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7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7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七 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
第一節 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
[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 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答:                                    
                                    
第二節 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
【考情調研】?、僖庀?,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象的識別、意象特點的概括、意象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境特點的概括、意境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營造意境運用的藝術手法的分析等。
易錯角度1 斷章取義,摘句賞詩
失誤診斷:對詩歌的內容缺少整體把握,只注意到最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個別的字眼或句子,便拋開其余而大加發揮。
示例分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對這首詩,有人只抓住詩中“殘陽、瑟瑟、彎月”幾個物象,便以為全詩的基調是傷感凄涼的,卻忽視了“鋪”的平緩柔和,以及江面在殘陽照射下細波粼粼、光色變化的景象,忽視了關于“露”和“月”的描容繪形,故而全詩和諧寧靜的意境和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也便無從把握。
解決途徑:鑒賞時,應該著眼全詩,從作者生平、時代特點、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論世,既要著眼重點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讀全篇,了解內容。避免就句解句,斷章取義。
典例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注】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 何遜:南朝著名詩人。他在揚州做官時,曾寫下《詠早梅》一詩。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迪登東亭寫梅花詩贈給詩人,詩人被這份情誼深深打動,便寫了此詩回應。
B.以南朝著名詩人何遜來比裴迪,足見詩人對朋友才情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視。
C.詩人對朋友沒有折一枝梅花寄來感到遺憾,但梅花卻觸發了詩人濃濃的鄉愁。
D.詩歌從想象對方賦詩情景起筆,以抒寫詩人的感慨收束,題旨集中在早梅傷愁。
(2)這首詩重點不在詠梅,明人王世貞卻稱贊它“古今詠梅第一”,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                                    
                                    
【技法點撥】 意象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1.積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的寓意。意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長期的創作中約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別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風亮節的品行、不與世俗同流的人格。再如【典例1】中“梅”既有傳統文人的高潔清雅,還承載了詩人賦予的特殊象征意味,這需要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來體會。
2.要準確把握意象在詩歌中的特征性用語。這需要考生積累記憶,也要求考生針對詩歌內容加以選擇。如【典例1】中詩人在描述核心意象“梅”時,用“對雪遙相憶”“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亂鄉愁”等特征性用語,擬人化地表現了梅花遇雪、不與群芳爭春、無人欣賞的寂寞、引發詩人鄉愁等重要特點,極為生動形象,感人至深。
3.要明確命題的要求。要明確命題是要求回答意象的寓意,還是寄托詩人某種情感,還是表現意象的方法,還是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等。以【典例1】為例,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從梅花角度陳述,如不畏嚴寒、不與群芳爭春、悼惜年華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詩人怎樣的情感,就要從詩人的角度陳述,如表達詩人不畏權貴、傲岸不屈、清高孤傲、不與凡俗爭寵、感慨年華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要求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除了闡述梅花的寓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還要闡述表達效果,如表達情感含蓄蘊藉、真摯感人等。
易錯角度2 分不清寫景的角度,賞析方法不正確
失誤診斷: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單獨命題的,也有兩者結合起來考查的??忌鷮Α敖嵌取焙汀胺椒ā苯缍ú磺?,就會造成答非所問。
示例分析:
傷春五首(其二)
杜甫
鶯入新年語,花開滿故枝。
天青風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軍速,蕭條萬事危。
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
不是無兄弟,其如有別離。
巴山春色靜,北望轉逶迤。
前四句是怎樣寫景的?
