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儒林外史》整本書逐章梳理及人物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儒林外史》整本書逐章梳理及人物解析

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
《儒林外史》整本書情節概述和人物解析
一、情節概述
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主要情節:
故事從一首感嘆人生功名利祿如過眼云煙的詞開始,引出主人公王冕。王冕自幼家貧,七歲喪父,靠母親做針線活維持生計。盡管生活困苦,但他渴望讀書,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十歲時因家境貧困被迫輟學,替鄰家放牛。但他并沒有放棄學習,依舊堅持帶書閱讀。幾年后,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畫技精湛,尤善畫荷花,遠近聞名。然而,他淡泊名利,不慕權貴,既不愿結交官場人物,也無心追求功名利祿,選擇閉門讀書,侍奉母親。
后來,王冕的畫作被時任知縣看中,并想通過他結交權貴危素。但王冕不愿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多次拒絕知縣的邀請,并最終帶著母親隱居山林。不久,天下大亂,朱元璋起兵,建立明朝。朱元璋慕名拜訪王冕,并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王冕直言進諫,主張以仁義服人,令朱元璋深為嘆服。天下安定后,朝廷多次征召王冕做官,但他都婉拒了,始終過著隱居生活,最終病逝于會稽山中。
人物形象:
王冕:勤奮好學,聰慧過人,淡泊名利,不慕權貴,有獨立人格和高尚品德。
王冕母親:勤勞善良,深明大義,支持兒子讀書,并告誡他不要做官。
秦老: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是王冕的良師益友。
危素:熱衷功名利祿,趨炎附勢。
時知縣:倚仗權勢,酷虐百姓,趨炎附勢。
翟買辦:欺軟怕硬,貪婪自私。
人物關系: 王冕與母親相依為命,與秦老是朋友,與危素、時知縣、翟買辦等官場人物是相對立的關系。
第二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主要情節:
故事發生在山東汶上縣薛家集,村民們聚在村口的觀音庵里商議鬧龍燈的事宜。新上任的總甲夏老爹仗著和縣衙里的人相熟,在村民面前作威作福,并推薦城里周進老先生來村里做學堂先生。周進老先生年過六旬,學識淵博,卻屢試不第,家境貧寒。他被邀請到薛家集,受到村民們熱情的款待,并認識了新進學的梅玖。梅玖講述了自己考中秀才的夢兆,并以此取笑周進,認為他吃齋念佛,沒有功名。在宴席上,周進與王舉人相遇。王舉人講述了自己科舉考試的夢兆,并認為周進有狀元之才。王舉人回家時路過學堂,遇見學生荀玫,得知他的名字與自己夢中會試第三名的名字相同,不禁感慨夢兆的虛妄,認為功名還是要靠文章。
人物形象:
周進:老秀才,學識淵博,屢試不第,家境貧寒,但為人正直,安貧樂道。
梅玖:新進學的秀才,年輕氣盛,有些勢利眼,愛炫耀自己的功名。
王舉人:科舉中舉之人,相信夢兆,也認可周進的才學。
夏總甲:新上任的總甲,愛炫耀自己和縣衙官員的關系,為人有些傲慢無禮。
人物關系: 周進是村里的學堂先生,梅玖是他的學生,王舉人是夏總甲的同年,夏總甲推薦周進到村里做學堂先生。
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主要情節:
周進在朋友的陪同下去參觀貢院,看到考棚,不禁感慨萬千,悲傷自己多年苦讀卻功名無成,以至于撞板自殺。朋友們救醒他后,決定湊錢資助他捐監參加科舉考試。周進最終考中舉人,后又考中進士,做官,并被欽點為廣東學道。
范進家境貧寒,屢試不第,岳父胡屠戶也經常對他冷嘲熱諷。范進在周學道的考試中,因文章出眾被錄取為秀才,后又中了舉人。得知中舉的消息后,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扇了他一個耳光才讓他清醒過來。范進中舉后,地位發生改變,周圍的人都來巴結他,胡屠戶的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對他畢恭畢敬。
人物形象:
周進:老秀才,學識淵博,終于時來運轉,考取功名,做官。
范進:窮秀才,屢試不第,后中舉,地位發生改變。
胡屠戶:范進的岳父,勢利小人,對范進的態度隨著他地位的改變而改變。
人物關系: 周進是范進的學道,范進是胡屠戶的女婿。
第四回:薦亡齋和尚吃官司 打秋風鄉紳遭橫事
主要情節:
范進母親去世,范進請和尚做道場超度亡靈。僧官慧敏受托辦事,卻因貪圖享樂,被誣陷與婦女有染,被抓到縣衙。范進得知后,利用自己舉人的身份將慧敏救出。
范進與張鄉紳一起去拜訪自己的老師周學道,張鄉紳想要借此機會“打秋風”,并在周學道面前搬弄是非,最終導致周學道將老師夫活活枷死。鎮上的回民因此不滿,圍攻縣衙,要求嚴懲張鄉紳。周學道得知后,安排人將張鄉紳偷偷送走,并最終將幾個鬧事的回民頭目抓捕治罪。
人物形象:
范進:舉人,為救僧官利用自己的身份,對張鄉紳的行為沒有明確的反對。
張鄉紳:勢利小人,搬弄是非,想要“打秋風”,最終害死老師夫,引起民憤。
僧官慧敏:貪圖享樂,因行為不檢點,惹上官司。
周學道:范進的老師,斷案過于草率,誤信張鄉紳的讒言,最終導致老師夫被枷死。
人物關系: 范進是周學道的學生,張鄉紳是范進的朋友,僧官慧敏受托為范進母親做道場。
第五回: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
主要情節:
嚴監生病重,他有一個正妻王氏,一個妾趙氏。王氏臨終前,想要將趙氏扶正,并托付給自己的哥哥王德和王仁照顧兒子。王德和王仁表面上答應,暗地里卻謀劃著自己好處,并逼迫嚴監生答應將趙氏扶正。嚴監生死后,王德和王仁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一起,設計將趙氏趕出家門。
人物形象:
嚴監生:嚴貢生的弟弟,臨死前還放不下家里的財產,體現了吝嗇的特點。
趙氏:嚴監生的妾,心地善良,想要為王氏兒子著想,最終卻被趕出家門。
王氏:嚴監生的正妻,心地善良,臨終前想要將趙氏扶正。
王德、王仁:王氏的哥哥,貪財自私,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犧牲妹妹和外甥的利益。
人物關系: 嚴監生是嚴貢生的弟弟,王氏是嚴監生的正妻,趙氏是嚴監生的妾,王德和王仁是王氏的哥哥。
第六回:鄉紳發病鬧船家 寡婦含冤控大伯
主要情節:
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根手指,直到趙氏猜出他是嫌點兩莖燈草浪費油,將一根燈草挑掉,才肯斷氣。嚴貢生帶著兒子到省城去參加周學道的婚禮,一路上為了節省開支,斤斤計較,并最終因為沒有吹鼓手而大發雷霆。
趙氏想要立大房的第五個侄子為嗣,卻遭到嚴貢生的反對,嚴貢生執意要立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為嗣,并將趙氏趕到偏房居住。趙氏到縣衙告狀,結果被判敗訴。
人物形象:
嚴貢生:嚴監生的哥哥,貪財吝嗇,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家產,不惜將弟媳趕出家門。
趙氏:嚴監生的妾,被嚴貢生趕到偏房居住后,到縣衙告狀,結果敗訴。
人物關系: 嚴貢生是嚴監生的哥哥,趙氏是嚴監生的妾。
第七回:范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主要情節:
嚴貢生到京城想要攀附周進的關系,結果被周進拒之門外。范進到京城參加會試,遇到周進,周進對他多加照顧,并預祝他高中。范進考中進士,并被欽點為廣東學道。范進到廣東上任后,在考試中發現了有才學的范進,并將其拔擢為秀才。
王舉人考中進士后,在京城與同鄉荀玫同住,并互相照顧。后兩人都做官,且都升為員外郎。
人物形象:
周進:范進的老師,升官后不忘提攜范進。
范進:窮秀才,最終考取功名,做官。
王舉人:范進的同鄉,在京城與范進同住,互相照顧。
荀玫:王舉人的同鄉,與王舉人同住,互相照顧。
人物關系: 周進是范進的老師,王舉人與荀玫是同鄉,范進與王舉人、荀玫是同科考中進士的同年。
第八回: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主要情節:
王員外被任命為南昌知府,前任知府蘧太守派兒子蘧景玉前去商談交接事宜。蘧景玉為人坦蕩,將父親為官多年積攢的俸祿全部交給王員外,以彌補他“宦囊清苦”。王員外上任后,改變了前任知府寬厚仁慈的作風,為官嚴苛,橫征暴斂。
婁府的三公子婁玉亭和四公子婁瑟亭,回鄉祭祖的途中,在路上偶遇當年婁府太保墓地看墳人鄒吉甫的兒子,便去他家拜訪,并與鄒吉甫熱情交談。
人物形象:
王員外:為官貪婪,橫征暴斂。
蘧太守:王員外的前任,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蘧景玉:蘧太守的兒子,為人坦蕩,有君子之風。
婁玉亭:婁府三公子,有俠義心腸,關心民間疾苦。
