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服務業的區位選擇【學習目標】1.能夠從區域認知的角度認識服務業區位因素,形成評價服務業區位選擇的能力。(區域認知)2.能夠從多要素分析常見的服務業,形成辯證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綜合思維)3.收集相關資料,說明某地服務業的發展變化及其原因。(地理實踐力)【自主預習】一、服務業概述1.概念:指① 服務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經濟部門或企業的集合。 2.分類:生產性服務業、② 服務業、公共服務業。 3.特點:涵蓋范圍廣、區位選擇靈活多樣。4.作用: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③ 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建立健全社會服務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生產性服務業——以金融服務業為例1.金融服務業:指經營④ 的特殊行業。 2.分類(1)銀行:辦理⑤ 、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的金融機構。 (2)證券交易所:買賣⑥ 、公司債券、公債等有價證券的市場。 (3)信托: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4)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合約、提供風險保障的公司。3.特點:高度的⑦ 、明顯的地域集中性。 4.金融中心:憑借優越的⑧ 、政治、地理條件,以及先進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能夠為眾多金融機構提供品種繁多的金融交易和⑨ 服務,并成為全球性、國家性或區域性資金集散地和金融結算地的一些城市或區域。 5.選擇大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擁有雄厚的⑩ 、先進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靈活創新的制度與環境、發達的科技水平與研發能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廣闊的 等。 三、生活性服務業——以商業服務業為例1.商業服務業:指以 流通及相關服務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產品的行業,包括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行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影響因素:與 、市場、行政等因素的發展和變化密切相關。 3.中心地理論(1)中心地:向周邊地區提供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地方。(2)高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遠,六邊形數目 ;低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小,彼此相距近,六邊形數目 。 (3)高級中心地服務職能覆蓋低級中心地的服務職能。4.發展變化:隨著信息技術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務業的區位選擇,更加注重服務對象的需求,更加注重區位條件的變化,更加強調網絡的支撐。【答案】?、偕a?、谏钚浴、凵鐣洕、芙鹑谏唐?br/>⑤存款?、薰善薄、吡鲃有浴、嘟洕、嶂薪椤、饨洕A 市場需求 商品 交通 少 多【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近些年來,每年的11月11日,又稱“雙十一”,一個由網絡電商平臺制造的節日,演變成今天線上、線下共同參與的“全民購物狂歡節”。2021年“雙十一”全國物流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達68億件,同比增長18.2%;共投遞快遞包裹達63億件,同比增長16.2%。線上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與線下的物流、服務、體驗相融合,商品零售業正在發生“流通革命”。主題1 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情境1 公共自行車租賃通過“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來管理公共自行車租賃事宜。“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已遍布我國多個省級行政區。下圖為杭州某區域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分布示意圖。任務1 大、小型自行車租賃點布局與道路有何關系 【答案】 大型自行車租賃點布局在主干道與次干道,次干道與次干道相交處附近;小型自行車租賃點布局在主干道與支路、次干道與支路、支路與支路相交處附近。任務2 哪些場所附近適合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 【答案】 大型商場、地鐵站口、學校、醫院、住宅小區、公交站點等。情境2 “新零售”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型零售模式。某品牌生鮮配送超市是“新零售”模式的典型代表。截至2021年9月,南京市已開設19家該品牌線下門店,這些門店大多布局在核心商圈邊緣或外圍。下圖示意該品牌商業模式。任務1 簡述“新零售”模式興起的原因。【答案】 互聯網技術進步,物流業快速發展,消費需求多樣化。任務2 與僅以實體門店經營的傳統零售模式相比,說明“新零售”模式具有的優勢。【答案】 精準把控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真實需求;產品、服務更加多樣;供應速度快,貨物庫存時間短;有線上、線下門店,可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結合,開拓市場成本相對較低等。任務3 指出該品牌線下門店大多布局在核心商圈邊緣或外圍的主要原因。【答案】 這些地區距離市中心較遠,土地租賃價格較低。1.服務業概述(1)概念:服務業指生產服務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經濟部門或企業的集合。(2)分類: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分類 定義 部門 特點生產性 服務業 主要為生產、商務等活動提供服務的行業 物流、金融、信息、商務、科技服務等 專業化程度高、產業關聯性強、服務范圍廣生活性 服務業 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質和精神消費產品及服務的行業,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的各種生活需求 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房地產、文化娛樂等 服務對象以家庭和居民為主,行業種類繁多公共服 務業 政府或公共組織為社會大眾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教育、衛生、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等 公益性、非營利性、遍在性2.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 影響自然因素 是服務業布局和發展的前提,并為服務業提供必要的資源和空間場所;自然條件的差異,影響服務業類型的布局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 對服務業區位影響很大,市場需求越大,服務產品越多,服務業的發展潛力越大交通 運輸 交通運輸的發展使服務業布局更趨靈活,并促進了服務業的空間集聚。交通通達度高的城鎮,人流量大,有利于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性服務業和零售業的集聚勞動力 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需要的勞動力數量較多,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較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專業化人才,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較高技術 因素 對服務業區位的影響在不斷增強。如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行業,技術水平是其核心競爭力,往往布局在靠近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創新能力強的地區。餐飲、娛樂、文化、旅游等與專業化的管理技術融合,布局更加廣泛,服務更為完善國家 政策 政府的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服務業健康發展現代物流業已經廣泛使用機器人,如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分揀等。運輸、倉儲、裝卸、分揀等是物流配送的環節。據此回答1~2題。1.現代物流業廣泛使用機器人帶來的影響有( )。①提高勞動效率 ②減少物流配送環節 ③減緩企業用工荒?、芗铀傥锪髌髽I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大型倉儲中心多分布在郊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交通、地租 B.科技、市場C.貨源、客源 D.科技、交通【答案】 1.B 2.A【解析】 第1題,現代物流業已經廣泛使用機器人,例如,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分揀,可以晝夜不停地分揀,能夠極大地提高勞動效率,①正確;機器人的廣泛使用不會減少運輸、倉儲、裝卸這些物流配送的環節,②錯誤;機器人的廣泛使用能夠減緩用工荒,③正確;我國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大,物流運輸需求大,因此物流企業仍然會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并不會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④錯誤。第2題,大型倉儲中心多分布在郊區是因為其占地面積大,需要考慮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而且大型倉儲中心規模大,商品流通數量多,因此要考慮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郊區由于遠離市中心,地價較低,土地面積也較大,且郊區處在市內外交通干線與環路交會處或附近有高速公路通過,交通便利,能夠滿足大型倉儲中心需求。 某水果專營性企業致力于農業開發、水果種植、加工和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該企業的主要業務是與大型商超合作,開展水果批發,近年來還積極開拓水果專賣連鎖業務,門店數正迅速增加。讀某大型住宅小區平面圖,回答3~5題。3.該企業在該小區內的門店選址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4.該企業積極開拓水果專賣連鎖業務,主要是為了( )。A.控制水果價格 B.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C.直接服務居民 D.增加銷售收入5.該企業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有利于( )。①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 ②暢通水果生產與消費 ③降低管理與用工成本 ④促進當地水果深加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3.C 4.D 5.A【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①地附近有學校和幼兒園,但距離主要住宅區較遠,便利程度較低;②地位置相對居中,但交通通達度不太好,人流量不是太大,不適合布局門店;③地位于該小區主干道交會處,人流量大,適宜布局門店;④地偏居一隅,距離主要住宅區較遠,對其他住宅區輻射較弱。第4題,該企業在水果批發的基礎上開拓水果專賣連鎖業務,主要是為了增加銷售量,增加銷售收入;該企業積極開拓水果專賣連鎖業務的主要目的不是控制水果價格,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該企業積極開拓水果專賣連鎖業務可以服務居民,但不是其主要目的。第5題,該企業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有利于追溯水果來源,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同時還有助于直接將市場信息反饋到生產部門,有利于暢通生產與消費,①②正確;該模式將增加管理和用工成本,與當地水果深加工關系不大,③④錯誤。主題2 生產性服務業——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情境 倫敦擁有悠久的銀行業傳統,又是主要的港口、資本中心和鐵路交通網中心;眾多的優勢都集中到這個地方……倫敦不僅是全世界銀行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國際性金融部門的總部集中地,這些金融部門包括世界著名的股票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所、保險市場、各種商品期貨市場,以及管理服務部門的支持性基礎設施。