔導專門同學進行測試, 教師提供木塊兩個、鋼直尺, 1kg 的砝碼、重物若干、 袋子一個、鉤子、繩子、電子掛秤一個、電子秤一臺(精確度為 0.01g)。測試 時強調操作安全, 避免木橋壓垮時木屑飛出以及中午掉落。測試共分兩組, 在測量模型自重后, 一組對模型進行初步承載測試:看是否符合制作要求、承重 1kg橋面下沉距離不超過 3cm,承重時間 15s 以上。通過第一組測試的組開始第二 組的承重升級測試:不斷加重物, 一直到橋梁變形嚴重或者出現結構損壞為止。以上數據全部需要記錄在評分表中。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觀看橋模的測試過程,看看荷載增大時,橋模結構是怎么發生形變的,并思考原因。四、評價測試完成后, 各組展開橋梁模型評價。教師選出其中比較典型的兩到三件作 品進行點評, 分析原因。要求學生課后根據本組作品的設計制作和展示測試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并填寫在記錄表格中。附件:學生記錄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