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三 修辭效果分析題修辭運用不但在“語言文字運用”中顯性考查,而且在閱讀和寫作中隱性考查。這里的修辭,是廣義的修辭,凡是能使語言變美的形式,都在考查的范圍之內。在語言文字運用中可以是判斷修辭手法的選擇題,也可以是和選用、仿用、變換句式等相結合的主觀題;在閱讀中,可以是鑒賞現代文或者古詩詞的主觀題。句式變換一般是單獨考查,也可以把修辭、句式變換放在一個語段中考查,進而體現命題的綜合性和情景化的特點。第一節 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一、[2023·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天是越來越冷了,祥子似乎沒覺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會覺得寒冷。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實,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些黃,像已把潮氣散盡。特別是在一清早,被大車軋起的土棱上鑲著幾條霜邊,小風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極高極藍極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車跑一趟,涼風颼進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時候起了狂風,把他打得出不來氣,①可是他低著頭,咬著牙,向前鉆,像一條浮著逆水的大魚;風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風決一死戰。猛的一股風頂得他透不出氣,②閉住口,半天,打出一個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個猛子。打出這個嗝,他繼續往前奔走,往前沖進,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住這個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沒有一處松懈,像被螞蟻圍攻的綠蟲,全身搖動著抵御。這一身汗!等到放下車,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長氣,抹去嘴角的黃沙,他覺得他是無敵的,他剛從風里出來,風并沒能把他怎樣了!題目: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答: 二、[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龜與鶴》正在上演,水塘邊,一只仙鶴優雅地舞著,踱著,鳴著,顧盼著,尋覓著;另有一只烏龜,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頭頸,享受著寧靜,享受著美景。…… 題目: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正優雅地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答: 第二節 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分為擬人、擬物)、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又名激問、反詰、詰問)、反復等。必備知識回顧1.修辭手法辨析2.賞析句式效果易誤類型1 易混修辭手法辨析典例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八月的鄉村,雨水時不時就來一場,艷陽抽空普照頭頂。風調雨順的天氣,是莊稼人的歡喜,五谷莊稼的最愛。走進自家的田里,①最先看到的是一行一行長得翠綠茁盛的辣椒秧,織成綠毯,遠遠扯向天邊。②秧子上墜滿了一根挨一根的辣子,青錐般的直暢順溜,羊角似的彎曲有致。尤其是紅辣子穿得一襲火色,在長菱形的密葉間,煞是點睛醒目。③而更叫人垂涎三尺的是那一股獨特的生椒香,也以擋不住的誘惑,迫不及待地竄進鼻孔。驀地,滿腦子關于辣子的記憶,一下子就從時光里浮現出來。愛吃辣子的父親,也是種植辣子的好把式。每年二月二一過,地里就早早施了肥。三月深耕,整地打畦,趁著春陽旺天,下進種子,敷上薄膜,灌一次飽水。沒幾天,銀光閃亮的大棚里,就長出一簇簇淡綠的辣椒苗子。到了四月,泥土酥軟,地氣漸升,清明節送來一場好雨。辣子苗長到了一拃高時,起苗移栽,大水漫灌。五月除草培土,六月施肥復灌。④七月辣子開花了,清亮亮,一樹銀星,珍珠般地灑在枝葉間。八月間,喝夠了水肥的辣子苗,鉚足勁頭,一陣猛長。十幾天時間,辣子條就密實地掛滿了枝杈。大個頭的青辣子,足足接近半尺;小個頭的青辣子,也不甘示弱,抓住條枝,使勁朝下引體伸展。(1)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句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田里的辣椒秧的生機勃勃、整齊有序、一望無際。B.②句運用了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青辣子的種類很多,外形也各不相同。C.③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香氣以人的特征,能使讀者想象到生椒香的誘人、活潑,頗有情趣。D.④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了辣子花的顏色、形態等,展現了作者對辣子開花進而結果的期待。(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整地打畦,三月趁著春陽旺天深耕,下進種子,薄膜敷上,灌一次飽水。”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答: 提分錦囊幾種易混修辭手法的辨析1.比喻和比擬。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或不出現,而喻體必須出現;比擬的本體和擬體成為一統,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不出現。2.借喻和借代。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或暗喻,借代則不能。3.對偶和對比。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稱”,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立”,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易誤類型2 找不準相似點,不了解特殊句式作用典例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如今,不少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老一輩藝人的辭世而瀕于失傳。