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流行樂風一、單元內容綜述本單元共包含五首作品,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欣賞作品《我們同屬一個世界》、《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夜鶯》、《隱形的翅膀》。不僅易于學生學習和了解爵士、搖滾、現代電聲樂等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同時也是健康向上的具有積極意義的音樂作品,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流行音樂現象。二、單元學習目標審美感知:能夠以真摯的情感感受流行音樂,從旋律和歌詞中感受歌曲不畏困難、追求美好的真摯情感。進一步聽賞中國與外國、古典與現代、聲樂與器樂等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流行音樂。感受電聲樂隊的音響效果和中國音樂韻味的意境,了解電聲樂隊。體驗歌曲在節奏、速度、音調等的變化對音樂風格的影響,進一步鞏固變奏曲體裁的學習。藝術表現:通過視聽激發學生表現欲望,用自然松馳的方法背唱《讓世界充滿愛》。掌握歌唱的藝術處理方法。積極參與并享受歌唱、律動、編創、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并在自己與團隊的協作中,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逐步提升藝術表現能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相關的文化背景,了解流行音樂相關知識,在音樂中感受歌曲所傳遞的文化內涵以及愛的情感。學習和了解爵士、搖滾、現代電聲樂等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功能。三、單元課時安排課時安排 包含曲目 學習任務第一課時 《讓世界充滿愛》 《We are the world》 要點1: 松弛并有感情地背唱《讓世界充滿愛》 要點2: 從音樂語言中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 要點3: 了解作品背景及文化內涵、情感 要點4: 探討、創編多形式演繹歌曲 指向音樂素養:識譜、視唱、演唱、創編、文化理解第二課時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夜鶯》 《隱形的翅膀》 要點1: 變奏曲知識 要點2: 圣詠—現代音樂時期音樂特點 要點3: 電聲音樂、電聲樂隊 要點4: 了解流行音樂的多樣性與社會功能 指向音樂素養: 聽辨、文化理解第三課時 單元檢測 聽辨、實踐、創編 四、單元學習評價1、小組展示,通過講解、表演等形式,展示小組對于流行歌曲或某一流行音樂作品的理解。2、通過多作品的聽辨,檢驗學生對不同流行音樂風格的聽辨能力,同時檢驗簡單律動節奏的聽寫能力。 五、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一《讓世界充滿愛》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環節以歌唱為主,主要涉及表現領域的環節,在課后的探究實踐中歌唱環節不僅僅要求學生表現歌曲的情緒,還需要能夠背唱。《讓世界充滿愛》作為演唱歌曲,將“愛”作為主題閃耀著人性的光芒。1986 年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百名歌手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正式演唱此歌,打破了長期對流行音樂限制的格局。這首歌曲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及意義,它轉變了人們以往對于流行歌曲只能表達小情調,不能表現宏大主題的片面認識。歌曲旋律流暢抒情,易于中學生學唱、背唱。《我們同屬一個世界》是1985 年1月28 日在美國洛杉“生存援助音樂會”中的大會主題歌。作品由邁克爾·杰克遜和萊昂納爾·里奇共同譜寫,由美國45 位歌星聯合演唱。這是一首美國群星響應聯合國國際糧食年為非洲災民義演的搖滾樂。該作品和《讓世界充滿愛》一樣,都有著強調“愛與奉獻”的主題。通過欣賞分析作品,可使中學生在欣賞學習中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并增強對人類生存發展的責任感,具有正面引導中學生認識搖滾樂的積極作用。 課時目標知識與技能:用自然松馳的方法背唱《讓世界充滿愛》,掌握歌唱的藝術處理方法。了解流行音樂相關知識。過程與方法:以視聽結合,小組討論,團隊合作多形式編創用真摯的情感表現作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以真摯的情感感受流行音樂,在歌唱與欣賞學習中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并增強對人類生存發展的責任感。從旋律和歌詞中感受歌曲不畏困難、追求美好、傳遞愛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用自然松馳的方法背唱《讓世界充滿愛》,掌握歌唱的藝術處理方法,并背唱歌曲。 教學過程主題一 在音樂中尋找愛一、活動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從不同的歌曲中找出不同的愛,引出人間大愛。二、活動步驟1、聆聽五段音樂,辨別歌曲中的不同愛。師導語:同學們,愛一直是人世間永恒的主題。