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復習-非選擇題沖刺(新高考專用)(文字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復習-非選擇題沖刺(新高考專用)(文字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非選擇題沖刺篇
【細胞代謝原因分析之真題篇】
1.(2023·浙江·高考真題)葉片是給植物其他器官提供有機物的“源”,果實是儲存有機物的“庫”。現以某植物為材料研究不同庫源比(以果實數量與葉片數量比值表示)對葉片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分配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1。
項目 甲組 乙組 丙組
處理
庫源比 1/2 1/4 1/6
單位葉面積葉綠素相對含量 78.7 75.5 75.0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9.31 8.99 8.75
果實中含13C光合產物(mg) 21.96 37.38 66.06
單果重(g) 11.81 12.21 19.59
注:①甲、乙、丙組均保留枝條頂部1個果實并分別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葉,用13CO2供應給各組保留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②凈光合速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從外界環境吸收的13CO2量。
回答下列問題:
(1)葉片葉綠素含量測定時,可先提取葉綠體色素,再進行測定。提取葉綠體色素時,選擇乙醇作為提取液的依據是 。
(2)研究光合產物從源分配到庫時,給葉片供應13CO2,13CO2先與葉綠體內的 結合而被固定,形成的產物還原為糖需接受光反應合成的 中的化學能。合成的糖分子運輸到果實等庫中。在本實驗中,選用13CO2的原因有 (答出2點即可)。
(3)分析實驗甲、乙、丙組結果可知,隨著該植物庫源比降低,葉凈光合速率 (填“升高”或“降低”)、果實中含13C光合產物的量 (填“增加”或“減少”)。庫源比降低導致果實單果重變化的原因是 。
【答案】(1)葉綠體中的色素易溶于無水乙醇
(2) ATP和NADPH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3C可被儀器檢測
(3) 降低 增加 庫源比降低,植株總的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增多,運輸到單個果實的有機物量增多,因此單果重量增加。
【解析】(1)葉綠體中的色素易溶于無水乙醇,因此用乙醇作為提取液;
(2)研究光合產物從源分配到庫時,給葉片供應13,13先與葉綠體內的結合而被固定,形成的產物還原為糖需接受光反應合成的ATP和NADPH中的化學能,合成的糖分子運輸到果實等庫中。
在本實驗中,選用13的原因是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3C可被儀器檢測 。
(3)分析實驗甲、乙、丙組結果可知,隨著該植物庫源比降低,葉凈光合速率降低;
果實中含光合產物的量增多;
庫源比降低導致果實單果重變化的原因是植株總的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增多,運輸到單個果實的有機物量增多,因此單果重量增加。
2.(2022·山東·高考真題)強光條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過光合作用的利用量,過剩的光能可導致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出現光抑制現象。為探索油菜素內酯(BR)對光抑制的影響機制,將長勢相同的
蘋果幼苗進行分組和處理,如表所示,其中試劑L可抑制光反應關鍵蛋白的合成。各組幼苗均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的條件下用強光照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分組 處理
甲 清水
乙 BR
丙 BR+L
(2)強光照射后短時間內,蘋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應達到一定速率后不再增加,但氧氣的產生速率繼續增加。蘋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應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有 、 (答出2種原因即可);氧氣的產生速率繼續增加的原因是 。
【答案】(2) 五碳化合物供應不足
CO2供應不足 強光照射后短時間內,光反應速率增強,水光解產生氧氣的速率增強
【解析】(2)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強度、CO2的含量,溫度等;其內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數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強光照射后短時間內,蘋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應達到一定速率后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有五碳化合物供應不足、CO2供應不足;氧氣的產生速率繼續增加的原因是強光照射后短時間內,光反應速率增強,水光解產生氧氣的速率增強。
3.(2022·浙江·高考真題)通過研究遮陰對花生光合作用的影響,為花生的合理間種提供依據。研究人員從開花至果實成熟,每天定時對花生植株進行遮陰處理。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處理 指標
光飽和點(klx) 光補償點(lx) 低于5klx光合曲線的斜率(mgCO2.dm-2.hr-1.klx-1) 葉綠素含量(mg·dm-2) 單株光合產量(g干重) 單株葉光合產量(g干重) 單株果實光合產量(g干重)
不遮 40 550 1.22 2.09 18.92 3.25 8.25

遮陰2小時 35 515 1.23 2.66 18.84 3.05 8.21
遮陰4小時 30 500 1.46 3.03 16.64 3.05 6.13
注:光補償點指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的光強度。光合曲線指光強度與光合速率關系的曲線。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結果可知,花生可適應弱光環境,原因是在遮陰條件下,植株通過增加 ,提高吸收光的能力;結合光飽和點的變化趨勢,說明植株在較低光強度下也能達到最大的 ;結合光補償點的變化趨勢,說明植株通過降低 ,使其在較低的光強度下就開始了有機物的積累。根據表中 的指標可以判斷,實驗范圍內,遮陰時間越長,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
【答案】(1) 葉綠素含量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低于5klx光合曲線的斜率
【解析】(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遮陰一段時間后,花生植株的葉綠素含量在升高,提高了對光的吸收能力。光飽和點在下降,說明植株為適應低光照強度條件,可在弱光條件下達到飽和點。光補償點也在降低,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同時呼吸速率也在下降,以保證植物在較低的光強下就能達到凈光合大于0的積累效果。
低于5klx光合曲線的斜率體現弱光條件下與光合速率的提高幅度變化,在實驗范圍內隨遮陰時間增長,光合速率提高幅度加快,故說明植物對弱光的利用效率變高。
4.(2023·遼寧·高考真題)花生抗逆性強,部分品種可以在鹽堿土區種植。下圖是四個品種的花生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的葉綠素含量相對值(SPAD)(圖1)和凈光合速率(圖2)。回答下列問題:
在光照強度為500μmol·m2·s 、無NaCl添加的條件下,LH12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H1的光合速率,判斷的依據是 。在光照強度為1500μmolm2·s-1、NaCl添加量為3.0g·kg 的條件下,HY25的凈光合速率大于其他三個品種的凈光合速率,原因可能是HY25的 含量高,光反應生成更多的 ,促進了暗反應進行。
【答案】(3) 大于 在光照強度為500μmol·m2·s 、無NaCl添加的條件下,LH12的凈光合速率和HH1的凈光合速率相同,但由于前者的呼吸速率大于后者,且總光合速率等于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 葉綠素 ATP和NADPH
【解析】(3)在光照強度為500μmol·m-2·s-1、無NaCl添加的條件下,LH12的凈光合速率和HH1的凈光合速率相同,但由于前者的呼吸速率大于后者,且總光合速率等于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因此可以判斷,LH12的光合速率大于HH1的光合速率。在光照強度為1500μmolm-2·s-1、NaCl添加量為3.0g·kg 的條件下,HY25的凈光合速率大于其他三個品種的凈光合速率,原因可能是HY25的葉綠素含量高與其他三個品種,光反應生成更多的ATP和NADPH,進而促進了暗反應進行,提高了光合速率。
5.(2023·海南·高考真題)海南是我國火龍果的主要種植區之一、由于火龍果是長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時間不足導致其不能正常開花,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夜間補光,使火龍果提前開花,提早上市。某團隊研究了同一光照強度下,不同補光光源和補光時間對火龍果成花的影響,結果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2)本次實驗結果表明,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 ,該光源的最佳補光時間是 小時/天,判斷該光源是最佳補光光源的依據是 。
【答案】(2)紅光+藍光 6 不同的補光時間條件下,紅光+藍光光源組平均花朵數均最多
【解析】(2)根據實驗結果,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紅光+藍光,因為在不同補光時間條件下,紅光+藍光組平均花朵數都最多,該光源的補光時間是6小時/天時,平均花朵數最多,所以最佳補光時間是6小時/天。
【細胞代謝原因分析之模考題篇】
6.(2024·四川廣安·二模)某科研小組為探究不同光質對銀杏實生苗光合色素和生理特性的影響,為優質銀杏實生苗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該科研小組以銀杏1年生實生苗為研究對象,測定第30天的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處理 葉綠素a(mg/g) 葉綠素b(mg/g) 株高(mm) 莖粗(mm)
全紅光 1.12 0.37 18.95 4.08
全藍光 0.66 0.93 14.25 5.86
紅藍復合光 0.99 0.69 17.64 5.17
白光 0.87 0.58 16.22 4.96
(2)實驗結果顯示,全紅光和全藍光處理會導致銀杏實生苗株高和莖粗發育不協調。為使銀杏實生苗的株高和莖粗都發育良好,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應選擇 光對銀杏實生苗進行處理,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2) 紅藍復合光 使用紅藍復合光進行照射,株高比全紅光處理低,但比全藍光處理高;莖粗比全藍光處理低,但比全紅光處理高,其株高和莖租的發育均比白光照射良好
【解析】(2)由表格內容可知,單獨用全紅光和全藍光處理會導致銀杏實生苗株高和莖粗發育不協調,而使用紅藍復合光進行照射,株高比全紅光處理低,但比全藍光處理高;莖粗比全藍光處理低,但比全紅光處理高,其株高和莖租的發育均比白光照射良好,故為使銀杏實生苗的株高和莖租都發育良好,應選擇紅藍復合光進行處理。
7.(2024·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三模)大豆和其他作物間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其中大豆—玉米的間作種植是一種常見的種植模式。某農業研究所研究了大豆、玉米的單作及兩者間作模式下,兩種農作物的光合指標及產量,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種植模式 葉綠素含量/(mg·g-1) 胞間CO2含量/(μmol·m-2·s-1)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單株平均產量/g
單作 大豆 20 279 16 103
玉米 50 306 18 265
間作 大豆 24 307 11 84
玉米 58 320 22 505
(2)大豆—玉米間作后,玉米的產量明顯提高。據表分析,原因是 (答出2點)。
(3)研究人員認為,大豆—玉米間作對于兩種農作物并不能都實現增產,其依據是 。
(4)某地積極推廣大豆—玉米間作模式,收獲大豆、玉米后,再將秸稈還田。結果發現每畝地能夠減少約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出現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2)大豆-玉米間作能提高玉米的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反應速率,同時,玉米的胞間 CO2濃度增加,提高暗反應速率
(3)大豆-玉米間作后,玉米的單株平均產量明顯增加,但大豆的單株平均產量明顯降低
(4)大豆的根部富含根瘤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能力,從而供大豆、玉米利用,減少氮肥的使 用量;同時秸稈還田后會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解析】(2)葉綠素參與光反應過程,二氧化碳是暗反應的原料,從表中可知,間作后,玉米的葉綠素含量和胞間CO2濃度均明顯增加,從而提高了玉米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速率,從而實現玉米單株平均產量的增加,實現增產,但大豆的 單株平均產量卻明顯降低。
(3)據表可知,與單作相比,大豆-玉米間作后,玉米的單株平均產量明顯增加,但大豆的單株平均產量明顯降低,故大豆-玉米間作對于兩種農作物并不能都實現增產。
(4)大豆的根部富含根瘤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能力,從而供大豆玉米利用,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同時秸稈還田后會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增加土壤 的氮素含量,故某地積極推廣大豆—玉米間作模式,收獲大豆、玉米后,再將秸稈還田。結果發現每畝地能夠減少約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
8.(2024·山西運城·二模)草莓口感獨特、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水果。為了彌補大棚草莓在秋冬季生長時光照不足的問題,科研人員以某草莓品種為材料,研究了不同顏色光照進行補光的效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光 葉綠素含量 氣孔導度 凈光合速率(μ 單果質量 結果數
源 (mg·g-1) (mmol·m-2·s-1) mol·m-2·s-1) (g·果-1) (個·株-1)
CK組 1.13 308 16.04 12.11 9.9
T1組 2.31 313 16.32 14.51 13.2
T2組 1.79 310 15.39 18.07 12.7
注:CK組的處理為不補光;T1組的處理為補紅光;T2組的處理為補與T1組同等強度的白光。
(1)葉綠素含量升高后會通過增加 (填物質)的生成速率來提高草莓的暗反應速率。測定各組葉綠素含量時,每組選取葉片時應注意 ,紙層析法分離光合色素時,葉綠素a的條帶在葉綠素b之上,原因是 。
(2)假設實驗過程中各組實驗材料呼吸作用強度不變且相同,與CK組相比,T1組的凈光合速率升高,除該組植株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升高、固定光能增多外,其他可能原因有 。
【答案】(1) ATP和NADPH([H]) 取草莓植株相同位置的葉片 葉綠素a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葉綠素b,葉綠素a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較快