從寫景的角度來看,“鶯入新年語”“天青風卷?!笔菍懜咛?、遠處之景;“花開滿故枝”“草碧水通池”則是寫低處、近處之景。高低、遠近的搭配,使畫面富于變化而具有層次感。從寫景的方法來看,“鶯語”是著眼于聽覺的描寫,“花開”是著眼于視覺的描寫。視聽結合,使畫面有聲有色。“花”“草”著眼于靜態事物的描述;“風”“水”分別用“卷”“通”進行動態描述。動靜結合,使畫面充滿生機。
解決途徑:因此,破解這個難點必須弄清寫景的角度(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等)與寫景方法(修辭手法、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等)的區別,根據題干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附:詩歌常見寫景角度
①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同時描寫動態與靜態的畫面,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
②聲色(視聽)結合
古代詩歌寫景常涉及聲音與顏色,作者往往利用感官(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從而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③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景物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讀者一目了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相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景物的特點,這樣能給讀者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④虛實結合
實景是作者描寫的現實中的客觀景物,虛景是作者通過聯想、想象或回憶而虛構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郁的情思。
⑤點面結合
作者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將主體物與周圍的景、物等聯系起來進行描寫,點面結合,使主體物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⑥時空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赐痪拔?,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視覺形象也會呈現出千姿百態。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典例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秦州雜詩①(其十七)
杜甫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②,蚯蚓上深堂③。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注】?、偬泼C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間,他先后寫了二十首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②窺淺井:求食。③深堂:內堂,屋宇深處的廳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邊”指秦州,這兩句詩是說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給人陰沉昏暗之感。
B.用“亂”字寫檐下雨水亂濺、淋濕帳幔,暗寫風向不定,寄寓飄搖之感。
C.用“度”字來寫山頭烏云急速行進的狀態,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過天晴。
D.尾聯使用以景結情的手法,深刻表現詩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雋永。
(2)請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對詩歌怎樣寫雨進行簡要賞析。
答:                                    
                                    
典例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太白嶺
王安石
太白巃嵸【注】東南馳,眾嶺環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 巃嵸(lóng z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頷聯借厚薄變幻的煙云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體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注百姓的情懷。
(2)本詩頸聯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                                    
                                    
【題后反思】
景物描寫題問法與答法的幾個玄妙點
1.問“景物描寫的特點”:既要回答景物內容的特點,也要回答景物寫法的特點。如【典例3】要求賞析景物描寫,考生既要從作者擷取的典型景物出發,又要關涉寫景的技巧,如修辭手法、空間位置、角度變化、遣詞造句等方面。
2.已明確某句景物描寫的角度,要求針對性賞析:考生需要就該點結合具體內容,不要涉及其他特點。如【典例2】要求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進行賞析,考生需要將明暗處先點出來,然后結合相關手法分析表達效果即可。
3.問景物描寫的作用:要針對景物的特征、所處位置和詩人的情感。如首句中的景物描寫常常奠定全篇感情基調;詩人的情感往往與其所看到的景象有相似性或相關性,考生要加以比對分析。
易錯角度3 情景關系分辨不清,答題要點不全
失誤診斷:近幾年高考中情景關系作為考點頻頻出現,而且綜合性較強,答案中往往涉及形象、意境、情感、效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審美。對學生而言,易錯點主要源于兩方面:情景關系的辨別不清、答題要點的全面和規范。