“愛”作為主題總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愛有很多種,請你和老師一起,在歌聲中尋找愛的蹤跡……2、請同學說出歌中所描述的愛,并引出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三、活動評價能通過聆聽準確判斷出歌曲飽含的愛,對歌曲產生學習興趣四、設計理念激發學生對審美的感知,給學生留下美的印象。在簡短的過渡語中不留痕跡地將課堂轉到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歌曲聆聽,創設所需的溫馨氛圍,為后續學唱作鋪墊。 主題二 聆聽情至切,探尋愛之深一、活動目標通過有目標的聆聽,探尋歌曲中表達愛的樂句,并從音區、旋律走向、節奏、歌詞、調式等方面,深入剖析音樂作品。二、活動步驟1、通過聆聽,探尋歌中表達愛的樂句,并嘗試哼唱出來。2、關注歌曲音區、樂句、樂段、旋律走向、節奏、歌詞、調式等方面,思考作曲家如何用音樂的語言表達愛3、經過深入剖析作品,學唱歌曲音區 中低音區樂句、樂段 相似樂句、相似樂段旋律走向 上、下行節奏 弱起小節、附點、切分節奏歌詞 對美好和諧的渴望、憧憬調式 結束音1,大調式(明朗、充滿希望)4、學唱中解決難點對比1、2、3、4樂句有無弱起小節學唱,切身感受作曲家的創作智慧。三、活動評價能準確探尋歌曲中表達愛的樂句,并嘗試從音區、旋律走向、節奏、歌詞、調式等方面,深入剖析音樂作品(音區、旋律走向及歌詞能達到96%主動準確判斷,樂句、樂段、節奏、調式需要引導)。并通過自主探尋,提高學唱歌曲的準確性與音樂素養。四、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音樂的基礎上,有目標、有意識地分析作品中音樂語言蘊含的音樂情感,而不單純只從文字中去審美感知音樂。并能通過自主探尋,提高學唱歌曲的準確性。既能對應核心素養中的審美感知,又能對應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主題三 追朔大愛之源,演繹大愛無疆一、活動目標文化理解,走進生活,切身體會,小組探討大愛之源。觸及心靈,深情演繹歌曲。二、活動步驟1、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師:《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首為“世界和平年”所作的公益歌曲,由郭峰作曲,陳哲等作詞,錄制于1986年。作品洋溢著時代的朝氣,歌唱人類最普遍、最熱烈、最真摯的情感,以及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憧憬。是一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閃耀著時代光彩的通俗歌曲。2、回顧令人感動的人間大愛師:《讓世界充滿愛》作為公益歌曲,不止在1986年唱響大江南北。在此之后。每當我們遭逢災難時,這首歌背后都上演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人間大愛。欣賞視頻《讓世界充滿愛》。3、走進生活,探討大愛之源 4、多演唱形式,深情演繹《讓世界充滿愛》三、活動評價通過文化理解,聯系實際,切身感觸,讓學生對歌曲蘊含的情感得到升華。同時鼓勵自主創編,多形式反復演繹歌曲,加深理解。四、設計理念文化理解,聯系實際,切身感觸,自主創編。承上啟下,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知識技能與藝術創造能力。主題四 我們同屬一個地球一、活動目標:文化理解,審美感受音樂節奏特點,演唱風格:搖滾音樂。二、活動步驟:1、銜接前三個主題,課中激趣—歌曲背景及作曲演唱者: 2、師:和《讓世界充滿愛》一樣,這也是一首流行音樂風格的公益歌曲。請你對比聆聽,歌曲《We are the world》的歌曲節奏特點,思考其演唱風格。3、 節奏 演唱風格《讓世界充滿愛》 弱起小節、附點、切分節奏 通俗《We are the world》 復雜、自由 搖滾 4、練習號召性節奏并學唱歌曲B段 5、簡單了解搖滾樂,為下一課時做鋪墊 6、小結:《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三、活動評價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歌曲風格,對作品產生學習興趣,并能從音樂要素出發欣賞作品,樂于學習B段,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四、設計理念加深并拓寬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理解,進一步了解其社會功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開拓眼界,為下一課時學習做鋪墊。 教學設計二 流行樂風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環節以欣賞為主,主要涉及聆聽、辨別、識讀樂譜領域的環節。《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是美國作曲家 A.波特根據《鈴兒響叮當》主旋律為主題,加人了大量的爵士音樂、流行音樂的因素改編而成。之后我國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楊鴻年將這首變奏曲帶回中國,并在此基礎上縮編成我們現在聽到的童聲合唱《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夜鶯》由希臘作曲家雅尼和他的電聲樂隊演奏,是首充滿中國古典音樂音調的現代電聲音樂佳作,非常適合中學生了解。作品既有清新、浪漫的音樂風格又兼具著積極向上的精神,充滿了激昂磅磷、積極進取的力量。