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 重力(教學設計)年級 七年級 授課時間課題 3.3 重力教學 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重力及重力產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科學思維:理解重力三要素的具體表示方式,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 探究實踐:通過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通過觀察法等進行總結實驗現象的相關規律,學習知識遷移法、轉換法的應用、實驗探究法等能力;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教學 重難點 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 難點:重力產生的原因;區分豎直與垂直學情 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3節,本節主要內容主要是重力,重力是初中科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前學生已學習力及力的三要素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重力是進一步深化和延伸,從知識上看,重力在力學學習上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后續受力分析等內容的基礎;從思想方法上看,重力與人類生活結合相當緊密,所以掌握好重力的相關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節內容擬用1課時完成教學。教學 準備 課件、課本、活動器材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 課 導 入 當熟透的蘋果落到地面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蘋果為什么會落向地面,而不是飛向空中?當向上拋石塊的時候,你是否想過:石塊為什么不會一直向上運動,而是要返回地面? 由物體下落思考重力的存在新 知 講 授 一、重力及其方向 拋出的物體落到地上,蘋果下落,水總往地處流等等,由以上事實可知: 地球對周圍的一切物體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重力 1.理解重力: (1)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受力物體: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但注意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3)重力是非接觸力,如在空中的物體,不論靜止還是運動所受重力與原來相同; (4)物體和地球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物體的吸引力。 活動:1.如圖甲,將小球懸掛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待球靜止時,在圖上畫出球靜止時細線的位置。 2.如圖乙,將鐵架臺傾斜一定的角度,在圖上畫出球靜止時細線的位置。 3.根據實驗現象確認重力的方向。 實驗事實表明,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2.重力方向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向下,近似指向地心; (2)重力的方向與運動狀態無關,不管物體是否運動,怎樣運動,重力的方向不變。 3.重力方向的應用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在生活和生產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例如,在建造房屋時,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圖所示的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還可以檢驗平面是否水平,畫是否掛正等。 思考與討論:你能用重垂線做一個水平儀嗎? 在三角板的頂端懸掛一個重錘,看重垂線是否和水平面垂直,來檢查被測平面是否水平。 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4.重心 (1)重力在物體上的等效作用點叫重心。常把重力的作用點畫在重心上。 (2)重心的位置:①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以利用懸掛法來確定重心。 用線將薄板懸掛起來,在板上作懸線的延長線,兩次懸掛所作延長線的交點就是板的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如圓環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不在圓環上。重心會偏向質量大的那一側,質量分布改變,重心也會改變。 二、重力的大小 試著將身邊的物品放在手中掂掂,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物體輕重并不相同。這表明不同的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并不相同。接下來我們探究以下重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1.重力大小影響因素的探究 探究:重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重力作為一個力,其大小可以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 但是,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一只西瓜要比一只蘋果重,一桶水要比一杯水重。根據生活中的經驗,你也許會作出如下假設: ①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②重力跟物體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大,重力越大…… 采用如下兩個實驗,可以對上述兩個假設進行檢驗。 (1)檢驗假設①:將體積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銅塊的質量較大。用彈簧測力計測得銅塊受到的重力較大。 (2)檢驗假設②:用天平測得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銅塊,木塊的體積較大。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兩者受到的重力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以上實驗表明,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有關(填“有關”或“無關”),跟物體的體積無關(填“有關”或“無關”)。 這時,我們可以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 【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作出假設】結合生活經驗,通常物體的質量越大時,我們感覺它就越沉重,由此可以猜想———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實驗步驟】 1.每小組準備1個彈簧測力計、4個質量均為100克的鉤碼。 2.用彈簧測力計依次測出1~4個鉤碼受到的重力,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表中。 鉤碼數(只)1234質量(千克)0.10.20.30.4重力(牛)0.981.962.943.92重力 / 質量(牛 / 千克)9.89.89.89.8【數據處理和分析】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坐標系上描點,連接這些點,看看重力和質量有什么關系。 分析圖像可知,此圖線是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用g表示比值時,則 【實驗結論】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9.8牛/千克。 2.重力的計算公式 如果用G表示物體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9.8牛/千克,則上述結論可表示為,即; g=9.8N/kg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計算中,g的值可以取10牛/千克。 注意: 重力的大小還跟物體所在的緯度和高度有關。 物體在極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大些,在山腳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頂要略大些。 