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明確民族區域目治制度的含義及地位。理解我國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針。2、引導學生利用己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教育學生理解和擁護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進而承擔起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和政策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核心素養】1 .政治認同。認同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增強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⒉科學精神。通過案例和老師講授、學習,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特征;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統籌和謀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又要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法治意識: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設法治國家。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點】理解我國法治國家的內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良法的具體要求;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教學難點】理解堅持良法之治的具體要求;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法治進校園,不僅僅是要同學們知曉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教師:我們這節課就從一起校園欺凌案說起!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和目錄——法治國家總議題: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從一起校園欺凌案說起議題1:什么是法治國家?——未成年人施暴不負法律責任嗎?議題2:如何推進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第一幕:法治國家的內涵議題一:什么是法治國家 ——未成年人施暴不負法律責任嗎?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校園欺凌》未成年人施暴不負法律責任嗎?近年來,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屢禁不止,聚眾毆打、拳砸腳踹、曝光隱私、網絡恐嚇……一幕幕場景讓人觸目驚心。其中施暴的以及被霸凌的都是未成年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干入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上述法律規定, 對于已滿14歲但不滿16歲的人,并不是全部情形都會追究刑事責任,只有符合“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地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特定的情形,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且,法律還特別規定,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應該減輕處罰。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未成年人施暴“依法卻無法處理”暴露了我國的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哪些問題?2、結合刑法對未成年人最低入刑年齡的調整,你認為法治國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未成年人施暴“依法卻無法處理”暴露了我國的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哪些問題?2、結合刑法對未成年人最低入刑年齡的調整,你認為法治國家應該是什么樣的?閱讀教材P85-86頁,結合材料,對法治國家內涵及特征進行梳理總結。議學小結:一、法治國家的內涵1、什么是法治國家?(1) 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2)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3)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法治國家的特征(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①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②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2)堅持良法之治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②表現: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③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原因:①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第二幕:建設法治國家議題二:怎樣建設法治國家?——法治國家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初二少年刺傷霸凌者案追蹤》并閱讀材料《面對校園欺凌應該怎么辦?》面對校園欺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治理。校園欺凌不是獨立事件,處處透露著家庭和社會問題的影子。治理校園欺凌,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同頻共振,法律、教育、監管、制度同向發力,早日建成法治國家議學問題: 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面對霸凌,小蔣同學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法治國家如何利用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議學小結:建設法治國家1、總體要求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① 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②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2、建設法治國家具體要求(1)推進憲法實施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求:①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②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相關鏈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點 (1)以憲法為核心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一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2)法律層級我國主要的法律規范有著不同層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①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②社會公眾: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③司法機關: 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議學情境三:閱讀材料小蔣同學:“如果沒有發生這些事,我也許能考上重點高中,現在也和同齡人一樣在準備高考了。”從看守所獲釋后,他曾回到老家中學繼續學習,但也因此前的選遇被部分同學歧視、孤立,最終無心學習,中考成績不理想的他后來去了當地一所職校。讓人嘆息“孩子的一生已經被改變了,無論賠償多少錢,也難以彌補這些損失。”2022年12月14月,小蔣同學的祖父說,除了索要經濟賠償外,他們還要求吉首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啟動追責程序,對相關辦案人員辦理錯案的行為進行追責或移送紀委監委。議學問題:結合小蔣同學的遭遇談談建設法治國家有多重要?說說你的感受!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小結:3、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1)國家機關角度: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2)公民角度:保障公民合法權益。(3)整個國家角度: 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拓展提升:法律的實施環節本課小結:課堂練習:1.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經過7年討論,兩次公開征求意見之后,于2023年9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要求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立法機關堅持民主立法,提升立法的工作質量②國務院立良善之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③國家機關完善法律體系,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④立法工作順應時代趨勢,確保未成年人享受數字紅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材料涉及的行為主體是國務院,國務院不是立法機關,故①不選。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規定,體現了國務院立良善之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故②正確。③:材料中指出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通過,這表明國家機關完善法律體系,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故③正確。④: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完善相關法律,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但“確保”說法錯誤,故④不選。故本題選C。2.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對于推動保密工作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法的頒布實施( )①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②有助于增強法制觀念,形成自覺保守國家秘密的良好社會風尚③意味著法治已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④完善了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保密法治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不是由該法的頒布實施明確的,①說法錯誤。