任務1 分析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區位條件。【答案】 倫敦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先進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雄厚的經濟基礎、靈活創新的監管機制與投資環境、廣闊的市場需求、發達的科技水平與研發能力、精通金融業務的優質專業人才、優質的教育資源等區位優勢。任務2 分析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區位條件。【答案】 上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與東京、中國香港同一時區,可以與倫敦、紐約構建24小時接力交易)、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齊全、雄厚的經濟實力、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品種繁多的金融產品及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長江三角洲經濟腹地面積和發展潛力、政府政策的傾斜和支持力度,以及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世界500強企業分布——培育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情境 下表為世界 500 強企業總部在各城市的分布數量統計表。排名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1 東京 51 東京 49 北京 48 北京 522 巴黎 27 北京 41 東京 47 東京 413 北京 26 巴黎 22 巴黎 20 倫敦 184 紐約 18 紐約 20 紐約 19 巴黎 185 倫敦 15 倫敦 18 倫敦 17 紐約 176 首爾 11 首爾 12 首爾 13 首爾 147 馬德里 9 莫斯科 7 上海 8 大阪 88 多倫多 7 休斯敦 7 莫斯科 7 上海 89 慕尼黑 7 大阪 7 休斯敦 7 休斯敦 710 莫斯科 7 慕尼黑 6 大阪 7 莫斯科 7任務1 簡述世界 500 強企業總部空間分布演變的特點。【答案】 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東亞、歐洲、北美;各國首都擁有的500強企業占全國比重較大。近些年,東亞的北京與東京集中了較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任務2 以某中心城市為例,說明其吸引世界 500 強企業總部入駐的優勢條件。【答案】 例如上海: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各類智力、技術、信息、資金等生產要素集聚;得天獨厚的人才和科研優勢;國家的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開放的投資與貿易環境。任務3 從生產性服務業中,選擇感興趣的一個行業(除金融服務業外),分析下列因素對該行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完成下表內容(科技產業)。影響因素 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市場集聚人才交通通信科技創新政策與制度【答案】 影響因素 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市場 盡可能靠近終端市場,以便及時獲取市場信息的反饋和需求,及時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集聚 集聚會產生各類運輸流、資金流、網絡信息流、人才技術流,集聚在空間范圍內形成新的功能區和產業園區人才 高素質管理和技術人才是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交通通信 交通環境對于科技產業集聚的形成至關重要,運輸條件便捷、運輸效能通暢的機場周邊以及道路交會處成為的選址要地。信息化、電子化及智能化是科技產業全球化的必要條件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將推動科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政策與制度 科技產業的持久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支持及保障1.生產性服務業—— 一般區位選擇2.金融中心我國金融服務業主要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我國某大都市圈金融體系可分為不同層級和職能的四類服務中心類型:管理決策型(制定決策、管理分支結構)、生產創新型(產品生產和研發,為大客戶提供定制服務)、終端服務型(吸存放貸、證券買賣、保險分銷)、技術支持型(數據處理、信息技術支持,多采用服務外包)。讀該都市圈金融體系四類服務中心空間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1.圖中K、N、P、V代表的金融服務中心類型分別是( )?! ? A.技術支持型、管理決策型、終端服務型、生產創新型B.管理決策型、生產創新型、終端服務型、技術支持型C.生產創新型、管理決策型、技術支持型、終端服務型D.管理決策型、生產創新型、技術支持型、終端服務型2.該都市圈金融體系形成四類服務中心的主要動力是( )。A.市場及人才的城鄉差異B.生產性服務業分工深化C.制造業向都市郊區轉移D.國家金融政策引導作用【答案】 1.B 2.B【解析】 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金融服務業屬于高端服務業。制定決策是金融業的核心,需要根據最新的市場信息來制定具體的決策,產品生產與研發往往圍繞著制定的決策來進行,同時對人才素質要求高,因此管理決策型與生產創新型往往位于中心城區的內環中心,便于獲取最新的市場信息與高端人才。而終端服務型主要是吸存放貸、證券買賣、保險分銷等業務,應最大程度接近市場,因此應位于大都市區且較為分散,可擴大市場范圍。技術支持型主要是數據處理、信息支持,多采用服務外包,需要與管理決策型、生產創新型較為靠近,以確保能夠快速進行數據處理,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并且采用服務外包的目的多以降低成本為主,因此需要與分布在中心城區外的服務中心合作。據圖可知,K位于中心城區的內環中心,靠近信息化水平最高處,且有明顯的管理分支結構,應為管理決策型。N位于中心城區的內環,圍繞著K分布,應為生產創新型。P位于大都市區,且較為分散,應為終端服務型。V在中心城區與大都市區均有分布,符合技術支持型的特點。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越靠近中心城區市場越廣闊,人才越集中,但該都市圈金融體系在空間上有明顯的分布差異,不符合市場及人才的分布趨勢。該都市圈金融體系的服務中心類型在空間上有明顯的分布差異與規律,主要與生產性服務業分工深化有關。制造業向都市郊區轉移與金融服務業的空間分布關系不大。國家金融政策引導作用不是影響金融服務業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主題3 生活性服務業—— 以商業服務業為例情境1 下圖為中心地的服務范圍示意圖。任務1 高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包括哪些地區 【答案】 高級城市的服務范圍除包括比它等級低的城市的服務范圍外,還包括城市本身及其周圍廣大的農村地區。任務2 “相同級別的城市,人口密度越大,同一職能的服務范圍越大?!边@種觀點是否正確 為什么 【答案】 不正確。城市級別相同的兩個城市,其服務范圍等級相似,人口密度大的地區城市服務范圍較小,反之則大,兩者呈負相關。任務3 在中心地理論中,同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否重疊 【答案】 同級城市的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情境2 結合教材關于北京商業中心演變的活動材料。任務1 指出元代、明清時期和 20 世紀初北京商業中心的變化,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答案】 商業中心增多、等級升高,向外圍擴散。影響因素有交通、市場及城市規劃等。任務2 歸納當代北京商業網點的空間分布規律。【答案】 商業網點空間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區域主要交通網絡點上。任務3 探究北京市未來哪些商圈將會演變為主要商業中心。【答案】 伴隨著北京區域整體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政策紅利、軌道開通、城市外拓,北京四環外南部的商圈中心會演變為一級中心地或二級中心地。1.不同等級服務場所的特點服務場所的等級不同,服務范圍、種類、數目等也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服務場所等級 集鎮 小城鎮 城市服務種類 少 多 更多級別 低 高 更高服務范圍 較小 較大 更大數目 更多 多 少距離 近 遠 更遠2.影響服務范圍變化的因素因素 影響 表現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服務范圍大,發展條件優越,潛力大 優越的地理位置能極大地提高城市等級,擴大服務范圍,如上海市的城市規模變化過程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關系密切資源條件 位于資源豐富地區的城市能夠獲得支撐城市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條件 為城市發展提供豐富的物質(如糧食、副食品等)條件、動力條件、城市用地等交通條件 位于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夠通過便利的交通為更遠的居民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條件 城市為服務區的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服務人口要達到門檻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大圖中不同大小的六邊形代表不同的城鎮等級,甲、乙、丙分別為不同的商業部門。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甲、乙、丙所表示的商業部門依次是( )。 A.一般商廈、旅店、五星級酒店B.五星級酒店、一般商廈、旅店C.旅店、五星級酒店、一般商廈D.旅店、一般商廈、五星級酒店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 ②城市等級越高,城市間的距離越遠 ③城市等級越高,服務范圍越小 ④城市等級越高,服務級別越高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甲、乙、丙商業部門所在城市的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乙、丙、甲,城市等級越高,提供的服務級別越高。圖中甲、乙、丙所表示的商業部門是旅店、五星級酒店、一般商廈。第2題,考查城市等級與服務范圍、服務級別、數目、彼此之間距離的關系。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范圍越大,城市間的距離越遠。【隨堂檢測】服務業是一個門類十分繁雜的產業。餐飲、旅游、交通運輸、殯葬、醫療衛生、娛樂、廣告、教育等是服務業的基本行業。據此回答1~4題。1.下列關于服務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br/>A.提供的都是有形實物B.可分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兩大類C.服務業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D.科技含量都很高2.服務對象以家庭和居民為主的是( )。A.餐飲 B.科技服務C.信息 D.廣告3.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業越來越明顯的發展趨勢是( )。A.區域化 B.非營利化C.多樣化 D.專業化4.下列屬于公共服務業特點的是( )。A.專業化程度高 B.行業種類多C.產業關聯性強 D.非營利性【答案】 1.C 2.A 3.C 4.D【解析】 第1題,服務業生產的是服務產品,服務產品中公共管理、文化娛樂等大多不具備實物性;一般來說,可將服務業劃分為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服務業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有些服務行業科技含量并不高。第2題,餐飲行業屬于生活性服務業,服務對象以家庭和居民為主。廣告、信息、科技服務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第3題,服務業涵蓋范圍廣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業多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第4題,公共服務業主要包括教育、衛生、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等行業,具有公益性、非營利性、遍在性等特征。讀我國南方地區集市在鄉鎮間的流動模型示意圖,回答5~6題。5.集市流動模型反映的地理理論是( )。