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第1課時 亞洲及歐洲的位置、地形教學目標 一、課時目標 1.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亞洲及歐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過歸納亞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出歐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時區的劃分,知道地方時、時區、區時、北京時間、國際日期變更線等概念,學會簡單的區時換算。 4.通過探究活動和觀看微課學習歐洲的位置及亞洲、歐洲的地形。 5.通過觀看微課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6.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亞洲及歐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亞洲及歐洲的地形特征。 難點:亞洲及歐洲的地形特征。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視頻《亞洲風光集錦》(以《亞洲雄風》為背景音樂)。 (教師)亞洲在哪兒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你知道這里的山是哪座山嗎 導入并板書課題。自主學習 1.“亞細亞”“歐羅巴”的意思是什么 參考答案:“亞細亞” 意為“東方日出之地”,“歐羅巴” 意為“西方日落之地”。 2.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從哪幾方面描述 參考答案:分別從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三方面描述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 3.亞洲同時跨越哪幾個半球 主要部分在哪個半球 參考答案:亞洲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4.亞洲地形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參考答案: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5.亞洲有哪些特殊的地形 參考答案:亞洲大陸外側多島弧。小組探究 活動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 (多媒體出示亞歐大陸輪廓圖)結合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分別是什么 (赤道;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2)在圖中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判斷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所在的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3)在圖中找到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判斷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 (4)說出亞洲東面、南面、北面分別瀕臨的大洋,找到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教學過程 小組探究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小組歸納總結: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三方面描述。可以根據經緯度,判斷其所在的半球位置;通過特殊緯線判斷其所在的溫度帶;找到該區域周圍的陸地和海洋,描述其海陸位置。 活動二 亞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多媒體出示亞洲和歐洲的地形分布圖、世界大洲陸地海拔比較)結合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主要的地形類型是什么 (高原、山地) (2)亞洲的平均海拔是多少 (950米)珠穆朗瑪峰與死海的相對高度是多少 [8 848.86-(-415)=9 263.86米] (3)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什么部位 (中部)亞洲有哪些山脈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亞洲地勢有何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4)找到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一組弧形群島,說一說這組島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質現象。(這組弧形群島從北往南分別是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馬來群島,其形成原因可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是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而形成。這里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組歸納總結: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從平均海拔、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等方面來歸納。互動探究 探究一 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請你根據學習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探究歐洲的地理位置。 參考答案:(1)半球位置: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寒帶,沒有熱帶。 (3)海陸位置:東鄰亞洲,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比較 亞洲歐洲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緯度位置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地跨北溫帶、北寒帶海陸位置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東與亞洲相連,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多媒體播放微課《歐洲的地理位置》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詳見教學素材和課件) 探究二 亞洲與歐洲的地形 填寫表格,比較亞洲與歐洲的地形特征 亞洲歐洲平均海拔僅次于南極洲,居世界第二世界平均海拔 最低 的大洲 地形起伏狀況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地面起伏小 主要地形類型以高原、山地為主以平原為主地形分布格局青藏高原雄踞亞洲中部,平原多分布在 大陸邊緣。地勢 中部高,四周低 山脈多分布在 南、北 兩側 特色地形大陸外側多島弧 冰川 地貌廣布 多媒體播放微課《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詳見教學素材和課件)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 本節主要學習了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從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三個主要方面來描述。大洲的地形特征可從平均海拔、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等方面來歸納。板書設計當堂達標 1.關于亞洲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東北以土耳其海峽與北美洲為界 B.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歐洲為界 C.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D.亞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圍 2.歐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A ) A.全部位于北半球,東與亞洲相連 B.全部位于西半球、西臨大西洋 C.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與亞洲相連 D.大部分位于西半球、西臨大西洋 3.關于亞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 ) 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 B.地勢中部低,四周高 C.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D.大陸東側與東南側有呈弧形排列的群島 4.讀亞洲沿30°N地形剖面圖(圖1)、亞洲沿80°E地形剖面圖(圖2),亞洲地勢特點是( C ) A.西部高,中部低 B.東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5.歐洲的地形特點是( C ) A.中間高,四周低 B.地形復雜多樣C.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D.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教學反思 (示例:反思整節課,收獲有以下幾點:教學設計依據課程標準課前導入:播放《亞洲雄風》,其中“山是高昂的頭,河像熱血流”這首歌滿懷豪情地唱出了亞洲山河壯麗的美麗畫卷,形象地概括了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吸引到即將學習的自然環境內容上來,加深了學生對亞洲的熱愛,激發學生的自豪感。不足之處,靈活性不足,對各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關系上缺乏思維導圖式歸納引導。)第2課時 亞洲及歐洲的氣候、河流、人口與國家教學目標 一、課時目標 1.通過歸納亞洲的氣候特征,掌握描述大洲氣候特征的方法,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出歐洲的氣候特征。 2.