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四 作文的修改與升格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頭戲,雖然很多考生在平時復習備考中會多加練習,但是大多數考生只是停留在練筆的層面,并未對寫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升格。其實,相比于單純地練習,掌握必要的作文升格技巧,更能寫出佳作,決勝高考。閱卷老師一般從內容、表達、特征等方面對考生的作文進行評判,而“內容”中最核心的就是文章的“觀點”;“表達”包括語言流暢度、字跡工整度以及結構嚴謹度,其中“結構”是關系文章全局的重點,處理得當,則全篇出彩;“特征”包括立意、文采、創新等,而“文采”是吸引閱卷老師的直接因素??忌谄綍r備考中,可著重從“觀點”“結構”“文采”三方面升格作文。出彩技巧一 看觀點——審題為核,標題為心在議論文中,觀點明確是寫作的第一要素。要做到觀點明確,首先,要有精準的審題,即要得出正確的觀點。其次,直接說明觀點,使讀者一目了然。最后,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中心論點展開,把道理說深說透。值得注意的是,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在標題中表明觀點,并圍繞標題展開論述,能夠讓觀點更明確,論述更集中。典例1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寫作。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高升鄉云光村的峰門寺,開鑿于南宋,現存摩崖造像3龕23尊。1995年,當地群眾自發捐款,對峰門寺進行維修,但由于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群眾聘請工匠對龕內造像進行了“毀滅式”重繪,花花綠綠的佛像讓人心痛。有人認為,修復文物應該“修舊如舊”,而不能進行時代性的改動。也有人說,老百姓有條件后自發修復佛像,“使其如新”,這種修復行為在民間是一直存在的,不必過多苛責。請你寫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原文呈現】莫讓文物“守空閣”(結合全文,“守空閣”的含義不明確,建議標題做到觀點明確。)李芷奧文物,文化之物也。而文化正是基于民眾一代又一代的改進才逐漸形成并經久不衰的。失去了時代性的文化,終將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中。(材料主要討論的是文物修復該“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作者并未在開頭點明觀點。)就拿重繪造像這件事來說,一些本來具有濃厚歷史藝術氣息的佛像被涂上花花綠綠的色彩,令不少人惋惜。誠然,民眾對文物的欣賞水平有限,盲目地改動對于一些珍貴的文物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任何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物都離不開時代性的改動。藝術沒有絕對的巔峰,隨著社會審美的發展,缺乏時代適應性的文物終將被淘汰。(觀點偏差,文物是歷史的遺存、時光的沉淀,無法順應時代,也不需要順應時代。結構上,上下文不能自然銜接,且仍未亮明觀點。)試想,幾千年前,第一位將佛的形象以雕刻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眼前的藝術家,對于那個時代來說,他的創作新得不能再新了,假如后來者恪守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將以后所有的佛像都修得如第一尊一樣,恐怕這些作品也失去了藝術價值,不能稱之為文物了。那該如何著手修復文物,(觀點偏離主題。)使其在獲得新時代生命力的同時,又不會損失其歷史文化價值呢?