婁瑟亭:婁府四公子,有正義感,嫉惡如仇。
鄒吉甫:婁府太保墓地看墳人,心地善良,為人正直。
人物關系: 王員外接替蘧太守擔任南昌知府,蘧景玉是蘧太守的兒子,婁玉亭、婁瑟亭與鄒吉甫是舊識。
第九回: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主要情節:
婁家兄弟從鄒吉甫口中得知,當地一位名叫楊執中的讀書人,因欠下鹽商的債務被關押,便決定幫助他。婁家兄弟暗中替楊執中償還債務,并將其救出,但楊執中并不知道是誰救了他。
婁家兄弟為了結識楊執中,兩次登門拜訪,卻都被楊執中的聾啞老母親拒之門外。
劉守備為了方便運送家里的租米,借用婁府的官銜燈籠,在路上橫行霸道,打罵船家,最終被婁家兄弟撞見,灰溜溜地逃走。
人物形象:
婁家兄弟:慷慨仗義,樂于助人,救助楊執中卻并不圖回報。
楊執中:讀書人,因欠債被關押,后被婁家兄弟救出,卻不知恩人是誰。
劉守備:冒用婁府的名義,在路上橫行霸道,欺壓百姓。
人物關系: 婁家兄弟救助楊執中,劉守備冒用婁府的名義。
第十回:魯翰林憐才擇婿蘧 蘧公孫富室招親
主要情節:
婁家兄弟在返鄉途中,遇到同鄉魯編修,并與其一同飲酒談文。魯編修看中蘧公孫的才華,想要將女兒嫁給他。最終,在婁家兄弟的撮合下,蘧公孫入贅魯家。成婚當日,卻發生許多不吉利的事情,暗示著這段婚姻將來的不幸。
人物形象:
婁家兄弟:熱心腸,幫助蘧公孫與魯小姐結為夫妻。
魯編修:惜才愛才,想要將女兒許配給蘧公孫。
蘧公孫:有才華,但只喜歡寫詩詞,對科舉考試并不感興趣。
魯小姐:魯編修的女兒,才貌雙全,喜歡寫文章,對科舉考試非常熱衷。
人物關系: 婁家兄弟是魯編修的世侄,蘧公孫最終入贅魯家,成為魯編修的女婿。
第十一回: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士
主要情節:
蘧公孫婚后,沉迷于溫柔鄉,對科舉考試并不上心,引起魯小姐的不滿。魯小姐出身書香門第,才華出眾,尤其擅長寫八股文,一心想要丈夫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然而,蘧公孫卻對科舉考試毫無興趣,認為是俗事,這讓魯小姐非常失望,夫妻之間漸漸產生矛盾。
楊執中到婁府拜訪,向婁家兄弟推薦了好友權勿用,并稱贊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婁家兄弟對權勿用十分仰慕,決定寫信邀請他到府上做客。
人物形象:
蘧公孫:入贅魯家后,貪圖享樂,無心功名,引起魯小姐的不滿。
魯小姐:才女,擅長寫八股文,一心想要丈夫考取功名。
楊執中:讀書人,欣賞權勿用,將其推薦給婁家兄弟。
人物關系: 蘧公孫是魯小姐的丈夫,楊執中是婁家兄弟的朋友。
第十二回:名士大宴鶯脰湖 俠客虛設人頭會
主要情節:
婁家兄弟準備去拜訪權勿用,卻因公事纏身,無法脫身。他們決定寫信邀請權勿用到府上一聚,并派家人宦成前去送信。宦成在去蕭山的路上,遇到兩位秀才,從他們口中得知權勿用只不過是一個屢試不第、窮困潦倒的酸秀才,只會說大話騙人,這讓他對權勿用產生了懷疑。權勿用接到婁家兄弟的邀請信后,立即動身前往湖州。在路上,他因為行為怪異,引起路人不滿,與人發生爭執,幸虧遇到俠客朋友張鐵臂相助才得以脫身。權勿用與張鐵臂一同來到婁府,婁家兄弟熱情款待,并對張鐵臂的劍術十分欽佩。
婁家兄弟宴請賓客,到鶯脰湖游玩,船上名士云集,吟詩作賦,好不熱鬧。
人物形象:
權勿用:屢試不第,窮困潦倒,行為怪異,喜歡說大話。
張鐵臂:俠客,武藝高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婁家兄弟:輕財好士,廣交朋友,舉辦鶯脰湖大會,宴請四方名士。
人物關系: 權勿用是楊執中的朋友,張鐵臂是權勿用的朋友,婁家兄弟是權勿用、張鐵臂的主人。
第十三回: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主要情節:
張鐵臂向婁家兄弟借錢,說是要為恩人報仇,并留下一個人頭作為抵押。婁家兄弟給了他五百兩銀子,張鐵臂承諾事情辦完后便回來將人頭處理掉。婁家兄弟為此事專門舉辦了一個“人頭會”,宴請賓客,等著看張鐵臂如何處理人頭。結果,張鐵臂一去不返,婁家兄弟打開革囊一看,里面裝的只是一個豬頭,這才知道被騙。
蘧公孫拜訪書店老板馬二先生,向他請教如何寫文章,并表示想要和他一起合編文章選集。馬二先生認為合編選集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建議兩人各自編選。
人物形象:
張鐵臂:俠客,不講信用,用假人頭騙取婁家兄弟的錢財。
蘧公孫:想要學習寫文章,并與馬二先生合編文章選集。
馬二先生:書店老板,擅長寫文章,有自己的原則,不愿與蘧公孫合編文章選集。
人物關系: 張鐵臂是婁家兄弟的朋友,蘧公孫想向馬二先生請教如何寫文章。
第十四回: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才山洞遇神仙
主要情節:
差人到馬二先生處,說有人告發蘧公孫家私藏欽犯的遺物,并以此威脅蘧公孫,索要錢財。馬二先生為了幫助蘧公孫,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差人,才將此事平息。蘧公孫得知后,十分感動,將馬二先生引為知己。
馬二先生離開嘉興,到杭州游覽西湖,見識了西湖的繁華景象和風土人情。
人物形象:
馬二先生: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為了幫助朋友傾囊相助。
蘧公孫:被小人陷害,多虧馬二先生出手相救。
人物關系: 馬二先生是蘧公孫的朋友。
第十五回: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主要情節:
馬二先生在杭州城隍山游玩時,遇到一位自稱洪憨仙的道士,此人能夠將黑煤變成白銀。馬二先生信以為真,便與他交往。洪憨仙提出要與馬二先生結拜為兄弟,并利用他一同欺騙胡三公子,讓他出錢煉丹。馬二先生答應了,但后來洪憨仙暴斃,馬二先生才知道他所謂的“點石成金”之術不過是一場騙局,幸好胡三公子沒有上當受騙。
匡超人思念家鄉的父母,辭去工作回到老家,并盡心盡力地照顧生病的父親。他每天早起做生意,晚上陪伴父親讀書,十分辛苦,但他毫無怨言。
人物形象:
馬二先生:輕信他人,險些被洪憨仙利用,幸好最終沒有鑄成大錯。
洪憨仙:道士,江湖騙子,以“點石成金”之術欺騙他人。
匡超人:孝子,不辭辛苦地照顧生病的父親,展現出中華傳統美德。
人物關系: 洪憨仙想要利用馬二先生欺騙胡三公子,匡超人與其父親是父子關系。
第十六回: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
主要情節:
匡超人老家遭遇火災,他奮不顧身,將父母和嫂子救出,全家的房屋都被燒毀。他們一家在村里無處安身,只好暫時借住在和尚廟里,生活十分艱難。
知縣路過匡超人居住的村莊,聽到他夜晚苦讀的聲音,便派人送去請帖,邀請他參加考試,想要提拔他。匡超人十分感激,在考試中發揮出色,被知縣錄取為秀才,并得到知縣的資助。
人物形象:
匡超人:孝子,在危難時刻舍身救家人,勤奮好學,最終考取秀才。
知縣:愛才惜才,慧眼識珠,提拔匡超人。
人物關系: 知縣是匡超人的伯樂。
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壇
主要情節:
匡超人考取秀才后,為了準備鄉試,再次來到省城。他想要拜訪昔日同窗王舉人,結果得知王舉人已調任,并且在任上貪贓枉法,被革職查辦,這讓他十分感慨。匡超人與馬二先生再次相遇,馬二先生慷慨解囊,資助匡超人參加鄉試。匡超人遇到景蘭江和趙雪齋兩位詩壇名士,并與他們一起參加詩會,見識到另外一種名士生活。
人物形象:
匡超人:考取秀才后,繼續求學,準備鄉試。
馬二先生:慷慨大方,再次資助匡超人。
景蘭江:詩壇名士,沉迷于詩詞歌賦,不問世事。
趙雪齋:詩壇名士,醫術高明,名利雙收。
人物關系: 匡超人與馬二先生是朋友,景蘭江與趙雪齋是詩友。
第十八回: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主要情節:
匡超人住在文瀚樓,受書店老板委托,幫助他批改文章選集。景蘭江邀請他參加詩會,在詩會上,匡超人認識了幾位詩壇名士,并見識了他們的詩詞風格和對文章的評判標準。匡超人批改完文章后,準備參加詩會,并在書店偶遇了前來尋找他的潘三。
人物形象:
匡超人:逐漸融入到詩壇名士的圈子中。
景蘭江、支劍峰、浦墨卿、趙雪齋:詩壇名士,追求詩詞歌賦的雅致。
潘三:布政使司的差役,為人圓滑,善于鉆營。
人物關系: 匡超人與景蘭江等詩壇名士相識,并與潘三結識。
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橫遭禍事
主要情節:
匡超人與潘三相識后,潘三帶他出入一些場所,見識到許多官場和市井中的潛規則,匡超人對此感到新奇,并逐漸被潘三的處世之道所影響。潘三主動提出要幫助匡超人娶妻,并為他介紹了鄭老爹的女兒,匡超人最終入贅鄭家。
潘三利用職務之便,在外包攬訴訟,貪贓枉法,最終被抓捕入獄。匡超人得知后,內心十分復雜,對潘三的所作所為感到不齒,但又念及舊情,想要幫助他。
人物形象:
匡超人:受潘三影響,價值觀發生改變,變得有些勢利。
潘三:利用職務之便,包攬訴訟,貪贓枉法,最終被捕入獄。
人物關系: 匡超人與潘三是朋友,匡超人入贅鄭家,成為鄭老爹的女婿。
