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作一個潛望鏡》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的第七課——《制作一個潛望鏡》。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我的說課。一、項目分析本課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的最后一課——《制作一個潛望鏡》,潛望鏡的制作,需要綜合運用和理解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并與工程技術相結合。首先需要觀察、了解潛望鏡的結構以及工作過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設計、制作簡易的潛望鏡,最后通過展示、實踐、評價、交流來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知識和技能。本課在2022版新課標中屬于工程設計與物化領域,涉及到科學概念13:物化是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實施設計方案,做出初步的產品或實物模型。具體到本課的學習內容是13.3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該內容的要求是利用工具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根據實際反饋結果進行改進并展示。與2017版的課標相比,增加了改進與展示兩個環節。2022版的新課標還特別突出以項目研究的方式制作潛望鏡。本課教科書直入主題,先簡單介紹了潛望鏡的應用,然后解釋潛望鏡的原理,最后設計了一個板塊內容——“制作”。“制作”板塊分為6個步驟:1.在紙盒兩個長邊距邊緣約1厘米處各畫一條直線。2.用直角三角板在紙盒兩端距邊緣約1厘米處各畫一條斜線。3.在紙盒的對應面上重復上面的線。4.用剪刀將4條斜線剪開。5.像圖中那樣,將兩面鏡子插入紙盒開口,并保持鏡子的反射面是相對的。6.在鏡子的反射面前各開一個窗口。根據上述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分析,再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潛望鏡利用了光的反射規律。科學思維目標:能根據光的反射規律,推理出潛望鏡的內部構造。能根據生活實際,對潛望鏡進行改進、創新。探究實踐目標:能通過對潛望鏡內部結構的研究,探究潛望鏡的基本原理。通過項目化的學習方式親自制作潛望鏡,加深對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態度責任目標: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其中,教學重點是:知道潛望鏡的工作原理,進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教學難點是:制作一個潛望鏡,并畫出潛望鏡的工作原理的光線圖。學情分析潛望鏡這個詞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于潛望鏡的應用很多學生只停留在潛水艇,對于潛望鏡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了解的比較少。他們很少會去思考潛望鏡是怎樣設計的,怎樣制作的,更沒有親自動手制作的機會。本課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潛望鏡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提升學生動手制作、組內分工協調、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工程的關鍵是設計,體現了單元知識的綜合應用。教法學法分析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和學法。本課我準備采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用真實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時采取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課堂中做到長時制作,并且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在項目化學習的開展過程中將評價與教學整合,不但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也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實踐“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四、項目實施過程分析最后,我來具體說一說,項目實施過程。1.前置學習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是對本單元知識的綜合應用,主要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個潛望鏡。所以我在課前布置了讓學生提前了解潛望鏡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上課時利用前置學習單來檢測學生課前作業的完成情況。我這樣設計的理由是基于我所任教的班級學情,我認為布置這個課前作業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這樣既能對潛望鏡的構造和基本原理這一知識點進行落實,還可以為后面的制作、展示與交流潛望鏡留足更多的時間。2.項目引入在項目導入環節,我先呈現三個不同情景中的潛望鏡,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不同情景中的潛望鏡是否相同,當學生發現長短、粗細等不同時,再提出驅動想問題:你能選擇其中的一個情景制作一個適用于該情景的潛望鏡嗎?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想 讓學生根據真實情境去設計和制作潛望鏡,從而激發學生制作的興趣。3.方案設計由于制作不同情景的潛望鏡所需材料是不同的,所以在設計之前,我先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所提供的所有材料,方便下一環節小組討論設計方案。材料介紹完之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并選擇一個場景,根據所選場景畫一畫潛望鏡的設計圖,最后根據設計圖選擇所需的材料及數目,方案設計好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展示,看看哪些地方設計的比較合理,值得同學們學習;哪些地方設計的不夠合理,還需要同學們改進的。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設計是工程的關鍵。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所需的材料,培養學生的選材能力和節約成本的意識。評價、交流、展示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評價表。評價內容有設計、制作、測試、實驗記錄、材料整理、成果展示6個方面。制作時,讓學生對照著設計圖和評價表來完成制作。制作完成后,各小組先進行自評。他評這一列留給后面畫廊漫步展示時使用。自評結束后,請各項目組長在原位介紹自己組的潛望鏡。各項目小組組員按一定的次序去其他組欣賞、交流其他組的作品,全部欣賞后,將自己手中的一顆小星星貼到你認為做得最好的那一組的評價表里。畫廊漫步式的展示設計想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作品,并從中學到更多與潛望鏡相關的知識。展示結束后,先后請獲得星星最多和最少的小組上臺,讓其他同學分別說一說投票和不投票的理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評價與交流他人作品。通過說一說投票和不投票的理由,從而發現作品的優缺點,為后續的改進作鋪墊。5.改進與創新由于課中時間有限,所以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作業,“制作一個多功能的潛望鏡,如:長短易調節、會發光、多角度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在作品的展示與交流環節中所發現的優缺點及同學們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改進和拓展延伸,并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進一步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6.板書設計本節課制作潛望鏡的關鍵點是:兩個平面鏡要平行;與水平面成45 角。所以我的板書是將這兩個關鍵點寫在黑板上,必要時在配上圖片,希望能對學生的制作起到提醒和幫助的作用。五、我的思考我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基于以下這幾個方面來思考的:1.緊扣新課標,發展科學核心素養。2.利用前置學習單,輔助項目開展。3.根據不同的情景設計不同的潛望鏡,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選材的能力和節約成本的意識。4.畫廊漫步展示法,培養學生評價與交流的能力。5.布置課后作業,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潛望鏡的制作。我說課完畢,請各位老師指點!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