A.人口遷移推拉理論 B.城鎮化理論C.中心地理論 D.人地協調理論6.集市流動模型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方便各地居民日常生活 B.當地居民的購買力不足C.商品的服務功能太少 D.各集鎮之間交通不便【答案】 5.C 6.B【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圖中模型反映了不同級別的鄉鎮與集市流動的關系,也就是城市級別與服務范圍之間的關系,所以反映的應為中心地理論(城市六邊形服務范圍理論)。第6題,商業網點的設置需要達到其門檻人口才能有盈利。集市流動模型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當地居民的購買力不足,達不到集市設置的門檻人口。方便各地居民日常生活是目的;商品的服務功能是一樣的;各集鎮之間交通不便不是集市流動模型存在的原因。2第三章整合與評價微專題1 農業生產條件分析1.農業生產條件評價答題模板思考方向 滿分術語自然 因素 氣候、地形、水源、土壤 緯度××,熱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晝夜溫差大(小);靠近(遠離)河流,水源豐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于)農耕;土壤肥沃(貧瘠)經濟 條件 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 靠近××,市場廣闊;海陸交通便利(深居內陸,交通不便);勞動力豐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機械化程度高(低)社會 因素 國家政策、種植歷史 政策支持;歷史悠久,經驗豐富2.開放性區位條件評價答題模板思考方向 滿分術語有利影響 支持。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是××,將產生××有利影響不利影響 反對。發展的不利條件是××,將帶來××不利影響典例鞏固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蘋果主產于暖溫帶,喜溫涼。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下圖為我國蘋果部分重要產區及其優勢產區分布圖。(1)指出西南地區成為蘋果重要產區的主要因素及其市場競爭優勢。(2)相比普通蘋果,阿克蘇蘋果的采摘期晚一個多月,以其獨特的“冰糖心”被譽為新疆的“水果皇后”。分析阿克蘇蘋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條件。(3)山東丘陵作為我國蘋果的優勢產區,近年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這對當地蘋果生產是否有利 簡要說明理由。【答案】 (1)主要因素:地勢高,氣候溫涼。優勢:鮮果上市時間早。(2)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合成與積累;采摘時間晚,生長期長,果實成熟度高。(3)有利。(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使蘋果市場需求量增加,商品率提高;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有利于蘋果產品的市場開拓。(或不利。工業、城鎮建設占用耕地,使蘋果的種植面積減少;工農業污染加重,影響其果品質量;城市用水量增加,可能導致農業用水短缺。)【解析】 第(1)題,蘋果喜溫涼,西南地區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高而氣溫較低,適宜種植蘋果;西南地區因緯度低而熱量條件好于北方,蘋果成熟早于北方,故鮮果上市早。第(2)題,“冰糖心”強調糖分含量高,可從該地光照強及材料中成熟晚的角度分析。第(3)題為開放性題目,要先確定觀點再分析原因。微專題2 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1.環境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1)考慮工業的環境要求區位選擇要求 典例對大氣環境十分敏感的工業,應建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遠離煙塵污染嚴重的工廠 電子廠、感光器材廠需要清潔水源的工業,應布局在市區河流的上游 自來水廠、啤酒廠(2)考慮污染程度(3)考慮污染類型2.搞好工業布局,提高環保水平的方法典例鞏固 讀某城鎮年內風頻統計及工業區劃示意圖,回答(1)~(2)題。(1)對該城鎮環境影響最小的工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該城鎮東南部適宜規劃( )。A.倉儲物流中心 B.高檔住宅小區C.中心商務區 D.休閑度假村【答案】 (1)D (2)A【解析】 第(1)題,該地盛行東北風和西南風。從圖中可以看出,易造成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石化廠位于河流的下游和與盛行風垂直的郊外,對城鎮環境影響最小;水泥廠位于城市的北面,對城市西部空氣影響大;造紙廠位于河流的上游,對城市水體的污染嚴重;印染廠接近河流的上游,容易對城市水體造成污染。第(2)題,該城鎮東南部有鐵路、公路和河流穿過,交通運輸便利,因而適宜規劃倉儲物流中心。微專題3 如何判讀工業區位模式圖 工業區位主導因素的變形圖較多,牢固掌握工業區位原理,仔細研究各種工業區位模式圖的特征,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常見的工業區位模式圖:(1)柱狀圖依據圖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響該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如上圖中甲為技術指向型工業、乙為原料指向型工業、丙為勞動密集型工業、丁為市場指向型工業。(2)直角坐標圖依據坐標軸含義和坐標值變化趨勢,判斷各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如圖Ⅰ中,②工業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與人員數量不同),為技術指向型工業;③工業的能源投入最多,為動力指向型工業;④工業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對技術的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勞動密集型工業。圖Ⅱ中,合理的棉紡織工業應該布局在A處。(3)多維坐標圖讀準不同坐標的含義和坐標值變化趨勢,找出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圖甲中①工業能源投入比重約為70%,為動力指向型工業;②工業原料投入比重約為70%,為原料指向型工業;③工業勞動力投入比重約為70%,為勞動密集型工業。圖乙中對應不同圖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約占40%,比例最大,為技術指向型工業;模式二的市場因素比例最大,為市場指向型工業;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為原料指向型工業;模式四的勞動力因素比例最大,為勞動密集型工業。(4)等值線模式圖將重要區位因素以等值線分布圖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分析判斷并選擇合適的工業區位。如下圖,某企業生產必需的兩種原料分別來源于M1、M2,N是該企業的唯一市場,以M1、M2為圓心的同心圓分別代表生產單位產品所需兩種原料的等運費線,以N為圓心的同心圓代表單位產品的等運費線,如果僅考慮運費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個地點最適合建廠的是哪一地點 學生要分別讀出甲、乙、丙、丁、戊五地從M1、M2運輸原料和運輸產品到市場N的運費,算出運費總和進行比較,才可得出正確【答案】。(5)其他圖形有關這方面的變形圖較多,但不變的是要依據不同圖形判讀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或依據降低成本對工業布局的原則進行分析。如圖中,若生產2個單位重量的產品需3個單位重量的原料A1和2個單位重量的原料A2,那么工廠區位最好接近O、P、Q、R四點中的P點,才可以降低原料A1的運費(其運費所占比例最大)。典例鞏固 下圖中M為消費市場,N為原料供應地,以市場M或原料供應地N為中心的同心圓表示單位運費等值線。讀圖,回答(1)~(2)題。(1)當工廠選擇在d位置時,則工廠可能是( )?! ? A.電解鋁工業 B.水果罐頭加工工業C.電子元件工業 D.印刷工業(2)若原料每噸每千米的運費是產品每噸每千米運費的1/2,原料利用率為70%,則在布局工廠時,下列位置最合適的是( )。A.a B.bC.c D.d【答案】 (1)B (2)A【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M為消費市場,N為原料供應地。當工廠選擇在d位置時,靠近原料產地,則工廠可能是原料導向型工業,水果罐頭加工工業符合;煉鋁工業是動力導向型工業;電子工業是技術導向型工業;印刷工業是市場導向型工業。第(2)題,若原料每噸每千米的運費是產品每噸每千米運費的1/2,原料利用率為70%,則原料的運費低于產品的運費。在布局工廠時,應靠近市場布局,選項中位置最合適的是a,其他位置運輸成本高,不合適。2第一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布局【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分析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區域認知)2.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某種農業地域類型的成因、分布及特點。(綜合思維)3.觀察、調研生活中的農業生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和評價。(地理實踐力)【自主預習】一、農業區位因素1.農業:指利用動植物的① 規律,通過采集、捕撈、人工馴化、培育、種植、養殖等途徑來獲得產品的產業。 2.影響因素(1)自然條件a.氣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布。如② 條件不僅制約著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關系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b.土壤: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土壤③ 影響土地生產力。 c.水源:農業生產必備的條件。d.地形:平原地區適宜發展④ ,山區適宜發展畜牧業和林業,開展多種經營。 (2)農業科學技術a.技術裝備: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業⑤ ,解放勞動力,加強農業的專業化進程。 b.生產技術:涉及良種培育、耕作⑥ 、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 c.信息化: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與市場營銷、⑦ 、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融合,推進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提高農業⑧ 和精準化水平。 (3)社會經濟a.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產品的⑨ ,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b.交通運輸、勞動力、政策等。二、農業布局1.農業布局是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空間分布和農業生產的⑩ 。農業生產要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2.農業地域類型(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和一定的 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 (2)主要類型:亞洲水稻種植業、商業型熱帶和亞熱帶栽培業、商業型混合農業、地中海型農業、商業型谷物種植業、畜牧業、商業型乳酪業等。3.農業生產的發展變化特點從自給自足到商品化生產;從“小而全”到專業化;從相對分散到適度集中;從“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從粗放型到集約型;農業生產經營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答案】?、偕L發育?、跓崃俊、鄯柿Α、芊N植業 ⑤生產效率 ⑥技術?、呶锪髋渌汀、嘀悄芑、醿r格?、獾赜蚪M合 歷史發展【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秭歸臍橙是湖北省秭歸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秭歸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栽培柑橘歷史悠久,秭歸地處長江三峽河谷地區,風景秀麗,氣候獨特,土壤適宜,空氣清新,水質潔凈,植被豐富,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成就了秭歸臍橙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味濃郁、酸甜可口的優良品質。