第二十回: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主要情節:
匡超人代替別人參加科舉考試,并最終考中,得到一筆豐厚的報酬,他將這筆錢用來改善家里的生活,并娶妻生子。
匡超人進京,得到老師李給諫的賞識,并將自己的外甥女許配給他。匡超人得到教習的職位,回到家鄉,并帶著妻兒一同赴任。
牛布衣客死蕪湖,老和尚為其料理后事。
人物形象:
匡超人:通過替考獲得錢財,并娶妻生子,走上仕途。
牛布衣:客死他鄉,身無分文,幸得老和尚幫助,才得以安葬。
人物關系: 匡超人與李給諫是師生關系,牛布衣與老和尚是朋友。
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主要情節:
牛布衣的遠房侄孫牛浦郎在街上閑逛時,偶然來到甘露庵,遇到老和尚,并偷看了老和尚珍藏的牛布衣的詩集。牛浦郎被詩集中所描繪的名士生活和達官貴人們交往的情景深深吸引,便萌生了冒充牛布衣的想法。老和尚離開甘露庵去京城報國寺做方丈后,牛浦郎便開始以牛布衣的身份出入,并結識了刻字店的郭鐵筆。
牛浦郎的祖父牛老兒因生意不景氣,心情郁悶,生病臥床。鄰居卜老爹好心將自己的外孫女許配給牛浦郎,牛浦郎與賈小姐成親,但婚后卻一心想著如何冒充牛布衣,過上名士生活,對妻子和家里的生意并不上心。
人物形象:
牛浦郎:虛榮心強,想要冒充牛布衣過上名士生活。
牛老兒:牛浦郎的祖父,心地善良,為人老實,因生意不景氣,心情郁悶,最終病死。
卜老爹:牛老兒的鄰居,心地善良,好心將外孫女許配給牛浦郎。
人物關系: 牛浦郎是牛老兒的孫子,卜老爹是牛老兒的鄰居,卜老爹將外孫女許配給牛浦郎。
第二十二回:認祖孫玉圃聯宗 愛交游雪齋留客
主要情節:
賈小姐婚后不久,因病去世,牛浦郎的祖父牛老兒也因病去世,牛浦郎一家生活陷入困境。這時,牛布衣的好友牛玉圃到南京辦事,在路上偶然與牛浦郎相遇,得知他與牛布衣同姓,便認他為侄孫,并將其帶到揚州鹽商萬雪齋家。
牛玉圃向萬雪齋推薦牛浦郎,想要讓他去蘇州為萬雪齋買雪蛤蟆,但牛浦郎不慎掉入水中,讓牛玉圃十分失望,認為他“上不得臺盤”。
人物形象: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想要攀附權貴,過上好日子。
牛玉圃:牛布衣的好友,愛交朋友,好吹噓,與牛浦郎相遇后,認他為侄孫。
萬雪齋:揚州鹽商,有錢有勢,喜歡結交名士。
人物關系: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牛玉圃是牛布衣的好友,牛玉圃將牛浦郎介紹給萬雪齋。
第二十三回:發陰私詩人被打 嘆老景寡婦尋夫
人物形象: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想要借此機會巴結權貴,卻因無才無德,屢屢出丑,最終被牛玉圃識破,并將其趕走。
牛玉圃:好吹噓,愛面子,發現牛浦郎并非才子,便將其趕走。
嚴貢生:貪財吝嗇,為了不讓侄子繼承家產,想方設法將其趕走。
趙氏:嚴監生的妻子,飽受嚴貢生一家的欺凌,最終病死。
人物關系: 牛浦郎是牛玉圃的遠房侄孫,嚴貢生是趙氏的大伯。
第二十四回: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主要情節:
牛浦郎被牛玉圃趕走后,回到南京,依舊冒充牛布衣,在安東縣結識了新上任的知縣向鼎,并得到他的賞識。向鼎升遷后,牛浦郎也跟著他來到安慶,并在他的幫助下,娶了當地王總管的女兒。
牛浦郎的前妻賈小姐得知他另娶他人后,到安慶縣衙告狀,狀告他犯下“謀殺親夫”之罪,但最終敗訴。
人物形象:
牛浦郎:繼續冒充牛布衣,騙取他人的信任,最終惹上官司。
向鼎:知縣,賞識牛浦郎,并幫助他娶妻。
賈小姐:牛浦郎的前妻,得知他另娶他人后,到縣衙告狀。
人物關系: 牛浦郎冒充牛布衣,向鼎是安東縣知縣,賈小姐是牛浦郎的前妻。
第二十五回: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招親
主要情節:
鮑文卿從京城回到南京,想要重新組建戲班,卻苦于沒有資金。他遇到昔日好友倪霜峰,得知他生活困苦,便提出要收養他的小兒子倪廷璽,并最終將其改名為鮑廷璽。
鮑文卿帶著兒子鮑廷璽到天長縣杜少卿家做戲,杜少卿十分欣賞鮑廷璽,并提出將他招贅到府上做女婿。鮑廷璽與杜少卿家的丫鬟成親,并留在杜府做事,深得杜少卿的信任。
人物形象:
鮑文卿:戲子,心地善良,收養了倪廷璽,并將其改名為鮑廷璽。
倪廷璽:倪霜峰的小兒子,被鮑文卿收養后改名為鮑廷璽,為人勤奮,深得鮑文卿的喜愛。
杜少卿:天長縣人,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
人物關系: 鮑文卿收養了倪廷璽,并將其改名為鮑廷璽,鮑廷璽成為杜少卿的女婿。
第二十六回:向觀察升官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
主要情節:
向鼎升遷后,鮑文卿也帶著兒子鮑廷璽跟隨他到安慶府。向鼎為報答鮑文卿昔日的情誼,將自己家的丫鬟許配給他。鮑廷璽婚后,妻子因難產而死,鮑文卿也因病去世。向鼎得知后,十分悲痛,為鮑文卿題寫銘旌,并贈送銀兩,幫助鮑廷璽料理后事。
人物形象:
向鼎:升官后不忘舊情,幫助鮑文卿父子。
鮑文卿:因病去世。
鮑廷璽:妻子難產而死,父親也因病去世,遭遇人生不幸。
人物關系: 鮑文卿是向鼎的朋友,鮑廷璽是鮑文卿的兒子。
第二十七回: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主要情節:
鮑廷璽的繼母想要為他再娶一門親事,便找媒婆說媒,將一位名叫王太太的寡婦介紹給他。王太太出身官宦之家,為人驕縱,愛慕虛榮。鮑廷璽最終與王太太成親,但婚后卻發現她好吃懶做,蠻橫無理,并且揮霍無度,這讓鮑廷璽十分頭疼,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爭吵。
鮑廷璽的大哥倪廷珠在蘇州做幕僚,得知弟弟的消息后,到南京與他相認,并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鮑廷璽一家改善生活條件。
人物形象:
鮑廷璽:娶了王太太后,生活陷入困境。
王太太:寡婦,出身官宦之家,為人驕縱,愛慕虛榮,好吃懶做。
倪廷珠:鮑廷璽的大哥,在蘇州做幕僚,為人善良,樂于助人。
人物關系: 鮑廷璽與王太太是夫妻,倪廷珠是鮑廷璽的大哥。
第二十八回: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
主要情節:
鮑廷璽到蘇州去投奔大哥倪廷珠,卻得知大哥已因病去世,他悲痛萬分,在處理完大哥的后事后,身無分文,只好到揚州投奔表侄季葦蕭。季葦蕭已在揚州尤家招贅為婿,并幫助鮑廷璽返回南京。
諸葛天申想請人合編文章選集,便托季恬逸幫忙尋找合適的人選,季恬逸將蕭金鉉介紹給他。兩人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合編文章選集。
人物形象:
鮑廷璽:大哥去世后,到揚州投奔季葦蕭。
季葦蕭:在揚州尤家招贅為婿,并幫助鮑廷璽返回南京。
諸葛天申:想要合編文章選集。
蕭金鉉:擅長寫文章,與諸葛天申合編文章選集。
人物關系: 鮑廷璽是季葦蕭的姑父,諸葛天申與蕭金鉉合編文章選集。
第二十九回: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納姬
主要情節:
諸葛天申與蕭金鉉、季恬逸三人在報恩寺內租房,并請來刻字匠刻印文章選集。諸葛天申帶來的銀兩漸漸用完,欠下許多債務,他開始擔心文章選集出版后能否獲利。
杜慎卿到南京后,在秦淮河畔租下河房居住,并納妾。他與季葦蕭相識,兩人趣味相投,成為好友。
人物形象:
諸葛天申:為了出版文章選集花光了所有的錢,并欠下許多債務。
杜慎卿:在天長縣揮霍完家產后,來到南京,在秦淮河畔租房居住,并納妾。
季葦蕭:杜慎卿的好友,兩人趣味相投。
人物關系: 諸葛天申與蕭金鉉合編文章選集,杜慎卿與季葦蕭是朋友。
第三十回:愛少俊訪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
主要情節:
杜慎卿與季葦蕭在酒后閑談,季葦蕭向杜慎卿推薦了一位道士,并稱贊他品貌非凡,才華出眾。杜慎卿到神樂觀尋找此人,結果發現只是一個又老又胖的普通道士,這讓他十分失望,并暗自嘲笑季葦蕭。
杜慎卿與季葦蕭在南京莫愁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城中所有的戲子前來表演,并從中評選出“色藝雙絕”者,編撰成榜單,張貼于鬧市之中。這場盛會轟動一時,讓杜慎卿的名聲傳遍江南。
人物形象:
杜慎卿:好結交朋友,喜歡熱鬧,在莫愁湖舉辦宴會,評選戲子。
季葦蕭:杜慎卿的好友,兩人趣味相投。
人物關系: 杜慎卿與季葦蕭是朋友。
第三十一回:天長縣同訪豪杰 賜書樓大醉高朋
主要情節:
杜慎卿因舉辦莫愁湖大會而名聲大噪,鮑廷璽想要借此機會向他借錢,重新組建戲班,但被杜少卿拒絕。杜少卿將自己的堂弟杜儀介紹給他,并讓鮑廷璽到天長縣去投奔他。
鮑廷璽來到天長縣,在路上結識了韋四太爺,并一同來到杜府。杜少卿熱情款待,并宴請好友張俊民作陪。張俊民向杜少卿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參加科舉考試,杜少卿答應了,并為他支付了修繕學宮的費用。杜少卿的仆人王胡子趁機向杜少卿推薦鮑廷璽,杜少卿慷慨地拿出銀兩資助他。
