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力的存在(第2課時)(教學設計)年級 七年級 授課時間課題 3.2 力的存在(第2課時)教學 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力的單位;了解彈簧的彈力;了解彈測力計的原理;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科學思維: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學習新的知識,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與原理;從而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與正確讀數; 探究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小實驗,感受彈力,了解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力的關系,學習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提高觀察的意識和能力; 態度責任:形成樂于探究的態度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探究精神。教學 重難點 重點: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難點: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學情 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2節,本節主要內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性質、力的單位和測量工具、力的示意圖(三要素)。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運動、速度等基礎知識,本節需要通過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力的存在,從而便于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力的概念。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后學生將近一步學習力學,因此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力學的基礎,為后續知識如壓強、做功、簡單機械等知識做鋪墊,在教材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教材內容在學生具有充分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密切聯系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本節內容擬用3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主要內容為力的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2課時主要內容為力的測量;第3課時主要內容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教學 準備 課件、課本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 課 導 入 大象舉起粗大的樹干要用力,螞蟻搬動輕小的樹葉也要用力,但兩個力的大小可謂天壤之別。運動員舉重也需要很大的力,那么怎樣測量力的大小呢? 知道力有大小,思考怎樣測量力。新 知 講 授 一、力的單位 跟測量長度需要規定長度的單位一樣,要測量力的大小,首先也需要規定力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它是以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 那么,生活中一般使用的力都是多大的呢?我們以生活中常見的力為例子感受一下力的大小。 感受力的大小: 手托2只雞蛋的力約為1牛 拉開易拉罐所用的力約為20牛 一般成年男子手的最大握力約為560牛 拓展閱讀:牛頓 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1643年出生于離倫敦不遠的林肯郡沃爾基索普村的一戶農家。 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科學的許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力學方面,他在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等科學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先后建立了成為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在天文學方面,他在開普勒(Johannes Kepler)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他還初步考察了行星運動規律,解釋了潮汐現象,預言了地球不是正球體。在光學方面,他發現了太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構成的,從而確定了光譜分析的基礎。在熱學方面,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方面,他建立了著名的二項式定理,他還是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 牛頓雖然對科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他總是謙遜地說:“我不知道世人會怎樣看我,不過,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麗的貝殼,而真理的大海,我還是沒有發現。” 二、彈力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它的內部裝有可以伸縮的彈簧,要了解彈簧測力計,首先要了解彈性和彈力。 活動: 1.如圖所示,把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長方形木板上,用手向下拉彈簧的下端,觀察彈簧長度的變化。這時,你的手有什么感覺? _____手會感覺受到彈簧向上的力_______。 2.將彈簧拉得更長,手的感覺有什么變化?__感覺受到的力變大_。 3.撤去拉力,彈簧的長度將發生什么變化?__彈簧逐漸恢復原長__。 由以上活動可知: 彈性:彈簧受到手的拉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彈簧的這種性質叫做彈性。 彈力:手拉彈簧時也會感受到彈簧反抗拉伸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上述實驗還表明,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也越長。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彈力。 1.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時所產生的力,生活中的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 彈性形變:物體形變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生活中踢足球,打籃球過程中都會產生彈力,由此可知: 2.彈力的產生條件: ①兩個物體必須接觸(彈力是接觸力,物體不接觸不會產生彈力);②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方向:彈力向著恢復原狀的方向。 思考與討論:彈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由拉伸彈簧的活動可知,將彈簧拉得更長時,手會感覺到受到彈簧的力更大,故我們可推測出彈力與形變量有關,若我們換用不同材質的彈簧,拉伸相同長度,可能感覺到的彈力也不相同,故可推測彈力與物體材料也是有關系的。具體可設計實驗來驗證。 想要進行實驗驗證需要具體的數據,首先要學習一下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三、彈簧測力計 活動: (1)觀察彈簧測力計。了解指針、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秤鉤,感受1牛和5牛力的大小。 (3)在彈簧測力計的秤鉤上掛文具盒或課本等物品,測出彈簧測力計對它們的拉力。 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也越長(形變量與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2.彈簧測力計使用注意事項: ①明確量程,不能超量程; ②明確分度值,以便讀數; ③觀察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不指向0時要進行調節; ④使用前要拉動彈簧防止彈簧與外殼摩擦影響讀數; ⑤拉力方向必須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防止摩擦; ⑥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所指的刻度面板垂直; ⑦不能倒置測量,防止受到外殼重力影響; ⑧在掛鉤施加多大的力,讀數即為多少,與外殼上(圓環)施加的力無關。 