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四大區域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課 時 目 標 一、知識目標 1.根據圖文資料了解北方地區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和傳統民居的特征。 2.結合圖文資料了解南方地區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及傳統民居的特征。 3.結合圖文資料了解西北地區畜牧業發展的條件及民居特征。 4.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青藏地區畜牧業特征、種植業分布及民居類型。 5.比較四大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6.樹立觀察各個區域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意識,培養生活中愛護自然環境的觀念。 7.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四大區域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和傳統民居的特征。 難點:四大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異。教 學 過 程 新 課 導 入 同學們,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不同,必然會影 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我國四大區域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和傳統民居的特征。 ——四大區域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板書)自 主 學 習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54-P57,完成下列問題。 一、北方地區 1.我國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北的 季風區 ,地形多為 平原 和 高原 ,耕作制度為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耕地以 旱地 為主,主要種植 小麥 和 棉花 。 2.北方地區的房屋比較注意防寒保暖,由于地勢 平坦 ,人口眾多,所以村莊都 較大 。 二、南方地區 1.我國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季風區,地形多為 丘陵 和 山地 ,耕作制度為 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 ,耕地以 水田 為主,主要種植 水稻 。 2.南方地區房屋多用磚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風散熱,屋頂坡度 較大 ,利于排水。 三、西北地區 1.西北地區大部分位于我國西北的 非季風區 ,地形多為 高原 和 盆地 ,氣候干旱,是我國主要的天然牧場,放牧牛、馬、羊等牲畜,也是我國最大的畜牧業基地。 2.西北地區降水稀少,屋頂一般建得較為 平坦 。 四、青藏地區 1.青藏地區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為 高原 和 山地 ,地勢高,以 高寒畜牧業 為主,放牧 牦牛 等牲畜。 2.一些河谷地帶適合發展 青稞 等為主的 高寒 農業。 合 作 探 究 探究點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農業和傳統民居差異 讀圖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動。 1.對比并敘述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耕作制度和主要農作物的差異。 參考答案:北方地區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等,主要水果有蘋果、梨和桃等;南方地區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主要農作物有稻谷、茶葉等,主要水果有柑橘、香蕉、荔枝等。 2.判斷甲、乙兩幅圖所在的地理區域,并說明原因。 答案:圖甲位于北方地區,因為屋頂坡度小,墻體厚,院落開闊;圖乙位于南方地區,因為屋頂坡度大。教 學 過 程 深 化 探 究 探究點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農業差異 1.對比分析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畜牧業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西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天然牧場,也是我國最大的畜牧業生產基地;青藏地區海拔高,以高寒畜牧業為主,主要放牧牦牛等牲畜。 2.結合所學內容分析,青藏地區種植業分布有何特征 主要農作物是什么 參考答案:青藏地區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種植青稞等高寒農作物。課 堂 總 結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四大區域的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和傳統民居的特征。我國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北的季風區,地形多為平原和高原,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和棉花。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季風區,地形多為丘陵和山地,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 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西北地區地形多為高原和盆地,氣候干旱,是我國主要的天然牧場;青藏地區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為高原和山地,地勢高,以高寒畜牧業為主。板 書 設 計 四大區域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當 堂 達 標 1.北方地區的農業特點是( B ) A.農田多為旱地,農作物一年三熟 B.農田多為旱地,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C.農田多為水田,農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 D.農田多為水田,農作物一年三熟 2.下列關于南方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冬季嚴寒,夏季涼爽 B.年降水量在1 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魚米之鄉 D.風吹草低見牛羊 3.位于南方地區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的農作物熟制是( A ) A.一年三熟 B.一年二熟 C.兩年三熟 D.一年一熟 讀“我國青藏地區圖”,回答4~5題。 4.圖中青藏鐵路修建的突出困難是( A ) A.高寒缺氧 B.干旱缺水 C.草原廣布 D.光照強烈 5.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 D ) A.肥沃的沖積平原 B.山間盆地 C.水源較好的綠洲地區 D.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