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3《黃河》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黃河》是商務星球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學習中國自然地理的具體體現,課標要求 1課時。它是接中國地形,氣候之后更直觀動態地綜合反映中國的自然環境,同時是與下一章水資源和區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密切相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西部大開發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教材的處理從教材編排的整體來看,本節教材始終圍繞著“初識黃河-感恩黃河-救治黃河-關愛黃河”這一主線展開。通過教材的內在聯系發現,黃河作為中國第二長河,呈”幾“字型分布流經我國北方,發源地、注入的海洋,接著描述了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凌汛、含沙量、地上河等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治理措施,基于這一原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調整:從課堂設計來看,本節課并沒有像一般區域地理那樣按部就班,而是以近幾年比較火熱的 logo為著入點,圍繞不同的黃河 logo展開教學,首先本節課從初識黃河、感恩黃河,救治黃河,關愛黃河入手,給黃河的每一板塊都賦予一個主題,使教材、課堂更加靈活多變。本節課調整了教材中內容的排序,按照認識的先后——黃河初印象,黃河新印象,黃河深印象這條線索,每一板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自主學習、讀圖分析、合作探究、材料研讀、實驗法等等,給學生提供大量典型的、直觀感性的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引導學生看到“真憑實據”,由學生去感受、歸納、總結,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的主動性。教學設計【課程標準】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黃河的狀況,舉例說明其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核心素養目標】區域認知:了解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的形狀、流經的省區和地形區等,分析上、中、下各河段主要的水文特征,說出黃河的凌汛、含沙量、地上河等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及綜合治理措施。地理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并逐步樹立人地協調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綜合思維:通過對黃河各河段分析,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運用地圖,說出黃河的源流概況,主要支流、干流流經的地形區和省級行政區,找到各個河段的分界點;2.通過地圖、圖片及資料的分析,能夠解釋黃河各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探究黃河治理的措施。教學難點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角色扮演、實驗法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圖片導入】請大家欣賞大屏幕一組創意logo,大家應該猜想到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黃河。 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見證了中國的輝煌歷史和現代崛起,請同學們結合這些創意logo,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談你所認識的黃河,同位之間相互說一下。·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黃河的認識,如母親河、第二長河、壺口瀑布,一碗水半碗泥····· 暢所欲言談黃河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過渡 黃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上古時期,她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今天,我們從地理的視角走進黃河,一睹她的磅礴之勢。本節課我們主要從初識黃河、感恩黃河、救治黃河、關愛黃河四個方面感受黃河的魅力。光陰歲月的流變之中,黃河才有了今天的模樣,接下來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傾聽黃河的流淌之聲。 通過音頻傾聽黃河的聲音,引導學生在聽覺上感受黃河的磅礴之勢。初識黃河 首先讓我們走進第一章節【初識黃河】,請大家觀看視頻《航拍中國》從整體上認識一下黃河。黃河憑借她獨特的魅力讓文人們鐘情于她,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浪漫主義詩人所提到的“天上”,“海”具體是哪里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圖文資料,完成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 【自主展示】師:我看大部分同學已經完成,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答案。 師走下講臺巡視并幫助有疑問小組解答疑問。師:同學們交流的非常熱烈,也很認真,接下來是展示成果的時候,1-2組回答1-3題,其他小組做好筆記。哪位同學想當小老師為大家上臺指圖?教師點播:注意漢字的寫法師:主要的支流,3-4組哪位同學上臺為大家指圖? 教師點播: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 師:黃河流經哪幾個省份,這些省份的簡稱大家是否還有印象? 教師點播:記憶口訣 師:5-6組展示黃河流經的地形區、干濕地區,其他小組做好筆記 學生結合學案,閱讀黃河流域圖,中國主要的河流,行政區劃圖,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分工合作,協作完成。 