《隱形的翅膀》是一首勵志歌曲,唱出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拼搏的斗志和對美好理想不懈追求的堅定信念。歌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伴奏染情緒較佳,較之說教性與口號性內容,此歌更易于中學生的理解。課時目標知識與技能:進一步聽賞中國與外國、古典與現代、聲樂與器樂等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流行音樂相關知識。進一步鞏固變奏曲體裁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體驗并參與歌曲在節奏、速度、音調等的變化對音樂風格的影響,感受電聲樂隊的音響效果和中國音樂韻味的意境,了解電聲樂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爵士、搖滾、現代電聲樂等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同時也是健康向上的具有積極意義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流行音樂現象。教學重難點聽賞《鈴兒響叮當的變遷》中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流行音樂相關知識。進一步鞏固變奏曲體裁的學習。教學過程主題一 音樂的變遷與變奏一、活動目標視聽結合,初步了解西方音樂發展史,鞏固八年級變奏曲知識。二、活動步驟1、視頻了解《圖解西方音樂史》,初步了解從圣詠—現代音樂發展變遷的過程。 2、復習鞏固變奏曲,初步了解變奏手法、種類師:變奏曲是指主題及其一系列變化反復,并按照統一的藝術構思而組成的樂曲。“變奏”原義是變化,意即主題的演變。作曲家可新創主題,也可借用現成曲調,然后保持主題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發揮。變奏少則數段。多則數十段。我們在八年級所學的《A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就是運用變奏手法的代表作品之一。 3、引出變奏曲音樂作品《鈴兒響叮當的變遷》三、活動評價視聽結合,能夠初步了解音樂從古至今是一個可以追本朔源、逐漸發展變化的過程。一個音樂作品甚至一個音樂主題,都可以通過變奏手法進行創作為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作品。復習鞏固變奏曲知識。四、設計理念課初激趣,銜接上一課時初步了解音樂從古至今是一個可以追本朔源、逐漸發展變化的過程以及復習鞏固變奏曲知識,為后續新課學習做鋪墊。主題二 “變化多端”的《鈴兒響叮當的變遷》一、活動目標欣賞并細致感受《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及其變奏手法,音樂風格的變化二、活動步驟1、初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判斷出現了幾次變奏2、細品不同風格變奏(視唱曲譜、拍擊、識讀不同風格音樂典型節奏) 3、小結師:《鈴兒響叮當》這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歌曲。經過時代的更迭,它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雖然漸漸改變了原貌,但卻贏得了眾人的心。通過變奏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我們明白了,這一廣為流傳旋律經歷了極其輝煌的歷史變遷。同樣,我們如今所熟悉、喜愛的流行音樂也一樣,是必須追本朔源、逐漸發展變化的。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沒有古典即不會有現代音樂、流行音樂。三、活動評價能通過欣賞音樂作品《鈴兒響叮當的變遷》,了解變奏曲、變奏手法對音樂風格的影響,能參與體驗及至少判斷牧歌(和聲)、圓舞曲(節拍)、爵士(節奏、句尾滑音)、搖滾(連續附點、切分節奏)四種音樂風格的變奏。四、設計理念鞏固變奏曲、變奏手法、音樂發展等知識。并通過學習加強對和聲、節拍、節奏、滑音等音樂要素的辨別、掌握。主題三 電聲音樂異軍突起一、活動目標初步審美感受電聲音樂,了解電聲樂隊組成,聽辨樂隊中中國民族樂器音色,文化理解。二、活動步驟1、師:同學們了解電聲音樂嗎?(學生表述對電聲音樂的認識)2、觀看電聲樂隊紫禁城音樂會演奏視頻,聽辨中國民族樂器音色并模仿相應樂器演奏方法。 3、視唱《夜鶯》主題旋律,并再次聽辨主題旋律在樂曲演奏中貫穿始終。4、初步了解音樂家及文化理解。5、認識電聲樂隊及其樂隊組成。 6、小結 雅尼的電聲音樂也屬于交響樂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三、活動評價能通過視頻欣賞,聽辨中國民族樂器竹笛的音色,模仿竹笛演奏手法,感受《夜鶯》中的中國音樂元素,視唱主題旋律并在樂曲中感知主題旋律的多次出現。四、設計理念進一步了解流行音樂相關知識,聽賞中國與外國、民族器樂與西洋交響器樂不同風格融合的流行音樂。感受電聲樂隊的音響效果和中國音樂韻味的意境,了解電聲樂隊。教學設計三 單元檢測 一、復習視唱《讓世界充滿愛》第一樂段,在節拍不變,旋律走向模仿、節奏模仿、主音不變的基礎上,完成8小節(2樂句)大調式旋律創作。 二、聆聽《夜鶯》后半部分,該部分由小提琴、大提琴、弦樂組、人聲與樂隊、竹笛交替演奏,請依次寫出演奏順序。 A小提琴 B大提琴 C弦樂組 D人聲與樂隊 E竹笛 電聲音樂《夜鶯》演奏順序 三、視唱并判斷以下《鈴兒響叮當的變遷》中的變奏,判斷其音樂風格,以小組為單位編創適合其音樂風格的表演(舞蹈、律動拍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