(2)氣孔導度大,吸收固定的CO2增多,還原形成的有機物(糖類)多
【解析】(1)葉綠素含量升高后會促進光反應的進行,使ATP和NADPH的含量增加,從而提高草莓的暗反應速率。為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故測定各組葉綠素含量時,每組選取葉片時應注意取草莓植株相同位置的葉片;因為葉綠素a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葉綠素b,葉綠素a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較快,故紙層析法分離光合色素時,葉綠素a的條帶在葉綠素b之上。
(2)因為氣孔導度大,吸收固定的CO2增多,還原形成的有機物(糖類)多,故與CK組相比,T1組的凈光合速率升高。
9.(2024·安徽馬鞍山·三模)長江流域的油菜生產容易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一定時長的水淹對植物的根系造成脅迫從而造成減產。為進一步了解油菜在水淹脅迫下的生理狀況,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1)水淹脅迫對油菜凈光合速率的影響總體表現為 (填“促進”或“抑制”)。在該脅迫下,油菜容易發生倒伏現象而導致減產,推測其容易倒伏的原因 。
(2)通過實驗可知高濃度的CO2可以緩解水淹脅迫對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推測其原因是 。
【答案】(1) 抑制 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導致爛根,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受限
(2)高濃度CO2能減緩水淹脅迫下的氣孔開度減小的程度,有利于吸收CO2,提高凈光合速率
【解析】(1)由圖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隨著水淹脅迫強度的增加,油菜的凈光合速率相對值在下降,所以水淹脅迫對油菜凈光合速率的影響總體表現為抑制。在該脅迫下,油菜容易發生倒伏現象而導致減產,推測其容易倒伏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導致爛根,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受限。
(2)通過實驗可知高濃度的CO2可以緩解水淹脅迫對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推測其原因是高濃度CO2能減緩水淹脅迫下的氣孔開度減小的程度,有利于吸收CO2,提高凈光合速率。
10.(2024·浙江金華·二模)為研究Mg2+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2)為了進一步確定Mg2+影響光合能力的機理。科研人員研究發現,Mg2+是Rubisco酶(催化五碳糖與CO2反應的酶)的激活劑,Rubisco酶活性隨葉綠體內Mg2+濃度增大而增強,據此推測光合能力的周期性波動的原因 。推測植物在缺Mg2+的條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 (寫出2點)。
(3)為探究葉綠體中Mg2+節律性波動的原因,對多種突變體水稻進行實驗。通過檢測野生型、突變體MT3(MT3蛋白缺失,MT3蛋白為Mg2+轉運蛋白)的葉綠體中Mg2+含量變化如下圖所示,該結果可說明MT3蛋白缺失,導致Mg2+進入葉綠體的效率降低,且 (寫出兩點)。
【答案】(2) Mg2+含量的晝夜節律波動導致激活酶數量的晝夜節律波動 缺Mg2+導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Rubisco活性下降
(3)突變體MT3葉綠體中Mg2+仍然節律性波動(MT3蛋白缺失不是導致Mg2+呈節律性波動的原因);MT3蛋白并不是唯一的Mg2+轉運蛋白
【解析】(2)Mg2+是Rubisco酶(催化五碳糖與CO2反應的酶)的激活劑,Rubisco酶活性隨葉綠體內Mg2+濃度增大而增強,據此推測光合能力的周期性波動的原因是Mg2+含量的晝夜節律波動導致激活酶數量的晝夜節律波動。推測植物在缺Mg2+的條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缺Mg2+導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Rubisco活性下降。
(3)據圖可知,突變體MT3葉綠體中仍然含有Mg2+,但含量比野生型要低,且Mg2+呈現出周期性節律波動,說明MT3蛋白缺失,導致Mg2+進入葉綠體的效率降低,且MT3蛋白缺失不是導致Mg2+呈節律性波動的原因;MT3蛋白并不是唯一的Mg2+轉運蛋白。
【遺傳變異中變異類型確定之真題篇】
1.(2023·江蘇·高考真題)科學家在果蠅遺傳學研究中得到一些突變體。為了研究其遺傳特點,進行了一系列雜交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實驗中控制果蠅體色和剛毛長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交實驗及結果如下:
P 灰體長剛毛♀×黑檀體短剛毛 ↓F1 測交F1灰體長剛毛 × 黑檀體短剛毛♀
灰體長剛毛 ↓測交后代 灰體長剛毛 黑檀體短剛毛 1 : 1
據此分析,F1雄果蠅產生 種配子,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 。
(2)果蠅A1、A2、A3為3種不同眼色隱性突變體品系(突變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為了研究突變基因相對位置關系,進行兩兩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P A1×A2 ↓F1 野生型 P A2×A3 ↓F1 突變型 P A1×A3 ↓F1 野生型
據此分析A1、A2、A3和突變型F1四種突變體的基因型,在圖中標注它們的突變型基因與野生型基因之間的相對位置 (A1、A2、A3隱性突變基因分別用a1、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答案】(1) 2 兩對等位基因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
【詳解】(1)控制果蠅體色和剛毛長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親本灰體長剛毛與黑檀體短剛毛雜交,F1全為灰體長剛毛,說明灰體與長剛毛均為顯性性狀,且F1為雙雜合子,由F1測交結果灰體長剛毛: 黑檀體短剛毛=1 : 1可知,F1灰體長剛毛僅產生2種配子,說明控制灰體與長剛毛、黑檀體與短剛毛的基因連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故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兩對等位基因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由題干信息可知,果蠅A1、A2、A3為3種不同眼色隱性突變體品系且突變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則A1的基因型為a1a1、A2的基因型為a2a2、A3的基因型為a3a3、野生型的基因型為++,A1和A2雜交,后代都是野生型,說明a1和a2兩個基因位于Ⅱ染色體的不同位置,a1和a2基因與野生型基因之間的相對
位置圖示為: ;A2和A3雜交,后代都是突變型,說明a2和a3兩個基因位于Ⅱ染色體的相同位置,a2和a3基因與野生型基因之間的相對位置圖示為: ,故突變型F1的基因型為a2a3,圖示為: ;A1和A3雜交,后代都是野生型,說明a1和a3兩個基因位于Ⅱ染色體的不同位置,a1和a3基因與野生型基因之間的相對位置圖示為: ,故A1、A2、A3和突變型F1四種突變體的基因型的圖示為:

2.(2023·山西·高考真題)果蠅常用作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果蠅翅型的長翅和截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眼色的紅眼和紫眼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組以長
翅紅眼、截翅紫眼果蠅為親本進行正反交實驗,雜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別為,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①的實驗結果);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②的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翅型的顯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2)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屬于伴性遺傳的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1) 長翅 親代是長翅和截翅果蠅,雜交①子代全是長翅
(2)翅型 翅型的正反交實驗結果不同
【詳解】(1)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一代所表現出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分析題意可知,僅考慮翅型,親代是長翅和截翅果蠅,雜交①子代全是長翅,說明長翅對截翅是顯性性狀。
(2)分析題意,實驗①和實驗②是正反交實驗,兩組實驗中翅型在子代雌雄果蠅中表現不同(正反交實驗結果不同),說明該性狀位于X染色體上,屬于伴性遺傳;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翅型的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且長翅是顯性性狀,而眼色的正反交結果無差異,說明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且紅眼為顯性性狀,雜交①長翅紅眼、截翅紫眼果蠅的子代長翅紅眼雌蠅(R-XTX-):長翅紅眼雄蠅(R-XTY)=1:1,其中XT來自母本,說明親本中雌性是長翅紅眼RRXTXT,而雜交②長翅紅眼、截翅紫眼果蠅的子代長翅紅眼雌蠅(R-XTX-):截翅紅眼雄蠅(R-XtY)=1:1,其中的Xt只能來自親代母本,說明親本中雌性是截翅紫眼,基因型是rrXtXt,故可推知雜交①親本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雜交②的親本基因型是rrXtXt、RRXTY。
3.(2022·海南·高考真題)家蠶是二倍體生物(2n=56),雌、雄個體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蠶資源調查中發現了一些隱性純合突變體。這些突變體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體見表。回答下列問題。
突變體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體
第二隱性灰卵 a 12號
第二多星紋 b 12號
抗濃核病 d 15號
幼蠶巧克力色 e Z
(5)家蠶的成蟲稱為家蠶蛾,已知家蠶蛾有鱗毛和無鱗毛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若干只,設計實驗探究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Z染色體上(不考慮Z、W同源區段),并判斷有鱗毛和無鱗毛的顯隱性。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
【答案】(5)實驗思路:讓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進行正反交實驗,得到F1,觀察并統計F1個體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及結論:若正反結果只出現一種性狀,則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且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若正反交結果不同,則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體上,且F1中雄性個體表現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詳解】(5)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Z染色體上(不考慮Z、W同源區段),但由于不知道顯隱關系,可以利用正反交實驗來探究。
實驗思路:讓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進行正反交實驗,得到F1,觀察并統計F1個體的表現型及比例(假設相關基因為A和a)。
預期結果及結論:若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正反交分別為AA×aa、aa×AA,其子一代基因型都為Aa,只出現一種性狀,且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若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體上,正反交分別為ZAZA×ZaW(后代雌雄全為顯性性狀)、ZaZa×ZAW(后代雄全為顯性性狀,雌性全為隱性性狀),則正反交結果不同,且F1中雄性個體表現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4.(2022·廣東·高考真題)《詩經》以“蠶月條桑”描繪了古人種桑養蠶的勞動畫面,《天工開物》中“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種”,表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已擁有利用雜交手段培有蠶種的智慧,現代生物技術應用于蠶桑的遺傳育種,更為這歷史悠久的產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問題:
(3)研究小組了解到:①雄蠶產絲量高于雌蠶;②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③卵殼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控制;④黑殼卵經射線照射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可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且能正常表達。為達到基于卵殼顏色實現持續分離雌雄,滿足大規模生產對雄蠶需求的目的,該小組設計了一個誘變育種的方案。下圖為方案實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結果。
統計多組實驗結果后,發現大多數組別家蠶的性別比例與I組相近,有兩組(Ⅱ、Ⅲ)的性別比例非常特殊。綜合以上信息進行分析:
①Ⅰ組所得雌蠶的B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②將Ⅱ組所得雌蠶與白殼卵雄蠶(bb)雜交,子代中雌蠶的基因型是 (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這種雜交模式可持續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其優勢是可在卵期通過卵殼顏色篩選即可達到分離雌雄的目的。
③盡管Ⅲ組所得黑殼卵全部發育成雄蠶,但其后代仍無法實現持續分離雌雄,不能滿足生產需求,請簡要說明理由 。
【答案】(3)常 bbZWB Ⅲ組所得黑殼卵雄蠶為雜合子,與白殼卵雌蠶雜交,后代的黑殼卵和白殼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無法通過卵殼顏色區分性別