示例分析: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借助典型意象“秋風”蕭蕭,“雁群”南去,表達“孤客”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中第二句即點明情感“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遠眺曠野無人,感受只有一輪孤月與自己親近,孤寂之情似乎尋得了慰藉,卻也更添寂寥。
解決途徑:了解古典詩詞里面常見的幾組情景關系。如: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由來是“先有情,后有景”,因為詩人已有某種特殊的或復雜的情感于心中涌動,故所見之景“皆著我之色彩”,所寫景物也帶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性。讀者則可以通過把握典型意象色彩和意境氛圍明確感知詩人的情感,此為借景抒情。
注意:借景抒情的詩作,往往在詩句中“既見景又見情”,景物描寫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或者運用典型意象,比如“西風”“黃葉”“梧桐”“杜鵑”等;情感表露則可找到“情感關鍵詞”作為依據,比如“愁”“悲”“客”“孤”“喜”“霜鬢”等。
二、寓情于景
相對于借景抒情而言,寓情于景的手法則明顯表現為“只見景,不見情”,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巧妙地隱藏于景物描寫之中,正面不著一字,“一切景語皆情語”,讀者找不到“情感關鍵詞”,需仔細分析體會,于意境中品讀詩人情感。寓情于景使景與情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所以“情景交融”通常與“寓情于景”連用,用來表達這種手法所達到的藝術效果,這也是王國維所謂“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
注意:寓情于景的明顯特征在于全詩重在寫景,通過意境烘托心境,繼而表達情感,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等詩句,都需要讀者在字里行間細細琢磨咀嚼,在腦海之中形成畫面,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彼時彼地的情感體驗。
三、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重點在于一個“觸”字,即先見景,后有情,情感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詩人本來心情平靜,由于偶然的外界景物的刺激,觸發了心中的某種情感油然而生,繼而開始抒情。
注意:觸景生情手法的分辨關鍵在于細心品讀,抓住觸發情感“從無到有”的關鍵詞或關鍵句,比如《春日登樓懷歸》中的“聊引望”“忽自驚”,進而分析詩人“驚”的原因,明確思鄉之情的由來。再如“人自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顯然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在面對岳飛墓時自然而然觸發的情感。
四、以景結情
以景結情主要表現為結構性特點,常見于詩歌末尾。它是指詩歌在敘事、議論或抒情的基礎上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詩歌顯得意猶未盡,耐人咀嚼,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南宋沈義父在其詞學理論專著《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br/>注意:答題時應避免定式思維,并不是所有末句寫景的詩歌都是“以景結情”,還應整體把握詩歌抒寫脈絡加以辨別。以景結情手法往往在詩中會出現一個“斷點”,即前句敘事、抒情或議論,后句本應繼續承接一以貫之,詩人卻故意戛然而止,轉而寫景,將一切情感表達都凝注于這句“景語”之中,且此句寫景多出現于詩歌末句,方可達到想象無盡、意蘊無窮的效果。
典例4 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1)~(2)題。
江城子
元好問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②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注】 ①新亭:新亭對泣,語出《世說新語》,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②釣魚壇:指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廬富春江的釣壇。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起句突兀,寫醉中聞雞起舞,表示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為。
B.“古來豪俠數幽并”一句承上啟下,既謂己尚存豪俠氣概,又引出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C.下闋“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誰的自信豪壯溢于言表,體現了詞人清雄豪放的風格。
D.全詞情感多處頓挫起伏,而貫串其中的基調是理想與境遇的矛盾所帶來的深沉痛楚。
(2)全詞兩處寫景,即上闋“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與下闋“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別加以賞析。
答:                                    
                                    
                                    
                                    
【誤區警示】
1.景與情對應不明確。很多考生對情景關系對應大而化之,如只說某景表達作者內心的悲傷,而不說什么悲傷。
2.對景物的感彩理解不正確。如詩中寫到草青青,考生就認為是生機活力,是樂景;但古詩表現草茂盛常常表達自然永恒、人事變遷的悲情,或者無人造訪的孤獨寂寞。