秭歸臍橙品質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提示:從氣候、地形、土壤等角度進行分析。主題1 農業區位因素情境1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中記載,晏子出使楚國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任務1 上述現象說明農業生產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答案】 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任務2 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農民更應關注哪一個 【答案】 自然條件方面的因素變化不大,社會經濟方面的因素經常變化,特別是市場因素變化較大,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應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方面的因素。情境2 泰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可耕地面積約2 240 km2,其中有59.12%用于稻谷生產,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亞是農牧業發達的國家,牧場遼闊,農牧產品主要出口國外,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泰國水稻種植 澳大利亞牧場 任務1 兩地農業景觀反映出的氣候特征有何差異 【答案】 泰國水稻種植景觀反映出該地的氣候具有濕熱的特征,澳大利亞牧場景觀反映出該地的氣候具有干旱的特征。任務2 圖中的兩種農業生產活動需要的勞動力有何差異 【答案】 水稻種植需要的勞動力較多,而牧業活動需要的勞動力較少。任務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亞熱帶沿海地區一些耕地經歷了“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的農業景觀變遷,請簡述變遷的原因。【答案】 一般來說,受市場價格影響,同樣的土地,種植不同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園藝花卉,農民收益是逐漸遞增的。同時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鮮花消費逐漸興起。此外,東南沿海地區臨近港澳臺地區,便于花卉出口,市場需求量大。認識立體農業——培育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情境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的千煙洲,是一個典型的亞熱帶紅壤丘陵區。開發前是無林、缺水、土地大量荒蕪、經營單一、不通車、不通電、信息不通、經濟落后的貧困小山村,只有7戶人家,31口人,11個勞動力。平均每人占有土地6.3 hm2,其中人均占有耕地0.68 hm2,荒山草坡5.54 hm2。由于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千煙洲被人們用“晴天一塊銅,下雨一包膿,遠望黃蒙蒙,近看水土空”來形容,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更加貧瘠,這里的土地利用率僅為10.9%。開發前的不合理利用,致使資源優勢難以發揮,農村經濟難以發展。據1982年統計,千煙洲農業年總收入僅5 828元,種植業占76.7%(其中,糧食收入占種植業的98.05%),畜牧業占20.02%,副業和漁業占2.2%和0.9%,人均年純收入120.4元。為了解決農村生活用柴不足而過度樵采導致的水土流失問題,科學家提出構建生態農業體系——推廣沼氣化。千煙洲地處亞熱帶,沼氣池每年的利用時間長達9個月,可以解決四分之三的農村生活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柴草的樵采。沼氣池的殘渣和廢水又是農業生產的優質地有機肥,這是生態農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千煙洲形成了“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果魚糧;畜牧水產相促進,加工流通兩興旺”的立體產業鏈模式,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森林覆蓋率增長到95%以上,土地利用方式也從傳統的單一利用轉向了多種方式利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經濟效益也逐漸顯現。 千煙洲示意圖 任務1 結合材料,簡述當地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 紅壤丘陵,地勢起伏較大;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大。任務2 泰和縣千煙洲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布局模式 【答案】 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丘陵山區易發生水土流失,適宜發展林果業,建設人工草地;緩坡和平坦谷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發展耕作業;低洼溝谷易積水,易出現洪澇災害,適合發展魚塘養殖業。該立體農業模式使該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森林覆蓋率得到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1.農業區位因素(1)自然條件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氣候 熱量條件與農作物種類、分布、耕作制度和產量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長發育要求的水分條件不同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農作物品種和耕作制度地形 平原地區地表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區適宜發展林牧業。農作物的分布隨海拔高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較大的山地不宜發展種植業,適宜發展畜牧業或林業;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土壤 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農作物 根據不同土壤的類型、酸堿度,選種適宜生長的農作物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 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豐富的地方(2)科學技術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農業技術裝備 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勞動力從繁忙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解放出來,有利于加快農業的專業化進程 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農業生產布局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減少,區域選擇的靈活性增強農業生產技術 涉及良種培育、耕作技術、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農業信息化 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與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融合,推進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提高農業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3)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市場 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關注市場動態,根據市場供求安排生產交通運輸 發展商品農業必須要有便利的交通 園藝業、乳畜業等應布局在交通運輸便利的地方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直接干預農業生產 響應政府決策,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發展農業生產機械 農業機械化可以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地廣人稀的地區發展商品農業要以機械化為基礎勞動力 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和經營方式 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可以精耕細作,集約經營生活習慣、 歷史因素 影響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結構的轉變2.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社會經濟、科技等條件在不斷變化,其主要是通過對地形、光熱、土壤的改造或對市場、交通等因素的響應間接影響農業發展。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知識拓展 1.農業區位選擇(1)主導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常涉及影響某區域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判斷,結合實例對其分析如下。①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農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因為該因素對該農業的影響最大,沒有這種因素,就不可能有該種農業在該區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是在特有的地形條件下形成的,如果沒有這種地勢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勢平坦,那么當地的農業生產可能就是水稻種植業了,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②限制性因素:農業生產需滿足許多條件才能進行,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都能滿足,只有某一個條件不能滿足,這個缺乏的條件就成為該地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若這個限制性因素得到滿足,該因素即當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如我國西北地區光照、熱量等條件優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為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河西走廊由于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灌溉,該地能夠進行糧棉生產,當地水源就成了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2)農業生產主導因素的判定農業生產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但具體到某特定區域,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其中有一個因素起關鍵作用,這個因素就是主導區位因素。判定角度 典例分析 主導因素某區域存在的相對于其他區域來說具有明顯優越性的區位因素 西北地區雖整體干旱,但河西走廊是我國重要農業區 水源海南地處熱帶,可種植多季稻 熱量塔里木盆地等地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質好 氣候東北平原的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大豆產量高、質量好 土壤某種農業類型或農業生產方式的直接成因 珠江三角洲地勢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農業” 地形江南丘陵以紅壤為主,適宜茶樹生長 土壤南稻北麥、南蔗北甜的農業布局 氣候城市對農副產品需求量大,郊區以肉、蛋、奶生產為主 市場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長途運往北方地區 保鮮技術2.農業區位選擇的基本思路農業的區位選擇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區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農業土地。(1)從自然因素分析農業的區位首先,綜合考慮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從當地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個分析,并確定影響當地農業區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濕潤、半濕潤地區一般可發展種植業,干旱、半干旱地區可發展畜牧業或灌溉農業,平原地區可發展種植業,山地、丘陵陡坡可發展林業和牧業,丘陵緩坡可修筑梯田從事種植業,沿海灘涂可發展海水養殖業。