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可不管古木還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長于街巷,既浸潤尊貴之氣,又沾染煙火之氣:既歷經悠悠過往,更親歷火熱時代,從而修為了獨特的氣質。故而,我愿親切地稱之為“北京槐”。②槐樹之于北京,就如胡楊之于大漠,提起來便有種難以言表的情結。這情結,既來自于槐樹的古老、廣布、尋常,更來自于槐樹的質樸、堅韌、蓬勃。張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記述:“尤其槐樹,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種人家,到處都栽著。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巔,對北平城作個鳥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參差在綠海里。這綠海就大部分是槐樹造成的…北平這個地方,實在適宜于綠樹的點綴,而綠樹能亭亭如蓋的,又莫過于槐樹。”可見,槐樹在北京由來已久,且一直都在。③初到北京時,正值槐樹萌芽。與太行深山家鄉小城的槐樹一模一樣,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識得。如今,離家在外,望見這熟稔的槐樹,便如遇到老鄉一般,我急忙上前,張開雙臂,摟住樹千,打個招呼,瞬時有了種莫名的安全感。與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時常拜訪,一年有期。④槐樹開花的時節,我們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隱在墨綠的槐葉之間,色彩明麗,相映成趣,構成北京五月標志性的絕美畫面,令心一片靜凈。更可人的是,那滿胡同彌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爾佐進些沿街門店的鹵煮、烤鴨、燒烤、糕點香味,全然將工作的疲累與離鄉的寂寞驅散盡凈,周身舒爽地輕快漫步。⑤槐樹蔥郁的時節,我們在一起。槐樹高大,枝葉繁茂,自然長成大傘模樣,撒下一片陰涼。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熱。每每騎車或散步走過槐陰路,我都要緊行幾步,如獲救星般地躲到濃陰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著涼涼的風,如獲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樹下避個雨,也是愜意得很,偶爾有幾滴雨從葉隙滴落,滴在發間、脖頸,倏地一涼,倒是有趣。⑥槐樹葉落的時節,我們在一起。我踩著枯黃的落葉,仰面接幾片落葉,感受著那曲曲折折的葉脈間所蘊含的生命輪回的律動。⑦槐樹覆雪的時節,我們在一起。那風骨外露的黑色枝千,在寒冷的西北風中抖落一身枯葉,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臨。讓白雪映襯下的蒼勁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間,入照片入畫作,入文入詩,成為永恒。⑧槐樹再度萌芽的時節,我們還將在一起,共敘一年友情,然后,揮手告別,期待有緣再會。槐與“懷”同音,我會在家鄉的槐樹下,懷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鄉槐一樣。⑨我有時走在槐蔭下就想,這些槐樹像極了眾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貧瘠,在北京開枝散葉,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卻指向一個個遙試卷第6頁,共2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