3.不能將景物和上下文語境相聯系。如考生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情景關系就一概說成樂景反襯哀情。
易錯角度4 物象理解偏頗,象征意義揭示不出
失誤診斷: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或者稱“意象”)和景物形象(或者稱“意境”“畫面”“氛圍”“氣氛”等)。考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理解偏差或理解片面。偏差指的是理解錯誤,片面指的是理解不全面。
示例分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兩句詩,當然以頗具動感的形象展現出天地的廣遠闊大,但若僅憑這里的氣勢雄渾就斷定杜甫心胸開闊、意氣風發,則是忽視了律詩中起承轉合的氣韻流動感。事實是,這兩句詩提供無限廣遠的時空背景,只為表達“獨夜舟、一沙鷗”的孤單渺小,無力自控,引發生命經歷的感慨。
解決途徑:把握各物象之間的聯系,注意整體組合中的“境”而不是其中的“點”;注意對比、襯托、虛實、揚抑等藝術手法的運用,抓住作者想要表達的實質性內容而不是鋪墊性筆墨;注意詩歌特有的結構形式,把握各句之間的語意關系。
典例5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哭李商隱(其二)
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注】,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注】 踠:屈曲,彎曲。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虛負”“凌云萬丈”“未曾開”高度概括了李商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一生。
B.“鳥啼花落”讓人聯想起李商隱的身世,“竹死桐枯”則暗喻李商隱的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
D.全詩按惜才、譽才和哭才順序來寫,先惜而譽,由惜而哭,以哭寓憤,情感濃烈。
(2)詩的頸聯分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含義?請簡要分析。
答:                                    
                                    
                                    
                                    
【誤區警示】
分析物象的象征意義時常見易錯點:
1.只看物,不見象。物是個體,象才是類型。很多考生往往只看到淺層的物性,不會將其歸納上升為象類。如【典例5】中考生往往只看到馬的遭遇,沒有與李商隱的悲劇相聯系。
2.只看物象,不見語境背景。既見物,又見象,象征意義有時還是不能完全顯現??忌3:雎悦}人所給的注解,尤其是其中的時代背景。時代背景常常將個體的意義推廣到時代高度。
專題七 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辨境、識境,學會答題
第一節 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
15.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藝術手法?!氨蝗司又氐碾u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錯誤,“雞犬林蘿隱隱聲”意思是雞鳴、犬吠之聲在林蘿間隱隱傳出,與“湖上晚歸”的詩題相呼應,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并沒有被破壞,心情也一直是恬淡安寧的。
答案:C
16.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遷移理解文外觀點(審美鑒賞與創造)。王國維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指的是自身的觀點、情感會投射到景物中。題干問的是“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那么我們就要關注詩人的心態和詩中景物的特點,先分析詩人的心態,然后分析這一心態與詩中景物的關聯。結合詩歌標題可知,此詩寫于詩人歸家途中,而首句中的“歸思清”直接點出詩人的心態,此時的他心境澄清,心態平和。然后分析在這一心態的影響下,詩中景物的特點。由“渾恐是蓬瀛”可知,歸家途中的景物優美,讓人如入仙境。因為詩人的心態是平和靜謐的,所以在他的眼中,“橋橫水木”“寺倚云峰”,寧靜安詳;“翠羽濕飛”“紅蕖香裊”,靈動明快。據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詩人心境澄清:首句以“歸思清”三字引出歸家途中詩人的內心狀態,此時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靜謐。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響,詩人眼中的橋、寺、翠羽、紅蕖等或寧靜安詳,或靈動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關注到詩人的心態,能結合景物展開分析,找到二者的關聯,意思對即可)
第二節 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
典例1 解析:(1)C項“詩人對朋友沒有折一枝梅花寄來感到遺憾”理解有誤。原詩頸聯前句“幸不折來傷歲暮”的意思是幸虧你沒有將早梅折來讓我感傷時光流逝,因此C項屬于對詩句理解的錯誤。A項是對題目“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的理解?!耙娂摹痹诠糯姼桀}目中比較常見,意思是詩人收到了別人(多是友人)的來信(詩歌),自己賦詩回寄給對方。B項針對注解,結合首聯,體現詩人對朋友的欣賞。D項針對首聯“東閣”即“東亭”,首聯是詩人想象友人逢早梅引發詩興,屬于想象或虛寫。(2)題干說重點不在詠梅,就是要求針對意象的托物言志的作用,著重分析梅花所寄之情;后面針對王世貞的稱贊則要求分析詩歌是如何體現出與梅花的關系的,即沒有具體寫梅花的外表和精神,而是立足詩人與友人對梅花的態度,以此寄托鄉愁、友情。具體分析如下:“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梅動詩興;“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對梅遙憶;“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梅引鄉愁;“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梅催白頭。詩歌重在抒情,詩人以早梅傷愁立意,“若為看去亂鄉愁”,抒發鄉愁;詩人看梅花開放而感到梅催人老,繼而生出“催人自白頭”的感慨。圍繞梅花,前兩聯憶友情,后兩聯抒愁情。這首詩的重點不在詠梅,而在抒情。