【詳解】(3)分析題意和圖示方案可知,黑卵殼經射線照射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且能正常表達,轉移情況可分為三種,即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未轉移或轉移到常染色體上、轉移到Z染色體上或轉移到W染色體上。將誘變孵化后挑選的雌蠶作為親本與雄蠶(bb)雜交,統計子代的黑卵殼孵化后雌雄家蠶的數目,結合圖中的三組結果分析,Ⅰ組黑卵殼家蠶中雌雄比例接近1:1,說明該性狀與性別無關,即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未轉移或轉移到了常染色體上;Ⅱ組黑卵殼家蠶全為雌性,說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移到了W染色體上;Ⅲ組黑卵殼家蠶全為雄性,說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移到了Z染色體上。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Ⅰ組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未轉移或轉移到了常染色體上,即所得雌蠶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②由題意可知,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Ⅱ組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移到了W染色體上,親本雌蠶的基因型為bbZWB,與白卵殼雄蠶bbZZ雜交,子代雌蠶的基因型為bbZWB(黑卵殼),雄蠶的基因型為bbZZ(白卵殼),可以通過卵殼顏色區分子代性別。將子代黑卵殼雌蠶繼續雜交,后代類型保持不變,故這種雜交模式可持續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③由題意分析可知,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Ⅲ組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移到了Z染色體上,親本雌蠶的基因型為bbZBW,與白卵殼雄蠶bbZZ雜交,子代雌蠶的基因型為bbZW(白卵殼),雄蠶的基因型為bbZBZ(黑卵殼)。再將黑殼卵雄蠶(bbZBZ)與白殼卵雌蠶(bbZW)雜交,子代為bbZBZ、bbZZ、bbZBW、bbZW,其后代的黑殼卵和白殼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無法通過卵殼顏色區分性別,故不能滿足生產需求。
【遺傳變異中變異類型確定之模考題篇】
5.(2024·安徽合肥·二模)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在剛孵化時,野生型家蠶的體色為黑色,突變體為咖啡色,已知體色受等位基因T、t控制,讓某突變體雌蠶與野生型雄蠶雜交,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體色的相關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不考慮性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1) Z 子二代中性狀與性別相關聯
【詳解】(1)分析題意,某突變體雌蠶與野生型雄蠶雜交,子一代全為黑色,子二代中只有雌性出現咖啡色,即形狀與性別相關聯,說明控制體色的相關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6.(2024·山東泰安·二模)果蠅(2n=8)的Ⅰ號染色體為性染色體,Ⅱ、Ⅲ、Ⅳ號染色體為常染色體。野生型翅脈對網狀翅脈為顯性,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用N、n表示;短粗翅與正常翅受等位基因D、d控制。體細胞中缺失一條染色體的果蠅可以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缺失純合體則無法存活。假設下列雜交子代數量均足夠多,回答下列問題。
(1)選網狀翅脈果蠅與純合野生型翅脈果蠅進行正反交,根據F1表型 (能或不能)判斷該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2)現有染色體分別缺失一條野生型翅脈與網狀翅脈果蠅及染色體數目正常的野生型翅脈與網狀翅脈果蠅若干,請設計雜交實驗,根據F1的表型確定N、n基因位于幾號常染色體上。寫出雜交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
(3)若已確定N、n基因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純合正常翅網狀翅脈與純合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雜交,F1表型為正常翅野生型翅脈,可推斷 為顯性性狀。
①F1相互交配得到F2,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可推斷D、d基因也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
②選雜合的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與雜合的正常翅網狀翅脈果蠅雜交,根據子代表型 (填“能”或“不能”)確定D、d基因也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答案】(1) 不能 基因位于常染色體與位于XY同源區段時正反交結果都相同
(2)實驗思路:選染色體數目正常的網狀翅脈該昆蟲,分布與Ⅱ、Ⅲ、Ⅳ號染色體缺失一條的野生型翅脈該昆蟲雜交,觀察并統計F1表型。預期結果及結論:若某組F1中出現網狀翅脈,其他兩組均未出現,則N基因就位于該組個體缺失染色體的同源染色體上。
(3) 正常翅 正常翅網狀翅脈:正常翅野生型翅脈:短粗翅野生型翅脈=1:2:1 不能 無論D、d基因是否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子代都有四種表現型,且比例為1:1:1:1
【分析】正反交實驗可判斷基因的位置,通過一次正反交能判斷細胞質遺傳和X染色體上的基因,但不能判斷位于常染色體和XY同源區段的基因,因為二者后代都只有顯性。
【詳解】(1)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選網狀翅脈果蠅與純合野生型翅脈果蠅進行正反交,親本的基因型是NN和nn,子代都是顯性;若基因位于XY同源區段,親本的基因型是XNXN和XnYn或XnXn和XNYN,子代都是顯性,故不能判斷該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因為基因位于常染色體與位于XY同源區段時正反交結果都相同。
(2)若想設計雜交實驗,根據F1的表型確定N、n基因位于幾號常染色體上,必需選測交,即能出現N0和nn雜交的情況,故選染色體數目正常的網狀翅脈該昆蟲,分別與Ⅱ、Ⅲ、Ⅳ號染色體缺失一條的野生型翅脈該昆蟲雜交,觀察并統計F1表型,若基因位于該對染色體,則為N0和nn雜交,若不位于該染色體,則為NN和nn的雜交,因此若某組F1中出現網狀翅脈,其他兩組均未出現,則N基因就位于該組個體缺失染色體的同源染色體上。
(3)已知野生型翅脈為顯性性狀,純合正常翅網狀翅脈與純合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雜交,F1表型為正常翅野生型翅脈,說明正常翅為顯性性狀。
①若兩對基因都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純合正常翅網狀翅脈的基因型是DDnn,純合短粗翅野生型翅脈的基因型是ddNN,F1的基因型是DdNn,但D和n、d和N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染色體上,故產生Dn、dN的兩種配子,F2的表現型是正常翅網狀翅脈DDnn:正常翅野生型翅脈DdNn:短粗翅野生型翅脈ddNN=1:2:1。
②選雜合的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ddNn與雜合的正常翅網狀翅脈果蠅Ddnn雜交,無論D、d基因是否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子代都有四種表現型,比例為1:1:1:1,因此不能判斷基因的位置。
7.(2024·全國·二模)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黃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同學甲用一只灰體雌蠅與一只黃體雄蠅雜交,子代中♀灰體:♀黃體:♂灰體:♂黃體為1:1:1:1.
(1)根據雜交結果, (填“能”或“不能”)判斷控制果蠅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2)若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上述親本雜交組合和雜交結果判斷,隱性性狀是 。
(3)若上述第(2)問條件成立,其他性狀未知。同學乙用純合紅眼灰體短翅雌果蠅與白眼黃體正常翅雄果蠅雜交,F1相互雜交,F2中眼色與翅型的表型及比例為紅眼正常翅:紅眼短翅:白眼正常翅:白眼短翅=9:3:3:1.同時F2中黃體性狀都是白眼果蠅,請回答以下問題:
①控制正常翅/短翅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②F2中灰體果蠅的表型及其比例為 (只考慮翅型和性別)。
③F2中紅眼正常翅中純合子的概率是 (XY視為純合子)。
【答案】(1) 不能 假設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或常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子代所產生的結果都符合
(2)黃體
(3) 常 正常翅雌性 :短翅雌性:正常翅雄性:短翅雄性=6 :2 :3: 1 2/9
【分析】1、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作伴性遺傳。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3、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1)假設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則同學甲的實驗中親本為(用A、a表示相關基因) XAXa與XaY,子代為XAXa :XaXa : XAY : XaY=1 : 1 :1 : 1,即♀灰體:♀黃體:♂灰體:♂黃體=1 :1:1:1,與 實驗結果相符;假設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則同學甲的實驗中親本為(用A、a 表示相關基 因)Aa與aa,子代無論雌雄均為Aa : aa=1 :1,♀灰體:♀黃體:♂灰體:♂黃體=1 :1:1 : 1,也與實驗結果相符。
(2)若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子代無論雌雄,均有黃體與灰體,則親本基因型為XAXa與XaY,XAXa對應灰體雌蠅,表現為顯性,則黃體為隱性性狀。
(3)①由題意可判斷出,控制紅眼/白眼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與灰體/黃體基因連鎖。而眼色與翅型符合自由組合規律,因此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②灰體為伴性遺傳,F2中灰體果蠅性別之比為雌:雄=2: 1,翅型為常染色體遺傳,F2中果蠅正常翅:短翅=3:1,兩 者符合自由組合,所以F2中灰體果蠅的表型及其比例為正常翅雌性:短翅雌性:正常翅雄性:短翅雄性=6:2:3 :1。
③F1相互雜交,F2中眼色與翅型的表型比為9:3: 3: 1,同時考慮XY顯性為純合子,所以F2中紅眼正常翅(雙顯)中純合子為2/9。
8.(2024·內蒙古赤峰·二模)我國是水稻(2N=24)的原產地之一,水稻是自花傳粉植物。我國科學家先后發現了水稻中高產基因O(OsDREB1C的簡寫)和籽粒“胖瘦(長寬比)”基因G(GSE9的簡寫),已知高產基因O是位于6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3)與野生型相比,敲除基因G導致粒長顯著增加、粒寬減小,表明決定胖粒的基因G是顯性基因。請以高產瘦粒水稻和非高產胖粒水稻純合體為親本設計實驗,確定基因G是否位于6號染色體上(對雜交操作技術不作要求、兩對等位基因均為完全顯性):
實驗思路: 。
預期結果及結論: 。
【答案】(3)實驗思路:讓高產瘦粒水稻和非高產胖粒水稻純合體雜交,F1自交得F2,觀察并統計F2表現型及比例。 若F2中高產胖粒:高產瘦粒:非高產胖粒:非高產瘦粒為9:3:3:1,則基因G不位于6
號染色體上;若F2中高產胖粒:高產瘦粒:非高產胖粒:非高產瘦粒不為9:3:3:1,則基因G位于6號染色體上。
【詳解】(3)高產基因O是位于6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若想確定基因G是否位于6號染色體上,讓高產瘦粒水稻基因型為OOgg和非高產胖粒水稻基因型為ooGG純合體雜交,F1基因型為OoGg,F1自交得F2,若基因G不位于,澤兩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2中的表型及比例為高產胖粒O_G_:高產瘦粒O_gg:非高產胖粒ooG_:非高產瘦粒oogg=9:3:3:1;若基因G位于6號染色體上,則兩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不為高產胖粒:高產瘦粒:非高產胖粒:非高產瘦粒不為9:3:3:1。
因此實驗思路:讓高產瘦粒水稻和非高產胖粒水稻純合體雜交,F1自交得F2,觀察并統計F2表現型及比例。
預期結果及結論:若F2中高產胖粒:高產瘦粒:非高產胖粒:非高產瘦粒為9:3:3:1,則基因G不位于6號染色體上;若F2中高產胖粒:高產瘦粒:非高產胖粒:非高產瘦粒不為9:3:3:1,則基因G位于6號染色體上。
9.(2024·寧夏銀川·二模)螢火蟲是二倍體生物,其體色由位于2號染色體上的一組復等位基因A+(紅色)、A(黃色)、a(棕色)控制,復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系是A+>A>a,含有A+雌配子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時,上述體色才能表現,否則表現為黑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3)請利用(2)題中F1的個體,設計實驗方案判斷B、b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
實驗思路:
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若子代 ,則B、b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若子代 ,則B、b基因是位于2號染色體上。
【答案】(3)方案一:黃色AaBb×黃色AaBb (方案二:黃色AaBb×棕色aaBb) 子代黃色:棕色:黑色=9∶3∶4 (黃色:棕色:黑色=3∶3∶2 ) 子代黃色:棕色:黑色=2∶1∶1 (黃色:棕色:黑色=1∶2∶1)
【詳解】(3)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B(b)基因是否也位于2號染色體上,如果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遵循連鎖定律,如果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子一代中黃色螢火蟲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B、b不在2號染色體上,則黃色個體隨機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黃色)∶aaB_(棕色)∶_ _bb(黑色)=9∶3∶4;如果位于2號染色體上,雌性親本基因型為Aabb,產生配子種類為Ab、ab,雄性親本產生的配子應含有aB,才會形成子一代中黃色個體AaBb,則子一代黃色個體產生兩種配子Ab∶aB=1∶1,自由交配的后代為黃色(AaBb)∶棕色(aaBB)∶黑色(AAbb)=2∶1∶1。也可選擇子一代黃色個體(AaBb)和棕色個體(aaBb)雜交,若B、b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兩對基因遵循
自由組合定律,子代黃色(A_B_)∶棕色(aaB_)∶黑色(__bb)=1/2×3/4∶1/2×1/4∶1×1/4=3∶3∶2;若B、b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AaBb產生aB和Ab兩種配子,aaBb產生aB和ab兩種配子,子代黃色∶棕色∶黑色=1∶2∶1。
10.(2024·黑龍江雙鴨山·三模)野生型果蠅(2n=8)都是灰體紅眼的純合子,在自然繁殖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性狀的突變體。某興趣小組同學以野生型及相關突變型果蠅為材料,開展有關遺傳學問題的研究和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2)果蠅的紅眼和白眼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一只野生型雄果蠅與一只白眼雌果蠅雜交,F1中紅眼均為雌果蠅,白眼均為雄果蠅,說明基因A/a位于 染色體上。F1果蠅隨機交配得F2,F2雌果蠅中純合子占 。
(3)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黑體受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以野生型灰體果蠅與突變型黑體果蠅為實驗材料,設計一次雜交實驗探究此相對性狀的顯隱關系,只寫出實驗思路即可。