杜少卿宴請賓客,眾人飲酒作樂,并談論詩詞歌賦,氣氛十分熱烈。
人物形象:
杜少卿:為人慷慨,仗義疏財,樂于助人,但對錢財并不在意,最終將家產揮霍一空。
鮑廷璽:想要組建戲班,向杜少卿借錢遭到拒絕,后被介紹到杜儀處。
韋四太爺:杜少卿父親的結拜兄弟,為人正直,欣賞杜少卿的為人。
張俊民:醫生,想要讓兒子參加科舉考試。
人物關系: 杜少卿與杜儀是堂兄弟,杜少卿與韋四太爺是世交,張俊民是杜少卿的朋友,鮑廷璽是杜少卿家的仆人。
第三十二回: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主要情節:
杜少卿將家里的田產賣掉后,將錢財分給婁太爺的兒子和孫子,以及看守祠堂的黃大。他將家產揮霍一空后,決定將房子退還給本家,并帶著妻子和兒子到南京去投奔親戚。
婁太爺病重,臨終前告誡杜少卿要學習他父親的品行,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并提醒他不要輕信他人,要學會辨別是非,不要再像以前那樣揮霍無度。杜少卿聽了婁太爺的話,十分感動,并承諾會牢記他的教誨。
人物形象:
杜少卿:揮霍完家產后,帶著妻兒到南京投奔親戚。
婁太爺:臨終前告誡杜少卿要學習他父親的品行,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并提醒他不要輕信他人,要學會辨別是非。
人物關系: 杜少卿與婁太爺是主仆關系,情同父子。
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婦游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主要情節:
杜少卿來到南京后,在倉巷投奔外祖家,并結識了表侄的老師遲衡山。遲衡山向他介紹了建造泰伯祠的事情,杜少卿表示愿意捐款支持。
杜少卿帶著妻子到清涼山游玩,并宴請好友。酒后,杜少卿與妻子在山上散步,引來許多路人圍觀。
人物形象:
杜少卿:來到南京后,依舊保持著豪爽慷慨的性格,并積極參與到建造泰伯祠的事情中。
遲衡山:杜少卿表侄的老師,提議建造泰伯祠。
人物關系: 杜少卿與遲衡山是朋友。
第三十四回: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招賢
主要情節:
遲衡山邀請杜少卿、莊紹光等名士商議泰伯祠大祭的事宜,眾人討論了祭祀的禮儀、音樂等問題,并最終確定由虞博士擔任主祭。
朝廷下詔征召莊紹光進京,莊紹光帶著學生盧信侯一起進京。在路上,他們遇到響馬,盧信侯憑借高超的箭術,將響馬擊退,救下莊紹光。
人物形象:
遲衡山:負責籌備泰伯祠大祭。
莊紹光:被朝廷征召進京。
盧信侯:莊紹光的朋友,武藝高強。
人物關系: 遲衡山與莊紹光是朋友,盧信侯是莊紹光的朋友。
第三十五回:圣天子求賢問道 莊征君辭爵還家
主要情節:
莊紹光進京后,受到皇帝的召見,皇帝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并詢問他是否愿意留在朝廷做官。莊紹光向皇帝進諫,建議他重用賢才,整頓吏治,興辦學校,發展農業,并請求皇帝允許他返回家鄉。皇帝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并賜予他金銀和玄武湖,讓他在湖中著書立說。
莊紹光在回鄉的途中,遇到一對老夫妻,老婦人突然暴斃,老翁也在半夜去世,莊紹光拿出銀兩,幫助他們料理后事,并為他們撰寫祭文,超度亡靈。
人物形象:
莊紹光:學識淵博,品行高潔,不愿做官,一心想要歸隱山林。
皇帝:求賢若渴,想要重用莊紹光,但最終尊重他的選擇。
人物關系: 皇帝召見莊紹光,并賜予他金銀和玄武湖。
第三十六回: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主要情節:
虞博士出生于常熟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在父親去世后,被祁太公收養,并在祁家教書。虞博士學識淵博,品行高潔,但他淡泊名利,不愿追求功名利祿。在祁太公的勸說下,他參加科舉考試,并最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南京國子監博士。
虞博士在南京與莊征君、杜少卿等名士相識,并被邀請參加泰伯祠的大祭。虞博士被推舉為大祭的主祭,他帶領眾人,按照古禮進行了祭祀儀式,場面十分隆重。
人物形象:
虞博士:學識淵博,品行高潔,淡泊名利。
祁太公:虞博士的恩人,將其收養,并為他娶妻生子。
莊征君、杜少卿:南京的名士,與虞博士成為好友。
人物關系: 虞博士是祁太公的女婿,虞博士與莊征君、杜少卿是朋友。
第三十七回:祭先圣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主要情節:
泰伯祠大祭結束后,虞博士與莊征君、杜少卿等名士一起飲酒作樂,并談論詩詞歌賦和禮樂之道。
郭孝子帶著父親的靈柩回到家鄉安葬,在路上遇到蕭云仙,蕭云仙武藝高強,幫助他打死老虎,并將其護送到成都。
人物形象:
虞博士、莊征君、杜少卿:南京的名士,品行高潔,學識淵博。
郭孝子:孝子,帶著父親的靈柩回鄉安葬。
蕭云仙:武藝高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人物關系: 虞博士與莊征君、杜少卿是朋友,郭孝子與蕭云仙是朋友。
第三十八回: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主要情節:
郭孝子在去成都的路上,再次遇到老虎,但老虎并沒有傷害他。他又遇到一位和尚,和尚給他指路,讓他去東山尋找蕭昊軒。
甘露寺的老和尚在去成都的路上,遇到昔日的仇家趙大,趙大想要殺他,幸好被蕭云仙及時趕到,救下老和尚。
人物形象:
郭孝子:孝子,在尋父的路上歷經磨難。
蕭云仙:武藝高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下老和尚。
人物關系: 郭孝子與蕭云仙是朋友,老和尚與趙大是仇人。
第三十九回:蕭云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主要情節:
蕭云仙奉父親之命投軍,跟隨平少保前往松潘,征剿生番。蕭云仙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最終幫助平少保收復青楓城。
人物形象:
蕭云仙:武藝高強,作戰勇猛,屢立戰功。
平少保:奉旨出征,平定生番叛亂。
人物關系: 蕭云仙是平少保的部下。
第四十回:蕭云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橋賣文
主要情節:
蕭云仙在青楓城修筑城墻,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并興辦學校,教化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沈瓊枝被鹽商騙去做妾,她偷走財物后,逃到南京,在秦淮河畔以賣詩文為生。
人物形象:
蕭云仙:為官清廉,造福百姓。
沈瓊枝:才女,不愿做妾,逃到南京賣詩文為生。
第四十一回:莊濯江話舊秦淮河 沈瓊枝押解江都縣
主要情節:
杜少卿和武書在秦淮河上游玩,偶然遇到了莊紹光的叔叔莊濯江,三人相談甚歡,回憶起當年在揚州的往事。莊濯江的兒子莊非熊也在席間,他提起在王府塘看到一位名叫沈瓊枝的女子在賣詩文,引起杜少卿和武書的興趣。
杜少卿和武書到王府塘拜訪沈瓊枝,發現她才華出眾,但處境尷尬,便邀請她到家中做客。沈瓊枝向杜少卿夫婦講述了自己被鹽商騙去做妾,并最終逃出來的經歷,請求他們幫助自己。
這時,差人拿著江都縣的文書來到杜家,要將沈瓊枝抓捕歸案,杜少卿和武書為了幫助她,只好將差人打發走。沈瓊枝最終還是被抓捕,并押解回江都縣。
人物形象:
莊濯江:莊紹光的叔叔,為人正直,喜歡結交朋友。
杜少卿: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幫助沈瓊枝。
武書:與杜少卿一起幫助沈瓊枝。
沈瓊枝:才女,不愿做妾,逃到南京賣詩文為生,最終被抓捕歸案。
人物關系: 莊濯江是莊紹光的叔叔,杜少卿與莊濯江是世交,杜少卿與武書是朋友。
第四十二回:公子妓院說科場 家人苗疆報信息
主要情節:
湯鎮臺的兩個兒子從貴州回到揚州,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他們在妓院中遇到湯鎮臺的仆人湯六,湯六向他們吹噓湯鎮臺在貴州平定叛亂的功績,并希望將來能得到他們的提拔。
湯鎮臺的家人尤胡子帶著家書來到揚州,信中說貴州的生苗蠢蠢欲動,想要叛亂,讓湯家兄弟盡快趕回貴州。
人物形象:
湯鎮臺:貴州總兵,為人正直,深受百姓愛戴。
湯家兄弟:湯鎮臺的兩個兒子,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湯六:湯鎮臺的仆人,為人圓滑,喜歡吹噓。
人物關系: 湯家兄弟是湯鎮臺的兒子,湯六是湯鎮臺的仆人。
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劫營
主要情節:
湯鎮臺接到朝廷的命令,讓他帶兵平定生苗叛亂。湯鎮臺和雷太守商議后,決定出兵剿滅叛亂的苗人。湯鎮臺率領大軍,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最終在野羊塘大敗苗軍,并將苗寨夷為平地。