故宮給我們做了一個鮮活的示范,故宮可以說是中國文物界的元老,沒有之一。它收藏了中國多個朝代許多領域的頂尖作品,其中“年齡”成百上千歲的文物不在少數。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故宮應該是一位性格保守的古儒,但卻在近幾年改變了風格,巧妙地將文物與網絡文化結合起來,著實當了一次新時代的“弄潮兒”。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精美絕倫的故宮口紅、古樸典雅的故宮傘……故宮像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新青年,不斷地給舊文物增添新靈魂。當然,故宮對文物的改動,既不是庸俗的擦紅抹綠,也不是利益至上的商業化,而是精雕細刻的誠意,打破文物與民眾之間的隔閡。(偷換概念,“文物修復”不等于“文創”。)“修舊如舊”有時的確能保存文物原本的面貌,但堅持“原版最好”而拒絕與時代陽光接觸,文物就成了獨鎖空閣的“怨婦”,縱使千般風采,也不能實現其文化價值。(結尾處觀點明確,但整篇文章偏題嚴重。)【升格佳作】舊顏新顏看條件,文物修復莫苛責(觀點明確,句式工整。一個好的標題能讓作文錦上添花。)李芷奧多年前,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的一處古佛文物,在進行維修時,直接被涂得花花綠綠,原本寶相莊嚴的造像瞬間如同“下凡”,這不禁令人扼腕嘆息。(用記敘性文段呈現現象,讓議論有了依據,便于引出下文。)文物,文化之物也。隨著時代的推移,文物必然與現代的審美取向有所差別,但這正是文物的價值所在。有人說,文物修復的重點應是盡量“修舊如舊”。(觀點明確,并且“盡量”一詞為下文的辯證討論埋下了伏筆。)在我國西北沙漠中,有一座文化的綠洲,那就是敦煌莫高窟。其中的各類造像雖經刀斫斧削,但天然之功,不假雕琢,令后世望塵莫及。如今審視這諸多造像,風化剝蝕過甚,雖以一種不完整的形態示人,卻也足夠動人。若是今人苦心經營,根據自己的意愿修復,對其蘊含的文化內涵、時間風味視而不見,只是追求精美齊整,描龍畫鳳,那么大家看到的敦煌莫高窟便不再是承載著歷史使命的“文物”,而是低俗浮華的“玩物”了。(舉例說明隨意“修舊如新”式的修復對文物的傷害,會讓文物變成“玩物”,作者在這里肯定了“修舊如舊”的觀點。)既然如此,那為什么有的文物修復工作者面對殘破不堪的文物時,選擇了“修舊如新”呢?“最是人間留不住”,精美的漆器、滿載文字的書籍、巧妙的鐘表……工匠們的心血造就了這些文物,而在漫長的時間里,氧化、酸化、腐蝕隨之而來。若不加以修復,這些文物將持續腐朽,直至化為塵土。所以,“修舊如新”是必須做的選擇,是對文物的保護。(過渡段,觀點明確,指出“修舊如新”也是一種保護。)在歷史長河中,這些文物歷經自然的侵蝕、戰爭的摧殘,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樣子。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里,面對殘破不堪的鐘表,修復工作者在盡量少補配零件的情況下,使年久失修或已損傷的鐘表重新運轉了起來。一碰就破的字畫、古籍,在修復工作者的手中,去酸、補色、修補殘缺、重修裝裱,從而呈現出了自己的價值,也延長了生命??梢姟靶夼f如新”并不是隨意修補,而是秉持著科學的精神,對文物做保護性修復,讓一件件殘破的藝術品重新煥發生命力。材料中,涂紅抹綠的修復不是真正的“修舊如新”。(列舉例子,亮明觀點。指出“修舊如新”的目的歸根結底是保護,隨意修復不是真正的“修舊如新”。)文物不是玩物,修復不是修毀。如果條件充足,當然要“修舊如舊”;若沒有充足的條件,文物又瀕臨損壞時,也需在嚴謹科學的態度下“修舊如新”。當地百姓好心辦了錯事,我們也不必過多苛責,與其指責,不如號召更多人成為專業的文物修復工作者,我們國家還有很多文物等待保護、等待修復。(結尾點題,指出“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應根據現實條件決定,也不要苛責不專業的當地百姓。)【升格技巧】觀點明確是最大的文采,一篇東拉西扯的作文注定得不到高分。