其次,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習性選擇適宜的自然條件。如下表所示:農作物 自然條件水稻 屬好暖喜濕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的地區小麥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和我國的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較長的地區棉花 熱量充足、光照強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天然橡膠 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甘蔗 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甜菜 氣候溫涼的中溫帶地區茶葉 氣候濕潤的酸性土壤地區椰子 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蘋果、梨 暖溫帶地區花生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暖溫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2)從社會經濟因素綜合分析農業的區位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很大,在農業區位選擇時,應從社會經濟因素入手,并著重考慮市場和交通運輸條件這兩個最富變化的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最終確定比較合理的農業區位。因素 農業區位的選擇類型和產值 從單位產值看,園藝業>飼養業>糧棉生產地價 距城鎮越近,地價越高。城鎮周圍宜布局單位產值較高的農業類型,如花卉業、乳牛業、禽蛋業、蔬菜業等水源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種植等應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資源豐富的地方交通 鮮花需要保鮮,鮮奶容易變質,乳牛業、花卉業等應布局在離城鎮較近和交通方便的地方(3)注意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社會經濟 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市場需求 城市的發展,新興工礦區的出現,城區和工礦區周圍將重點生產蔬菜、肉、蛋、奶等,并發展園藝業;供不應求時刺激生產,供過于求時壓縮生產交通和保鮮 交通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冷藏、保鮮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弱,使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成為可能政府政策 國家政策及政府干預手段對農業區位產生影響 榴蓮是主產于東南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地的熱帶水果,幼苗時期喜陰。我國的榴蓮基本依賴進口。近日,海南三亞育才生態區榴蓮基地種植成功掛果,該基地自創“1+1+3”榴蓮套種模式(1棵香蕉+1棵榴蓮+3棵檳榔)。目前海南榴蓮種植面積超過25 000畝(1畝≈666.67平方米),預計2024年可以批量上市。據此回答1~3題。1.目前海南進行榴蓮種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技術落后 B.熱量不足C.降水較少 D.耕地不足2.與進口榴蓮相比,海南省榴蓮的市場競爭優勢是( )。A.晝夜溫差大,有機質積累多B.交通運輸成本低,價格便宜C.光合作用強,榴蓮品質好D.經濟更發達,技術水平高3.該基地榴蓮種植采用“1+1+3”套種模式,主要目的有( )。①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蹫榱裆徲酌缟L提供適宜環境?、苠e開農忙時間,利于農事安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1.B 2.B 3.B【解析】 第1題,榴蓮為熱帶水果,對熱量要求高,海南緯度比東南亞地區高,主要制約因素是熱量。第2題,與進口榴蓮相比,海南省的榴蓮距離中國市場更近,交通運輸成本更低,價格相對便宜;海南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優勢不明顯;海南省榴蓮種植技術不一定更先進。第3題,套種模式可以同時種植香蕉、榴蓮、檳榔,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并未改變土壤結構,①錯誤,②正確;榴蓮幼苗時期喜陰,套種模式是為了給榴蓮幼苗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并非為了錯開農忙時間,③正確,④錯誤。主題2 農業布局情境1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30萬 km2左右,常年產量2億噸以上,全面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可大幅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任務1 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分布與其氣候有何關系 【答案】 亞洲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雨熱同期,而水稻是喜溫、喜濕的高產農作物,這些地區有適合水稻生長的優越氣候條件。任務2 材料及圖示景觀說明水稻生產有何特點 【答案】 水稻生產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屬勞動密集型農業;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任務3 兩圖同樣是水稻種植,插秧方式有何差別 為什么 【答案】 圖Ⅰ中種植的地塊面積小,主要采用手工插秧;圖Ⅱ中種植的地塊面積大,主要采用機械插秧。其原因是土地經營規模會影響農業機械化水平。任務4 水稻的單產量高,但為什么商品率低 【答案】 水稻種植精耕細作,單產高,但由于生產規模小,人口稠密等,所產稻谷以自給為主,故商品率低。情境2 阿根廷被稱為“騎在牛背上的國家”,現存欄牛6 000多萬頭,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東部的潘帕斯地區(占53.4%)、東北部林區(占26.7%)、西北部林區(占9.0%)、西部的庫約地區(占8.4%)及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占2.5%)。擁有90個銷售出口新鮮肉類的開放市場和97個出口牛肉加工廠。阿根廷人均牛肉消費量非常高,平均可以達到每人每年60~75 kg。中國、阿根廷兩國為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是阿根廷牛肉出口的主要目的國,2020年1—7月阿根廷出口至中國的牛肉占其總出口量的76.1%。下圖為阿根廷簡圖。任務1 分析阿根廷被稱為“騎在牛背上的國家”的原因。【答案】 阿根廷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牧牛業發達,牛的數量多;牧牛業分布地區廣,生產規模大。任務2 指出制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發展牧牛業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 西側高大山地阻擋了盛行西風,使巴塔哥尼亞高原降水較少,水源不足;氣候較干旱,草原植被稀疏,牧牛飼料不足。任務3 簡述阿根廷出口至中國的牛肉占其總出口量比重大的原因。【答案】 牛肉貿易有國家政策支持;中國對牛肉的市場需求量大;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和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立體農業——培育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情境 下圖為云貴高原某地區農業生產布局模式圖。任務1 分析圖中“集水雨柜”“蓄水池”的作用。【答案】 儲存地表水,減少地表水的下滲(或滲漏);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為山麓地帶農業發展提供水源保障。任務2 該地區采用了立體農業布局模式,即在不同的地形區因地制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分析說明該地區采用這種模式的條件和好處。【答案】 條件:地勢起伏大。好處:發展立體農業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和光熱資源,并使土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1.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2.水稻種植業的生產特點及發展措施特點 原因 發展措施小農經營 水稻生產以家庭為單位,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 適度規模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細作,使稻谷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由于生產規模小,人口多,所產稻谷以自給為主 控制人口數量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 田地規模小,經濟水平低,勞動力豐富,機械化水平低,農業生產主要靠傳統經驗,現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機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長需水量大,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 增加投入,興修水利3.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比較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生產特點 區位條件商業型谷物種植業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發達的工業;先進的科學技術畜牧業 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的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區 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 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商業型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 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很高,耕種、放牧、休耕輪作 農場成為良性的生態系統,農民可以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商業型乳酪業 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 商品率高,機械化程度高,集約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商業型熱帶和亞熱帶栽培業 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 以大種植園和農場為主,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位于熱帶,終年高溫,氣候濕熱,土壤肥沃4.農業地域類型的判斷方法判斷一個區域所屬的農業地域類型,關鍵要看該區域的生產對象和生產目的,要建立一種生產對象→生產目的→生產規模→地域類型的思維模式,如下表所示:判斷依據 判斷結論生產對象 生產目的 生產規模 地域類型水稻 自給 小農經營 集約自給型種植業牛、羊 面向市場 大牧場 畜牧業小麥、玉米 面向市場 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商業型谷物種植業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 市場 規模較大、機械化水平較高 商業型混合農業單一熱帶 經濟作物 面向國際 市場 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生產設施齊全 商業型熱帶和亞熱帶栽培業 黔東南苗嶺山區廣泛分布著稻作梯田,并形成“林—田—村—河”四素同構的獨特垂直景觀,其和諧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關系是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良好結合。讀稻田村落空間組合不同類型示意圖,回答1~3題。1.圖中稻田村落空間組合存在差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氣候 B.水源C.土壤 D.地形2.三種空間組合形態的“三生關系”對比可知( )。A.①類型最利于稻田管理維護B.