通過歸納亞洲的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水系特征的方法,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出歐洲的水系特征。 3.能簡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 4.運用地圖描述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分布特點,并簡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5.通過探究活動認識亞洲、歐洲的氣候與水系特征,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 6.通過觀看微課學習亞洲的氣候、水系、人口與國家。 7.認識并理解區域內部的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8.通過亞洲和歐洲人口數量、增長等問題的學習,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亞洲、歐洲的氣候、水系特征。 2.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 難點:亞洲、歐洲的氣候、水系特征。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課件)展示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的冰天雪地、氣候嚴寒的景觀(圖片1~4);亞洲東南部的熱帶風光(圖片5~8)。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自主學習 1.亞洲、歐洲各有哪些氣候類型 參考答案:亞洲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苔原氣候、高山高原氣候,共10種。歐洲有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苔原氣候,共4種。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 參考答案:溫帶大陸性氣候。 3.亞洲水系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 參考答案:一是水系結構呈輻射狀, 形成從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圍海洋的外流水系。二是內流流域面積廣大。 原因:地勢特征決定河流流向;亞洲面積廣大,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決定了亞洲內流流域面積廣大。 4.歐洲的河流有什么特征 參考答案:河網稠密,水流平緩;河流短小,水量豐富;航運價值高。 5.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各有哪些特點 參考答案: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歐洲的人口居世界各大洲第3位,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主要的人口問題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教學過程 小組探究 活動一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多媒體展示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結合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是什么 (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 (2)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里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3)亞洲有哪幾種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哪里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小組歸納總結:亞洲主要的氣候特點有: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 亞洲北部深入到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緯度范圍大致介于10°S~80°N,地跨寒、溫、熱三帶。因此,亞洲既有熱帶氣候,也有溫帶、寒帶氣候。亞洲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海陸跨度大,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因此,亞洲既有因靠近海洋、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較大、降水較多的濕潤氣候;也有因距海遠、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微弱、終年少雨的干旱氣候。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同一緯度地帶因海拔不同,氣溫、降水均有差異,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區形成高山高原氣候。綜上所述,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亞洲氣候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征。 播放微課《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活動二 大河眾多的亞洲 結合亞洲主要河流發源示意圖,分析亞洲的大河分別流入哪幾個大洋。從總體上看,亞洲水系的特點與地形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①亞洲大河分別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②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亞洲水系結構呈輻射狀從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圍海洋。 小組歸納總結:“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互動探究 探究一 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的原因 請從海陸因素、緯度因素、洋流因素和地形因素四方面分析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1)海陸因素:三面臨海,形似亞歐大陸向西凸出的“大半島”;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絕大部分地區距海近。 (2)緯度因素:大部分位于北緯36°~70°之間,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 (3)洋流因素: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4)地形因素: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連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濕空氣長驅直入。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 歐洲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教學過程 互動探究 探究二 亞洲和歐洲的水系特征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水系的特征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請結合歐洲的地形、氣候歸納歐洲水系的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1)受平原地形的影響,歐洲河網稠密,水流平緩。 (2)受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水量豐富,徑流量季節變化小。 (3)航運價值高,絕大部分為外流河。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 歐洲的自然環境與水系特征 ①歐洲河流的水系特征:河網稠密,水流平緩;河流短小,水量豐富;航運價值高。 ②歐洲的自然環境與水系特征的關系:要根據河流受地形、氣候、海陸位置和輪廓等因素影響來分析歐洲河流的特點。受平原地形的影響,歐洲河流河網密布,水流平緩;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歐洲河流水量豐富,徑流量季節變化小,有利于發展航運;歐洲多半島、島嶼,大陸輪廓支離破碎,因此歐洲河流短小,絕大部分是外流河。 多媒體播放微課《亞洲和歐洲的流域和水系》。課堂小結 本節主要學習了亞洲、歐洲的氣候、水系、人口與國家。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其他主要氣候類型在亞洲都有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季風氣候顯著是亞洲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征。歐洲氣候特征有: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受地形、氣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亞洲水系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水系結構呈輻射狀, 形成從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圍海洋的外流水系;二是內流流域面積廣大。板書設計當堂達標 1.亞洲東部和南部最為顯著的氣候是( D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季風氣候 2.與亞洲相比,歐洲氣候的顯著特征是( A ) A.海洋性特征顯著 B.大陸性特征顯著 C.氣溫差別明顯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3.下列示意圖能夠正確反映亞洲河流流向的是( A ) 4.不屬于歐洲河流特點的是( B ) A.河流短小 B.流量小 C.航運價值大 D.流量大,流量穩定 5.亞洲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是( A ) A.亞洲的東部、南部 B.亞洲的北部、東部 C.亞洲的南部、西部 D.亞洲的東部、西部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