人物形象:
湯鎮臺:貴州總兵,足智多謀,用兵如神,最終平定生苗叛亂。
雷太守:鎮遠府太守,為人謹慎,不主張輕易出兵。
人物關系: 湯鎮臺是貴州總兵,雷太守是鎮遠府太守。
第四十四回:湯總鎮成功歸故鄉 余明經把酒問葬事
主要情節:
湯鎮臺在平定生苗叛亂后,因“好事貪功”而被朝廷降職,他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儀征老家。湯鎮臺請蕭柏泉推薦一位老師,為自己的兩個兒子講授舉業。蕭柏泉將余有達介紹給他,但余有達因為湯大爺的名帖上寫的是“同學晚弟”,認為他不尊重自己,便拒絕了湯家的邀請。
余有達回到五河老家,與弟弟余有重相聚,并商量著要將父母的靈柩安葬。余有重帶著哥哥去參加本家的宴會,在宴席上,余家兄弟與唐二棒椎、姚五等人發生爭執,認為他們趨炎附勢,不講禮義廉恥。
人物形象:
湯鎮臺:平定叛亂后被降職,回到家鄉。
余有達:學識淵博,品行高潔,不愿與勢利之人同流合污。
余有重:余有達的弟弟,與其兄志同道合。
唐二棒椎、姚五:趨炎附勢,不講禮義廉恥。
人物關系: 湯鎮臺想要請余有達做兒子們的老師,余有達與余有重是兄弟,唐二棒椎與姚五是朋友。
第四十五回: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葬親
主要情節:
余有達在無為州幫助一位朋友打官司,結果被人誣陷收受賄賂。無為州將文書發到五河縣,要求抓捕余有達歸案。余有達的弟弟余有重為了保護哥哥,主動承擔罪名,并最終幫助哥哥洗脫冤屈。
余家兄弟請風水先生張云峰為父母尋找墓地,并最終將父母的靈柩安葬。
人物形象:
余有達:被人誣陷,幸得弟弟相助,最終洗脫冤屈。
余有重:為了保護哥哥,主動承擔罪名,展現兄弟情深。
張云峰:風水先生,受余家兄弟委托,為其父母尋找墓地。
人物關系: 余有達與余有重是兄弟,張云峰是余家兄弟的朋友。
第四十六回: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薰心
主要情節:
余有達在南京拜訪杜少卿,并與湯鎮臺相識。湯鎮臺想要邀請余有達做自己兒子們的老師,但余有達因要去無為州訪友而婉拒。
余有達回到五河后,準備將父母的靈柩安葬,并與虞華軒商議,要邀請本家親戚一同前往祭拜。
人物形象:
余有達:學識淵博,品行高潔,不愿與勢利之人同流合污。
杜少卿:南京的名士,為人豪爽,仗義疏財。
湯鎮臺:想要請余有達做兒子們的老師。
虞華軒:余有達的表弟,與其兄志同道合。
人物關系: 余有達是杜少卿的表哥,杜少卿與湯鎮臺是朋友,虞華軒是余有達的表弟。
第四十七回:虞秀才重修玄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孝祠
主要情節:
余有達與虞華軒去拜訪風水先生張云峰,在路上遇到唐二棒椎和姚五等人,這些人趨炎附勢,愛慕虛榮,讓余有達十分厭惡。
虞華軒想要重修祖上留下的玄武閣,但苦于沒有資金。他找到成老爹,想要購買他介紹的田地,并許諾給他好處費,但最終卻反悔了。
方家老太太入祠,五河縣城里的鄉紳名士都去參加祭祀儀式,并到尊經閣上赴宴,只有余有達和虞華軒兄弟沒有去,而是獨自祭拜了自家的祖先,這讓他們更加看清了五河縣的勢利風氣。
人物形象:
余有達、虞華軒:為人正直,不慕名利,不愿與勢利之人同流合污。
唐二棒椎、姚五:趨炎附勢,愛慕虛榮。
成老爹:唯利是圖,想要從中漁利。
方家:五河縣的豪門望族,仗勢欺人。
人物關系: 余有達與虞華軒是表兄弟,唐二棒椎與姚五是朋友,成老爹是虞華軒的朋友,方家是五河縣的豪門望族。
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主要情節:
余有達被任命為徽州府學訓導,他帶著弟弟余有重一起到徽州上任。余大先生在徽州結識了王玉輝老先生,王玉輝學識淵博,品行高潔,但家境貧寒,生活困苦。王玉輝的小女兒嫁給一位商人,不久丈夫病死,女兒悲痛欲絕,最終絕食殉夫。王玉輝強忍悲痛,為女兒料理后事,并請求朝廷為其旌表。
王玉輝帶著女兒的旌表文書來到南京,想要拜訪虞博士、杜少卿、莊征君等名士,結果發現他們都不在南京,這讓他十分失望。王玉輝最終在同鄉鄧質夫的幫助下,返回徽州。
人物形象:
余有達:學識淵博,品行高潔,被任命為徽州府學訓導。
王玉輝:老秀才,學識淵博,品行高潔,女兒殉夫,他強忍悲痛,為女兒料理后事。
鄧質夫:王玉輝的同鄉,幫助他返回徽州。
人物關系: 王玉輝是余有達的朋友,鄧質夫是王玉輝的同鄉。
第四十九回: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主要情節:
高翰林邀請萬中書、施御史、秦中書、遲衡山、武正字等人到家中做客,眾人在席間談論科舉考試和官場升遷之道。高翰林認為科舉考試的關鍵在于“揣摩”,而萬中書則吹噓自己憑借書法得到中書的職位。
萬中書應邀到秦中書家做客,在宴席上看戲,結果被官府的人抓捕,原來他是冒充中書的假官員。高翰林和秦中書為了避免受到牽連,決定幫助萬中書弄一個真的中書身份。
人物形象:
高翰林:南京的名士,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有些迂腐。
萬中書:冒充中書的假官員,最終被官府抓捕。
秦中書:高翰林的親家,為了避免受到牽連,幫助萬中書弄一個真的中書身份。
人物關系: 高翰林與秦中書是親家,萬中書是高翰林的朋友。
第五十回:假官員當街出丑 真義氣代友求名
主要情節:
萬中書被抓捕后,鳳四老爹主動提出要幫助他,并陪同他一起到臺州府受審。鳳四老爹憑借自己的義氣和武藝,最終幫助萬中書洗脫罪名,并安全返回南京。
陳正公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借給毛二胡子做生意,結果毛二胡子生意失敗,卷款潛逃。陳正公得知后,十分氣憤,找到鳳四老爹幫忙,鳳四老爹憑借武力,逼迫毛二胡子還錢。
人物形象:
鳳四老爹: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幫助朋友解決困難。
萬中書:冒充中書的假官員,最終被鳳四老爹救出。
陳正公:被毛二胡子欺騙,最終在鳳四老爹的幫助下,討回欠款。
毛二胡子:唯利是圖,不講信用,最終生意失敗,卷款潛逃。
人物關系: 鳳四老爹是萬中書和陳正公的朋友,陳正公借錢給毛二胡子做生意。
第五十一回: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主要情節: 鳳四老爹護送假冒中書的萬中書前往浙江臺州府受審。路途中,他們與一個絲客同船而行。夜間,絲客被鄰船上一位美貌婦人所吸引,婦人趁著夜色爬上絲客的船,與其共度一夜后,偷走了絲客的二百兩銀子。次日,絲客發現失竊,十分懊惱,卻又無可奈何。鳳四老爹得知此事,認定是那婦人所為,便讓船家掉頭追趕。最終,鳳四老爹巧用計謀,將婦人騙到自己的船上,并將其控制住。婦人無奈,只得將偷竊的銀兩歸還。絲客感激不已,拿出五十兩銀子酬謝鳳四老爹,鳳四老爹將其分給了三個解差。到達臺州府后,鳳四老爹又通過自己的關系,設法幫助萬中書開脫罪名,并使其恢復了中書的身份。最終,萬中書無罪釋放,與鳳四老爹回到南京,并對鳳四老爹的義舉感激不盡。
人物形象特點:
鳳四老爹: 俠義心腸,機智勇敢,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展現出江湖豪杰的義氣和智慧。
萬中書: 貪慕虛榮,假冒官員,最終被揭穿,卻因鳳四老爹的幫助得以脫罪。
絲客: 年少不經事,貪戀美色,被婦人騙財騙色,最后在鳳四老爹的幫助下追回銀兩。
婦人: 狡猾貪婪,利用美色騙取錢財,最終被鳳四老爹識破計謀。
人物關系:
鳳四老爹和萬中書為萍水相逢的朋友,鳳四老爹對其伸出援手,幫助其脫罪。
絲客與婦人為一夜情關系,婦人利用美色欺騙絲客。
要點解析: 此回以鳳四老爹的義舉為主線,展現出江湖豪杰的義氣和智慧,同時也諷刺了萬中書的虛榮和婦人的貪婪。
第五十二回: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討債
主要情節: 鳳四老爹到達杭州后,尋找朋友陳正公,想要討回欠款,卻得知陳正公外出販絲。于是,他暫住在秦二侉子的家中。胡八公子得知鳳四老爹到來,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并想借機試探他的武藝。胡八公子家中養了許多馬匹,朋友也多是些喜歡騎馬射箭的武夫。席間,胡八公子讓馬夫牽出一匹新買的棗騮馬,想讓眾人估價。不料,那馬性子暴烈,一腳踢傷了一位客人。胡八公子見狀大怒,上前一腳將馬腿踢斷,以此向眾人展示自己的武藝。隨后,秦二侉子慫恿胡八公子踢鳳四老爹的腎囊,想看看他是否真的武藝高強。胡八公子不以為意,使勁踢了鳳四老爹一腳,結果自己反而腳趾劇痛,幾乎骨折,最終羞愧難當。鳳四老爹在秦二侉子的家中住了幾日后,遇到了陳正公的侄子陳蝦子,得知陳正公在南京販絲,便托他帶信,讓陳正公回來后還錢。
人物形象特點:
鳳四老爹: 武藝高強,為人正直,有恩必報,有仇必究。
秦二侉子: 武夫,粗魯豪爽,喜歡結交江湖人士。
胡八公子: 性格驕傲,喜歡炫耀武藝,最終自取其辱。
陳正公: 欠債不還,貪圖小利。
人物關系:
鳳四老爹和秦二侉子、胡八公子為朋友關系,秦二侉子和胡八公子均佩服鳳四老爹的武藝和俠義精神。
鳳四老爹和陳正公為債主與欠債人的關系。