實驗思路: 。
(4)果蠅翅型的野生型和長翅由一對基因B/b控制,野生型和殘翅由另一對基因D/d控制。兩只野生型果蠅相互交配,F1表型及比例為野生型♀∶殘翅♀∶野生型♂∶長翅♂∶殘翅♂∶無翅♂=6∶2∶3∶3∶1∶1。
①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分別是 ,F1的野生型雌果蠅與無翅雄果蠅相互交配,F2的野生型雌果蠅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
【答案】(2) X 1/2
(3)將灰體果蠅和黑體果蠅雜交獲得F1,觀察F1的表型
(4) D/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詳解】(1)果蠅一共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故野生型雄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形態有3+X+Y,共5種染色體。野生型雄果蠅的體細胞正常有兩個染色體組,有絲分裂后期加倍,有4個染色體組。
(2)一只野生型雄果蠅與一只白眼雌果蠅雜交,F1中眼色與性別相關說明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F1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F2雌果蠅為XAXa、XaXa因此F2雌果蠅中純合子占1/2。
(3)探究此相對性狀的顯隱關系,可以將灰體果蠅和黑體果蠅雜交獲得F1,觀察F1的表型。
(4)兩只野生型果蠅相互交配,F1表型及比例為野生型♀∶殘翅♀∶野生型♂∶長翅♂∶殘翅♂∶無翅♂=6∶2∶3∶3∶1∶1。分析可知,雙顯性為野生型,雙隱性為無翅個體,長翅均為雄性,可知B/b基因位于X
染色體上,故親本基因型可假定為DdXBXb和DdXBY,驗證可知符合題意,因此D/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F1的野生型雌果蠅與無翅雄果蠅相互交配,無翅雄果蠅基因型為ddXbY,F2的野生型雌果蠅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由此表可知果蠅的性別并不是由Y染色體決定,而是由X染色體的數量決定的,一個X染色體為雄性,兩個X染色體為雌性。
【穩態調節中的機理分析之真題篇】
1.(2023·河北·高考真題)采食減少是動物被感染后的適應性行為,可促進脂肪分解,產生β-羥基丁酸(BHB)為機體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統計其采食量并測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結果見圖1。測定BHB對體外培養的CD4+T細胞(一種輔助性T細胞)增殖及分泌干擾素-γ水平的影響,結果見圖2。已知干擾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問題: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據圖分析,其機理為 。
【答案】(4)采食量下降,機體產生BHB增多,促進CD4+T細胞增殖,干擾素-γ分泌量增加,機體免疫力提高
【詳解】(4)由圖1可知,采食量下降可促進機體BHB的生成;由圖2可知,BHB可促進CD4+T細胞增殖和CD4+T細胞分泌干擾素-γ,從而提高免疫力。
2.(2023·重慶·高考真題)某些過敏性哮喘患者體內B細胞活化的部分機制如圖所示,呼吸道上皮細胞接觸過敏原后,分泌細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細胞ILC2.活化的ILC2細胞分泌細胞因子IL-4,參與B細胞的激活。
(2)研究發現,肺中部分神經元釋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細胞。通過小鼠哮喘模型,發現哮喘小鼠肺組織中多巴胺含量較對照組明顯下降,推測多巴胺對ILC2細胞釋放IL-4的作用為 (填“抑制”或“促進”)。對哮喘小鼠靜脈注射多巴胺,待其進入肺部發揮作用后,與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過敏原特異性抗體和組(織)胺的含量會 、 和 。
(3)以上研究說明,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 。
【答案】(2) 抑制 不變 減少 減少
(3)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詳解】(2)根據題意可知,肺部的部分神經元釋放的多巴胺可以作用于ILC2細胞,在哮喘小鼠中ILC2細胞釋放更多的細胞因子IL-4,但是其肺組織中的多巴胺含量與正常小鼠體內相比明顯較低,因此可以推測多巴胺對ILC2細胞釋放IL-4作用是抑制。對哮喘小鼠靜脈注射多巴胺,其進入肺部后會抑制ILC2細胞釋放IL-4,因此與未注射多巴胺的小鼠相比IL-33的含量不變,過敏原特異性抗體含量減少,組織胺的含量會減少。
(3)機體維持穩態需要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進行調節。
3.(2023·天津·高考真題)植株根尖的生長素,主要由莖尖合成,運輸 至根尖。其在根尖運輸情況如圖1。
(3)綜上,推測NRP的作用機制為: ,進而促進根尖的生長。
【答案】(3)③維持PIN2在表皮細胞膜上的正確定位,保證生長素沿正確方向 運輸
【詳解】(3)根據上述研究,正常型個體只有頂膜有PIN蛋白分布,而NRP蛋白缺失型個體則在多處都有分布,推測N蛋白的作用是:維持PIN2在表皮細胞膜上的正確定位,保證生長素沿正確方向 運輸。
4.(2022·廣東·高考真題)迄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清零的防疫總方針。圖中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病毒及免疫指標的變化趨勢。
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曲線①、②上升部分)。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表明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關性,其機理是 。此外,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過程中還參與 過程。
【答案】(1) 特異性 T細胞接受刺激后會分泌淋巴因子,該物質可促進大部分的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可以分泌抗體 細胞免疫
【詳解】(1)分析圖a曲線可知,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曲線①②上升,說明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但抗體還未產生,說明此時特異性免疫尚未被激活。體液免疫中,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分化成記憶細胞。故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的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相關性,即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的過程中還參與了細胞免疫過程。
5.(2021·浙江·高考真題)為探究酒精對動物行為的影響,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系列實驗。
實驗材料: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間腦蟾蜍,小濾紙片,任氏液,0.1% 、0.2%和 1%酒精,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T),1%硫酸溶液等。
(要求與說明:間腦蟾蜍是指切除了大腦和部分間腦、相關機能正常的蟾蜍;任氏液為兩棲類的生理鹽水;3 種酒精濃度分別對應人血液中輕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濃度;酒精、NA和 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種神經遞質;PT是NA受體的抑制劑。實驗條件適宜)
實驗過程與結果或結論:
過程 結果或結論
實驗1 ①取蟾蜍坐骨神經-胖腸肌標本,分別檢測動作電位大小、動作電位傳導速率和肌肉收縮張力;②以1%酒精連續滴加標本5min 后,再分別檢測上述指標。 結果: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2 ①用1%硫酸刺激間腦蟾蜍一側后肢的中趾趾端,測定屈反射時長,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間腦斷面;②分別用含有50 μL的任氏液、不同濃度酒精的小濾紙片處理間腦斷面,每次處理后重復①。 結果的記錄表格:________________。 結論:酒精會顯著延長屈反射時長,其數值隨酒精濃度升高而變大。
為了進一步研究酒精延長屈反射時長的機理,選取實驗2中某一濃度的酒精用于實驗3。
實驗3 ①取5組間腦蟾蜍,用任氏液、NA、PT 和酒精等處理;②用1%硫酸刺激間腦蟾蜍一側后肢的中趾趾端,測定屈反射時長 結論:NA 與其受體結合,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酒精通過NA受體參與的途徑,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2)設計用于記錄實驗2 結果的表格
(3)依據實驗2、3 的結論,實驗3 的分組應為;
A組:任氏液;
B組: ;
C組: ;
D組: ;
E組: 。
(4)酒后駕車屬于危險的駕駛行為,由本實驗結果推測其可能的生物學機理是 。
【答案】 離體條件下,施加1%酒精,對神經肌肉接點、肌肉收縮功能沒有顯著影響 表 不同濃度酒精對間腦蟾蜍屈反射時長的影響
處理因素
空白對照 任氏液 0.1%酒精 0.2%酒精 1% 酒精
屈反射時長
NA PT NA +PT 酒精+ PT 酒精顯著延長屈反射時長,酒后駕車導致司機反應遲鈍
【分析】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維持其離體組織正常活動所需的理化條件比較簡單,易于建立和控制。因此,在實驗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來觀察興奮與興奮性、刺激與肌肉收縮等基本生命現象和過程。
【詳解】(1)從實驗1的結果直方圖中可以看出,對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使用1%酒精連續滴加標本5min處理后,動作電位大小、動作電位傳導速率、肌肉收縮張力的相對值與處理前的相對值基本相同。說明在離體條件下,施加1%酒精,對神經肌肉接點、肌肉收縮功能沒有顯著影響。
(2)根據實驗2的結論“酒精會顯著延長屈反射時長,其數值隨酒精濃度升高而變大”,可以推導出實驗2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酒精,因變量是間腦蟾蜍屈反射的時長。由于題干明確3種濃度的酒精均用任氏液配置,所以除空白對照外,還應增加一組使用任氏液的實驗,以排除任氏液的影響。表格設計如下:
(3)因為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所以實驗應設置只使用任氏液作為對照組,屈反射時間短;同時還要設置使用NA(神經遞質)、PT(NA受體抑制劑)和NA+PT的三個實驗組,當實驗結果為NA組屈反射時間長,PT組屈反射時間短。而NA、PT同時使用屈反射時間也較短,可能是由于PT是NA受體的抑制劑,會導致PT與NA受體結合,使NA無法起到作用。這樣才能得出“NA與其受體結合,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的結論。還要再設置酒精+PT的實驗組,若實驗結果與NA+PT組相同,這才能說明酒精具有類似NA的作用,進而才能得出“酒精通過NA受體參與的途徑,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的結論。
(4)根據實驗3的結論“酒精通過NA受體參與的途徑,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所以酒后駕車會導致司機反應遲鈍,屬于危險的駕駛行為。
【穩態調節中的機理分析之模考題篇】
6.(2024·海南儋州·一模)炎癥反應是機體針對感染和損傷的一種防御機制。免疫細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來病原體及壞死組織,但促炎因子產生過多會造成繼發性組織損傷。發生炎癥反應后,人體可以通過穩態調節機制,緩解炎癥反應,部分機理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4)臨床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適宜電流刺激迷走神經的方式來控制炎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該治療方式的機理可能是 。
【答案】(4)電刺激迷走神經使其興奮,引起脾神經興奮并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促進T細胞分泌乙酰膽堿,進而抑制巨噬細胞分泌炎癥細胞因子,以減緩炎癥癥狀
【詳解】(4)臨床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適宜電流刺激迷走神經的方式來控制炎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其治療的機理可能為:電刺激迷走神經使其興奮,引起脾神經興奮并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促進T細胞分泌乙酰膽堿,進而抑制巨噬細胞分泌炎癥細胞因子,以減緩炎癥癥狀。
7.(2024·安徽·二模)臨床上常用的以嗎啡為代表的麻醉性鎮痛藥具有一定的成癮性。科學家為研究新型鎮痛藥的作用機理,構建了痛覺產生過程中的部分神經通路模型(圖乙為圖甲部分結構進一步放大、細化),并在神經培養液中完成電刺激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4)據圖分析,嗎啡鎮痛的作用機理有 。
【答案】(4)嗎啡通過激活突觸前膜上的相關受體,引起一系列反應,使神經遞質(或致痛物質)釋放減少,最終減弱或阻滯痛覺信號的傳遞,產生鎮痛作用
【詳解】由圖中X的作用機制可知,嗎啡可能與突觸前膜上的相關受體結合,引起一系列反應,阻斷神經遞質等物質的釋放,從而阻斷或抑制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最終減弱或阻滯痛覺信號的傳遞,產生鎮痛作用。
8.(2024·北京順義·一模)星形膠質細胞中的T蛋白與動物學習記憶能力有關。科研人員對T蛋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列研究。
(1)星形膠質細胞的 末梢與神經元胞體或樹突相接近形成 ,其形態、功能和數量會影響學習記憶能力。
(2)科研人員獲得星形膠質細胞中敲除T基因的小鼠X,進行兩組實驗。實驗一:在水槽中放置一平臺,對小鼠進行5天平臺實驗,測定野生型和小鼠X 到達平臺所用時間,結果如圖1。實驗二:將野生型和小鼠X 置于暗箱中,記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可反映小鼠運動能力),結果如圖2。
①圖1顯示,與野生型相比,小鼠X到達平臺的時間更長。請提出兩種合理的假設解釋實驗結果。
假設一: 。
假設二: 。
②圖2實驗結果排除了假設 。
(3)科學家顯微拍攝野生型和小鼠X的神經細胞,發現小鼠X誨馬區的突觸數量顯著降低。為研究T蛋白缺失導致突觸數量降低的原因,還需在細胞水平上進一步觀察記錄 。
(4)鈣波指細胞內的鈣在某個區域瞬時性增高,并以很快的速度在細胞內傳播。鈣波強度可調節星形膠質細胞與神經元間的交流,以及神經細胞的發育。A蛋白位于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膜上,敲除A基因,鈣波強度減弱。敲除T基因的小鼠,A基因啟動子區域維持甲基化修飾。請綜合分析,完善T蛋白影響學習記憶的機理 (使用文字、箭頭和“+、-”表示)。
【答案】(1) 軸突 突觸
(2) 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 (或敲除 T蛋白后會導致小鼠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運動能力;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正常精神狀態 (或敲除T蛋白后會導致小鼠運動能力下降或出現精神障礙) 二
(3)海馬區神經細胞的數量和突起(或軸突、樹突)數量
(4)
【分析】1、學習是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記憶則是將獲得的經驗進行貯存和再現。