學生結合圖文資料,分析黃河的地位、發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學生結合黃河流域圖、中國行政區劃圖,分析支流及所流經的省份。學生閱讀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分析ABCD四個地形區及主要的干濕地區。 通過視頻播放引導學生在視覺上感受黃河的氣勢恢宏。采用同桌交流、自主閱讀、小組交流,上臺指圖等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地圖,分析黃河的概況,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和歸納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讀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知識歸納運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過渡 黃河母親用她寬廣的胸懷孕育華夏文明,用龐大的身軀哺育炎黃子孫,接下來讓我們進入第二章節【感恩黃河】感恩黃河 展示三則材料,讀材料提取黃河貢獻。 閱讀材料總結黃河的貢獻?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塑造平原 材料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華夏文明,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華北平原主要塑造者之一。黃河沿岸修建了許多引黃工程,例如“引黃濟青”、“東雷抽黃”工程為沿岸提供了灌溉之利。 材料二:黃河建成了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等水利工程,尤其在上游段,由于流經一二階梯分界線,水流落差大進而蘊含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材料三:壺口瀑布是我國第二大瀑布,每年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前去參觀 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然后小組交流自主學習成果,小組代表舉例回答黃河貢獻 通過材料研讀,引導學生從圖文信息中提取黃河的貢獻,主要培養學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歸納法學習地理的習慣和能力。過渡黃河 母親在哺育我們的同時我們也給她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作為她的子孫,我們有義務為她療療傷、治治病。救治黃河 【角色扮演游戲】如果你是黃河組專家委員會一員,根據圖文資料找出上、中、下游遇到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解決措施。 (提示:小組合作交流,1-2組分析上游、3-4組分析中游、5-6組分析下游,各小組按老師的要求進行) 【小組展示】 【上游】 出示源頭、上游地區荒漠化圖片資料,提問出現荒漠化的原因,與哪些自然或人為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觀看圖片 【中游】 出示黃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測得的含沙量,說出哪個河段含沙量最多,流經的地形區?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實驗法】 “水土流失”原因[實驗目的]了解植被對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實驗猜想]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較強。[實驗材料]土壤、草皮、塑料瓶、透明塑料杯、繩 [實驗步驟] ①取兩塊土壤,一塊有植被覆蓋,另一塊沒有 ②往兩塊土壤上澆同樣多的水,模擬。(要求兩塊土壤坡度一樣、澆水的高度、流速一致) ③觀察并記錄土壤被沖刷和積水的情況。 [實驗現象]有植被的剩余的土多,水流比較清澈;沒有植被的剩余的土少,水流非常渾濁。 “水土流失”原因: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原因 [實驗目的]了解降水強度對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 [實驗猜想]降水強且集中對土壤沖刷更嚴重。 [實驗材料]土壤、草皮、塑料瓶、透明塑料杯、繩[實驗步驟] ①取兩塊土壤 ②往兩塊土壤上澆不同量的水,模擬。(要求兩塊土壤坡度一樣、澆水的高度一致、流速、水量不一致) ③觀察并記錄土壤被沖刷和積水的情況。 [實驗現象]水量多且流速快,水流非常渾濁。 找到4位同學完成實驗,兩位同學模擬降水,另外兩位觀查并做記錄。播放視頻感受中游水土流失的嚴重性。 師:中游的水土流失影響下游的水文特征,下游的憂患是什么?原因及治理措施。 【下游】根據圖文資料說出黃河憂患、原因、措施。出示數據展示地上河所帶來的災害 【拓展延伸】師:黃河除了以上三個憂患還有一個憂患那就是凌汛。什么是凌汛?根據課本資料、示意圖分析凌汛產生的條件,一般出現在黃河哪段?如何治理?你還能想到哪個國家的河流會出現這個憂患?【小結】 結合學案中的材料及合作探究所給的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黃河遇到的問題,原因解決措施,小組代表發言,其余小組認真聆聽并適時補充。上游憂患:荒漠化原因:自然原因—氣候干旱,降水少人為原因:過度放牧,濫砍濫伐。措施:合理放牧,還林還草。 學生已經學習地形區,較易得出三門峽水文站含沙量大的原因,因為流經黃土高原所以得出中游的憂患:水土流失。通過實驗法,學生真正理解影響中游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學生閱讀課本總結人為原因。4位同學上臺做實驗,其他同學仔細觀查。 根據圖文資料,學生回答下游的憂患:地上河或稱“懸河”通過示意圖學生了解到了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學生閱讀課本閱讀部分總結什么是凌汛,形成條件及措施。 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進一步探討黃河上、中、下游出現的問題、原因、解決措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培養學生分工明確,歸納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有助于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驗真切體會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新穎的方式更有利于知識的吸收河消化。 