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賣報歌》教學設計教學理念:《賣報歌》是一首簡單易學的愛國歌曲,全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樸實生動的語言,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在教學中,對歌曲的歌詞及旋律進行練習與學習,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材分析:《賣報歌》是人民音樂家聶耳在30年代創作并流傳至今的優秀兒童歌曲。這首歌以樸素的語言,辛辣的筆調,刻畫了舊社會賣報兒童的苦難生活,全曲為降E調,2/4拍子,一段體結構,分節歌形式。歌曲既反映了孩子們對舊社會的控訴,又表現了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開朗,他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學習欲,對音樂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模仿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但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的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改革開放前報童的困苦生活,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熱愛黨、熱愛祖國。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繪故事的方法吸引學生對歌曲感興趣,鼓勵學生在音色、表情、力度等音樂要素方面表現歌曲的不同情緒。3.知識與技能: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曲者聶耳的生平,掌握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重難點:1.歌曲分為三段,需要通過不同的情感來表達,學生應在學習之后能富有表現力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正確拍讀、演唱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及歌詞。教學用具:ppt及多媒體設備教學方法:講授法、練習法教學過程:導入【視頻導入】歡迎來到音樂課堂,請同學們看看,視頻中的男孩子在干什么呢?(賣報)故事簡介,了解《賣報歌》的由來。1933年,在上海繁華的街頭上,常常能看到一個瘦小的女孩,邊跑邊叫賣著報紙,她頭發散亂,人們叫她“小毛頭”,因為她的活潑靈巧,叫賣聲音動聽,人們都愛買她的報紙。引出課題新課教學聆聽歌曲,思考歌曲表現了小毛頭怎樣的情緒?(雖然小報童的生活非常艱辛,但她還是非常樂觀積極,堅強勇敢)聆聽歌曲,說說歌曲的速度、節拍和強弱規律。3、拍拍讀讀節奏,掌握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拍讀節奏。4、拍拍讀讀歌詞。將歌詞填入節奏中,進行拍讀練習。5、學唱旋律,手劃旋律線跟著歌曲的伴奏,帶領學生演唱歌譜,對重難點地方多加練習6、學唱歌詞。教師跟隨伴奏分段教唱歌詞,并指導學生用符合歌詞情景的語氣來演唱歌曲。第一段:用陳述的語氣第二段:用辛酸的語氣第三段:用希望、期待的語氣分組演唱。分成三組同學進行演唱,每一段用不同的情緒演唱,比一比哪一組表現力更強?拓展部分用雙響筒和沙錘為歌曲伴奏介紹作曲家聶耳。云南玉溪人,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民音樂家,主要代表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金蛇狂舞》、《鐵蹄下的歌女》等。總結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我們懂得了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奮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