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簡介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
【學習目標】
通過了解中古時期亞洲的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亞洲這一時期不同地區文明面貌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
難點:中古時期亞洲各區域在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方面所呈現的特征。
【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阿拉伯帝國
(一)帝國形成的條件與背景
地理因素:地處三洲五海之地,多沙少水環境惡劣;
經濟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重視商業,但未統一,阻礙商業貿易;
政治基礎: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7世紀,默罕默德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政教合一的體制
宗教信仰:這里出現和存在多神信仰,存在著信仰之爭,伊斯蘭教的興起和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組織形式
群眾基礎:國家分裂,生產停滯,信仰之爭,人民渴望統一。
外部形勢:周邊王朝外強中干,日落西山。
(二)帝國形成的過程
國家統一:622 年,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政權,到穆罕默德去世時,
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帝國形成:7 世紀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規模向外擴張,到8 世紀中期建立起
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三)帝國政治經濟文化
1.政治:⑴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治體制。
⑵最高統治者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政教合一)
⑶下設官僚機構輔助,重要的是宰相、樞密院和財政部等。宰相協助哈里發統管政務;樞密院掌管令狀與文告(與中國古代的樞密院職能不同,中國主管軍事);財政部負責財務收支類似中國古代的戶部)。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
2.經濟:⑴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很大發展,阿拉伯商人在東到中國、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洋貿易。
⑵境內城市繁多,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①阿拉伯文化貢獻和影響:保存并傳播了古代文化。
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融合并發展古代文化。
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
(一)帝國形成的條件
宗教因素:伊斯蘭教讓團結了奧斯曼各民族,形成一種基督教世界愧嘆不如
的向心力。宗教自治政策---米勒特制又是鞏固其向心力的“粘合劑”。
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奠定物質基礎。
統治者的謀略和較高素質。
拜占庭帝國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加上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帝國形成的過程
擴張與征服:13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兩河流域上游發展起來,攻擊拜占庭帝國,征服小亞細亞、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
帝國的形成:1453 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定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到16 世紀后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三)帝國政治經濟文化
1.政治:蘇丹專制政教合一
內容:①最高統治者是蘇丹,他既是宗教領袖,也是國家和軍隊的主宰,還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教合一的軍事封建帝國】②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
評價:阿拉伯政治體制的延續者,伊斯蘭教的傳播者
2.經濟:15—16 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
三.南亞與東亞的國家
(一)南亞國家
1.笈多帝國
建立經過:4 世紀初,恒河中游興起的笈多帝國經過多年征戰,幾乎征服了北印度。
政治經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主要為恒河中下游,
其余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原來的藩王,政令不夠統一,仍處于分裂。
宗 教:笈多帝國時期,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得到統治階級支持
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蘇丹國
建立經過:11 世紀,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區。13 世紀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家。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政 治:蘇丹專制,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
行省制度,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
宗 教: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二)東亞國家
1.日本
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形成
形成過程:①秦漢移民帶去冶鐵和水稻技術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
②6—7世紀,日本出現嚴重社會危機;
③大化改新的推動;
④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
大化改新: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幕府統治的形成
背景: 10世紀,日本中央集權體制逐漸瓦解;
莊園制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隨著新土地的開墾,貴族、寺院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
武士集團的形成:莊園領主為保護財產豢養武士;
形成:12 世紀末(1192年),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
特點: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中央政府稱號,實權由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
武士與將軍結成主從關系,成為將軍的家臣;
將軍賜予武士官職和俸祿,武士對將軍宣誓效忠、承擔納貢、兵役等義務
局限與結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屆幕府統治,為了維護統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國實行鎖國體制,雖然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但最終嚴重影響了日本社會的發展與進步。19世紀中葉,幕府統治最終在倒幕戰爭中崩潰,倒幕勢力借用天皇名義開始了明治維新,之后,天皇逐漸恢復最高權力。
2.朝鮮
演變: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
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
14世紀末,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
社會狀況:在高麗王朝時期
政治:仿效中國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設三省六部,地方劃分為十道,
經濟:推行土地國有,實行授田制
文化: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中國的儒家經典和詞章之學廣為傳播
反抗日本:16 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派大軍侵略朝鮮。
朝鮮請求中國支援,明朝派軍隊赴朝鮮作戰。
明朝大將鄧子龍、朝鮮大將李舜臣在戰斗中壯烈犧牲,中朝軍民
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
3.越南
秦漢至唐末,越南北部一直處于中國中央政權管轄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國號為大越,并模仿中國制度設置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在歷史上,越南長期與中國中原王朝維持著宗藩關系。
【習題鞏固】
1.阿拉伯帝國通過擴張,在世紀中期建立起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為
A.蘇丹 B.哈里發 C.法老 D.沙皇
2.自7世紀到14世紀末,朝鮮半島上先后出現了幾個強大的政權,其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新羅、高麗、朝鮮 B.高麗、新羅、朝鮮
C.朝鮮、新羅、韓國 D.新羅、朝鮮、交趾
3.阿拉伯地處歐亞非三洲要沖,中古時期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有賴于阿拉伯文版本得以保存,并在中世紀后期又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據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直接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 B.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C.繼承了古代西方文化遺產 D.為歐洲思想解放提供條件
4.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羅馬皇帝的頭銜;保留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采用東羅馬的宮廷儀式與行政制度;效仿東羅馬皇帝,發行帶自己頭像的金屬貨幣,重用原東羅馬貴族等。這些做法( )
A.意在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 B.說明奧斯曼帝國崇尚武力擴張
C.旨在鞏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D.反映出羅馬皇帝是各國的偶像
5.在怛羅斯之戰中,唐帝國被中東地區一個強盛的帝國擊敗,這個國家最可能是
A.阿拉伯帝國 B.奧斯曼帝國 C.笈多帝國 D.基輔羅斯
6.以下四幅圖,是歷史上著名的地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形勢圖。所注序號與對應帝國正確的是
A.①是羅馬帝國 B.②是亞歷山大帝國 C.③是拜占庭帝國 D.④是奧斯曼帝國
7.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里寫道:“開始于沙漠中的一個宗教,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到750年,他統治了從比利牛斯山到信德,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的廣大地區。”這指的是
A.羅馬人的崛起和擴張 B.亞歷山大的遠征
C.阿拉伯人的擴張與征服 D.匈奴的強大和遷徙
8.唐朝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發達。日本為向中國學習,吸取唐朝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余人,除隨從和水手外,還有大批留學生和各種文化技術人員。遣唐使的派遣( )
A.造就了大東亞文化圈 B.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轉型
C.推動了四大發明東傳 D.促進了日本封建化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盈江县| 珠海市| 贺兰县| 奉化市| 虹口区| 乐清市| 饶河县| 屯门区| 托里县| 巩留县| 牙克石市| 平度市| 定边县| 九寨沟县| 磐石市| 双辽市| 遂宁市| 河东区| 西贡区| 武山县| 华蓥市| 大埔区| 晋中市| 丰镇市| 淳安县| 双柏县| 潼关县| 石渠县| 彭山县| 资中县| 大石桥市| 新竹县| 遂宁市| 海宁市| 二手房| 自贡市| 黑龙江省| 班玛县| 盐亭县|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