為此,考生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修正。1.標題。①改掉先寫作文后取標題的習慣。不少考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先寫作文后取標題,往往會造成正文闡述的觀點不明確,且與標題不吻合。②標題切忌太晦澀。很多考生為了追求與眾不同,會在標題上做文章,以至于標題晦澀難懂。考生要注意標題最好能夠直截了當地表達觀點,其文學性是次要的。2.開篇??忌趯懽鲿r,開篇宜迅速明確觀點,入題要快,切忌冗長鋪墊。3.段落。每段議論可采用“三明治”結構,即“觀點+論據+評析”。這樣的行文安排能讓閱卷老師更清楚考生的觀點,也能使論證更嚴密。4.特殊段落的設計。這主要針對部分考生寫作時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此時,考生可以設計“小段落”,字數不必多,主要用于集中表達觀點。錯落有致的“小段落”可以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力。出彩技巧二 看結構——段段相連,過渡吸睛考生在寫作時,注意作文結構一定要嚴謹。結構嚴謹,就是要求考生用清晰的思路來組織安排寫作的內容,主要表現為開頭結尾的照應、過渡段落的轉承、段落的合理安排等,做到作文思路展開有序,形式上有頭有中有尾(結構完整),上下連貫,主次分明;邏輯上線索清晰,層次分明,順序恰當,布局合理。典例2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承重墻,顧名思義是支撐著上部樓層重量的墻體,是整個樓體建筑的重要結構。但是總有人覺得承重墻有礙美觀,想要破壞它甚至砸掉它。【原文呈現】文學承世代之重謝少卿人類社會自古就有文學,文學的產生與發展往往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密切的聯系。無論是《詩經》的“風”“雅”,還是如今的時事銳評,我們都能從中發現許多意義。(應恰當入題,提升觀點的表達。)這種意義,往往是指文學之于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所產生的精神支柱力量。正如每幢房屋都有承重墻一般,文學也應是社會、時代金碧輝煌的穹頂的承重之柱。(語句需稍作調整,使觀點更突出。)(建議本段開頭增加觀點句,使后文的論述有根系、有依托,讓段落間的聯系更自然,結構更緊湊。)梁啟超先生曾將關于新小說的文學主張概括為“熏浸刺提”四字,此種概括不無道理。文學著述正是以其語言的多樣美感和深邃思想熏陶、浸染不同的人,支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從《詩經》開始的家國情懷、國士擔當精神,如水一樣滋養著中華兒女。正如杜甫的詩,以其憂國憂民的情感,為我們民族精神中的愛國情懷添上最為厚重的一筆。也正是這種文字,在無數次國之大廈將傾時,起到了支撐作用。(建議再增添一個素材,使三個素材充分論證“文學承世代之重”的觀點。)也正是無數位如杜甫一般的文人,用同樣深情的筆墨,構成可承民族氣概之重的支柱。(前文論述了某一文學作品的出現在當世的意義,而后文談到文學指引未來,對后世的意義。此處為了做到內容的銜接,建議加一個過渡段。)文學也傳達著人們對未來的希冀,這引領著人們奮勇前行。瞿秋白在行將就義之時寫下《多余的話》,表達了他對革命的樂觀和新中國的向往,激勵著有志之士前仆后繼,現在的中國也早已經變成他所希望的樣子。劉慈欣則在他不同的故事中探求人類的無數個極限,描繪著或將實現的“黃金原野”……(舉例恰當,但是建議加上總結句,強調文學的承重意義不僅在當世,更在于對后世的影響。)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是因為他認為,僅憑一把手術刀,怎能比似刀之筆更能拯救國人的靈魂?故此,“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副蛔u為“民族魂”。同樣,見遍世間百態,最終拋棄牙鉆拿起筆桿的余華,用荒誕不經的文字,安撫著當代人內心的不安。