2、學習和記憶的機理:
①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②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海馬的腦區有關;③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詳解】(1)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海馬的腦區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因此星形膠質細胞的軸突末梢與神經元胞體或樹突相接近形成突觸,其形態、功能和數量會影響學習記憶能力。
(2)①圖1顯示,與野生型相比,小鼠X到達平臺的時間更長,可能是小鼠X缺乏T蛋白,使小鼠學習記憶能力下降,也有可能是可能是小鼠X缺乏T蛋白使小鼠的運動能力下降,因此可做出假設:
假設一: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 (或敲除 T蛋白后會導致小鼠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假設二: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運動能力;T蛋白可維持小鼠的正常精神狀態 (或敲除T蛋白后會導致小鼠運動能力下降或出現精神障礙);
②由圖2可以看出,小鼠X的運動軌跡與野生型的運動軌跡差別不大,說明缺乏T蛋白對小鼠的運動能力影響不大,因此排除假設二。
(3)研究T蛋白缺失導致突觸數量降低的原因,還需在細胞水平上進一步觀察記錄小鼠X海馬區神經細胞的數量和突起(或軸突、樹突)數量,并與野生型進行比較;
(4)由題意可知,A蛋白位于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膜上,敲除A基因,鈣波強度減弱。敲除T基因的小鼠,A基因啟動子區域維持甲基化修飾,可以得出T蛋白影響學習記憶的機理為:T蛋白促進A基因去甲基化,促進A蛋白的合成,使鈣波強度增強,增加突觸的數量,從而增強學習記憶能力。
9.(2024·廣西·模擬預測)抑郁癥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其實抑郁癥并不可怕,科學家對它的發病機理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這將更有利于我們戰勝抑郁。根據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1)關于抑郁癥發病機理的單胺假說認為抑郁癥的發生與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缺乏有關。5-HT合成、釋放、作用,回收及滅活的過程如圖所示。
②臨床上可用藥物SSRIs來提高抑郁癥患者突觸間隙中5-HT含量,以緩解抑郁癥狀。根據上圖提供的有關信息,試分析藥物SSRIs的作用機理可能是 (答3點)。
(2)5-HT是海馬區產生的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可使人體產生愉悅的情緒。其分泌調節機制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如下圖)。檢查發現,抑郁小鼠的海馬區神經元細胞受損嚴重。
②關于郁癥發病機理的神經內分泌假說認為抑郁癥與小鼠的HPA軸被過度激活有關,結合上圖分析HPA軸過度激活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促進突觸前膜釋放5—HT;抑制5—HT轉運載體對5—HT的轉運;抑制單胺氧化酶活性,減少5—HT轉化為5—羥吲哚乙酸從而隨尿液排出
(2) 下丘腦、垂體以及腎上腺皮質缺少5-HT受體,5-HT的對三者的抑制作用減弱
【詳解】(1)②由題意可知,抑郁癥的發生與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5-HT)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缺乏有關。由于5-羥色胺(5-HT)是由突觸前膜釋放的,發揮作用后被單胺氧化酶(Maoa)催化分解或被5—HT轉運載體轉運回收了。而藥物SSRIs來提高抑郁癥患者突觸間隙中5-HT含量,作用機理可能是促進突觸前膜釋放5—HT;抑制5—HT轉運載體對5—HT的轉運;抑制單胺氧化酶活性,減少5—HT轉化為5—羥吲哚乙酸從而隨尿液排出。
(2)①由圖可知,ACTH是由垂體受到下丘腦合成分泌的激素甲的作用后合成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腎上腺皮質,因此ACTH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因此激素甲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
②下丘腦、垂體以及腎上腺皮質缺少5-HT受體,5-HT對三者的抑制作用減弱,從而使得下丘腦、垂體以及腎上腺皮質釋放更多的相應激素,即HPA軸過度激活。
10.(2024·新疆·二模)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合成并釋放多巴胺)損傷,造成患者肌細胞過度興奮,收縮增強,出現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癥狀。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GADD153基因表達過量會加速細胞凋亡。回答下列問題。
(3)用適宜濃度 MPP (一種神經毒素)處理神經細胞,制成帕金森病模型細胞。某研究小組用不同濃度的肉蓯蓉提取物處理帕金森病模型細胞,細胞的存活率和細胞內GADD153 基因表達量如下圖所示。
圖示結果說明肉蓯蓉提取物對帕金森病模型細胞有保護作用,保護作用隨肉蓯蓉提取物濃度的增大而加強,其機理可能是 。
【答案】(3)肉蓯蓉提取物通過抑制細胞內GADD153 基因的表達提高細胞的存活率
【詳解】(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隨肉蓯蓉提取物濃度的增大,細胞的存活率逐漸升高,GADD153 基因的表達量逐漸降低,由此推測,圖示結果說明肉蓯蓉提取物對帕金森病模型細胞有保護作用,保護作用隨肉蓯蓉提取物濃度的增大而加強,其機理可能是肉蓯蓉提取物通過抑制細胞內GADD153基因的表達提高細胞的存活率
【生態環境中的措施意義之真題篇】
1.(2024·浙江·高考真題)不經意間觀察到一些自然現象,細究之下,其實有內在的邏輯。回答下列問題:
(1)隨著春天的來臨,內蒙古草原綠意漸濃,久違的動物們紛紛現身,這種場景的出現體現了生態系統的 功能;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覓食,他們之間雖然食性相似但是競爭不明顯,可以用 來解釋;草原群落的演替結果在幾年內并不容易觀察到,其原因是:植物每年的生長季短,且常遭食草動物啃食,導致 不易。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不再主動獵狼,但狼也只是偶見于內蒙古草原地區。從狼在食物鏈中所處營養級的角度分析,他無法在牧區立足的原因有 。為了畜牧業的興旺,牧民們對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一定的干預,例如對牛羊取食之余牧草及時收割、打包,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這項干預措施的意義有 。
(2)學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了一些現象,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木本植物,多數體表顏色較深,如葉為墨綠色,莖或枝條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熱地帶的木本植物,往往體表顏色較淺,如葉為淺綠色,莖或枝條為淺綠色。有些學者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利于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
Ⅰ.某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以驗證學者們的解釋是否正確。在①②④各環節的選項中,分別選擇1-2項,填入方案中的空格,完善一套實驗方案,使之簡單,可行。
①實驗材料或器材的選擇預處理: ;
A.兩組等容量的燒杯,燒杯內盛滿水
B.兩種生長狀態類似且體表顏色深淺有明顯差異的灌木
C.一組燒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另一組不涂
D.所有植物根植于相同條件的土壤中
②選定正確的監測指標: ;
A.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值 B.溫度
C.植物根長的增加值 D.植物高度的增加值
③實驗處理和過程:仿照寒冷地帶的自然光照條件,將兩組材料置于低溫條件下(4℃),每次光照5小時。記錄處理前后指標的量值。實驗重復3次。
④預測實驗結果和得出實驗結論。若 ,則學者們的說法成立;否則無法成立。
A.深色組水體的溫度值高于淺色組
B.深色組植物體表的溫度值高于淺色組
C.深色組植物高度的增加值大于淺色組
D.深色組與淺色組測得的指標差異顯著
Ⅱ.上述實驗環節中,選定此監測指標的理由是:ⅰ ,ⅱ監測便捷。
Ⅲ.結合本實驗的研究結果,植物吸收的太陽能既能用于 ,又能用于 。
Ⅳ.基于本實驗,為了讓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點即可)。
【答案】(1)信息傳遞 生態位分化 植物的生長發育 狼所處的營養級高,歸屬該營養級的能量少,該營養級的個體數量相對較少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
(2) AC/BD B A 實驗操作簡便 光合作用 植物體溫度的維持 覆蓋較深顏色的薄膜
【詳解】(1)①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和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三大基本功能,春天的來臨,內蒙古草原綠意漸濃,久違的動物們紛紛現身,這種場景的出現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
②當兩個物種的生態位有重疊時,往往通過自然選擇作用使各自的生態位發生變化,從而減少或排除競爭,使得它們共同生存下來,這種現象稱為生態位分化,因此可以用生態位分化來解釋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覓食,他們之間雖然食性相似但是競爭不明顯的現象。
③草原群落的演替結果在幾年內并不容易觀察到,其原因是:植物每年的生長季短,且常遭食草動物啃食,導致植物的生長發育不易。
④能量傳遞的特點是逐級遞減,由于狼所處的營養級高,則歸屬該營養級的能量少,該營養級的個體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即使人們不再主動獵狼,但狼也只是偶見于內蒙古草原地區。
⑤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功能解釋,對牛羊取食之余牧草及時收割、打包,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意的方向。
(2)①題干分析,實驗的實驗目的主要是探究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因此實驗自變量是兩種生長狀態類似且體表顏色深淺有明顯差異的灌木,實驗的檢測指標是溫度的變化,可通過測定培養兩種植物的水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因此選擇AC或BD。
②實驗的實驗目的主要是探究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最簡便的檢測指標就是燒杯內水的溫度的變化。
③實驗自變量是植物的種類,水溫的改變就取決于植物的種類,因此若深色組水體的溫度值高于淺色組,則說明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利于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
④上述實驗環節中,選定此監測指標的理由是:實驗操作簡便以及監測便捷。
⑤結合本實驗的研究結果,植物吸收的太陽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
⑥植物吸收的太陽能又能用于維持植物體的溫度,保證酶的活性。
⑦基于本實驗,為了讓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覆蓋較深顏色的薄膜,可以提高植物對太陽能的吸收。
2.(2023·遼寧·高考真題)遷徙鳥類與地球上不同生態系統、當地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文化的時空關聯,詮釋了“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遼東半島濱海濕地資源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通道中鳥類的重要停歇、覓食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5)為穩定發揮遼寧濱海濕地在鳥類遷徙過程中重要節點的作用,應采取 (答出兩點即可)等措施,對該區域濕地進行全面的保護。
【答案】(5)建立自然保護區;對改造的自然灘涂給予相應物質和能量的投入等
【詳解】(1)生態系統具有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三大基本功能。
(2)只有春才有“鳥浪”奇觀,這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特點。決定生物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最主要因素。
(3)由自然灘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養殖塘等人工環境成為了鳥類遷徙通道的覓食地,說明自然資源并非是狹隘的禁止開發利用,適度的人類生產活動會提高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4)鳥類在遷徙地覓食,因此決定各種鳥類種群數量變化的關鍵生物因素是濕地中的食物。
(5)對遼寧濱海濕地應建立自然保護區,同時對改造的自然灘涂要給予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協調,對該區域濕地進行全面的保護。
3.(2023·山西·高考真題)現發現一種水鳥主要在某湖區的淺水和泥灘中棲息,以湖區的某些植物為其主要的食物來源。回答下列問題。
(1)湖區的植物、水鳥、細菌等生物成分和無機環境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能量流經食物鏈上該種水鳥的示意圖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要研究湖區該種水鳥的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點即可)。該生態系統中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其意義是 。
【答案】(1)水鳥的同化作用 水鳥呼吸作用(細胞呼吸) 分解者分解作用
(2) 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它物種的關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詳解】(1)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據圖可知,①是水鳥水鳥的同化作用,②表示水鳥呼吸作用(細胞呼吸),③表示分解者分解作用。
(2)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水鳥屬于動物,研究其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它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3.(2022·湖北·高考真題)如圖為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3)如果圖中生產者是農作物棉花,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從物質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針對②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針對⑦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