②類型最利于村莊水源凈化C.③類型最利于農田施肥D.三種類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同3.隨著鄉村振興發展,稻作梯田在垂直空間上出現了“三生空間”的轉型演化,主要表現為( )。A.稻田面積擴大,更多的林地被開辟為梯田B.稻田景觀細碎化程度加深,景觀連續性增強C.稻田由低海拔緩坡地區移向高海拔陡坡地區D.生產空間逐步縮小,生活、生態空間日趨擴大【答案】 1.D 2.B 3.D【解析】 第1題,黔東南苗嶺山區不同部位坡度不一樣,不同坡度地區適合不同生產活動,所以村落、稻田分布位置不一樣;該地區氣候、水源、土壤差異不大。第2題,最利于稻田管理維護的應當是③類型,往南、往北均可進行管理,同時還可以利用高差發展“上下異構農業”,因地制宜,多種發展;②類型最利于農田施肥,該類型村落海拔高于稻田,村落產生的肥料可隨水流進入稻田,實現自然施肥,最利于農田施肥,同時該類型村落與河流間隔遠,河水受污染少,可獲得潔凈水源,最利于村莊水源凈化;三種類型對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并不相同,其中①類型是最強的,尤其是對于雨季洪澇災害的防御作用更為明顯,稻田延長了村落和森林之間的距離,加大了下滲的緩沖空間,降低了洪澇災害的影響。第3題,“三生空間”強調的是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良好結合,更多的林地被開辟為梯田并不符合該理念;“三生空間”強調的并不是稻田景觀細碎化程度加深和景觀連續性增強,而是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良好結合,三者不應該孤立看待;稻田的轉移方向要符合生態環境的發展及人文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由低海拔緩坡地區移向高海拔陡坡地區;將生產空間逐步縮小,生活、生態空間日趨擴大,實現了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良好結合。【隨堂檢測】 2021年,全國首個5G“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在北京海淀亮相。溫室內采用“無土栽培”的草莓長在半空中,通過“云端”數據控制系統進行水肥控制、保溫補光、綠色防控等,實現動動手指就能“一鍵”種養草莓。此外,該基地還注重將農業與藝術、文化、旅游相結合,發展現代“體驗式農業”。讀草莓生產基地景觀圖,回答1~2題。1.決定“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發展規模和方向的是( )?! ? A.熱量條件 B.市場需求C.科學技術 D.耕地資源2.“云端草莓”改善了傳統草莓生產的自然條件,體現在( )。①上市早且延長了采摘期 ②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③提高了草莓生產的效率 ④擴大了草莓的適種范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由材料可知,溫室內采用“無土栽培”的草莓長在半空中,通過“云端”數據控制系統進行水肥控制、保溫補光、綠色防控等,實現動動手指就能“一鍵”種養草莓,科學技術是“云端草莓”農業發展的保障,但農業的類型和規模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市場需求決定了該農業展示基地的發展規模和方向;熱量和耕地資源是基礎條件,不是決定因素。第2題,“云端草莓”改善了傳統草莓生產的熱量、水分、光照、土壤等條件,草莓上市早且延長了生長期,從而延長了采摘期,①正確;數據控制系統進行水肥控制并未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②錯誤;該模式對草莓生產的效率影響不大,③錯誤;溫室內采用“無土栽培”的草莓長在半空中,擴大了草莓的適種范圍,④正確。讀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模式圖,回答3~4題。3.圖示農業模式最可能出現在( )。A.長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島D.華北平原4.影響圖中農業發展方向隨高度變化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A.熱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濕度 D.市場和政策【答案】 3.C 4.A【解析】 第3題,根據圖中該地區有香蕉、稻田、魚塘等信息判斷,該地區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島。第4題,隨高度的變化,熱量和水分條件都發生了變化,農業類型也隨之發生變化。2第二節 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布局【學習目標】1.能夠從要素綜合的角度分析區域工業的區位因素及區位選擇。(綜合思維)2.通過對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進行分析,查找有關資料,對某區域工業生產進行評價。(地理實踐力)3.能夠結合區域特征分析某工業區興衰的原因。(區域認知)【自主預習】 一、工業區位因素1.工業區位:指工業企業的① 位置,以及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與相關事物的聯系。 2.工業區位因素(1)自然條件:工業布局區域的地質、地形、② 、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狀況。 (2)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等。(3)社會經濟因素:當地的總體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公共服務、③ 、勞動力供給、投資環境、政策、市場等。 (4)科學技術因素:生產設備與工藝、從業人員④ 、科技研發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5)新因素:環境質量、信息化水平、產業集聚。3.傳統工業的區位指向(1)⑤ 指向型: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等。 (2)市場指向型:面包廠等。(3)⑥ 指向型:煉鋁廠、鋼鐵廠等。 (4)廉價勞動力指向型:服裝廠、電子裝配廠等。(5)⑦ 指向型:集成電路、精密儀表等工業。 二、工業布局1.工業布局:指工業生產的⑧ 分布和地域組合。 (1)宏觀層面:包括工業部門、多個企業的總體布局,某工業部門的戰略配置,區域工業綜合布局。(2)微觀層面:工業企業的布局(主要是廠址選擇),工業點的布局等。2.工業區:工業布局的地域表現形式。(1)分類:可分為傳統工業區與⑨ ,或專業性工業區與綜合性工業區。 (2)主要工業區:歐洲西部工業區、北美工業區、俄羅斯工業區、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我國東部沿海工業區等。【答案】 ①經濟地理 ②氣候 ③交通運輸?、芩刭|⑤原料?、迍恿Α、呒夹g?、嗫臻g?、嵝屡d工業區【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位于首鋼工業園區里的自由滑雪大跳臺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在北京冬奧會后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從鋼花四濺、鋼水奔流的煉鋼廠,到造冰制冷、寒氣四溢的冬季訓練中心,一度沉寂的“十里鋼城”變身充滿活力的首鋼園,奏響了動人的“冰與火之歌”。你知道首鋼為什么會搬遷嗎 它是如何完成這一歷史性蛻變的 主題1 工業區位因素情境1 2019年1月21日,民營企業家迎春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召開后,各省(區、市)開始有針對性地為民營企業發展松綁、減負,尊重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任務1 來自廣州的某服裝廠老板欲把位于廣州的服裝廠搬遷到其他省級行政區,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哪些省級行政區應是他重點考察的地區 【答案】 服裝廠對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需求多,因此應重點考察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省級行政區。任務2 吸引圖示某家電企業在阿根廷投資建新廠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答案】 市場因素。任務3 如果你是一個民營企業家,想投資建設一個制糖廠,首先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答案】 制糖廠對原料的依賴性較強,投資建設制糖廠應重點考慮原料因素。情境2 鋼鐵工業是法國工業的重要部門之一。法國鋼鐵工業的布局先后經歷了三次較大的變化。任務1 法國鋼鐵工業的布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些變化是由哪些區位因素引起的 【答案】 第一次:早期鋼鐵工業分布在內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圍的圣艾蒂安、維埃納、蒙呂松一帶,利用當地的煤和水力,建起了第一批高爐。區位因素:能源。第二次:隨著洛林鐵礦的大規模開發,鋼鐵工業轉移至洛林地區,中心在隆維和蒂永維爾。區位因素:原料。第三次:20世紀60年代開始,法國鋼鐵工業布局重心趨向沿海地區。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沿岸的福斯港又建立了第二家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這兩大沿海鋼鐵基地的鋼產量現已占到法國鋼鐵總產量的60%以上。區位因素:交通和市場。任務2 在鋼鐵工業的布局中,哪些因素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說出你的理由。【答案】 科技的進步使鋼鐵工業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減弱,交通、市場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理由:由于科技進步,資源利用率提高,單位產品消耗的資源量減少;由于交通條件的改善,油輪、巨型運輸船舶和集裝箱的出現,能夠大幅度減少運費,降低生產成本,從國外進口煤、鐵等原料,制成工業產品后再輸往國外。“長興島”開發——培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情境 長興島位于長江入???其南岸水深12~16 m,水情穩定。某造船公司舊址位于黃浦江畔(圖中P處),2008年該企業實現從黃浦江整體搬遷至長興島,造船能力超過10萬噸級,中船一期、二期造船基地已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任務1 簡述長興島建設造船基地的有利區位條件。【答案】 擁有深水岸線,水情穩定,港口不易淤泥,冬季不封凍;有寬闊平坦的港口建設用地;海陸空交通便利;依托上海,可就近獲得鋼材供應和技術人才支撐;相關產業集聚,生產協作條件好。任務2 分析該造船公司在舊址發展的限制條件。【答案】 該造船公司舊址位于黃浦江畔,河道較淺,江上橋梁限高,影響了制造船舶的噸位;該造船公司舊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有限,限制了造船廠的發展規模。任務3 若將圖中M區規劃為海洋裝備配套產業基地,你是否贊同 并說明理由。【答案】 贊同。理由:與船舶的制造、修理企業距離近,有利于促進企業間交流與合作,形成產業鏈;有利于擴大長興島的工業規模,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或不贊同。理由:沒有直接臨海、臨港優勢;占用大量城鎮、農業和生態用地,導致土地資源緊張,增加生態環境壓力。)1.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影響因素 包括的內容 對工業區位的影響自然條件 工業布局區域的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狀況,及有無嚴重的自然災害 在地勢起伏較大、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尤其是洪水威脅嚴重的地區,不宜布局大型工業企業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等 資源型工業直接受制于區域的自然資源狀況。土地供給狀況和地價高低,對于占地較多的工業企業顯得尤為重要社會經濟因素 包括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交通運輸、勞動力供給、投資環境、政策、市場等 運輸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減少運費可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般成衣加工廠宜布局在勞動力較多、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地區;高級時裝的設計和加工則需要靠近消費水平較高的大城市;優惠政策有利于降低工業開發區的生產成本,成為工業投資優先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企業靠近消費地,有利于把握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科學技術因素 包括生產設備與工藝、從業人員素質、科技研發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現代加工制造業對員工素質有較高要求;高科技產業應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較高的地區;在現代工業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環境質量因素 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 環境狀況對廠址的選擇和企業的經營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各個地區和城市都提出了更高的環境保護要求,對污染企業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限制信息化水平 研究和開發領域的前沿動態,原材料行情及市場需求變化 信息技術的推廣導致傳統區位因素(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的作用在減弱,新的區位因素(科技、知識、創新等)的作用得以凸顯。