探究彈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實驗猜想:彈力大小與形變量和物體材料有關。 實驗步驟:1.將彈簧固定在鐵架臺上,旁邊放一刻度尺,記下彈簧下端的初始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逐個增掛鉤碼,使彈簧所受的拉力逐漸增大,通過刻度尺讀出每次彈簧的伸長量ΔL(彈簧伸長量是指彈簧形變后的長度與原長的差值),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123456鉤碼個數012345彈簧伸長量ΔL(cm)00.511.522.52.換用不同材質的彈簧重復上述實驗。 實驗分析與結論:1.一定范圍內,彈簧伸長量越大,彈力越大(可畫圖分析); 2.換用不同材質的彈簧進行實驗,鉤碼個數相同時,彈簧伸長量不同,故彈力與物體材質有關。 彈力大小:與物體材料和形變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形變量越大,彈力越大。 了解力的單位,感受力的大小。 體會彈力的產生,總結彈力的大小、方向等特點。 觀察圖片,了解生活中的彈力。 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的方向 思考彈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設計實驗驗證。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總結使用的注意事項。 探究彈力大小的影響因素。課 堂 練 習 典例1 如圖所示,ABCD順序表示了射箭的整個過程,運動員先將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將弓拉滿后松手,箭疾馳而飛,在以上過程中,弓的彈力最大的時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拉弓時,弓發生了彈性形變,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將弓拉滿后,弓的彈性形變最大,彈力最大。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典例2 小軍和小明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軍說:“我的球彈性比你的好。”小明回答說:“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請你幫助小軍選擇下列哪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 A.把兩球向墻擲去,測量它們撞擊時在墻上痕跡的深淺 B.用手觸摸兩球,看哪一個球較軟 C.讓兩球于離地等高處墜下,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 D.把兩球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 【答案】C 【解析】A.兩球向墻扔去,兩球反彈的大小與用力的大小有關,不能根據反彈時離墻的距離區分它們彈性的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球的硬度不能決定彈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題意; C.兩球于離地等高處由靜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較它們反彈的高度,這種辦法是合理的,故C符合題意; D.把兩球向地面擲下,小球反彈的高度與用力的大小有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典例3 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在使用前,往往要輕輕來回拉動它的掛鉤幾次,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由圖可知它的量程是________N,其分度值是________N,圖示中的讀數為________N。 【答案】避免彈簧卡殼;0-5;0.2;2.4 【解析】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在使用前,往往要輕輕來回拉動它的掛鉤幾次,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彈簧卡殼,由圖可知它的量程是0-5N,其分度值是0.2N,圖示中的讀數為2.4N。 典例4 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的同學準備自己動手制作彈簧測力計,他們選取了甲、乙兩種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如圖1所示的圖像。請回答: (1)圖中OA段、OB段是彈性形變,若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 (“甲”或“乙”)彈簧。 (2)用彈簧乙制成彈簧測力計,在面板上標上刻度,如圖2是面板上刻度的一部分,在0.5cm處標上力的大小為 牛。 【答案】(1)甲(2)1 【解析】(1)由圖可知,甲彈簧形變改變6cm所需拉力增大4N,乙彈簧形變改變2cm所需拉力增大4N,因此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甲彈簧。 (2)由圖可知,乙彈簧形變改變2cm所需拉力增大4N,在0.5cm處標上力的大小為1N。 典例5 為研究橡皮筋是否與彈簧有類似的性質,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長量Δ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畫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到結論是:在橡皮筋的彈性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 (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2)當在橡皮筋B上懸掛重力為0.5牛的物體時,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厘米; (3)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測力計,用橡皮筋 (選填“A”或“B”)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橡皮筋如丙圖方式連接起來,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選填“1”或“1.5”)牛。 【答案】(1)越大(2)5(3)A(4)1 【解析】(1)根據圖乙可知,在彈性范圍內,橡皮筋伸長的長度與受到拉力的變化圖像為一條斜線,即二者成正比,那么得到:在橡皮筋的彈性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大。 (2)根據圖乙可知,在橡皮筋B上懸掛重力為0.5牛的物體時,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5厘米。 (3)根據圖乙可知,當受到0.5N的拉力時,橡皮筋B伸長5cm,A伸長10cm,則用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計精確度更高。 (4)根據圖乙可知,橡皮筋B的最大測量值為1.5N,而橡皮筋A的最大測量值為1N,二者串聯時都會伸長,則測量力的大小以小的為準,即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1N。課 堂 小 結 一、力的單位 (1)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它是以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 (2)感知力的大小:拿起兩個雞蛋的力是1N,背起一個初中生的力是500N。 二、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彈性。 (2)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時所產生的力,生活中的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 ①產生條件:物體接觸;發生形變。 ②彈力方向:向著恢復原狀的方向。 ③彈力大小:與物體材料和形變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形變量越大, 彈力越大。 ④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 三、彈簧測力計 (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也越長。彈簧測力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造出來的。 (2)彈簧測力計使用注意事項:①明確量程,不能超量程;②明確分度值,以便讀數;③觀察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④使用前要拉動彈簧防止彈簧與外殼摩擦影響讀數;⑤拉力方向必須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防止摩擦;⑥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所指的刻度面板垂直;⑦不能倒置測量,防止受到外殼重力影響;⑧掛鉤施加多大的力,讀數即為多少,與外殼上施加的力無關。板 書 設 計作 業 設 計反 思 評 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