【答案】(3)控制(減少)植食性動物的數量, 使棉花固定的能量盡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 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滿足光合作用對CO2需求,減少無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機肥,分解者分解有機物可產生更多無機鹽、CO2滿足棉花生長需要;噴淋降溫,緩解強光照和高溫導致的“午休”,滿足光合作用對CO2的需求
【詳解】(3)如果圖中生產者是農作物棉花,提高棉花產量,針對途徑②,可控制(減少)植食性動物的數量, 使棉花固定的能量盡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針對途徑⑦,可合理密植, 改善通風條件,滿足光合作用對CO2需求,減少無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機肥,分解者分解有機物可產生更多無機鹽、CO2滿足棉花生長需要;噴淋降溫,緩解強光照和高溫導致的“午休”,滿足光合作用對CO2的需求,從而可以增強光合作用。
5.(2021·全國·高考真題)捕食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沿食物鏈流動的。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會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這一現象對捕食者的意義是 (答出1點即可)。
【答案】 避免自己沒有食物,無法生存下去
【詳解】(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會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對捕食者而言,不會導致沒有獵物可以捕食而餓死,無法生存下去;
【生態環境中的措施意義之模考題篇】
6.(2024·山西呂梁·二模)科研人員以高寒草地為研究對象,以牦牛為放牧實驗家畜,設置禁牧、傳統放牧和夏季補飼放牧三種處理,其中傳統放牧設置的放牧強度為3頭牦牛/hm2(模擬重度放牧強度),夏季補飼處理設置相同的放牧強度,并在牦牛出牧前補飼1kg/d飼料,以此來探究夏季補飼放牧對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層以上植物的干重)和地上生物量組成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牦牛喜歡取食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4)根據圖1和圖2,提出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可行措施是 (答出一點即可)。
【答案】(4)適度放牧
【詳解】(4)適量放牧可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7.(2024·北京西城·一模)大氣氮沉降是指大氣中的含氮化合物通過降水和降塵被輸入到土壤或水體中,對植物生產力和生態系統碳循環等造成不良影響。為在植物多樣性降低和大氣氮沉降背景下,對草地生態系統進行科學管理,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
(3)科研人員對高植物多樣性群落也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3。結合圖1、圖3進行分析,提出保護土壤有機碳庫的兩條措施。
【答案】(3)保護并提高植物(物種)多樣性;采取措施減少大氣氮沉降(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適度放牧
【詳解】(3)結合圖1低多樣性、圖3高多樣性進行分析,提出保護土壤有機碳庫的措施保護并提高植物(物種)多樣性;采取措施減少大氣氮沉降(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適度放牧。
8.(2024·廣東茂名·二模)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混雜地區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持續推進面向生態修復的“最后一公里”,某團隊對珠三角河網區進行調查和研究,并開展生態修復實踐,相關調查結果見下表:
生境類型 群系類型 物種 種數 生活型 鄉土屬性
喬木 灌木 草本 鄉土植物占比 外來入侵植物占比
濱水 落羽杉群系 220 56 27 128 57.08% 5.94%
農田 木瓜+芭蕉群系 113 32 25 52 44.25% 5.31%
坑塘 構樹+芭蕉+象草群系 99 26 3 66 45.45% 10.10%
回答下列問題:
(4)調查發現塘基變窄、基面荒廢,河涌落羽杉群系單一,農田植物層更替周期短是導致“坑塘—河涌—苗圃”區域生態固碳功能和生物友好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態改造修復過程中可通過 措施改善此問題。
【答案】(4)適當增大塘基比,并種上喬灌草復層結構的植物;適當增大塘基比,增加構樹+木瓜/芭蕉+象草群系的植被;坑塘-河涌間,種植適合本地的觀賞性植物,如大葉紫薇;農田生境中,種植蜜源、食物源花植物、宿主果樹等
【詳解】(4)調查發現塘基變窄、基面荒廢,河涌落羽杉群系單一,農田植物層更替周期短是導致“坑塘—河涌—苗圃”區域生態固碳功能和生物友好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態改造修復過程中可通過適當增大塘基比,并種上喬灌草復層結構的植物;適當增大塘基比,增加構樹+木瓜/芭蕉+象草群系的植被;坑塘-河涌間,種植適合本地的觀賞性植物,如大葉紫薇;農田生境中,種植蜜源、食物源花植物、宿主果樹等措施改善此問題。
9.(2024·湖北·三模)在我國南方某地,小橋、流水、稻田、人家交織成的怡人景象成為美麗鄉村的典范。這里的稻田在近幾十年發生過顯著變化,曾經在稻田生活的青蛙和多種底棲動物如泥鰍、鱔魚、田螺等已經很少或幾乎絕跡。現在發展的“稻-魚-蛙”、“稻-萍-蟹”、“稻-蝦”等立體種養模式,使幾十年前“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逐漸“再生”。請分析回答:
(3)立體種養模式中,除水稻種植前施用有機肥外,種養過程中實現免化肥、免農藥,其生態意義是 。假設在一個種植周期中,稻田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為a,全部消費者獲得的能量為b,全部分解者獲得的能量為c,則a、b、c之間的關系成立的是 (填序號)。
①a+b=c ②ab>c ④a=b+c
【答案】
(3)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將害蟲數量長期控制在較低水平 ③
【詳解】(3)立體種養模式中,通過生物的種間關系控蟲,通過增施有機肥減少了化肥的使用,即實現了免化肥、免農藥,這樣可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將害蟲數量長期控制在較低水平。
由于被生產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儲存在生產者體內的能量等也來自于a,因此假設稻田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值為a,全部消費者所獲得的能量值為b,全部分解者所獲得的能量總值為c,則a、b、c三者的關系是a>b+c,又由于稻田中植物和動物的有機物會隨著人類的收獲而離開水稻田,因此稻田中分解者獲得的能量小于動物獲得的能量,即a>b>c,③正確。
10.(2024·山西運城·二模)蟒河景區位于山西省陽城縣東南40公里處,面積約58平方公里,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還有瀕危程度幾乎與大熊貓相同,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還有麝、金雕、金錢豹及山白樹、領春木、青檀、蘭草、山萸樹、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回答下列問題:
(1)該保護區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分層現象,決定這些植被地上分層的環境因素主要有 (答兩點);這種分層現象對于金雕、金錢豹等動物具有的意義是 。
【答案】(1) 光照和溫度 為動物提供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詳解】(1)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該保護區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分層現象,決定這些植被地上分層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和溫度。動物主要受食物和棲息空間的影響,因此這種分層現象對于金雕、金錢豹等動物具有的意義是為動物提供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非選擇題沖刺篇
【細胞代謝原因分析之真題篇】
1.(2023·浙江·高考真題)葉片是給植物其他器官提供有機物的“源”,果實是儲存有機物的“庫”。現以某植物為材料研究不同庫源比(以果實數量與葉片數量比值表示)對葉片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分配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1。
項目 甲組 乙組 丙組
處理
庫源比 1/2 1/4 1/6
單位葉面積葉綠素相對含量 78.7 75.5 75.0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9.31 8.99 8.75
果實中含13C光合產物(mg) 21.96 37.38 66.06
單果重(g) 11.81 12.21 19.59
注:①甲、乙、丙組均保留枝條頂部1個果實并分別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葉,用13CO2供應給各組保留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②凈光合速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從外界環境吸收的13CO2量。
回答下列問題:
(1)葉片葉綠素含量測定時,可先提取葉綠體色素,再進行測定。提取葉綠體色素時,選擇乙醇作為提取液的依據是 。
(2)研究光合產物從源分配到庫時,給葉片供應13CO2,13CO2先與葉綠體內的 結合而被固定,形成的產物還原為糖需接受光反應合成的 中的化學能。合成的糖分子運輸到果實等庫中。在本實驗中,選用13CO2的原因有 (答出2點即可)。
(3)分析實驗甲、乙、丙組結果可知,隨著該植物庫源比降低,葉凈光合速率 (填“升高”或“降低”)、果實中含13C光合產物的量 (填“增加”或“減少”)。庫源比降低導致果實單果重變化的原因是 。
2.(2022·山東·高考真題)強光條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過光合作用的利用量,過剩的光能可導致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出現光抑制現象。為探索油菜素內酯(BR)對光抑制的影響機制,將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進行分組和處理,如表所示,其中試劑L可抑制光反應關鍵蛋白的合成。各組幼苗均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的條件下用強光照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分組 處理
甲 清水
乙 BR
丙 BR+L
(2)強光照射后短時間內,蘋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應達到一定速率后不再增加,但氧氣的產生速率繼續增加。蘋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應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有 、 (答出2種原因即可);氧氣的產生速率繼續增加的原因是 。
3.(2022·浙江·高考真題)通過研究遮陰對花生光合作用的影響,為花生的合理間種提供依據。研究人員從開花至果實成熟,每天定時對花生植株進行遮陰處理。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處 指標

光飽和點(klx) 光補償點(lx) 低于5klx光合曲線的斜率(mgCO2.dm-2.hr-1.klx-1) 葉綠素含量(mg·dm-2) 單株光合產量(g干重) 單株葉光合產量(g干重) 單株果實光合產量(g干重)
不遮陰 40 550 1.22 2.09 18.92 3.25 8.25
遮陰2小時 35 515 1.23 2.66 18.84 3.05 8.21
遮陰4小時 30 500 1.46 3.03 16.64 3.05 6.13
注:光補償點指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的光強度。光合曲線指光強度與光合速率關系的曲線。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結果可知,花生可適應弱光環境,原因是在遮陰條件下,植株通過增加 ,提高吸收光的能力;結合光飽和點的變化趨勢,說明植株在較低光強度下也能達到最大的 ;結合光補償點的變化趨勢,說明植株通過降低 ,使其在較低的光強度下就開始了有機物的積累。根據表中 的指標可以判斷,實驗范圍內,遮陰時間越長,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
4.(2023·遼寧·高考真題)花生抗逆性強,部分品種可以在鹽堿土區種植。下圖是四個品種的花生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的葉綠素含量相對值(SPAD)(圖1)和凈光合速率(圖2)。回答下列問題:
在光照強度為500μmol·m2·s 、無NaCl添加的條件下,LH12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H1的光合速率,判斷的依據是 。在光照強度為1500μmolm2·s-1、NaCl添加量為3.0g·kg 的條件下,HY25的凈光合速率大于其他三個品種的凈光合速率,原因可能是HY25的 含量高,光反應生成更多的 ,促進了暗反應進行。
5.(2023·海南·高考真題)海南是我國火龍果的主要種植區之一、由于火龍果是長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時間不足導致其不能正常開花,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夜間補光,使火龍果提前開花,提早上市。某團隊研究了同一光照強度下,不同補光光源和補光時間對火龍果成花的影響,結果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2)本次實驗結果表明,三種補光光源中最佳的是 ,該光源的最佳補光時間是 小時/天,判斷該光源是最佳補光光源的依據是 。
【細胞代謝原因分析之模考題篇】
6.(2024·四川廣安·二模)某科研小組為探究不同光質對銀杏實生苗光合色素和生理特性的影響,為優質銀杏實生苗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該科研小組以銀杏1年生實生苗為研究對象,測定第30天的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處理 葉綠素a(mg/g) 葉綠素b(mg/g) 株高(mm) 莖粗(mm)
全紅光 1.12 0.37 18.95 4.08
全藍光 0.66 0.93 14.25 5.86
紅藍復合光 0.99 0.69 17.64 5.17
白光 0.87 0.58 16.22 4.96
(2)實驗結果顯示,全紅光和全藍光處理會導致銀杏實生苗株高和莖粗發育不協調。為使銀杏實生苗的株高和莖粗都發育良好,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應選擇 光對銀杏實生苗進行處理,判斷的依據是 。
7.(2024·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三模)大豆和其他作物間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其中大豆—玉米的間作種植是一種常見的種植模式。某農業研究所研究了大豆、玉米的單作及兩者間作模式下,兩種農作物的光合指標及產量,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種植模式 葉綠素含量/(mg·g-1) 胞間CO2含量/(μmol·m-2·s-1)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單株平均產量/g
單作 大豆 20 279 16 103
玉米 50 306 18 265
間作 大豆 24 307 11 84
玉米 58 320 22 505