要點解析: 此回通過鳳四老爹與胡八公子的比武,展現出鳳四老爹的武藝高強和正直的性格,同時也諷刺了胡八公子的狂妄自大。
第五十三回: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
主要情節: 陳四老爺到國公府拜訪表弟徐九公子,兩人在溫暖的銅亭內賞梅飲酒,談論風雅之事。陳四老爺又到妓院來賓樓尋訪名妓聘娘,并許諾將來為其贖身。聘娘對陳四老爺也心生愛慕。夜間,聘娘夢見自己隨陳四老爺到杭州府上任,做了官太太,并得到國公府的款待,夢醒后感慨萬千。
人物形象特點:
陳四老爺: 出身官宦世家,生活奢靡,喜歡附庸風雅,但內心虛偽勢利。
徐九公子: 國公府公子,生活奢靡,喜歡附庸風雅。
聘娘: 妓女,向往富貴生活,一心想攀附權貴。
虔婆: 貪財,勢力,只認錢不認人。
人物關系:
陳四老爺和徐九公子為表兄弟關系,兩人均出身官宦世家,喜歡附庸風雅。
陳四老爺和聘娘為嫖客與妓女的關系,聘娘希望通過陳四老爺脫離苦海。
要點解析: 此回主要描寫了官宦世家和青樓的奢靡生活,并揭示了陳四老爺、徐九公子等人物的虛偽和勢利。聘娘的夢境展現了她對富貴生活的向往,也為下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第五十四回: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獻詩
主要情節: 聘娘因陳四老爺多日未至而心生怨恨,以致舊病復發。陳四老爺來探望,并許諾為其贖身,聘娘大為感動。陳四老爺因缺錢而四處舉債,最終無力償還,只得逃往福建。丁言志到妓院尋訪聘娘,因出手寒酸被其嘲諷,最終悻悻而歸。聘娘因不滿虔婆的責罵而與其發生爭吵,最終憤而出家為尼。
人物形象特點:
聘娘: 虛榮,勢利,一心想攀附權貴,最終因陳四老爺的離去而落空。
陳四老爺: 虛偽,不負責任,將聘娘拋棄后逃之夭夭。
虔婆: 貪財,勢力,刻薄。
丁言志: 附庸風雅,卻眼高手低,最終被聘娘嘲諷。
人物關系:
陳四老爺和聘娘為嫖客與妓女的關系,聘娘希望通過陳四老爺脫離苦海,卻最終被其拋棄。
丁言志對聘娘心生愛慕,因出手寒酸被其嘲諷。
要點解析: 此回繼續描寫了青樓的世態炎涼,以及陳四老爺、聘娘、丁言志等人物的虛偽和勢利。聘娘最終出家為尼,也暗示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失望和批判。
第五十五回: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流水
主要情節: 此回介紹了南京城里出現的四位奇人: 季遐年、王太、蓋寬、荊元,他們雖然都有才華,但因時運不濟或性格原因,只能在市井中靠著低賤的職業維持生計。季遐年以寫字為生,卻性格狂傲,不慕權貴,寫字全憑心情;王太棋藝高超,卻安于現狀,靠著賣火紙筒為生;蓋寬本是富家子弟,卻因經營不善家道中落,只能開茶館度日;荊元以裁縫為業,卻愛好彈琴寫字,安貧樂道。
人物形象特點:
季遐年: 狂傲不羈,恃才傲物,但樂善好施,喜歡幫助窮人。
王太: 棋藝高超,卻安貧樂道,不慕名利。
蓋寬: 才華橫溢,品行高潔,但因命運不濟,最終家道中落,只能靠開茶館為生。
荊元: 裁縫,愛好彈琴寫字,安貧樂道,不慕名利。
人物關系:
季遐年、王太、蓋寬、荊元四人為社會底層的奇人,他們雖出身低微,卻各有才華和品行,代表了作者心目中真正的“名士”。
要點解析: 此回通過四位奇人的故事,展現了作者對“名士”的獨特見解,同時也批判了當時社會對“名士”的扭曲理解。
第五十六回: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
主要情節: 萬歷皇帝下詔,命禮部采訪天下已故儒生,并按其品行文章分別賜予功名。最終,虞育德被賜予狀元,莊尚志榜眼,杜儀探花。沈瓊枝等則被賜予同進士出身。禮部尚書劉進賢奉旨到國子監祭奠,并宣讀祝文,追贈各位已故儒生翰林院官銜。祝文內容回顧了小說中出現的各位儒生、名士的生平事跡,肯定了他們的品行和才華,同時也表達了對科舉制度和社會風氣的批判。
人物形象特點:
萬歷皇帝: 渴望得到賢才輔佐,下詔旌揚沉抑之士。
單御史: 心系天下,上疏請求旌揚沉抑之士,為生民造福。
虞育德、莊尚志、杜儀: 才華橫溢,品行高潔,雖已故去,最終得到朝廷旌揚,名垂青史。
人物關系:
萬歷皇帝與單御史為君臣關系,單御史心系天下,上疏請求旌揚沉抑之士。
虞育德、莊尚志、杜儀等為已故儒生,最終得到朝廷旌揚。
要點解析: 此回為小說前半部分的結尾,通過朝廷對已故儒生的旌揚,肯定了虞育德、莊尚志、杜儀等人的品行和才華,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和人才選拔制度的思考。祝文內容對小說中出現的人物進行了總結,并對當時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二、人物解析
(一)官僚士大夫
1.周進:
人物形象:窮困潦倒的儒生,后變得勢利、貪婪。
性格特點: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缺乏氣節 (捐官后對范進的態度轉變,對權貴的阿諛奉承)。
相關情節:看貢院撞板、捐官后對范進的態度轉變。
2.范進:
人物形象:迂腐的讀書人,熱衷科舉。
性格特點:迂腐 (中舉后發瘋,不顧家計一心只讀圣賢書)、麻木 (對胡屠戶的辱罵逆來順受)、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只會死記硬背文章,不懂變通)。
相關情節:中舉發瘋、與胡屠戶的矛盾、在廣東學道任上的表現。
3.湯奉:
人物形象:酷虐百姓的官員。
性格特點:依附權貴 (巴結危素)、阿諛奉承 (吹捧王冕的畫作)、殘暴 (處置回教徒事件時手段殘忍)。
相關情節:對王冕的阿諛奉承、處置回教徒事件。
4.王惠:
人物形象:貪婪勢利的官員。
性格特點:貪婪 (搜刮民脂民膏)、勢利 (對蘧公孫父子的態度轉變)、缺乏氣節 (降順寧王)。
相關情節:與蘧公孫父子交往、降順寧王、逃亡路上受蘧公孫接濟。
5.向鼎:
人物形象:愛才惜才的清官。
性格特點:正直 (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愛才 (賞識楊執中、鮑文卿父子)、清廉 (拒絕鮑文卿的饋贈)。
相關情節:幫助楊執中脫罪、與鮑文卿父子交往、提攜鮑廷璽。
6.蘧佑:
人物形象:勢利的舉人。
性格特點:趨炎附勢 (吹捧王舉人,看不起周進)、愛慕虛榮 (做夢都想中舉)。
相關情節:在周進的學堂炫耀、夢見荀玫中舉、與范進的交往。
7.雷驥:
人物形象:老成持重的官員。
性格特點:老成 (處事謹慎)、持重 (考慮問題周全)、缺乏魄力 (面對苗亂主張息事寧人)。
相關情節:與湯鎮臺商議平定苗亂。
8.張師陸:
人物形象:依附權貴,為人心胸狹窄的鄉紳。
性格特點:勢利 (巴結危素)、心胸狹窄 (報復嚴貢生)、陰險狡詐 (設計陷害嚴貢生)。
相關情節:與危素、湯奉的交往、陷害嚴貢生。
9.湯奉:
人物形象:酷虐百姓的官員。
性格特點:依附權貴 (巴結危素)、阿諛奉承 (吹捧王冕的畫作)、殘暴 (處置回教徒事件時手段殘忍)。
相關情節:處置回教徒事件。
杜倩:
10.人物形象:才華橫溢的少年名士。
性格特點:孤傲 (不愿與俗人為伍)、狂放 (舉辦莫愁湖大會)、不拘禮法 (不認同科舉,蔑視功名利祿)、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喜歡與名士交往,談論詩詞歌賦)。
相關情節:對楊執中的態度轉變、與季葦蕭、蕭柏泉的交往、舉辦莫愁湖大會。
11.李本瑛:
人物形象:匡超人的老師,為人正直。
性格特點:正直 (不畏權勢,維護學生)、惜才 (賞識匡超人的才華)、愛護學生 (資助匡超人盤纏)。
相關情節:提拔匡超人、升任京官后幫助匡超人。
12.董瑛:
人物形象:仰慕牛布衣的知縣。
性格特點:敬佩賢才 (仰慕牛布衣)、性情直率 (熱情款待牛浦)。
相關情節:與牛浦的交往。
13.馮瑤:
人物形象:附庸風雅的鹽商幕僚。
性格特點:虛榮 (自吹自擂)、勢利 (巴結權貴)、愛慕虛榮 (喜歡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財富)。
相關情節:與牛浦、萬雪齋的交往。
14.尤扶徠:
人物形象:正直善良的知縣。
性格特點:正直 (秉公執法)、善良 (幫助受苦的婦人)、樂于助人 (幫助郭孝子)。
相關情節:幫助郭孝子、審理案件時體恤百姓。
15.虞育德:
人物形象:品行高潔、學識淵博的儒生。
性格特點:淡泊名利 (不愿追求功名利祿)、正直善良 (幫助落難之人)、注重品行修養 (教育兒子要注重品行)。
相關情節:教書育人、幫助他人、最終被追贈狀元。
16.楊允:
人物形象:有才華卻不通世故的讀書人。
性格特點:耿直 (不愿違背原則)、清高 (不愿與俗人為伍)、不善經營 (導致虧空鹽款)、不慕權貴 (不愿與婁府來往)。
相關情節:因虧空鹽款被關押,被婁府搭救,后辭去教官職位,不愿與婁府來往。
17.余特:
人物形象:有才華卻不通世故的讀書人。
性格特點:耿直 (不愿屈就權貴)、清高 (不愿與俗人為伍)。
相關情節:辭去湯府的教書職位,不愿屈就權貴。
18.楊允:
人物形象: 有才華卻不通世故的讀書人。
性格特點: 耿直 (不愿違背原則,寧愿辭官也不愿做違心之事)、清高 (不愿與俗人為伍,只喜歡讀書)、不善經營 (導致虧空鹽款)、不慕權貴 (不愿與婁府來往)。