經濟的繁榮、科技的進步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讓我們免除衣食之憂,而優秀的文化則為我們構筑了美好的精神家園。(該段主要是說文學作為承重墻對于今天人們的意義,但前文討論的是“文學對未來的作用”,后文談的是“有些文字并不能承世代之重”,此段與上下文關聯性不強。)然而,并非所有文字都可承世代之重。魏晉時期辭藻極盡華麗的辭賦、明清時期毫無生氣的八股文,哪個不是一經壓力,便只剩一地碎石細末,不堪大用?那種“不知亡國恨”的商女的歌聲,即使再婉轉,又怎能不隨風消散呢?(這段主要談論并非所有的文字都能“承世代之重”,具有一定的辯證意義。)文學,所傳達的精神品質,所構建的精神家園,一定是這個社會發展的承梁之柱。(整篇文章從事例到論述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結尾雖觀點明確,但是與整篇文章風格不符,并且難以與首段在結構上形成照應。)【升格佳作】文學承世代之重謝少卿號子作為原始的文學樣式,能夠激起底層勞動人民的斗志;唐詩宋詞為文人士子情感宣泄及諷世抒懷提供了無限可能;而近代文學更是劈開混沌的世界,帶著人民沖出黑暗……(論述從號子、唐詩宋詞到近代文學,既展現了主題,也兼具了文學性。)文學能夠激奮人心、抒發情感、開啟民智,(結合首段進行觀點提煉。)如每幢房屋的承重墻一般,文學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精神支柱。正是文學撐起了社會、時代金碧輝煌的穹頂,使民眾心有所安。很多人認為文學是無用之學,(自然引出后文“文學之用”“承重之意”的論證,過渡自然、流暢。)而梁啟超先生曾將關于新小說的文學主張概括為“熏浸刺提”四字。文學著述正是以其語言的多樣美感和深邃思想熏陶、浸染不同的人,支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從《詩經》開始的家國情懷、國士擔當精神,如水一樣滋養著中華兒女。到杜甫的詩,以其憂國憂民的情感,為我們民族精神中的愛國情懷添上最為厚重的一筆。而魯迅借助筆下的人物表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時,也表達了與混沌世界做斗爭的愛國熱情。(從古至今的例子闡述了文學的承重之意,使文章內容更豐富、更飽滿。)從古至今,正是這些文人,用他們的文學作品,在無數次國之大廈將傾時,起到了支撐作用。而文學的承重不僅僅表現在對當世民眾的意義,文學作品中流淌著作家的赤子丹心,如涓涓細流,匯成了民族氣概的“護城河”,影響著未來的人們。(增加過渡段后,使上下文更連貫,結構更緊湊。)大多數文學作品傳達著人們對未來的希冀,引領著人們奮勇前行。瞿秋白在行將就義之時寫下《多余的話》,表達了他對革命的樂觀和新中國的向往,激勵著有志之士前仆后繼,現在的中國也早已經變成他所希望的樣子。劉慈欣則在他不同的故事中探求人類的無數個極限,描繪著或將實現的“黃金原野”……文學能夠引導未來,使其承重之意更為深刻。(結合結構安排來看,這段讓文學承重之意變得更為深刻。)然而,并非所有文字都可承世代之重。魏晉時期辭藻極盡華麗的辭賦、明清時期毫無生氣的八股文,哪個不是一經壓力,便只剩一地碎石細末,不堪大用?那種“不知亡國恨”的商女的歌聲,即使再婉轉,又怎能不隨風消散呢?(回扣前文提及的文學承重的意義,讓論述結構更嚴謹。)而今天的網絡文學、校園文學、雞湯文學,有多少能夠經得起推敲,又有多少能夠承世代之重?此時,在汽車的鳴笛聲、機器的轟鳴聲中,耳邊似乎響起了穿越千古而來的船工號子,聲音激昂;間歇中,又響起了沉郁頓挫的詩歌吟誦聲……(描寫性句段結尾,虛實相生、引人遐想,并且與開頭相照應,結構完整。)【升格技巧】1.結構要完整??忌上葟摹笆鞘裁础槭裁?、怎么樣”三方面列一個提綱,然后填充內容,將問題闡述完整即可。2.段落布局要清晰。段落安排上字數要有多少的區別,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能夠讓閱卷老師感受到論述起伏。3.過渡段落要得當。段落銜接時,提煉出簡短的句子作為過渡段落,在過渡段落中可以用某些關聯詞體現文章邏輯層次的變化。4.段與段要緊密相扣。