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第六課《牧童之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在聽賞《小放牛》中認識民族樂器——嗩吶、能感受出由嗩吶所模仿的生動人聲。在聽賞《孤獨的牧羊人》中能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用不同的速度唱出襯詞“來伊奧都”。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剪羊毛》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在學唱《小小羊兒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時值及延音記號。通過四首中外牧童題材的作品,了解音樂塑造的各種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在聽賞中外音樂的過程中感知樂器音色,了解唱法特點。能用優美的聲音、恰當的情緒,以情帶聲演唱歌曲。在學唱《小小羊兒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時值及延音記號。【教學難點】通過四首中外牧童題材的作品,了解音樂塑造的各種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在綜合性音樂活動中,提高學生音樂基礎綜合能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導入新課直接導入,簡介樂曲描寫的情景,引出學習內容《小放牛》。講授新課(1)帶著問題聆聽音樂并思考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2)知識與技能:認識中國民間樂器“嗩吶”。(形制、音色、表現力等)(3)結合音樂分片段介紹《小放牛》音樂特色。(嗩吶模仿牧童和村姑,一問一答)(4)完整聆聽樂曲、感受嗩吶模仿人聲一問一答的風趣情景。3、鞏固加深(1)播放音頻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的同時,重點引導學生加深對嗩吶“高亢明亮、音量大”的音色特點以及豐富的表現力的記憶和認識。4、課堂小結(1)嗩吶的特點:音色高亢明亮,音量大,表現力豐富。5、作業(1)搜集、了解其他中國民間樂器。第二課時1、導入新課(1)視頻——音樂劇《音樂之聲》片段“孤獨的牧羊人”(原聲版)談話引出學習內容: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歌曲唱的什么?這樣的唱法和平常聽到的一樣嗎?這是一首什么歌曲呢?你聽到出現最多的是哪一句?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尋找答案。2、講授新課(1)簡介歌曲出處。(2)帶著問題聆聽中文版《孤獨的牧羊人》,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輕松活潑、充滿活力)(3)完整播放音頻《孤獨的牧羊人》:A、聽一聽,歌曲中出現最多的是哪一句歌詞。(來伊奧都)B、數一數,重復了幾次。(12次)(4)學唱襯詞(播放示范錄音)A 、 B 、3、鞏固加深(1)歌曲接龍:接唱歌曲中的“來伊奧都”4、知識拓展(1)簡介“約德爾”唱法。5、課堂小結,結束全課。第三課時導入新課(1)節奏導入:A、x x x x x x x x x x x oB、x x.x x x x x x x.x x o(2)觀看節奏示范,感受哪條節奏更讓你感覺活潑跳躍?(B)(3)展示歌曲《剪羊毛》譜子,觀察譜子中有沒有第二條節奏?引出學習內容——歌曲《剪羊毛》。2、學唱歌曲(1)播放歌曲《剪羊毛》,說說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活潑歡快)(2)出示歌曲旋律,播放旋律范唱音頻。(3)解決難點:附點節奏型填歌詞練習難點并掌握。完整學唱歌詞。3、鞏固加深(1)引導啟發:A、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景?(“剪羊毛”的勞動情景)B、回顧歌曲情緒,思考用怎樣的聲音演唱歌曲能表達勞動者歡快的情緒?(2)音頻伴奏演唱歌曲。4、課堂小結:在歌曲的學唱中你由怎樣的收獲和大家分享?5、作業:完成課本37頁“創編與活動2”內容。第四課時1、導入:同學們,上課前我請大家認識一位客人,他是一位放羊的牧童,怕羊兒跑丟,他在每只小羊的身上都做了標記,夜幕降臨了,你能按小羊身上的標記帶它們回到自己的“家”嗎?(把音符拖入正確的時值框)(講解樂理:全音符)現在小小羊兒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也和這些羊兒有關,天色已暗了,星星也亮了,小小的羊兒要……(回家)你們能猜到是什么歌曲嗎?——課題《小小羊兒要回家》2、感受歌曲(1)感受歌曲速度,了解歌曲內容聆聽思考:A、歌曲速度怎樣?B、歌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再聽歌曲,感受情緒再聽思考:A、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B、結束句有什么音樂記號,它的作用是什么?啟發:A、學生用精煉、關鍵的詞語概述歌曲內容。如:牧童傍晚趕著羊群回家的情景。(牧童放牧晚歸)B、歌詞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牧童對小小羊兒怎樣的感情?(親昵、疼愛)3、學唱歌曲(1)鋼琴伴奏視唱歌譜。(2)隨琴(音頻)再唱歌譜,注意音符與記號的正確唱法。(3)填唱歌詞:引導:A、視唱歌譜過程中,注意發現學生可能出現的音值和音準的問題,及時糾正、示范。B、“一字雙音”以及正確的呼吸。4、表現歌曲(1)回思歌曲情緒(親切深情的)。(2)用恰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出親切深情的感情)。引導: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能表達出牧童對小小羊兒親切深情的真摯感情。5、回顧課堂學習:(1)概括課堂收獲。(2)分享情感體驗。啟發:從樂理知識和情感價值兩個方面對所學內容做概括。6、總結全課:思考:通過《牧童之歌》四首中外音樂作品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