(2)大豆—玉米間作后,玉米的產量明顯提高。據表分析,原因是 (答出2點)。
(3)研究人員認為,大豆—玉米間作對于兩種農作物并不能都實現增產,其依據是 。
(4)某地積極推廣大豆—玉米間作模式,收獲大豆、玉米后,再將秸稈還田。結果發現每畝地能夠減少約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出現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
8.(2024·山西運城·二模)草莓口感獨特、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水果。為了彌補大棚草莓在秋冬季生長時光照不足的問題,科研人員以某草莓品種為材料,研究了不同顏色光照進行補光的效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光源 葉綠素含量(mg·g-1) 氣孔導度(mmol·m-2·s-1)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單果質量(g·果-1) 結果數(個·株-1)
CK組 1.13 308 16.04 12.11 9.9
T1組 2.31 313 16.32 14.51 13.2
T2組 1.79 310 15.39 18.07 12.7
注:CK組的處理為不補光;T1組的處理為補紅光;T2組的處理為補與T1組同等強度的白光。
(1)葉綠素含量升高后會通過增加 (填物質)的生成速率來提高草莓的暗反應速率。測定各組葉綠素含量時,每組選取葉片時應注意 ,紙層析法分離光合色素時,葉綠素a的條帶在葉綠素b之上,原因是 。
(2)假設實驗過程中各組實驗材料呼吸作用強度不變且相同,與CK組相比,T1組的凈光合速率升高,除該組植株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升高、固定光能增多外,其他可能原因有 。
9.(2024·安徽馬鞍山·三模)長江流域的油菜生產容易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一定時長的水淹對植物的根系造成脅迫從而造成減產。為進一步了解油菜在水淹脅迫下的生理狀況,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1)水淹脅迫對油菜凈光合速率的影響總體表現為 (填“促進”或“抑制”)。在該脅迫下,油菜容易發生倒伏現象而導致減產,推測其容易倒伏的原因 。
(2)通過實驗可知高濃度的CO2可以緩解水淹脅迫對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推測其原因是 。
10.(2024·浙江金華·二模)為研究Mg2+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2)為了進一步確定Mg2+影響光合能力的機理。科研人員研究發現,Mg2+是Rubisco酶(催化五碳糖與CO2反應的酶)的激活劑,Rubisco酶活性隨葉綠體內Mg2+濃度增大而增強,據此推測光合能力的周期性波動的原因 。推測植物在缺Mg2+的條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 (寫出2點)。
(3)為探究葉綠體中Mg2+節律性波動的原因,對多種突變體水稻進行實驗。通過檢測野生型、突變體MT3(MT3蛋白缺失,MT3蛋白為Mg2+轉運蛋白)的葉綠體中Mg2+含量變化如下圖所示,該結果可說明MT3蛋白缺失,導致Mg2+進入葉綠體的效率降低,且 (寫出兩點)。
【遺傳變異中變異類型確定之真題篇】
1.(2023·江蘇·高考真題)科學家在果蠅遺傳學研究中得到一些突變體。為了研究其遺傳特點,進行了一系列雜交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實驗中控制果蠅體色和剛毛長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雜交實驗及結果如下:
P 灰體長剛毛♀×黑檀體短剛毛 ↓F1 灰體長剛毛 測交F1灰體長剛毛 × 黑檀體短剛毛♀ ↓測交后代 灰體長剛毛 黑檀體短剛毛 1 : 1
據此分析,F1雄果蠅產生 種配子,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 。
(2)果蠅A1、A2、A3為3種不同眼色隱性突變體品系(突變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為了研究突變基因相對位置關系,進行兩兩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P A1×A2 ↓F1 野生型 P A2×A3 ↓F1 突變型 P A1×A3 ↓F1 野生型
據此分析A1、A2、A3和突變型F1四種突變體的基因型,在圖中標注它們的突變型基因與野生型基因之間的相對位置 (A1、A2、A3隱性突變基因分別用a1、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2.(2023·山西·高考真題)果蠅常用作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果蠅翅型的長翅和截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眼色的紅眼和紫眼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組以長翅紅眼、截翅紫眼果蠅為親本進行正反交實驗,雜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別為,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①的實驗結果);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②的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翅型的顯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2)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屬于伴性遺傳的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3.(2022·海南·高考真題)家蠶是二倍體生物(2n=56),雌、雄個體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蠶資源調查中發現了一些隱性純合突變體。這些突變體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體見表。回答下列問題。
突變體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體
第二隱性灰卵 a 12號
第二多星紋 b 12號
抗濃核病 d 15號
幼蠶巧克力色 e Z
(5)家蠶的成蟲稱為家蠶蛾,已知家蠶蛾有鱗毛和無鱗毛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若干只,設計實驗探究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
是Z染色體上(不考慮Z、W同源區段),并判斷有鱗毛和無鱗毛的顯隱性。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
4.(2022·廣東·高考真題)《詩經》以“蠶月條桑”描繪了古人種桑養蠶的勞動畫面,《天工開物》中“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種”,表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已擁有利用雜交手段培有蠶種的智慧,現代生物技術應用于蠶桑的遺傳育種,更為這歷史悠久的產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問題:
(3)研究小組了解到:①雄蠶產絲量高于雌蠶;②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③卵殼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控制;④黑殼卵經射線照射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可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且能正常表達。為達到基于卵殼顏色實現持續分離雌雄,滿足大規模生產對雄蠶需求的目的,該小組設計了一個誘變育種的方案。下圖為方案實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結果。
統計多組實驗結果后,發現大多數組別家蠶的性別比例與I組相近,有兩組(Ⅱ、Ⅲ)的性別比例非常特殊。綜合以上信息進行分析:
①Ⅰ組所得雌蠶的B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②將Ⅱ組所得雌蠶與白殼卵雄蠶(bb)雜交,子代中雌蠶的基因型是 (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這種雜交模式可持續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其優勢是可在卵期通過卵殼顏色篩選即可達到分離雌雄的目的。
③盡管Ⅲ組所得黑殼卵全部發育成雄蠶,但其后代仍無法實現持續分離雌雄,不能滿足生產需求,請簡要說明理由 。
【遺傳變異中變異類型確定之模考題篇】
5.(2024·安徽合肥·二模)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在剛孵化時,野生型家蠶的體色為黑色,突變體為咖啡色,已知體色受等位基因T、t控制,讓某突變體雌蠶與野生型雄蠶雜交,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體色的相關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不考慮性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判斷的依據是 。
6.(2024·山東泰安·二模)果蠅(2n=8)的Ⅰ號染色體為性染色體,Ⅱ、Ⅲ、Ⅳ號染色體為常染色體。野生型翅脈對網狀翅脈為顯性,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用N、n表示;短粗翅與正常翅受等位基因D、d控制。體細胞中缺失一條染色體的果蠅可以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缺失純合體則無法存活。假設下列雜交子代數量均足夠多,回答下列問題。
(1)選網狀翅脈果蠅與純合野生型翅脈果蠅進行正反交,根據F1表型 (能或不能)判斷該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2)現有染色體分別缺失一條野生型翅脈與網狀翅脈果蠅及染色體數目正常的野生型翅脈與網狀翅脈果蠅若干,請設計雜交實驗,根據F1的表型確定N、n基因位于幾號常染色體上。寫出雜交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
(3)若已確定N、n基因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純合正常翅網狀翅脈與純合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雜交,F1表型為正常翅野生型翅脈,可推斷 為顯性性狀。
①F1相互交配得到F2,若F2表型及比例為 ,可推斷D、d基因也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
②選雜合的短粗翅野生型翅脈果蠅與雜合的正常翅網狀翅脈果蠅雜交,根據子代表型 (填“能”或“不能”)確定D、d基因也位于Ⅱ號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7.(2024·全國·二模)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黃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同學甲用一只灰體雌蠅與一只黃體雄蠅雜交,子代中♀灰體:♀黃體:♂灰體:♂黃體為1:1:1:1.
(1)根據雜交結果, (填“能”或“不能”)判斷控制果蠅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理由是 。
(2)若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上述親本雜交組合和雜交結果判斷,隱性性狀是 。
(3)若上述第(2)問條件成立,其他性狀未知。同學乙用純合紅眼灰體短翅雌果蠅與白眼黃體正常翅雄果蠅雜交,F1相互雜交,F2中眼色與翅型的表型及比例為紅眼正常翅:紅眼短翅:白眼正常翅:白眼短翅=9:3:3:1.同時F2中黃體性狀都是白眼果蠅,請回答以下問題:
①控制正常翅/短翅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②F2中灰體果蠅的表型及其比例為 (只考慮翅型和性別)。
③F2中紅眼正常翅中純合子的概率是 (XY視為純合子)。
8.(2024·內蒙古赤峰·二模)我國是水稻(2N=24)的原產地之一,水稻是自花傳粉植物。我國科學家先后發現了水稻中高產基因O(OsDREB1C的簡寫)和籽粒“胖瘦(長寬比)”基因G(GSE9的簡寫),已知高產基因O是位于6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3)與野生型相比,敲除基因G導致粒長顯著增加、粒寬減小,表明決定胖粒的基因G是顯性基因。請以高產瘦粒水稻和非高產胖粒水稻純合體為親本設計實驗,確定基因G是否位于6號染色體上(對雜交操作技術不作要求、兩對等位基因均為完全顯性):
實驗思路: 。
預期結果及結論: 。
9.(2024·寧夏銀川·二模)螢火蟲是二倍體生物,其體色由位于2號染色體上的一組復等位基因A+(紅色)、A(黃色)、a(棕色)控制,復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系是A+>A>a,含有A+雌配子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時,上述體色才能表現,否則表現為黑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3)請利用(2)題中F1的個體,設計實驗方案判斷B、b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
實驗思路:
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若子代 ,則B、b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若子代 ,則B、b基因是位于2號染色體上。
10.(2024·黑龍江雙鴨山·三模)野生型果蠅(2n=8)都是灰體紅眼的純合子,在自然繁殖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性狀的突變體。某興趣小組同學以野生型及相關突變型果蠅為材料,開展有關遺傳學問題的研究和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2)果蠅的紅眼和白眼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一只野生型雄果蠅與一只白眼雌果蠅雜交,F1中紅眼均為雌果蠅,白眼均為雄果蠅,說明基因A/a位于 染色體上。F1果蠅隨機交配得F2,F2雌果蠅中純合子占 。
(3)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黑體受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以野生型灰體果蠅與突變型黑體果蠅為實驗材料,設計一次雜交實驗探究此相對性狀的顯隱關系,只寫出實驗思路即可。
實驗思路: 。
(4)果蠅翅型的野生型和長翅由一對基因B/b控制,野生型和殘翅由另一對基因D/d控制。兩只野生型果蠅相互交配,F1表型及比例為野生型♀∶殘翅♀∶野生型♂∶長翅♂∶殘翅♂∶無翅♂=6∶2∶3∶3∶1∶1。
①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分別是 ,F1的野生型雌果蠅與無翅雄果蠅相互交配,F2的野生型雌果蠅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
【穩態調節中的機理分析之真題篇】
1.(2023·河北·高考真題)采食減少是動物被感染后的適應性行為,可促進脂肪分解,產生β-羥基丁酸(BHB)為機體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統計其采食量并測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結果見圖1。測定BHB對體外培養的CD4+T細胞(一種輔助性T細胞)增殖及分泌干擾素-γ水平的影響,結果見圖2。已知干擾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問題: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據圖分析,其機理為 。