咸陽剪紙藝人樸素的審美與巧妙的舍棄,令人嘖嘖稱羨。她們被稱作“剪花娘子”。那次,我有幸近距離觸摸她們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她們沒有像我們都市中的大藝術家們那樣刻意制造出各種怪頭怪臉而設法“驚世駭俗”。她們的藝術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質的,也是不可思議的。這生命的神奇來自她們的天性。“剪花娘子”不想在市場上創造價格奇跡,更不懂得利用媒體。自古以來,她們都是把這些隨手又隨心剪出的活脫脫的形象貼在炕邊的墻壁或窯洞的墻上,自娛或娛人。沒有市場霸權制約的藝術才是真正自由的藝術,這不就是民間藝術的魅力嗎?她們不就是真正的藝術天才嗎?然而,這些天才散布并埋沒在大地山川之間,就像契訶夫在《草原》中所寫的那些無名的野草野花,它們天天創造著生命的奇跡和無盡的美,卻不為人所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長、開放與消亡。那么,到了農耕文明在歷史大舞臺上的演出接近尾聲時,我們只是等待著大幕垂落嗎?在我們對她們一無所知時就忘卻她們?我的車子漸漸離開這草原深處,離開這些真正默默無聞的人間天才,我心里的決定卻愈來愈堅決:為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畫冊,讓更多人看到她們,知道她們。一定!(1)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答: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一定要為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畫冊,讓更多人看到她們,知道她們。”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答: 提分錦囊幾種特殊句式的作用1.倒裝句:突出與強調被倒裝的內容。2.短句:結構簡單,鏗鏘悅耳,能表達強烈的感情和快速的節奏。與長句結合,能使句子錯落有致,富有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3.整句: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易于上口。與散句結合,能使句式靈活,參差有致。易誤類型3 不會綜合運用修辭,生澀難懂典例3 影視公司計劃重拍《平凡的世界》電視劇。若你是演員,想爭取其中一個角色的表演機會,導演要求你發表一段即興演講,表述你對這一角色的認識,你會怎樣設計?要求:明確角色,符合原著,感情飽滿,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150個字左右。答: 提分錦囊即興演講“四注意”①首尾要新穎別致:除直入式外,開頭可采用引用式、提問式、故事式、懸念式等;除總結式外,結尾可采用升華式、啟發式、號召式等。②多使用修辭句,多用口語,保證句式靈活。③要適當抒情、議論,畫龍點睛。④主體部分的事例宜典型、鮮活、生動、簡短,可將事例、名言等與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備考須知幾種易混修辭格的區分1.明喻、暗喻、借喻的區別(1)明喻:本體、喻體、喻詞都出現的句子。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注意暗喻的變體,如:這里是花的海洋;我愛北京——祖國的心臟。(3)借喻:本體不出現,直接把喻體說成本體,中間不用喻詞。如:我們要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布,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2.比擬和比喻的區別(1)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摹寫本體,重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在“喻”。(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而喻體必須出現。如: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擬人)從噴泉里噴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流出來的都是血。(比喻)3.借喻和借代的異同相同點:它們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不同點:(1)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替代作用,但總是代中有喻。(2)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系;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3)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魯迅在文章里主張打落水狗。”“落水狗”可變成“挨了打的敵人像落水狗”,故此句為借喻。“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眉”借代“頭”,不能說:“眉像頭”,故此句的辭格為借代。4.對比與對偶的區別(1)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屬于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5.對偶與排比的區別(1)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對偶中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2)詞語的重字與避重有別。排比經常把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比互相銜接,給人們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不重字。(3)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偶)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排比)專題三 修辭效果分析題——仔細品味,學會鑒賞第一節 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一、解析:分析重疊詞語的含義。“處處”意為到處、每處,“處”意為某個地方,前者范圍更廣,結合文中“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實”可知,“處處”比“處”更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結實。