答案:(1)C
(2)①全詩沒有具體描寫梅花,但句句與梅相關:梅動詩興,對梅遙憶,梅引鄉愁,梅催白頭。②詩歌重在抒情,以早梅傷愁立意,圍繞梅花,前兩聯憶友情,后兩聯抒愁情。
典例2 解析:(1)本題四個選項主要針對關鍵字的理解和關鍵手法的賞析。考生注意理解關鍵字要結合語境。C項中“山頭烏云急速行進的狀態”屬于對“度”的理解錯誤。一般講“度”是踱步的意思,這里使用擬人手法,寫烏云行動遲緩,暗示雨天還要持續一段時日。(2)題干要求從明、暗兩個角度賞析怎樣寫雨,寫法和寫作對象都已明確,賞析的是景與手法的關聯??忌⒁饷鲗懠粗苯訉懹辏祵懢褪情g接通過其他景物烘托雨,然后從詩歌中篩選出能體現明、暗寫雨的地方,如“亂淋”直接寫出雨的急驟,其他如“秋陰”“云低”說明雨水之連綿,又以“鸕鶿”“蚯蚓”的細節暗示積雨成澇,最后點出這些或明或暗對雨的描寫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答案:(1)C
(2)①前六句皆是寫雨,其中“亂淋”明寫雨之急驟。②其他五句皆是暗寫?!斑吳镪幰拙?,不復辨晨光”,借長期蔭翳不辨晨光體現秋雨連綿;“山云低度墻”以云低暗示下一場秋雨即將到來;“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寫積雨成澇。③詩歌通過雨亂云低營造了壓抑、昏暗的意境,又通過鸕鶿覓食、蚯蚓避濕來渲染久雨后的苦悶,表現了詩人流落秦州的感時傷亂之情和個人身世之悲。
典例3 解析:(1)B項中“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確。根據詩歌內容,詩人的情感比較穩定,整體體現了詩人登上太白嶺的愉悅心情以及對百姓安康和樂的期盼,沒有跌宕起伏的特點。(2)考生既要抓住景物特點,還要突出寫景手法技巧,另外還要關注景物中蘊含的情感。考生作答時首先要從詩歌中篩選出主要景象,如鳥語、魚行,然后就可以看出視聽結合的角度以及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再者以“樂”描述鳥,以“行”描寫魚,體現擬人化的修辭??忌Y合具體內容分析即視聽結合表現在哪里,動靜結合又體現在哪里。
答案:(1)B
(2)①動靜結合。“鳥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以動襯靜。②視聽結合?!傍B語樂”訴諸聽覺,“溪水不動”“魚行遲”訴諸視覺,描繪太白嶺動人的美景,表達詩人的喜愛之情。③襯托。用“鳥語樂”的歡鬧反襯太白嶺的寧靜,用“溪水不動”“魚行遲”襯托太白嶺的清幽,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④擬人。“鳥語樂”和“魚行遲”,把人的心情與行為賦予鳥和魚,具體可感,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典例4 解析:(1)C項中“舍我其誰的自信豪壯溢于言表”的情感分析錯誤。根據語境,前文有“鬢星星,竟何成”,體現詞人年華易逝、功業未成的悲哀;后文又有“一掬釣魚壇上淚”,描述詞人傷感落淚的情狀。因此詞人并非表達自信豪壯,而是壯志難酬、青史無名的憤懣不甘。(2)古人寫詩無非“情景”二字,尤其注意情與景之間的對應吻合,或者情景直接對應,或者反襯,如樂景反襯哀情??忌紫纫鞔_兩處寫景的特點,如上闋“長劍”象征征戰沙場、建立功勛,自然表達建功立業的豪情,下闋“釣魚壇”象征著不得已而歸隱的生活,前后對比,壯志難酬的情感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答案:(1)C
(2)上闋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將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劍氣直沖星斗的寶劍,渲染出豪壯的意境,體現詞人渴望大展拳腳、收復失地的凌云壯志。下闋以景結情(寓情于景),描寫釣魚壇上風雨如磐、天地迷冥,營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圍,強調詞人壯志難酬、年華空老、不得已而隱逸的憂憤和感傷。
典例5 解析:(1)D項“全詩按惜才、譽才和哭才順序來寫”錯誤,全詩應該是按譽才、惜才和哭才順序來寫,先譽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詩歌首句說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這是對“才”的直接贊譽。而首句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第二句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了對世事的無奈和對人才的嘆惜。中間兩聯,承首聯而寫“哭”。“鳥啼花落人何在”用“鳥啼花落”烘托出一幅傷感色調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想,以虛托實,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字更實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2)頸聯上下句詩人由良馬寫到舊交,由物到人,因此“良馬”具有象征意義。下一句“絕弦”用了俞伯牙、鐘子期的知音絕弦的典故。上下句分析都要先定重點再結合詩句內容展開。
答案:(1)D
(2)第一句運用象征手法,以良馬的遭遇象征李商隱的悲劇。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而李商隱的悲劇也是埋沒人才的黑暗社會所致。第二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平湖市| 和田市| 宁陕县| 台中市| 内丘县| 黄龙县| 洞头县| 扎囊县| 科尔| 张家口市| 都昌县| 赣榆县| 榆树市| 洞头县| 攀枝花市| 老河口市| 启东市| 左贡县| 武乡县| 浦县| 沙田区| 来安县| 琼海市| 拉萨市| 文成县| 临江市| 长垣县| 长兴县| 淄博市| 库伦旗| 金华市| 新密市| 新乡县| 张家港市| 东辽县| 邵阳县| 托克逊县| 德州市| 江北区|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