相關情節: 因虧空鹽款被關押,被婁府搭救,后辭去教官職位,不愿與婁府來往。
19.諸葛佑:
人物形象: 貪圖享樂的鄉紳。
性格特點: 貪婪 (想通過煉丹術發財)、愚昧 (輕信洪憨仙)、揮霍 (浪費錢財) 。
相關情節: 想要學習煉丹術,險些被騙,后與蕭金鉉合伙選刻文章,將錢財揮霍一空。
20.季恬逸:
人物形象: 落魄的文人。
性格特點: 貪圖安逸、缺乏責任感、愛慕虛榮。
相關情節: 與蕭金鉉合伙選刻文章,欠下債務后逃走。
(二)名士
1.杜少卿:
人物形象:豪放不羈的名士。
性格特點:慷慨仗義 (幫助朋友,不惜散盡家財)、輕財好施 (對朋友、下人慷慨解囊)、蔑視功名利祿 (拒絕朝廷征召)。
相關情節:揮霍家產、幫助朋友、與眾多名士交往。
2.莊紹光:
人物形象:學識淵博、品行高潔的名士。
性格特點:淡泊名利 (不追求功名利祿)、潛心治學 (閉門著書)、不慕權貴 (辭去朝廷的官職)。
相關情節:閉門著書、被朝廷征召后又辭官歸隱、參與泰伯祠大祭。
3.遲衡山:
人物形象:精通禮樂的儒生。
性格特點:博學多才 (精通禮樂)、關注禮樂教化 (推動泰伯祠的建設和祭祀活動)、重視品行修養 (批評郭璞風水之說,強調孝道的重要性)。
相關情節:籌建泰伯祠、與杜少卿、莊紹光等交往、主持泰伯祠大祭。
4.王冕:
人物形象: 淡泊名利的隱士。
性格特點: 孝順 (悉心照顧母親)、勤奮 (自學成才)、淡泊名利 (不愿做官)。
相關情節: 少年放牛時勤奮讀書,自學繪畫,后隱居山林,拒絕朝廷征召。
5.虞感祁:
人物形象: 孝順父母的儒生。
性格特點: 孝順 (聽從父親教誨)、勤奮 (努力學習)、正直。
相關情節: 跟隨父親到南京,聽從父親安排成婚,并學習醫術。
6.莊濯江:
人物形象: 慷慨仗義的商人。
性格特點: 慷慨 (散盡家財幫助朋友)、仗義 (支持朋友的事業)、重視情義 (懷念故友)。
相關情節: 散盡家財幫助朋友,后經商致富,并資助朋友修建祠堂。
7.婁三公子 (婁玉亭):
人物形象: 慷慨仗義的公子哥。
性格特點: 慷慨 (捐銀救助楊執中)、仗義 (幫助落難的王惠)、愛才 (敬重有才華的人)。
相關情節: 與弟弟婁四公子四處結交名士,幫助落難之人,并舉辦鶯脰湖大會。
8.婁四公子 (婁瓚):
人物形象: 有正義感的公子哥。
性格特點: 正義感 (看不慣欺壓百姓的行為)、同情弱者 (想要幫助楊執中)。
相關情節: 與哥哥婁三公子四處結交名士,并支持哥哥幫助落難之人。
9.蘧來旬:
人物形象: 有才華的公子哥,但缺乏進取心。
性格特點: 才華橫溢 (擅長詩文,編撰詩話)、安于現狀 (不熱衷科舉)。
相關情節: 招贅魯家,卻因不熱衷科舉而與妻子產生矛盾,后繼承家業,成為選家。
10.牛布衣:
人物形象: 有才華卻懷才不遇的文人。
性格特點: 清高 (不愿與俗人為伍)、孤傲 (不善于經營人際關系)、懷才不遇 (空有才華,卻無法施展)。
相關情節: 四處游歷,結交朋友,最終客死異鄉。
11.馬純上:
人物形象: 迂腐的舉人,熱衷科舉。
性格特點: 迂腐 (深受科舉制度毒害,思想僵化)、自命清高 (看不起其他選家)。
相關情節: 四處選刻文章,卻始終無法中舉,后被洪憨仙利用。
12.景蘭江:
人物形象: 附庸風雅的商人。
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 (熱衷于參加詩社,與名士交往)、不務正業 (沉迷于詩詞歌賦,荒廢了生意)。
相關情節: 因沉迷于詩詞歌賦而導致生意失敗,后靠著賣詩文為生。
13.支劍峰:
人物形象: 愛慕虛榮的文人。
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 (喜歡與名士交往,夸耀自己的詩才) 、放蕩不羈 (醉酒后在街上鬧事)。
相關情節: 在詩社聚會上醉酒鬧事,被革去巡商的職位。
14.浦墨卿:
人物形象: 好談論的文人。
性格特點: 好談論 (喜歡與人爭辯詩文)、自命不凡 (自認為是詩壇領袖)。
相關情節: 在詩社聚會上與人爭論詩文,并提出各種奇談怪論。
15.金東崖:
人物形象: 勢利的幕僚。
性格特點: 勢利 (趨炎附勢)、貪財 (收受賄賂)。
相關情節: 幫助荀、王兩位員外隱瞞喪事,后因害怕被牽連而辭官。
16.王德、王仁:
人物形象: 勢利的文人。
性格特點: 勢利 (只認錢,不認人)、貪財 (收受嚴貢生的賄賂)。
相關情節: 幫助嚴貢生平息官司,并從中謀取私利。
17.魏好古:
人物形象: 好賣弄的童生。
性格特點: 好賣弄 (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華)、不務正業 (不注重八股文的學習,喜歡研究雜學)。
相關情節: 在鄉試中要求面試,被周學道趕出考場。
18.梅玖:
人物形象: 自以為是的秀才。
性格特點: 自以為是 (認為自己的文章有才氣,看不起周進)、喜歡賣弄 (在周進面前炫耀自己中舉的夢兆)。
相關情節: 在鄉試中被范進點名批評文章,后落榜。
19.蕭柏泉:
人物形象: 好賣弄的文人。
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 (喜歡與名士交往,炫耀自己的才華)、勢利 (看重科舉功名)。
相關情節: 在詩社聚會中炫耀自己的文章,并認為科舉是唯一出路。
20.余夔 (余和聲):
人物形象: 風流倜儻的少年名士。
性格特點: 風流倜儻 (注重儀表,喜歡與名士交往)、口無遮攔 (喜歡調侃他人)。
相關情節: 與蕭柏泉一同被戲稱為“余美人”和“蕭姑娘”,在詩社聚會中表現活躍。
21.盧信侯:
人物形象: 喜愛收集書籍的文人。
性格特點: 熱愛書籍 (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收集書籍)、不畏強權 (收藏禁書)。
相關情節: 因收藏禁書而被抓捕,后被莊征君救出。
22.金躍:
人物形象: 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
性格特點: 不學無術 (對學習毫無興趣)、依靠父親 (通過父親的關系獲得功名)。
相關情節: 通過作弊的方式考中秀才。
23.張俊民 (張鐵臂):
人物形象: 武藝高強的俠客。
性格特點: 俠義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武藝高強 (擅長各種兵器和拳腳功夫)。
相關情節: 在杭州時幫助權勿用解圍,后到天長杜家做客,展現了高強的武藝。
24.葦蕭:
人物形象: 機智風流的文人。
性格特點: 機智 (幫助朋友解決問題)、風流 (喜歡與女子交往)、才華橫溢 (擅長詩文)。
相關情節: 多次幫助朋友解決問題,在揚州尤家招贅,后與杜慎卿成為好友。
(三)底層民眾
1.牛浦:
人物形象:出身貧寒,愛慕虛榮的小市民。
性格特點:虛榮 (冒充牛布衣,享受被人尊敬的感覺) 、勢利 (巴結湯鎮臺)、趨炎附勢 (依附權貴,瞧不起普通人)、缺乏道德底線 (欺騙卜家和黃家)。
相關情節:冒充牛布衣、被逐出卜家后投奔湯鎮臺、最終在安東縣落腳。
2.匡超人:
早期形象:
孝順: 他對父母非常孝順,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他放棄了學業,外出打工賺錢,并盡心盡力地侍奉父親。
勤奮: 他勤奮好學,即使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也堅持讀書,并最終考中舉人。
善良: 他樂于助人,幫助過落難的絲客和木耐。
后期形象:
追求功名利祿: 在考中舉人后,他開始變得熱衷于功名,將仕途視為人生的唯一目標。
勢利眼: 他開始看不起窮人,對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態度冷淡,例如對潘三入獄后的冷漠態度。
虛偽: 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刻意隱瞞自己曾經的貧困經歷和一些不光彩的過去。例如,他對李給諫隱瞞自己已經娶妻的事實。3.蓋寬:
人物形象:才華橫溢卻命運不濟的讀書人。
性格特點:善良 (樂善好施,幫助窮苦之人)、樂善好施 (傾盡家財幫助他人)、安貧樂道 (家道中落后,依舊保持樂觀心態)。
相關情節:因經營不善家道中落,妻子去世后開茶館為生。
4.荊元:
人物形象:安貧樂道的裁縫。
性格特點:安貧樂道 (不追求名利,滿足于現狀)、不慕名利 (不羨慕權貴,以自己的職業為榮)、熱愛藝術 (喜歡彈琴寫字,與于老者交往)。
相關情節:以裁縫為生,喜歡彈琴寫字,與于老者交往。
5.鮑文卿:
人物形象: 正直善良的戲子。
性格特點: 善良 (幫助倪老爹父子)、正直 (拒絕替人說情,不賺昧心錢)、知恩圖報 (感念向鼎的恩情)。
相關情節: 將倪廷璽收為義子,并悉心培養,后病逝。
6.倪廷璽 (鮑廷璽):
人物形象: 老實的戲子。
性格特點: 老實 (聽從父親教誨)、勤奮 (努力工作)。
相關情節: 被鮑文卿收為義子,后在向鼎的幫助下成家立業。
7.沈瓊枝:
人物形象: 有才華的女子,性格剛烈。
性格特點: 聰明 (識破宋為富的計謀)、有骨氣 (不愿做妾)、才華橫溢 (擅長詩文和刺繡)。
相關情節: 拒絕做妾,逃離宋家,到南京賣詩文為生。
8.郭力:
人物形象: 孝順的兒子。
性格特點: 孝順 (堅持尋父二十余年)、堅韌 (不畏艱險,歷盡磨難)。
相關情節: 尋父二十余年,最終在四川找到出家為僧的父親。
9.倪霜峰:
人物形象: 貧困潦倒的讀書人。