每段論述觀點相扣,段與段之間內容呼應,讓段落更緊湊,結構更緊密。出彩技巧三 看文采——多樣論證,生動形象文采多指文章的一種韻味、一種氣派,它以自然流露、返璞歸真為上,是素材、技法、立意綜合作用的產物。“有文采”就是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一層的語言標準:或是詞語生動,或是句式靈活,或是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或是文字有意蘊,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現。典例3 根據以下材料,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有人說,作家寫作離不開責任,一個人的精神成績,往往取決于關懷力的大小。一個好作家,首先要是一個赤子,要關注現實,關心所處時代中人的遭遇和命運,生活態度即寫作態度。也有人說,作家唯一的責任是對他的藝術負責,要為藝術而藝術,寫作的目的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于任何其他作用。【原文呈現】人類精神之飛蛾韓愈一生顛沛流離,其文字卻傳達出了自身對于民眾、國家的責任。(用描寫性語句呈現韓愈的一生及其作品的特點,應稍微再具體一些,讓韓愈的形象躍然紙上,如此文章更顯文采。)有人說,作家寫作離不開責任。“責任”二字,正是作家面對現實的赤子丹心,正是對無窮盡的遠方與人們遭際的關懷力、同理心。魯迅在寫作中對現實的關注,在于關心民疾,更在于直面社會骯臟丑惡的大悲憫;在于正視前路,更在于以筆為劍,甘愿犧牲的吶喊與反抗。如此方才對得起一生無悔的顛沛流離。詩人里爾克曾說:“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無緣無故在世上哭,在哭我。”由此可見,寫作的基礎是同理心,同理心對作家的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可使情感更豐富。(建議加入事例,進行論述,可使用散例,形成排比,使文章更具文采。)同理心會讓作家與讀者之間產生共鳴、共振。(“共鳴、共振”如何理解,說理不夠生動形象,建議使用某種文學表現手法,增強文采。)然而,這種共振,有時是靈感的一瞬,是文字與心靈交接時的會心一笑;有時是亙古綿長、直擊靈魂的現實之傷。有些人為了追求所謂文字藝術的純粹,認為作家應為藝術而藝術,這實際上是割裂了藝術與現實的聯系,甚至是對現世之“俗”的刻意鄙薄。然而,藝術并非純粹的技巧,也并非高峻的迷樓或殿堂。藝術源自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論述通俗易懂,但不具有文學性,建議適當地使用比喻論證,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文學性。)藝術才能汲取深邃與力度。張愛玲筆下一座城的傾覆是為了成全兩個人,這種將受難的城市、頹敗的歷史都抽象為愛情背景的作品,終究只能是愛情小說。真正面對現實的作家,洞悉社會之弊與人性之丑,其目的是呼號、吶喊與反抗。這種反抗,是執著而富于犧牲精神的,以自身為飛蛾,換取社會中如豆一燈的“畢剝”一燃。然而反抗的目的,不是揭示殘酷,而是使民眾震怖,進而改造殘酷,讓人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有人說:“現在的文壇認為,只有審丑才能顯示作家思考現世的深度,多數人認為美是淺薄脆弱的?!边@種觀點顯然是不準確的,世界本是美丑交錯、雜然相生的。沈從文于湘西嗅野花之清香,余光中寫他多菱多湖的江南,亦是審美之作,卻也是現實之作。(用沈從文、余光中的散例論述了只要是關注現實,無論是審美抑或是審丑,都能讓民眾有所啟迪。)這樣的作品雖不能讓民眾震怖,卻一樣有其功用,讓民眾在希望中憧憬未來。作家的責任,應是心懷正直而浪跡于五色斑斕的世間;是描摹人性善惡、世間悲歡;更是懷著大悲憫、大穎悟,沖破人類社會的迷霧,直面前路,無論坎坷或坦途。無論是寫出《論佛骨表》的韓愈,還是以文字為匕首的魯迅,他們的作品能流傳于史,正是因為他們以現實入文?,F實入文,成就千古文章。