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對于推動保密工作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增強法制觀念,形成自覺保守國家秘密的良好社會風尚,②符合題意。③:改革開放40多年來,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法治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而不是該法的頒布實施“意味著”法治已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③排除。④:《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修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體現了我國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保密法治建設,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習近平法治思想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法治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今時代最鮮活、最具原創性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本質上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其最鮮明的特征,人民立場是其根本的政治立場。下列古語中體現習近平法治思想傳承民本思想的有( )①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出自《淮南子》)②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出自《韓非子》)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出自《尚書·五子之歌》)④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離婁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本項意思是,治國雖然有一定的基本方略,但本質是要有利于民,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體現民本思想,①符合題意。②:本項意思是法令得到執行,國家就能夠安定;法令一旦廢弛,國家就會出現動亂,表明法律實施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題意。③:本項意思是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體現了民本思想,③符合題意。④:僅有善心不足以用來治理好國政,僅有法令制度不能自行實施,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此次立法法的修改對備案審查制度進行了補充,完善了主動審查制度,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進行主動審查,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專項審查,使其與憲法法律等上位法規定保持一致。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要保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權,領導地方立法②旨在加強權力制約,對地方立法權限做出進一步限定③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④我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和法治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在全國人大統一領導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有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分別行使國家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故①不選。②:材料中指出修改的立法法中指出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進行主動審查,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專項審查,這強調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權,而不是強調對地方立法權限做出進一步限定,故②不選。③:材料中指出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變化,逐步完善立法法,這表明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故③正確。④:材料中指出完善的立法法的內容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進行主動審查,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專項審查,使其與憲法法律等上位法規定保持一致,這表明我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和法治統一,故④正確。故本題選D。5.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對生態環境保護、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處罰等20多個領域的規范性文件,組織有關方面和地方人大開展專項審查和集中清理工作,對相關領域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了一次“大體檢”和“大清理”。由此可知( )A.全國人大依法行使法律監督機關的職權 B.使得憲法法律成為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C.使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符合憲法精神 D.旨在提高備案審查能力水平和工作質量【答案】C【詳解】A: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A說法錯誤。B:材料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相關領域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大體檢”和“大清理”,未體現使得憲法法律成為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B不合題意。C: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相關領域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大體檢”和“大清理”,使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符合憲法精神,C符合題意。D:材料沒有體現提高備案審查能力水平和工作質量,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6.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這要求我們( )①保障公民的各種權益②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③做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④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應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各種權益,①表述錯誤。②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這要求我們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②④符合題意。③:題干強調憲法的地位,不涉及德治,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趙樂際強調,在第十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對于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設立憲法日旨在( )①提高公民對憲法的關注度和認知度②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和國家觀念③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④維護憲法權威,延長法律的壽命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在第十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對于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設立憲法日旨在提高公民對憲法的關注度和認知度,①正確。②:設立憲法日旨在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和國家觀念,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②正確。③: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屬于措施,而不是目的,③不符合題意。④:法律代表的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延長法律的壽命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C。8.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新修訂的保密法把黨管保密寫入法律;新增條款支持保密科技創新為切實筑牢國家秘密安全防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此次保密法修訂( )①更好發揮黨管保密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②為保密科技實現自立自強提供法律支持③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國家立法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新修訂的保密法把黨管保密寫入法律,體現了更好發揮黨管保密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①符合題意。②:新增條款支持保密科技創新為切實筑牢國家秘密安全防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現了此次保密法修訂為保密科技實現自立自強提供法律支持,②符合題意。③:我們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說法錯誤。④:中國共產黨領導立法,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202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2023年備案審查報告中指出,有的地方性法規中全面禁燃煙花爆竹的規定與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一致,應當予以修改。