播放視頻,學生更能直觀的體會水土流失的嚴重性。通過圖文資料學生總結出憂患、原因、措施,有助于提升學生讀圖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自主閱讀,同桌合作回答凌汛的含義,形成的條件,出現在黃河哪段,如何治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過渡 治理黃河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來關愛黃關愛黃河 【圖片展示】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感受黃河新變化 小浪底調水調沙黃河新印象小浪底工程的開發目標是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生態等,小浪底控制流域面積69.42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水庫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調水調沙庫容10.5億立方米,死庫容75.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51.0億立方米。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早些年,可以每年把山東的陸地向海上推進2-3公里。近些年隨著中游植樹造林,水土流失減少,水利工程又攔截了大量泥沙,所以黃河三角洲造陸速度有所減慢。即便如此,這三十年來黃河口的變化,依然堪稱滄海桑田。 從空中俯瞰這些新增的綠色,我們捕捉到一個個巨大的圓形。不斷增長的生態綠線,鎖住了黃河流域更多的水土。排放到黃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減少3(億)到5億噸。十年間,黃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四個多上海的面積。 出示圖片,學生感受到黃河變化,引導學生認識到關愛黃河的重要性。 通過圖文展示,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愛黃河,注重生態保護,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談收獲 回顧反思,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點,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 有助于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黃河深印象 根據黃星的個數判定難度,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挑戰 練習具有層次性,學生根據難受進行挑戰 。采用自選難度的訓練可以引導學生學有方向,練有目標。結束 以黃河頌這首詩歌結束本節課的學習,師讀黃河頌(配音樂) 學生跟隨老師讀黃河頌。 激昂的文字加上動聽的音樂有助于幫助學生燃起黃河的榮耀感。板書設計評測練習 1.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 ) A.中游黃土高原 B.上游青藏高原 C.上游內蒙古高原 D.下游華北平原 2.黃河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 ) A.入海口附近 B.下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上游河段 3.在黃河流域開發與治理過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 A.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成為“塞 上江南”。 B.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應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進行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發生洪水災害,應開挖新河。 D.黃河水運價值巨大,已成為北方地區東西運輸的大動脈。 4.(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 A ____ 山,向東流入 B________海。 (2).黃河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的 M:____________; 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 N:____________。課后反思 《黃河》這一節課,是中國自然地理中《長江》教學后的一課,學生已具備認識河流的基本方法,此課不僅能體現貫徹新課改下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成,還能鞏固新課程理念下河流教學的特點。具體反思如下: 一、本節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 1.正確理解教材,能夠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實,能夠整體把握教材重難點,描述知識間的聯系。 2.緊抓新課標理念。學習本節課后,學生能夠運用地圖及其他地理工具,從不同媒體及生活體驗中獲取并運用有關中國地理的信息資料,描述和說明中國基本的地理面貌,表達熱愛祖國的情感。 3.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與協作學習能力、本節課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的創設每個問題,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面對每一位學生,以訓練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讀圖、比較、小組討論、實驗等方法獲得相關黃河的信息,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本節教學設計不足之處1.語言要抑揚頓挫,從容應對課堂中生成問題。2.表現有些緊張,對某些問題的思考,交流還不夠深入,理解不夠全面,應加強課下材料的收集及問題的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