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知識清單【課標清單】1、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2、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要點清單】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殖民國 殖民范圍 西、葡的殖民統治方式西班牙 海地、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①政治:總督制、專制統治;②農奴制度,發展種植園經濟;③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巨額財富金銀財富。④奴役、屠殺印第安人;⑤發起黑奴貿易⑥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葡萄牙 巴西英荷法 中美洲零散地區、南美洲東北角結果: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歐洲殖民掠奪的影響:①對美洲:加劇了美洲貧困,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②對歐洲: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資本主義發展。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第一階段:16世紀——主角: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國 殖民范圍、殖民方式葡萄牙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西班牙 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馬尼拉)2、第二階段:17世紀開始——主角:英國、荷蘭、法國地區 殖民國家 殖民概況南亞 英國 1、時間:17世紀初,英國人來到印度,到19 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2、殖民方式:①經濟掠奪: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②政治控制: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東南亞 荷蘭 17世紀初,入侵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英國 到19世紀末,占領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法國 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印度支那地區)美國 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1898美西戰爭)西亞 英、法、俄 瓜分奧斯曼帝國俄、英 控制瓜分伊朗東亞 歐美列強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本 1910年吞并了朝鮮半島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時期 地域 概況工業革命前15C—19C中 多局限在沿海地區 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侵入非洲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港口和城鎮,持續進行奴隸貿易工業革命后18C60S—19C中(自由主義) 全面的殖民入侵 在北非,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埃及成為英法等國爭奪的重點。①英法: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運河,并利用埃及的財政危機,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②英國:1882年, 英國發動侵埃戰爭,占領了整個埃及,實際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③法國:從19C30S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工業革命后18C后—19C后 非洲腹地 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人文資料。第二次工業革命后19C后—20C初(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主義)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1、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①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2C計劃”);②法國: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從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到東非的索馬里(“2S計劃”);③德國:則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2、1884年,英、法、德等國召開柏林會議:①目的:為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②內容:A.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領”原則。B.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因此,這次會議也是一次“地圖上作業”的會議。③影響: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④結果:19 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1、形成時間、標志:19C末20C初,亞非拉絕大多數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 形成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②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了交通和通訊技術;③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3.形成過程(各階段侵略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展水平和階段不同)過程 時間 殖民侵略方式 方式不同的原因開始形成 15C末—18C晚期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 資本原始積累暴力掠奪為主 資本主義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西方列強實力有限,主要為完成資本積累服務初步形成 18C60S—19C中期工業革命后 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為主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發展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需要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最終形成 19C末20C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瓜分世界資本輸出為主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壟斷資本集團尋求更多大投資場所,掀起瓜分狂潮。4、影響對殖民者 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一戰)。對世界 ①世界聯系: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聯系加強。②世界格局:形成了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形成以歐洲為中心,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對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破壞性: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②建設性:傳播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與進步。五、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第一階段:民族獨立運動 第二階段:繼續民族民主革命時間 18世紀末19世紀初 19世紀末20世紀初背景 1、政治: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2、經濟: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3、思想: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4、外部條件:①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②美國的獨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1、內部:①政治: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考迪羅主義)。②經濟:經濟模式落后,發展停滯不前(封建大地產制;種植園經濟)2、外部:美英等國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美國的“門羅宣言”“金元外交”(經濟侵略)“大棒政策”(武力干涉)概況 1、獨立概況①1804年:法屬海地獨立,建立拉美第一個獨立共和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的序幕。②1822年:葡屬巴西獨立,建立君主制國家。③1826年:西屬拉美殖民地獨立,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2、政體:除巴西(君主制)以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3、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尚未完成,拉美實際上仍然是半殖民地。 ①巴西:1889年宣布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②墨西哥:1910年爆發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憲法。特點 ①主要斗爭形式:武裝斗爭、政變②領導力量:土著地主集團中先進分子③性質:民族民主運動,爭取民族獨立是首要任務。六、亞洲的覺醒(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1、背景:(1)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2)經濟: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3)思想:①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②啟蒙思想的傳播2、概況:事件 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 伊朗的立憲革命 中國的辛亥革命概況 ①成立政黨:1885年,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民大會黨。(“國大黨”)②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的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③政治總罷工:1908年,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了提拉克,引發了孟買工人的政治總罷工,要求釋放提拉克。這次總罷工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 ①時間:1905—1911年。②成果:革命期間,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③意義:革命雖然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①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②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特點 ①主要斗爭形式:武裝斗爭、工人政治罷工②領導力量:資產階級為主、有無產階級(印度)③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七、非洲的抗爭突出事件 埃及的抗英斗爭 蘇丹馬赫迪起義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領導力量 (阿拉比)資產階級政黨領導 馬赫迪宗教組織下發動 傳統政權(皇帝)領導概況 ①政黨:祖國黨②口號:“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保家衛國)③概況:1882年,阿拉比④結果:抗英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 ①背景: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蘇丹②過程: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號召人民起來斗爭,趕走外國侵略者③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 ①背景: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②過程: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③結果:1896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打敗了侵埃意軍,保持了自己的獨立特點 ①主要斗爭形式:武裝斗爭②領導力量多樣:有資產階級、宗教領袖、皇帝③性質:舊式民族獨立運動為主④斗爭水平相對落后八、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1、對外: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2、對內: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3、世界: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