性格特點: 迂腐 (堅持讀書,卻無法養家糊口)、無奈 (為了生計,將兒子賣給別人)。
相關情節: 將兒子倪廷璽過繼給鮑文卿,后病逝。
10.匡大:
人物形象: 平庸無能的兄長。
性格特點: 懶惰 (不思進取)、無能 (只會做些小本生意)、依賴 (依靠弟弟生活)。
相關情節: 與弟弟分家后,開了一家小店,卻經營不善。
11.嚴監生:
人物形象: 吝嗇的商人。
性格特點: 吝嗇 (臨死前還惦記著燈盞里的兩莖燈草)、貪婪 (對家產十分在意)。
相關情節: 臨死前的表現展現了他的吝嗇和貪婪。
12.嚴貢生:
人物形象: 虛偽、吝嗇的鄉紳。
性格特點: 虛偽 (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貪婪狡詐)、吝嗇 (對佃戶刻薄,不愿歸還欠款)、愛慕虛榮 (喜歡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相關情節: 因欺壓百姓而被告上官府,后逃往省城。
13.夏總甲:
人物形象: 趨炎附勢的鄉紳。
性格特點: 勢利 (巴結權貴)、愛慕虛榮 (喜歡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相關情節: 與申祥甫的對話中,展現了他的勢利和愛慕虛榮。
14.申祥甫:
人物形象: 勢利的鄉紳。
性格特點: 勢利 (巴結夏總甲)、愛慕虛榮 (喜歡炫耀自己的女婿)。
相關情節: 與夏總甲的對話中,展現了他的勢利和愛慕虛榮。
15.胡屠戶:
人物形象: 勢利、粗俗的屠戶。
性格特點: 勢利 (看不起范進,中舉后態度轉變)、粗俗 (言語粗魯,行為蠻橫)。
相關情節: 對待范進前后的態度轉變。
16.王小二、黃夢統:
人物形象: 受嚴貢生欺壓的百姓。
性格特點: 老實本分、善良、逆來順受。
相關情節: 被嚴貢生欺騙,最終通過官府討回公道。
17.宦成:
人物形象: 貪婪的奴仆。
性格特點: 貪婪 (想要敲詐蘧公孫)、見利忘義 (為了錢財不惜背叛主人)。
相關情節: 拐走雙紅,并企圖敲詐蘧公孫。
18.雙紅:
人物形象: 單純的丫鬟。
性格特點: 單純 (被宦成拐走)、喜愛詩文。
相關情節: 被宦成拐走,后被匡超人贖回。
19.鄒吉甫:
人物形象: 忠心耿耿的守墓人。
性格特點: 忠心 (盡職盡責地守護婁家祖墳)、知恩圖報 (感念婁家的恩德)。
相關情節: 多年守護婁家祖墳,受到婁家公子的尊敬和照顧。
20.臧四:
人物形象: 忠心的仆人。
性格特點: 忠心 (盡職盡責地服侍湯鎮臺)、機智 (幫助湯鎮臺出謀劃策)。
相關情節: 被杜少卿推薦到湯鎮臺府上做事,并幫助湯鎮臺平定苗亂。
21.王胡子:
人物形象: 貪婪的管家。
性格特點: 貪婪 (從中克扣錢財)、勢利 (看不起窮人,巴結權貴)。
相關情節: 在杜少卿家做管家,經常從中牟利,并教唆杜少卿趕走鮑廷璽。
(四)其他人物
1.王太太 (胡七小姐):
人物形象: 潑辣、貪婪、愛慕虛榮的婦人。
性格特點: 潑辣 (動輒打罵家人)、貪婪 (搜刮丈夫的家產)、愛慕虛榮 (追求奢華的生活)。
相關情節: 嫁給鮑廷璽后,因其并非舉人而發瘋,最終將鮑家財產耗盡。
2.魯小姐:
人物形象: 有才華卻不通情理的女子。
性格特點: 才華橫溢 (擅長詩文)、不通情理 (只注重功名,不理解丈夫)。
相關情節: 因丈夫不熱衷科舉而與其產生矛盾。
3.魯編修:
人物形象: 重視功名的老學究。
性格特點: 迂腐 (思想僵化,只注重八股文)、勢利 (看重女婿的科舉功名)。
相關情節: 因女婿不熱衷科舉而氣憤,最終病逝。
4.雙紅:
人物形象: 單純的丫鬟。
性格特點: 單純 (被宦成拐走)、喜愛詩文。
相關情節: 被宦成拐走,后被匡超人贖回。
5.王義安:
人物形象: 勢利的龜奴。
性格特點: 勢利 (巴結權貴)、貪財 (利用妓女賺錢)。
相關情節: 經營妓院,并從中謀取私利。
6.湯六老爺:
人物形象: 粗鄙的武官家奴。
性格特點: 粗鄙 (行為舉止粗俗)、愛慕虛榮 (想要做官)。
相關情節: 在妓院里行為不檢點,并吹噓自己將來會做官。
7.尤胡子:
人物形象: 貪婪的管家。
性格特點: 貪婪 (從中克扣錢財)。
相關情節: 為湯鎮臺兄弟辦理科舉考試相關事宜,并從中牟利。
8.秦中書:
人物形象: 愛慕虛榮的官員。
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 (喜歡炫耀自己的官位和財富)、勢利 (看重門第和地位)。
相關情節: 邀請萬中書到家中做客,并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五)僧、道
1.老和尚 (甘露僧):
人物形象: 善良、慈悲為懷的和尚。
性格特點: 善良 (收留牛布衣,替他料理后事)、慈悲為懷 (對他人遭遇深感同情)。
相關情節: 收留牛布衣,并在他死后替他料理后事,后云游四方。
2.來霞士:
人物形象: 附庸風雅的道士。
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喜歡吹噓。
相關情節: 借住在神樂觀,喜歡與名士交往,卻并無真才實學。
3.陳思阮 (陳和尚):
人物形象: 迂腐、愛慕虛榮的和尚。
性格特點: 迂腐 (死守教條,不切實際)、愛慕虛榮 (冒充名士之后)。
相關情節: 因無法忍受岳父的責罵,出家為僧,后因與人爭論詩文而落水。
4.洪憨仙:
人物形象: 招搖撞騙的道士。
性格特點: 狡猾 (假裝神仙,騙取錢財) 、貪婪 (想要騙取胡三公子的錢財)。
相關情節: 假裝神仙,騙取錢財,最終病死。
5.海月禪林老和尚:
人物形象: 善良、有智慧的和尚。
性格特點: 善良 (收留郭孝子)、有智慧 (識破趙大的真面目)。
相關情節: 收留郭孝子,并識破趙大的真面目,將其趕出寺院。
6.趙大:
人物形象: 兇惡的強盜。
性格特點: 兇惡 (殺人如麻)、狡詐 (假扮和尚,騙取信任)。
相關情節: 假扮和尚,在海月禪林鬧事,后被蕭云仙打死。
7.惡和尚:
人物形象: 兇惡的強盜。
性格特點: 兇惡 (殺人如麻)、狡詐 (假扮和尚,騙取信任)。
相關情節: 假扮和尚,在庵里吃酒、行兇、打人,后被趕出寺院,最終被蕭云仙打死。
8.本慧師太:
人物形象: 勢利的尼姑。
性格特點: 勢利 (看人下菜碟)、貪財 (收取月米,為有錢人家做法事)。
相關情節: 在來賓樓為聘娘算命,后收聘娘為徒。
三、小說主題和寫作特色
(一)主題:
1.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小說深刻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例如:
(1)扭曲人才選拔標準: 科舉制度以八股文為主要考試內容,導致讀書人只注重形式,忽視內容,缺乏真才實學。
(2)制造社會階層固化: 科舉制度使得寒門子弟難以出頭,加劇了社會階層固化,不利于社會流動。
(3)敗壞社會風氣: 科舉制度催生了大量的虛偽、勢利、貪婪的讀書人,敗壞了社會風氣。
2.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束縛人性的一面,例如:
(1)對女性的壓迫: 小說中的女性大多命運悲慘,例如:王太太、沈瓊枝等。
(2)對人性的扭曲: 封建禮教壓抑人的天性,導致許多人變得虛偽和做作。
3.對真名士的贊揚: 小說塑造了一批真名士的形象,例如:王冕、杜少卿、莊紹光等,他們才華橫溢,品行高潔,不慕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代表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二)寫作特色:
1.諷刺手法: 小說大量運用諷刺手法,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辛辣的嘲諷,例如:范進中舉發瘋的情節。
2.對比手法: 小說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命運和性格,例如:周進和范進,王冕和湯奉,展現了不同人生道路的選擇和結果。
3.夸張手法: 小說運用夸張的手法,例如:嚴監生臨死前還惦記著燈盞里的兩莖燈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增強諷刺效果。
4.白描手法: 小說語言簡潔生動,善于運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例如:對王冕放牛讀書的描寫。
5.結構松散: 小說采用章回體結構,故事情節相對獨立,人物眾多,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人公,呈現出散點透視的結構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蒙阴县| 湘潭县| 太和县| 廉江市| 耒阳市| 阳高县| 彩票| 凤台县| 阿拉善右旗| 蓝山县| 工布江达县| 平阳县| 万载县| 夏津县| 金乡县| 渝中区| 施甸县| 洛隆县| 团风县| 光山县| 中牟县| 临洮县| 万载县| 北安市| 上思县| 黎城县| 佳木斯市| 石景山区| 中山市| 民乐县| 澎湖县| 中阳县| 吉安市| 余江县| 阳泉市| 六枝特区| 琼海市| 岑巩县| 东乡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