“微微”和“早早”分別是程度副詞和時間副詞,“微”有稍微、略微之意,兩個“微”字疊用,使程度更輕,結合“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些黃”可知,微微更能表現黃色之淺;“早”指時間早,兩個“早”字疊用,有比平常時間更早的意思,更能突出祥子拉車時間之早。答案:三個重疊詞語“處處、微微、早早”與“處、微、早”相比,語意得到了強化:“處處”是“到處”的意思,比“處”范圍更廣,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結實;“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輕,能表現出黃色之淺;“早早”意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車的時間之早。二、 解析:首先比對原句與改寫句,并將它們不同的地方畫出來;然后重點分析這些不同點,看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及表達效果。就此題來說,第一處不同是動詞后有無內容,原句在動詞后有助詞“著”,而助詞“著”的用法是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助詞“著”的使用,既使音韻更加和諧,又可以描繪出仙鶴正在舞動、踱步、鳴叫、顧盼、尋覓的狀態,比改寫句的“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更有畫面感,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沉浸感受。第二處不同是動詞的使用,原句并用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而改寫句只用了雙音節詞。對比分析后可知,改寫句只用雙音節詞,結構整齊,節奏一致,而原句單音節詞與雙音節詞并用,節奏更加活潑。答案:①畫面表現力不同。原句在“舞”“踱”“鳴”“顧盼”“尋覓”五個動詞后加助詞“著”,可以描繪出仙鶴正在舞動、踱步、鳴叫、顧盼、尋覓的狀態,比改寫句的“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更有畫面感,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沉浸感受。②音韻節奏不同。原句“舞著,踱著,鳴著,顧盼著,尋覓著”中“著”的使用,使音韻更和諧,且五個動詞,先用單音節詞,后用雙音節詞,具有語言節奏上的細微變化,比改寫句“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整齊的音節顯得更加活潑。第二節 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典例1 解析:(1)B項,遺漏描述對象,修辭手法判斷錯誤,內容總結錯誤。秧子上墜滿了……辣子,青錐般的直暢順溜,羊角似的彎曲有致。尤其是紅辣子穿得一襲火色,在長菱形的密葉間,煞是點睛醒目。②句描述的對象除了青辣子,還有紅辣子,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而不是比喻、對比,且僅根據②句,并不能得出“青辣子的種類很多”的結論。(2)解答此題需要比較原句與改句的不同之處,然后從句式、語言、修辭、邏輯等角度進行賞析。語言邏輯上:原句:三月深耕,整地打畦,趁著春陽旺天/改句:整地打畦,三月趁著春陽旺天深耕。原句時間詞在前,改句時間詞在后,結合前后文的相關敘述,原句更符合作者的寫作邏輯。句子表達效果上:原句多用短句,表述簡潔;改句“三月趁著春陽旺天深耕”與原句“三月深耕”“趁著春陽旺天”相比,表述相對復雜。句子結構上:原句“下進種子,敷上薄膜,灌一次飽水”均為動賓結構,句式整齊,而改句“薄膜敷上”與整個句子句式不和諧。答案:(1)B(2)①語言邏輯上:根據前文的“二月二一過”和后文的“五月除草培土,六月施肥復灌”“七月辣子開花了”“八月間”等可知,先表明時間更符合作者的寫作邏輯;②句子表達效果上:從整個句子考慮,原句“三月深耕”“趁著春陽旺天”句式更簡潔,而改句“三月趁著春陽旺天深耕”頗顯復雜;③句子結構上:“下進種子”“灌一次飽水”均為動賓結構,故原句“敷上薄膜”和整個句子更和諧。典例2 解析:(1)依題詳析,這個比喻句的本體是“民間剪紙藝人”,喻體是“野草野花”。二者的相似點:“散布并埋沒在大地山川之間”“默默地生長、開放與消亡”“不為人所知”“創造著生命的奇跡和無盡的美”。(2)改句語序正常,而原句采用了倒裝句。“一定”放到句子后面,且單獨成句,突出作者想印畫冊讓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決心;“一定”使用感嘆句式,感情表達強烈,強化了作者對民間藝人和剪紙藝術的喜愛、贊嘆之情。因此,原句表達效果更好。答案:(1)①畫線句把民間剪紙藝人比作野草野花,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間剪紙藝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沒在大地山川之間,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③民間剪紙藝人和野草野花都創造著生命的奇跡和無盡的美。(2)①原句運用倒裝句,更能突出作者想印畫冊讓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決心。②原句“一定”單獨成句,且使用感嘆句式,感情表達強烈,強化了作者對民間藝人和剪紙藝術的喜愛、贊嘆之情。典例3 解析:解答本題,考生需要關注題干中給定的場景、文體、身份及修辭手法、字數等要求,然后據此進行寫作。此題要求發表即興演講,談對《平凡的世界》中某一角色的認識,這就要求考生對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形象特點有比較全面的把握,考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人物進行寫作。【注意】即興演講需注意語言具有口語化、鼓動性的特點;可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和整散結合、倒裝句、感嘆句等句式;需緊扣原著精髓,談對角色的認識。答案:示例:在求學的道路上,孫少平渴望知識,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精神的貧瘠;在追求的道路上,孫少平始終“不怨天,不尤人”,激情與憧憬是他在貧困日子中最寶貴的支撐;在人生的道路上,孫少平在漫天大雪中卑怯地、狼吞虎咽地吃著“非洲饃”,經過磨難的洗禮,由平凡走向了不平凡。我對孫少平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因此我覺得我能夠出演這個角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