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地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問題研究——實體商店何去何從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 地理必修第二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學號學習目標1.結合資料,分析中關村電子城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 2.結合資料,分析中關村電子城衰落的原因及轉型的基本思路。 3.結合材料,分析大連天津街的形成區位因素、衰落原因,并為其提出對策。課前學習任務1.寫出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2.寫出服務業區位因素的變化有哪些。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中關村電子城之興閱讀資料1,回答問題: 分析促使中關村電子城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 【學習任務二】中關村電子城之衰 閱讀資料2,回答問題: 1.簡述電商比實體商店具有價格優勢的原因。 2.歸納中關村電子城衰落的主要原因。 【學習任務三】中關村電子城之“變” 閱讀資料3,回答問題: 1. 說出中關村電子城轉型的基本思路。 2. 你對中關村電子城的未來發展還有什么建議?【學習任務四】大連天津街之“變”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始建于1909年的天津街,曾是大連商業的發祥地,匯聚了包括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大型國營百貨商店天百大樓在內的六大老字號商企。20世紀90年代前,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客流量上,都可以稱為大連“第一商業街”。那時的商業街高、中、低檔服務業結合,是面向大連市民及東北地區游客的消費場所。 2000年11月天津街開始了為期約三年的全面改造,定位主要以高端消費為主,減少了中、低消費比例。天津街重新開放后,客流量較之前大為減少。 下圖為大連主要商業圈形成時間與位置分布圖 (1)分析20世紀90年代前,天津街成為大連"第一商業街”的主要區位條件。(6分) (2)據圖,概括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大連商業圈變化特點。(4分) (3)簡析改造后天津街客流量流失的原因。(6分) (4)請為天津街吸引客流,重回繁榮,提出合理建議。(4分) 【課堂總結】 【延伸閱讀】 “萬物到家”催熱即時零售 新業態彰顯經濟新潛力 近日,央視通過專題報道解讀了即時零售,介紹了小劉借助即時零售這一新模式,在疫情期間實現月銷百萬的“逆襲”。在北京通州,90后的小劉經營著一家80平方米的平價百貨超市,伴隨著柜臺電腦不斷傳來的新訂單提示音,每天有數百個外賣訂單從這里送出。如今,一個月接近一百萬元的銷售額,是小劉一家根本想象不到的。 對于這種融合線上線下的新業態,就是即時零售。以電商平臺為中介,帶動社區線下零售小店去服務周邊居民,除了能擴大線下零售的市場范圍,對于線下實體經濟也有促進作用。 本地門店加上即時配送,是即時零售的兩大核心。小劉的經營方法,也可窺見即時零售和傳統電商的不同之處。受益于即時零售,本地餐飲、商超等零售實體也連接和服務了更多消費者,銷售也因此得到提升。即時性需求的滿足,需要更高效的履約能力和分布式的供給。即時履約包括騎手等網絡配送員和智能調度系統,也包括了無人機、自動配送車等科技應用。充足的運力、智能的派單機制、訂單波峰波谷的有效調度以及最優的路線規劃,綜合決定了配送的時效性。這也說明,即時零售將本地的實體商戶尤其是大量中小微商戶,與本地消費者串聯,也讓中國內需和消費即時流動起來,成為促進消費、助力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一根網線,一頭連著實體小店,一頭連著消費者的生活。像這樣的小店,在中國還有千千萬萬。他們的故事未來如何講好,如何講得更厚重,還需要線上線下的共同努力。推薦的學習資源1. 李志剛《創京東:劉強東親述創業之路》 2. 席國慶《智慧店鋪:實體門店的未來》3. (美)大衛 貝爾/蘇健譯《不可消失的門店:后電商時代的零售法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