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我的新朋友 課時 第2課時教材分析 初入學的孩子由于年齡幼小,細致觀察及繪畫造型的能力較弱,在表現人物時往往不太注意人物細節和特點的處理。人物肖像畫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一年級的人物肖像畫的教學中,學生常常存在“不敢畫”和“觀察不仔細”的毛病。本課就是主要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描述新朋友的外貌特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鼓勵其大膽、夸張地運用自己觀察到的新朋友主要特征為新朋友繪制肖像,表現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本課雖然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有趣的動畫形象導入,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在玩中掌握觀察人物面貌特征的好方法,養成觀察 生活細節的好習慣。更有意義的是,本課的學習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和他人友好相處,學會交朋友,有助于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美術課對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制作上一定有著自己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和自己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對待這些剛入學不久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上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小學生在思維的想象力、創造力方面發展的空間很大,所以要好好把握機會,多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情境教學,激發孩子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養成注意聽講,勤于觀察的好習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簡單的任務人物外貌描繪的方法,培養善于觀察、大膽作畫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班上的同學,抓住其外貌特征,畫一幅肖像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為同學畫肖像,培養同學之間的情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教學思路 本課內容選自小學美術教材人教版第一冊第十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一年級的孩子雖然學習積極性高漲,但理解能力有限,所具備的美術知識基礎較低,老師需要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和兒童化的語言加以引導,使孩子掌握具體而明確的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想要畫好自己的新朋友必須要抓住臉型、發型和五官的特點。并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膽嘗試,竭盡全力表現自己的感受,在繪畫中收獲成功和快樂。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繪出新同學的外貌特征,在欣賞同齡人作品時,大膽的發表自己的建議。 難點: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表現出人物的基本特征。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教師范畫,美術工具等。 學生:彩筆、美術本、彩紙、剪刀、太空泥等。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師:你喜歡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戲? 鼓勵學生說一說,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設計意圖: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發展階段 (一)抓住特征,突出表現 師:李老師今天還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歡迎嗎?好,我們一塊把他們請出來。課件出示、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大耳朵圖圖的動漫形象,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動漫人物的明顯特征。 師:除了大家熟悉的動漫人物形象都是很有特點的,在你我身邊的好朋友其實也都有著自己的明顯特征。 師:課件出示幾幅小朋友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說說他們的特點。 師:課件出示幾幅畫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觀察,說說這些作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點去畫的。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示范教學,當學生明確了抓住人物特點去畫的要領后,接著給他們出示一些特征明顯的動漫人物形象、小朋友照片和畫家及小朋友的作品進行觀察和欣賞,目的是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學習了解別人是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表現的) (二)大膽用色,多種表現 師:出示一幅學生作品圖片,學生發出笑聲,在大家的笑聲中老師隨便指一位學生問:你笑什么? 