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課題 棧(第九課時)教學目標1.依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從問題中提煉出棧結構。 2.能夠總結出棧的特性,領會棧的相關操作。 3.通過案例,讓學生理解棧的概念、特性及基本操作,培養學生通過形式化方法描述問題,討論生活中蘊含棧結構的生活實例,選用恰當的數據結構存儲數據,并設計算法,編程實現。引導學生從案例到問題再到編程實現的思維歷程,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 本節通過設置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選用恰當的方式處理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提煉棧的基本概念及特性,領會棧的相關操作教學難點:1. 逆波蘭表達式的建模,算法設計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再回答問題。 導入1:根據投影中的“彈匣中的子彈.jpg”圖片,總結子彈進出彈匣的特點?設計意圖:以圖片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感知生活中蘊含棧結構的實例,并總結生活中事物的特點。 思考:列舉生活中包含棧結構特點的事例。 設計意圖:結合棧結構,列舉生活中的實例。 (2)知識講解 棧的概念。結合“子彈進出彈匣”的過程,提煉棧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問題,加深對棧特性的理解,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 ①舉例講解棧的建棧、入棧等操作。 例1:“A”“B”“C”“D”四個元素,按序入棧、出棧,模擬入棧出棧過程。設計意圖:通過實際問題,加深對棧的基本操作的理解,從而實現對棧的基本操作的建模。 ②根據入棧的代碼,請學生編寫出棧程序。 設計意圖:知識點遷移。掌握入棧程序后,遷移出棧程序。 ③元素A、C、D、G、K、L、M依次入棧,則不可能的出棧順序是: A.CDKGAML B.GDACLMK C.AKGLDMC D.GDLKCAM 設計意圖:加深、鞏固對入棧、出棧的理解。 【活動一】例2:十進制轉二進制的過程及其程序實現。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從進制轉換過程中提煉出棧的基本操作,并引導學生思考,編寫進制轉換程序。 例3:數學運算表達式在計算機中是如何處理的呢? ①從人計算算式的過程遷移到計算機讀取算式的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機讀取算式的過程,從而理解使用“棧”這種數據結構的原因。 ②學習什么是逆波蘭表達式 設計意圖:認識逆波蘭表達式的優點。 【活動二】③動畫體驗獲取逆波蘭表達式的過程,總結無括號算式的逆波蘭表達式的算法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直觀體會獲取逆波蘭表達式的過程。并且通過填空總結出無括號算式的逆波蘭表達式的算法設計 【活動三】總結出有括號算式的逆波蘭表達式的算法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理解無括號算式的逆波蘭表達式的算法,總結出有括號算式的逆波蘭表達式的算法設計 (6)課堂小結 ①知識梳理 a.總結棧的概念。 b.歸納棧的特性。 c.編程實現棧的各種基本操作,以及棧的簡單應用。 ②學習評價 對自己和同伴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思考后續完善的方向。(5=優秀,4=超出一般水平,3=滿意,2=有待改進,1=不太理想) 評分項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能從新課導入中的感知棧結構的應用5 4 3 2 15 4 3 2 1能理解棧的概念、特性。5 4 3 2 15 4 3 2 1能利用棧的基本操作,編程解決進制轉換的問題5 4 3 2 15 4 3 2 1能利用棧的基本操作,解決逆波蘭表達式算法設計的問題。5 4 3 2 15 4 3 2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