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更容易吸引企業布局和集聚集聚因素 由于靠近其他經濟活動而使生產成本降低的外部經濟因素 集聚有利于企業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降低生產成本,節省運輸費用,減少交易開支,加強技術協作和信息交流,促進集成創新,進而增強企業和行業競爭力2.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不同的工業部門,區位選擇時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各不相同,據此可以將工業部門分成不同的區位類型。工業類型 主導區位因素 工業特點 部門舉例 區位選 擇原則原料指向型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長途運輸或原料運輸成本較高的工業 甜菜制糖廠、甘蔗制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等 接近原料產地市場指向型 市場 產品不便于長途運輸或產品運輸成本較高的工業 啤酒廠、面包廠、汽水廠、家具廠、印刷廠、汽車制造廠等 接近消費市場動力指向型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 冶金(如煉鋁廠)等重工業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廉價勞動力指向型 勞動力 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普通服裝廠、電子裝配廠等 接近勞動力充足且價格低廉的地方技術指向型 知識和 技術 對技術要求高的工業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區知識拓展 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方法根據工業區位選址的原則判斷: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工業主導區位因素可從工業生產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斷,即所需的生產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導地位越強。(1)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最大者為其主導因素。如下圖所示:圖中A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電能消耗,則其主導因素為動力;B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價勞動力,則其主導因素為勞動力;C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數量,則其主導因素為原料。為盡可能降低成本,工廠應選在上述主導因素豐富而價優的地區。(2)根據特定生產環節判斷①運輸環節a.原材料運量大(如制糖業)或不能長途長時間運輸(如水產品加工業),則布局于原料地,主導因素為原料。b.產品運輸要求高(如成品油)或產品不便于運輸(如玻璃制品)或產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廠),則布局于消費地,主導因素為市場。②產品研發環節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研發投入多,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3.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區位選擇要求 典例考慮生 產的環 境要求 對大氣環境敏感的工業應建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遠離煙塵污染嚴重的工廠 電子廠、感光器材廠需要清潔水源的工業應布局在市區河流的上游 自來水廠、啤酒廠考慮污 染程度 規模小且基本無污染的工業可以有組織地布局在城區 服裝廠、玩具廠規模大且對空氣有輕度污染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 機械廠、倉庫污染嚴重的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城市的郊區 鋼鐵廠、水泥廠考慮污 染類型 大氣 污染 嚴重 的工 廠 已知主導風向,則應布局在當地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如圖中A處。 水泥廠、釀造廠、火電廠、鋼鐵廠季風氣候區,則應布局在與當地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如圖中A、B兩處。已知最小風頻的,則應布局在當地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如圖中A處。水污染嚴重的工廠,考慮污水排放口應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盡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廠、造紙廠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廠,要遠離農田和居民區 鋼鐵廠、火電廠4.工業區位因素及其作用的變化區位因素 影響變化 原因原料 越來越小 工業原料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的原料越來越多;交通條件改善使運輸成本不斷降低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原料的運進和產品的運出都需要便捷的交通運輸勞動力 勞動力數量要求降低 工業生產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勞動力指向型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市場 影響很大 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利于企業生存和發展信息 越來越大 信息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信息交流量大的城市越來越能吸引工業聚集科技、知識、創新等 越來越重要 工業生產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技術指向型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環境 影響增大 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 L集團位于勝利油田附近的小縣城。該集團最初以石油煉化為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石油煉化、精細化工、醫藥制造、服裝和進出口貿易多產業并舉的綜合性集團。據此回答1~3題。1.L集團最初發展的工業類型是( )。 A.原料指向型 B.技術指向型C.市場指向型 D.動力指向型2.L集團由石油煉化發展到精細化工,主要投入的要素是( )。A.政策 B.勞動力C.原料 D.技術3.隨著L集團多產業并舉發展,可直接( )。A.提升所在城鎮等級B.改善當地大氣環境C.提供更多就業崗位D.增加交通運輸類型【答案】 1.A 2.D 3.C【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L集團位于油田附近,最初以石油煉化為主,石油煉化為原料指向型工業。第2題,精細化工對技術要求高,因此L集團由石油煉化發展到精細化工,主要投入的要素是技術,而不是政策、勞動力和原料。第3題,隨著L集團多產業并舉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可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多產業并舉發展并不能提升所在城鎮等級;也不能增加交通運輸類型;可能加重當地大氣環境污染狀況。 M科技集團是臺灣在大陸投資興辦的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電腦系統組裝、無線通信關鍵零組件及組裝等產品的企業。自1988年在深圳地區投資建廠以來,該集團規模迅速壯大,不斷向我國北方和中部地區拓展。讀該集團在大陸布局的路線圖,回答4~6題。第一階段:起步期1988—1998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 進入大陸,在華南、華東地區布局 1988年在深圳購地33.3萬/m2,成立M科技集團 1993年開始,先后建立昆山、杭州和上?;?1996年開始興建深圳龍華科技園第二階段:發展期1999—2003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 北上西進,布局沿海工業園 2001年,建立北京科技工業園 2003年,建立杭州科技工業園 2003年,建立太原工業園第三階段:擴張期2004年至今,營業收入6 000多億元 高層運作,國內投資快速擴張 2004年,建立煙臺科技工業園 2006年,進入江蘇淮安 2006年,進入河北廊坊 2007年,建立武漢科技園 2009年,建立重慶科技園 2010年,建立鄭州科技園 2010年,建立成都科技園4.推測20世紀80年代吸引該集團落戶深圳的主導因素是( )。A.政策 B.市場C.科技 D.勞動力5.在起步期和發展期,該集團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科技工業園,主要是考慮該地( )。①勞動力充足 ②科技力量雄厚?、鄢杀緝瀯菝黠@?、苎邪l能力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在擴張期,該集團不斷向我國北方和中部地區拓展的主要原因是( )。A.我國市場快速增長并由沿海向內地擴展B.我國北方和中部地區的科技實力逐漸增強C.東部地區原料資源供應不足D.企業追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答案】 4.A 5.C 6.D【解析】 第4題,1988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該集團首先選擇在深圳建廠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優惠。第5題,在起步期和發展期,該集團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科技工業園,主要考慮的是這些地區經濟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研發能力強,②④正確;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勞動力素質高且價格較高,①錯誤;上海、北京等地創業成本較高,③錯誤。第6題,該集團向北方地區和中部地區發展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廉價,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利潤與競爭力;我國市場快速增長且主要在沿海,我國北方和中部地區市場需求不足;我國北方和中部地區的科技實力逐漸增強,但依然不如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原料資源供應充足,且該集團并不是原料導向型企業。主題2 工業布局情境1 我國東北工業區和德國魯爾區的發展有相似之處。下圖為魯爾工業區和我國東北工業區示意圖。 魯爾工業區圖 我國東北工業區圖任務1 與魯爾區相比,我國東北工業區有哪些資源優勢 【答案】 石油、鐵礦、森林、土地資源豐富。任務2 借鑒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成功經驗,你認為我國振興東北工業區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案】 調整工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科技,提高現有企業的競爭力;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造,處理和解決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治理污染,美化環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情境2 知識密集型企業與傳統生產型企業有所區別,更傾向于采取積極主動的國際化戰略。在國際投資中,知識密集型企業往往通過戰略性的選擇進入方式,以獲取東道國的市場、人力資源、知識技術等有形和無形的資源,同時將自身的資本、技術、產品和管理體制引入東道國。下圖為德國知識密集型制造業進入我國的時間分布圖。任務1 概述德國知識密集型制造業在我國的時空分布特征。