生:臉黑黑的像黑人了。 師:如果把你的臉涂成這樣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 師:那你知道他為什么這樣畫嗎? 沒有人回答。教師代小畫家做介紹:因為這個小朋友他認為自己太喜歡自己的這位朋友了,如果顏色涂的不夠深,就表示不出他對朋友的喜愛。世界著名的大畫家畢加索就用這種方法畫人物的(出示《戴帽子的女人》)。畢加索認為人臉是高低不平的,就應該畫不同的顏色。那他用了哪幾種顏色畫人物的臉部呢? 學生很容易就答出:“紅、黃、白。” 師:這樣幾種顏色畫的人物的臉給人一種光亮的感覺。 這張大師的作品,左臉紅色,右臉由黃、白二色涂成,色塊并置所構成的畫面常常可以打破兒童畫中形象關系分離的弊端,使學生迅速形成完整的畫面意識,讓學生體會大師在色彩上的追求,在自己的繪畫中“復興”。 師:身上的其他地方也可以裝飾呀,畫出五顏六色的頭發既好看又有趣。 (設計意圖:以上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要大膽的用顏色畫畫,這可以作為我們對小學新生發出的第一個號召,事實上在沒有展開色彩知識的具體教學之前,色彩感覺的訓練已有計劃的拉開了序幕。) 師:接下來這位朋友就更有趣了,想不想認識?一,二,三,把他請出來,瞧這頭發,摸摸看,這位朋友跟前面幾位有什么不同? 學生邊摸邊說:“用紙做的。” 師:怎么做的? 生:撕成紙條貼上去的。 師:哦,原來除了畫還可以撕撕、剪剪、貼貼。除此之外,采用泥塑、油畫棒、線描畫的表現方式也都可以。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這些范例學到了表現事物的觀察和表現方法) (三)對比選擇,領悟構圖 師:課件出示畫面人物相同,但大小位置不同的五幅構圖。學生比較選擇:你會按照哪幅頭像的大小和位置為你的新朋友畫像呢? 生:選出最合理的構圖,匯報這樣選擇的原因。 師:所以,我們在給新朋友畫像時,不僅要抓住新朋友的特點,而且還要注意人物在畫面中的大小和位置要合適。 (設計意圖:人物在畫面中的大小和位置,合理的構圖也是本課教材要求學生領悟的。通過出示幾幅內容相同,人物大小和位置不同的幾幅圖讓學生思考做出選擇,再對比分析,就使學生輕松領會了構圖的基本知識,隨即范畫出示又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四)創設情境,構思畫面 師:老師又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了:你平時和你的新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呢? 生1:一起上學,放學一起回家。 生2:一起做游戲,他當大灰狼,我做小紅帽。 生3:到我家吃我的生日蛋糕。 師:的確,跟新朋友在一起我們還可以講講悄悄話,女孩子在一起“你可以幫我梳個頭,我幫你扎個小辮”,如果你有許多新朋友,大家還可以在一起唱歌跳舞呢! (設計意圖:只有前面的方法的介紹和情感的引導是不夠的,讓學生經歷各種感情的體驗,繪畫可以重溫這些感情,獲得體認,使他們確立表現的主題,這樣就有了故事和場景。結合前面的兩個環節構成了完整的體系,情感+方法+場景=表現。最后作業就豐富了,每張作品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內容。) 三、學生創作 師:這些新朋友都被留在了紙上,你們想不想也把自己的新朋友也通過不同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來? 生:想! 師:其實,表現新朋友的方法還有很多,不信我們瞧瞧書上第10課,請你拿著書到你的新朋友那兒去一起聊聊,有哪些方法呢?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呢? 討論好了,請帶上你的繪畫工具到你的新朋友桌上去,邊商量邊畫,也可以兩人一起畫。 (設計意圖:當學生通過前面學習知道了怎樣去表現以后,就應該學以致用,讓他們采用不同的方式再次進行創作嘗試,感受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四、展評階段 1.教師在黑板上開辟出一塊作品展示區 2.教師把收集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 3.組織學生進行作品的自評和互評。 自評:說說自己表現的是誰,抓住了新朋友的哪些特點,通過哪種表現形式,最滿意作品的什么地方,覺得還有什么不足。 互評: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你想給哪幅作品提提建議。 4.教師對所有作品給予鼓勵性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設計意圖:作品展評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評價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五、拓展延伸 總結:孩子們,你們所表現的新朋友擺放在一起,就組成了我們這個班集體,這里有你的老師、同學和朋友,我希望你們同學之間、朋友之間要做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讓我們的班集體成為一個溫暖幸福的大家庭,好嗎? 當然,除了運用繪畫、粘貼、泥塑的形式,其實還可以運用其它多樣的美術形式表現你的新朋友。六、板書設計 我的新朋友 色彩 構圖 材料 (設計意圖:將重點知識板書,有利于學生重點知識的掌握,清晰醒目。)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我特別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從中明白應該怎樣去進行觀察,懂得要抓住人物特征去畫,理解人物在畫面中的大小和位置要合適這些繪畫要領,感受了不同的美術材料和表現方法。教學中注意開展師生互動,課前游戲師生一起玩,教學示范師生一起合作,呈現出了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從本節課的學生作業效果來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了新朋友的一些特點,而且大小和位置也比較合適,但還是有少數學生對新朋友的特點把握不夠,個別學生所表現的人物大小和位置也不合適,這些問題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逐步去解決。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