這對此前廣受爭議的煙花爆竹禁與限的問題,做出了“一錘定音”的回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聲音有助于( )①從法律角度重新審視全面禁燃煙花爆竹政策的合法性②更好發揮專門委員會在新時代人大工作中的作用③提升地方政策法規制定部門對法律的敬畏與遵從④督促整改,重塑國家法律權威,形成系統性糾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指出有的地方性法規與國家法律法規不一致,應當予以修改,這是從法律角度重新審視全面禁燃煙花爆竹政策的合法性,這有利于提升地方政策法規制定部門對法律的敬畏與遵從,①③正確。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不是專門委員會,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②排除。④:督促相關法規修改能夠維護國家法律權威,④中“重塑”一詞說法錯誤,故④排除。故本題選A。10.《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條例重點就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規定。該條例( )①根本目的在于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②有助于實現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優先、全面的保護③是基于網絡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推動社會進步④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A【詳解】①③:該條例的出臺是基于網絡對未成年人的不利影響,有利于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但不是“根本目的”,①③說法錯誤。②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重點就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規定。該條例有助于實現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優先、全面的保護,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②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1.某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設立“人大代表+人民法官”雙聯服務機制,定期安排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進站“接診”,各司其職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訴求,化解鄰里矛盾。此舉有助于( )①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維護人民利益 ②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實現社會和諧③健全糾紛解決機制,保障公平正義 ④解決群眾所有糾紛,提升法治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③:材料中指出某區人大常委會設立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定期進站“接診”,各司其職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訴求,此舉有助于通過健全糾紛解決機制,督促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維護人民利益,保障公平正義,故①③正確。②:材料強調的是通過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更好的解決民眾矛盾,未涉及健全司法救助體系,故②不選。④:材料中指出某區人大常委會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解決群眾訴求,這有利于解決群眾糾紛,但是不能解決所有矛盾,故④不選。故本題選C。12.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關于法治國家的特征表述錯誤的是( )①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②堅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每個公民的意志和利益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④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①: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任何普通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普通法律為“子法”。因此法律的效力要低于憲法,①符合題目要求;②: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我國的良法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不可能維護每個公民的意志和利益,②符合題目要求;③: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③不符合題目要求;④: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④不符合題目要求;故本題選A。13.建設法治中國是系統性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的統籌和規劃,更需要公民和全社會的參與和推動。下列關于法治國家建設說法正確的是( )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②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堅持良法之治③法治國家要求尊重和擴大公民民主權利④規范國家權力,保障公民各項利益訴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建設法治中國是系統性工程,既需要完備的法律體系,也需要依法治理,堅持良法之治,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③:法治國家要求尊重和保障公民民主權利,公民的權利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不能輕易擴大, ③錯誤。④:法治國家規范國家權力,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而非各項利益訴求,④錯誤。故本題選A。14.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2022年10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全面推進國家的“江河戰略法治化”。這反映出( )①制定法律有利于將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②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③黨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組織者和執行者④我國用法治的力量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全面推進國家的“江河戰略法治化”。這反映出制定法律有利于將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我國用法治的力量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①④符合題意。②:全國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權,②說法錯誤。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是推進黃河領域生態保護的領導者,而不是執行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2022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重慶聽取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情況匯報,并先后到萬州經開區、巫山縣等地實地檢查。這說明全國人大常委會( )①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助推生態保護②依法行使監督權,促進法治國家建設③領導和指導全國各級地方人大的工作④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職能部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我國實行民主集中制,其表現之一是在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其他國家機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全國人大常委會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組聽取了重慶市政府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情況匯報,行使了監督權,監督長江法的實施,監督政府的工作,助推生態保護,促進法治國家建設。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①②符合題意。③: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各級地方人大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且材料沒有涉及地方人大的工作,③錯誤。④: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而不是專門職能部門,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6.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屬設施、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獲取、使用和交流信息,獲得社會服務等提供便利。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 )①是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②為擴大殘疾人、老年人基本政治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③能確保殘疾人、老年人平等、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④堅持了人民至上理念,彰顯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溫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是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堅持了人民至上理念,彰顯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溫度,①④符合題意。②:為擴大殘疾人、老年人基本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基本權利不是政治權利,②表述錯誤。③: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但“確保”一詞夸大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作用,③表述錯誤。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