【答案】 地域分布廣;大多集聚在上海、蘇州、北京、廣州和深圳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隨著時間的演變,呈現由沿海逐漸向內陸城市擴張、由沿海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擴散的趨勢。任務2 分析上海市吸引德國知識密集型制造業進入的主要優勢條件。【答案】 上海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業技術、專業化水平高,擁有較為豐富的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社會對外資企業的接納程度較高,而政府的支持力度也相對較強,企業間合作的可能性更高;可以獲得更高的規模遞增效益。任務3 說明20世紀90年代以后德國知識密集型制造業在我國空間分布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提高,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城市開發經營成本(勞動力、地價)逐漸上升,德國企業開始向我國內陸或沿海發達地區周邊的一些相對發達的城市擴張。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培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情境 近年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與銷售進行專項補貼,更多國產車企加入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深圳市已形成“上游——原材料和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中游——整車制造、下游——汽車配套服務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下圖為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布圖。任務1 描述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的分布特點。【答案】 分布不均,較為分散;靠近交通線、高等研究院等。任務2 說出深圳形成完整產業鏈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答案】 有助于產業協作,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有助于實現產業集聚,降低生產成本;有助于打造自主品牌,增強產品競爭力;有利于在吸引投資、科技攻關等方面獲得國家扶持。1.世界主要工業區的分布與特點名稱 位置與范圍 條件與特點北美工業區 主要位于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 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這里的煤鐵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農業發達,工業部門齊全,尖端技術和高新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區歐洲西部工業區 主要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北部等重要工業區 現代工業的發源地。這里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勞動力質量高,煤鐵資源豐富,核能、航空、汽車、化工等技術密集型工業較為發達,鋼鐵、機床、船舶、電力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工業地域逐漸從內陸向沿海地區延伸俄羅斯工業區 主要包括莫斯科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這里資源豐富,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屬資源密集型重工業地區,工業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的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電子、航天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日本太平洋沿岸工 業區 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長達1 000千米的地區,約占全國面積的近30%,人口的2/3,工廠的72%,工業產值的75% 工業多數為依靠進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貿易型,是世界上著名的臨海型工業帶。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家用電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我國東部沿海 工業區 主要包括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發揮各地的優勢,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工業類型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建立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經濟特區等2.高新技術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地理位置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于產品的運輸和及時獲取市場信息環境 優美安靜的環境、宜人的氣候使人心情舒暢,有利于產品的技術創新,保證產品質量科技 發達的科技、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高科技產品的開發提供智力支持交通 臨近航空港和便捷的高速公路,有利于新產品迅速占領市場政策 政府的大力支持,能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優惠的政策和完善的基礎設施3.世界工業布局的特點近半個世紀以來,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工業布局日趨優化。特點 表現工業基地向大型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世界各綜合工業基地的建設工業布局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大型加工制造業地帶與跨國公司由近原料、燃料、消費地、臨海型向臨空型與科技型布局變化 美國硅谷各國布局不平衡依然存在 工業生產集中在發達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讀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及其工業部門示意圖,回答1~2題。1.該工業地域的類型屬于( )?! ? A.傳統工業區 B.新工業區C.輕工業區 D.綜合性工業區2.日本工業地域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廣闊的國內市場 B.便捷的海洋運輸C.豐富的煤鐵資源 D.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圖中工業區分布在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從工業類型看屬于傳統工業區。第2題,讀圖可知,日本工業區的位置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其形成借助的是便捷的海洋運輸;日本國內資源短缺,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礦產資源;日本是加工貿易型國家,其市場主要在海外;日本是發達國家,勞動力價格高。 2023年3月2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規劃方案》,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據悉,天開園將設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和實驗室聯盟,實現園區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并為企業發展預留一定空間。下圖示意天開園空間發展格局規劃,該規劃圖主要示意“一核兩翼”總體布局,其中核心區主要功能為研發孵化,拓展區主要功能為成果轉化。讀圖,回答3~4題。3.天開園的規劃建設主要得益于( )。A.政策支持 B.勞動力較充足C.科技發達 D.基礎設施完善4.天開園實現園區科技資源共享有利于( )。①共享儀器設備,節省科研成本?、谥瓶平倘诤?利于產品營銷 ③促進產業集聚,緩解就業壓力?、軆灮萍挤?營造創新氛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5.簽約入駐天開園的企業最有可能是( )。A.服裝廠 B.鋼鐵廠C.飲料廠 D.精密儀器廠【答案】 3.A 4.C 5.D【解析】 第3題,天津市科技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充足,是天開園選址的重要條件,但天開園是在天津市政府印發《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規劃方案》和相關政策的前提下規劃建設的,因此,天開園的規劃建設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第4題,天開園將設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和實驗室聯盟,實現園區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入園企業和園內高??晒蚕韮x器設備,節省科研成本,①正確;科研儀器和實驗室設備利于園內學生教學實操,實現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一體化,助推科教融合,但不屬于產品營銷方式,②錯誤;科研儀器和實驗室聯盟可以促進部分相關企業集聚,需要的高新技術人員少,并非以緩解就業壓力為主要目的,③錯誤;科技資源共享,創新資源利用模式,優化科技服務,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④正確。第5題,由材料“天開園將設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和實驗室聯盟,實現園區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并為企業發展預留一定空間”可知,簽約企業的特點是科技含量高。由此可知,簽約入駐天開園的企業最有可能是精密儀器廠,其技術含量高,屬于高技術行業;服裝廠、鋼鐵廠、飲料廠的技術含量不如精密儀器廠。【隨堂檢測】讀工業區位選擇模式示意圖,回答1~2題。1.集成電路工業一般布局在( )?! ? A.海港附近B.水電站附近C.多廉價勞動力的地方D.高等院校附近和科技發達的地方2.集成電路工業的區位選擇對應的模式最可能是( )。A.模式一 B.模式二C.模式三 D.模式四【答案】 1.D 2.A【解析】 第1題,集成電路工業對技術要求高,其主導區位因素是科技,屬于技術指向型企業,其原料和產品貨運量較小,對海運、動力和廉價勞動力需求不大;對高素質人才和先進技術需求較大,應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和科技發達的地方。第2題,讀圖可知,模式一科技比重最高,其主導因素為科技;同理,模式二主導因素是勞動力,模式三主導因素是市場,模式四主導因素是原料。集成電路工業對技術要求高,其主導區位因素是科技,屬于技術指向型企業,對應模式一。 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在中西部地區實施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三線建設。貴州Y航空發動機公司(簡稱Y公司)的主要工廠車間在安順平壩山區誕生。至2015年年底,Y公司整體搬遷至貴陽新區。據此回答3~4題。3.五十多年前Y公司選擇在平壩建廠,主要考慮的是( )。A.原料因素 B.地租因素C.國防需要 D.市場需要4.Y公司在2015年整體搬遷至貴陽新區,是因為貴陽( )。①技術人才多?、诨A設施完善?、壅咧С帧、軇趧恿α畠r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3.C 4.A【解析】 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五十多年前Y公司在平壩建廠是因為我國在中西部地區實施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三線建設,主要考慮的是國防安全的需要。第4題,航空發動機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整體搬遷至貴陽新區,是因為貴陽技術人才多;貴陽基礎設施完善;有政策支持;貴陽是省級行政中心,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航空發動機產業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布局.docx 3.2 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布局.docx 3.3 服務業的區位選擇.docx 第三章整合與評價.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