【升格佳作】人類精神之飛蛾韓愈在一匹老馬上設想侄孫在瘴江邊收斂自己的尸骨,望著沉睡多難的山河,揮毫寫下“雪擁藍關馬不前”。(用描寫性片段呈現韓愈的形象,增強了可讀性及文學性。)有人說,作家寫作離不開責任?!柏熑巍倍?,正是作家面對現實的赤子丹心,正是對無窮盡的遠方與人們遭際的關懷力、同理心。魯迅在寫作中對現實的關注,在于關心民疾,更在于直面社會骯臟丑惡的大悲憫;在于正視前路,更在于以筆為劍,甘愿犧牲的吶喊與反抗。如此方才對得起一生無悔的顛沛流離。詩人里爾克曾說:“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無緣無故在世上哭,在哭我?!庇纱丝梢姡瑢懽鞯幕A是同理心。如若不是,安徒生繪不出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荷馬拾不起希臘英雄的愛與恨;屠格涅夫也無法幻化出獵人。(運用散例,將作家與作品中的人、事對照,論述了同理心對作家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同理心,才使文字透過時間、空間的窗紗,與無數點燈的讀者產生共振。(時間和空間本是抽象的概念,這里用“窗紗”來修飾時間和空間,使其具體化,十分巧妙。)然而,這種共振,有時是靈感的一瞬,是文字與心靈交接時的會心一笑;有時是亙古綿長、直擊靈魂的現實之傷。有些人為了追求所謂文學藝術的純粹,認為作家應為藝術而藝術,這實際上是人為地割裂了藝術與現實,甚至是對現世之“俗”的刻意鄙薄。然而,藝術并非純粹的技巧,也并非高峻的迷樓或殿堂。藝術源自生活,是生活的朱砂痣和白月光,(下文論證中舉了張愛玲的例子,此處化用張愛玲作品中的句子,十分巧妙,增加了文采。)也只有在生活中,藝術才能汲取深邃與力度。張愛玲筆下一座城的傾覆是為了成全兩個人,這種將受難的城市、頹敗的歷史都抽象為愛情背景的作品,終究只能是愛情小說。而在魯迅先生構造的文學世界中,用烈士鮮血蘸饅頭的華老栓、被封建禮教殘害的單四嫂、科舉制度下被嘲笑戲弄的孔乙己……(加入散例,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建議考生多積累人物素材,便于在考場進行人物速寫。)每一個人物,都是時代的另一個面。魯迅先生選擇面對現實,洞悉社會之弊與人性之丑,其目的是呼號、吶喊與反抗。這種反抗,是執著而富于犧牲精神的,以自身為飛蛾,換取社會中如豆一燈的“畢剝”一燃。有人說:“現在的文壇認為,只有審丑才能顯示作家思考現世的深度,多數人認為美是淺薄脆弱的。”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準確的,世界本是美丑交錯、雜然相生的。沈從文于湘西嗅野花之清香,余光中寫他多菱多湖的江南,亦是審美之作,卻也是現實之作。作家的責任,應是心懷正直而浪跡于五色斑斕的世間;是描摹人性善惡、世間悲歡;更是懷著大悲憫、大穎悟,沖破人類社會的迷霧,直面前路,無論坎坷或坦途。無論是寫出《論佛骨表》的韓愈,還是以文字為匕首的魯迅,他們的作品能流傳于史,正是因為他們以現實入文。現實入文,成就千古文章。【升格技巧】1.添加描寫性、記敘性片段。多數考生在寫議論文時只會純粹地說理、論述,若在首尾或是論述例子中用些描寫性、記敘性文段,增強文章的畫面感和可感知度,這樣的作文也會更加富于文采。2.多用修辭手法和有特色的句式。如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使文章內容生動形象;排比的修辭手法則可以增強文章的氣勢,提高可讀性。句式上可采用整散句結合、長短句相間的方式,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3.多用文學性語言,少“背書”?!氨硶碧刂负芏嗫忌恼Z言很像是從政治書上摘下來的,如“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等,建議用一兩句話描寫進步、發展的場景,既能表現進步、發展,又能化解“背書”的尷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