不同星球g的值也不同,如月球g的值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同一個物體在地球和月球的質量相等,月球上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新知閱讀】不同星球上的重力 跟在地球上一樣,在其他星球上,物體也會由于星球對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作用。如果把這些力也叫做重力的話,那么,物體在某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不僅跟物體的質量有關,還跟該星球的質量、半徑等因素有關。由于不同星球的質量和半徑各不相同,所以同一個物體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下表是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 星球月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重力 (牛)1.623.608.509.803.7622.99.058.3011.00由力的概念思考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析重力的特點。 進行活動,得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了解重力方向的應用。 思考水平儀的原理。 了解重力的作用點,以及重心的位置。 探究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得出結論。 了解重力的計算公式,以及g的物理意義。課 堂 練 習 典例1 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只有靜止時才受重力作用 B.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C.物體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產生的 D.同一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總保持不變,與物體所在的位置無關 【答案】C 【解析】ABC.物體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產生的,與物體質量和重力加速度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物體速度增大、靜止時,重力不變,故AB錯誤,C正確; D.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等,所以質量為m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相等,故D錯誤。 故選C。 典例2 過春節時貼年畫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豎首墻壁上貼長方形年畫時,可利用重錘線來檢査年畫是否貼正。如圖所示的年畫的長邊與垂直線不平行,為了把年畫貼正,則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確的是( ) A.換用質量大的重錘 B.上下移動年華的位置 C.調整年畫,使年畫的長邊與重垂線平行 D.調整重垂線,使重垂線與年畫的長邊平行 【答案】C 【解析】因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所以,為了把年畫貼正,通常做法是調整年畫,使年畫的長邊與重垂線平行,因為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所以年畫的邊長也豎直向下,此時年畫就掛正了,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典例3 正在太空中運行的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官二號”,假設該實驗室處于完全失重狀態,則不能完成的是( ) 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 B.讓筆記本懸浮在空中 C.用重錘線校正物體是否豎直放置 D.用握力棒鍛煉臂力 【答案】C 【解析】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利用的是彈簧的彈力,太空中彈力是可存在的,故A可以完成,不符合題意; B.太空中是失重狀態,筆記本懸浮在空中,故B可以完成,不符合題意; C.用重錘線校正物體是否豎直放置利用了重力,但太空中物體完全失重,故C不能完成,符合題意; D.用握力棒鍛煉臂力利用了彈力,太空中彈力是可存在的,故D可以完成,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典例4 探測月壤的力學性質是嫦娥五號登月的科研任務之一,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攜帶著月壤樣本成功返回地球。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列式計算1千克月壤樣品在地球上所受重力是多少? 。 (2)科學家對月球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進行了探究,請完成下表。 請你根據上表,可以得出的結論: 。 (3)在地球上,用大小為F的拉力使彈簧伸長ΔL;若在月球上使同一彈簧伸長ΔL,所需的拉力大小為 (選填“大于”“小于”“等于”)F。 【答案】(1)9.8N;(2)1.6;月球上重力與質量比值是一個定值,為1.6(3)等于 【解析】(1)月壤樣品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G=mg=lkgx9.8N/kg=9.8N; (2)由表中數據可知,重力和質量之比均為1.6N/kg;由此可得結論:月球上重力與質量比值是一個定值,為1.6;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這個規律與地、月環境無關,所以若在月球上使同一彈簧伸長ΔL,所需的拉力大小等于F。 典例5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時,實驗記錄如下表: (1)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上表中計算物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的目的是 。 (3)本實驗多次測量獲得多組數據的目的是 (選填編號) ①為了求平均值,使測得的數據更準確,減小誤差;②為了尋找普遍規律。 【答案】(1)物體所受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2)為了得到重力和質量的關系(3)② 【解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相等,可以得到物體所受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 (2)為了得到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需要計算物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3)本實驗需要多次測量,是為了通過探究得出重力和質量的關系,使結論更具普遍性,故②正確。課 堂 小 結 1.重力及其方向 (1)概念:地球對周圍的一切物體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受力物體: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施力物體:地球; (3)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與水平地面垂直指向地心。(在宇宙中觀察指向地球中心) (4)重力方向的應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利用水平儀檢查桌面、窗臺等是否水平等。 (5)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等效作用點叫重心。常把重力的作用點畫在重心上。 (6)重心的位置:①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兒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以利用懸掛法來確定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如圓環的重心在幾何中心。重心會偏向質量大的那一側。 2.重力的大小 (1)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探究實驗) (2)重力的計算:①公式:G=mg,其中重力G的單位是牛,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g取9.8N/kg,近似可取g=10N/kg; ②g=9.8N/kg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③地球不同位置g的值不同,越接近兩極g越大;不同星球g的值也不同,如月球g的值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同一個物體在地球和月球的質量相等,月球上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板 書 設 計作 業 設 計反 思 評 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