2.(2023·重慶·高考真題)某些過敏性哮喘患者體內B細胞活化的部分機制如圖所示,呼吸道上皮細胞接觸過敏原后,分泌細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細胞ILC2.活化的ILC2細胞分泌細胞因子IL-4,參與B細胞的激活。
(2)研究發現,肺中部分神經元釋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細胞。通過小鼠哮喘模型,發現哮喘小鼠肺組織中多巴胺含量較對照組明顯下降,推測多巴胺對ILC2細胞釋放IL-4的作用為 (填“抑制”或“促進”)。對哮喘小鼠靜脈注射多巴胺,待其進入肺部發揮作用后,與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過敏原特異性抗體和組(織)胺的含量會 、 和 。
(3)以上研究說明,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 。
3.(2023·天津·高考真題)植株根尖的生長素,主要由莖尖合成,運輸 至根尖。其在根尖運輸情況如圖1。
(3)綜上,推測NRP的作用機制為: ,進而促進根尖的生長。
4.(2022·廣東·高考真題)迄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清零的防疫總方針。圖中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病毒及免疫指標的變化趨勢。
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曲線①、②上升部分)。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表明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關性,其機理是 。此外,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過程中還參與 過程。
5.(2021·浙江·高考真題)為探究酒精對動物行為的影響,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系列實驗。
實驗材料: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間腦蟾蜍,小濾紙片,任氏液,0.1% 、0.2%和 1%酒精,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T),1%硫酸溶液等。
(要求與說明:間腦蟾蜍是指切除了大腦和部分間腦、相關機能正常的蟾蜍;任氏液為兩棲類的生理鹽水;3 種酒精濃度分別對應人血液中輕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濃度;酒精、NA和 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種神經遞質;PT是NA受體的抑制劑。實驗條件適宜)
實驗過程與結果或結論:
過程 結果或結論
實驗1 ①取蟾蜍坐骨神經-胖腸肌標本,分別檢測動作電位大小、動作電位傳導速率和肌肉收縮張力;②以1%酒精連續滴加標本5min 后,再分別檢測上述指標。 結果: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2 ①用1%硫酸刺激間腦蟾蜍一側后肢的中趾趾端,測定屈反射時長,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間腦斷面;②分別用含有50 μL的任氏液、不同濃度酒精的小濾紙片處理間腦斷面,每次處理后重復①。 結果的記錄表格:________________。 結論:酒精會顯著延長屈反射時長,其數值隨酒精濃度升高而變大。
為了進一步研究酒精延長屈反射時長的機理,選取實驗2中某一濃度的酒精用于實驗3。
實驗3 ①取5組間腦蟾蜍,用任氏液、NA、PT 和酒精等處理;②用1%硫酸刺激間腦蟾蜍一側后肢的中趾趾端,測定屈反射時長 結論:NA 與其受體結合,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酒精通過NA受體參與的途徑,顯著延長間腦蟾蜍的屈反射時長。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2)設計用于記錄實驗2 結果的表格
(3)依據實驗2、3 的結論,實驗3 的分組應為;
A組:任氏液;
B組: ;
C組: ;
D組: ;
E組: 。
(4)酒后駕車屬于危險的駕駛行為,由本實驗結果推測其可能的生物學機理是 。
【穩態調節中的機理分析之模考題篇】
6.(2024·海南儋州·一模)炎癥反應是機體針對感染和損傷的一種防御機制。免疫細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來病原體及壞死組織,但促炎因子產生過多會造成繼發性組織損傷。發生炎癥反應后,人體可以通過穩態調節機制,緩解炎癥反應,部分機理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4)臨床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適宜電流刺激迷走神經的方式來控制炎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該治療方式的機理可能是 。
7.(2024·安徽·二模)臨床上常用的以嗎啡為代表的麻醉性鎮痛藥具有一定的成癮性。科學家為研究新型鎮痛藥的作用機理,構建了痛覺產生過程中的部分神經通路模型(圖乙為圖甲部分結構進一步放大、細化),并在神經培養液中完成電刺激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4)據圖分析,嗎啡鎮痛的作用機理有 。
8.(2024·北京順義·一模)星形膠質細胞中的T蛋白與動物學習記憶能力有關。科研人員對T蛋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列研究。
(1)星形膠質細胞的 末梢與神經元胞體或樹突相接近形成 ,其形態、功能和數量會影響學習記憶能力。
(2)科研人員獲得星形膠質細胞中敲除T基因的小鼠X,進行兩組實驗。實驗一:在水槽中放置一平臺,對小鼠進行5天平臺實驗,測定野生型和小鼠X 到達平臺所用時間,結果如圖1。實驗二:將野生型和小鼠X 置于暗箱中,記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可反映小鼠運動能力),結果如圖2。
①圖1顯示,與野生型相比,小鼠X到達平臺的時間更長。請提出兩種合理的假設解釋實驗結果。
假設一: 。
假設二: 。
②圖2實驗結果排除了假設 。
(3)科學家顯微拍攝野生型和小鼠X的神經細胞,發現小鼠X誨馬區的突觸數量顯著降低。為研究T蛋白缺失導致突觸數量降低的原因,還需在細胞水平上進一步觀察記錄 。
(4)鈣波指細胞內的鈣在某個區域瞬時性增高,并以很快的速度在細胞內傳播。鈣波強度可調節星形膠質細胞與神經元間的交流,以及神經細胞的發育。A蛋白位于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膜上,敲除A基因,鈣波強度減弱。敲除T基因的小鼠,A基因啟動子區域維持甲基化修飾。請綜合分析,完善T蛋白影響學習記憶的機理 (使用文字、箭頭和“+、-”表示)。
9.(2024·廣西·模擬預測)抑郁癥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其實抑郁癥并不可怕,科學家對它的發病機理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這將更有利于我們戰勝抑郁。根據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1)關于抑郁癥發病機理的單胺假說認為抑郁癥的發生與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缺乏有關。5-HT合成、釋放、作用,回收及滅活的過程如圖所示。
②臨床上可用藥物SSRIs來提高抑郁癥患者突觸間隙中5-HT含量,以緩解抑郁癥狀。根據上圖提供的有關信息,試分析藥物SSRIs的作用機理可能是 (答3點)。
(2)5-HT是海馬區產生的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可使人體產生愉悅的情緒。其分泌調節機制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如下圖)。檢查發現,抑郁小鼠的海馬區神經元細胞受損嚴重。
②關于郁癥發病機理的神經內分泌假說認為抑郁癥與小鼠的HPA軸被過度激活有關,結合上圖分析HPA軸過度激活的原因可能是 。
10.(2024·新疆·二模)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合成并釋放多巴胺)損傷,造成患者肌細胞過度興奮,收縮增強,出現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癥狀。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GADD153基因表達過量會加速細胞凋亡。回答下列問題。
(3)用適宜濃度 MPP (一種神經毒素)處理神經細胞,制成帕金森病模型細胞。某研究小組用不同濃度的肉蓯蓉提取物處理帕金森病模型細胞,細胞的存活率和細胞內GADD153 基因表達量如下圖所示。
圖示結果說明肉蓯蓉提取物對帕金森病模型細胞有保護作用,保護作用隨肉蓯蓉提取物濃度的增大而加強,其機理可能是 。
【生態環境中的措施意義之真題篇】
1.(2024·浙江·高考真題)不經意間觀察到一些自然現象,細究之下,其實有內在的邏輯。回答下列問題:
(1)隨著春天的來臨,內蒙古草原綠意漸濃,久違的動物們紛紛現身,這種場景的出現體現了生態系統的 功能;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覓食,他們之間雖然食性相似但是競爭不明顯,可以用 來解釋;草原群落的演替結果在幾年內并不容易觀察到,其原因是:植物每年的生長季短,且常遭食草動物啃食,導致 不易。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不再主動獵狼,但狼也只是偶見于內蒙古草原地區。從狼在食物鏈中所處營養級的角度分析,他無法在牧區立足的原因有 。為了畜牧業的興旺,牧民們對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一定的干預,例如對牛羊取食之余牧草及時收割、打包,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這項干預措施的意義有 。
(2)學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了一些現象,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木本植物,多數體表顏色較深,如葉為墨綠色,莖或枝條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熱地帶的木本植物,往往體表顏色較淺,如葉為淺綠色,莖或枝條為淺綠色。有些學者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在寒冷環境下,深色體表的植物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利于維持細胞內酶的活性。
Ⅰ.某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以驗證學者們的解釋是否正確。在①②④各環節的選項中,分別選擇1-2項,填入方案中的空格,完善一套實驗方案,使之簡單,可行。
①實驗材料或器材的選擇預處理: ;
A.兩組等容量的燒杯,燒杯內盛滿水
B.兩種生長狀態類似且體表顏色深淺有明顯差異的灌木
C.一組燒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另一組不涂
D.所有植物根植于相同條件的土壤中
②選定正確的監測指標: ;
A.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值 B.溫度
C.植物根長的增加值 D.植物高度的增加值
③實驗處理和過程:仿照寒冷地帶的自然光照條件,將兩組材料置于低溫條件下(4℃),每次光照5小時。記錄處理前后指標的量值。實驗重復3次。
④預測實驗結果和得出實驗結論。若 ,則學者們的說法成立;否則無法成立。
A.深色組水體的溫度值高于淺色組
B.深色組植物體表的溫度值高于淺色組
C.深色組植物高度的增加值大于淺色組
D.深色組與淺色組測得的指標差異顯著
Ⅱ.上述實驗環節中,選定此監測指標的理由是:ⅰ ,ⅱ監測便捷。
Ⅲ.結合本實驗的研究結果,植物吸收的太陽能既能用于 ,又能用于 。
Ⅳ.基于本實驗,為了讓耐寒性較弱的行道樹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點即可)。
2.(2023·遼寧·高考真題)遷徙鳥類與地球上不同生態系統、當地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文化的時空關聯,詮釋了“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遼東半島濱海濕地資源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通道中鳥類的重要停歇、覓食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5)為穩定發揮遼寧濱海濕地在鳥類遷徙過程中重要節點的作用,應采取 (答出兩點即可)等措施,對該區域濕地進行全面的保護。
3.(2023·山西·高考真題)現發現一種水鳥主要在某湖區的淺水和泥灘中棲息,以湖區的某些植物為其主要的食物來源。回答下列問題。
(1)湖區的植物、水鳥、細菌等生物成分和無機環境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能量流經食物鏈上該種水鳥的示意圖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要研究湖區該種水鳥的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點即可)。該生態系統中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其意義是 。
3.(2022·湖北·高考真題)如圖為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3)如果圖中生產者是農作物棉花,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從物質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針對②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針對⑦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
5.(2021·全國·高考真題)捕食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沿食物鏈流動的。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會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這一現象對捕食者的意義是 (答出1點即可)。
【生態環境中的措施意義之模考題篇】
6.(2024·山西呂梁·二模)科研人員以高寒草地為研究對象,以牦牛為放牧實驗家畜,設置禁牧、傳統放牧和夏季補飼放牧三種處理,其中傳統放牧設置的放牧強度為3頭牦牛/hm2(模擬重度放牧強度),夏季補飼處理設置相同的放牧強度,并在牦牛出牧前補飼1kg/d飼料,以此來探究夏季補飼放牧對植物地上生
物量(土壤層以上植物的干重)和地上生物量組成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牦牛喜歡取食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4)根據圖1和圖2,提出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可行措施是 (答出一點即可)。
7.(2024·北京西城·一模)大氣氮沉降是指大氣中的含氮化合物通過降水和降塵被輸入到土壤或水體中,對植物生產力和生態系統碳循環等造成不良影響。為在植物多樣性降低和大氣氮沉降背景下,對草地生態系統進行科學管理,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
(3)科研人員對高植物多樣性群落也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3。結合圖1、圖3進行分析,提出保護土壤有機碳庫的兩條措施。
8.(2024·廣東茂名·二模)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混雜地區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持續推進面向生態修復的“最后一公里”,某團隊對珠三角河網區進行調查和研究,并開展生態修復實踐,相關調查結果見下表:
生境類型 群系類型 物種 種數 生活型 鄉土屬性
喬木 灌木 草本 鄉土植物占比 外來入侵植物占比
濱水 落羽杉群系 220 56 27 128 57.08% 5.94%
農田 木瓜+芭蕉群系 113 32 25 52 44.25% 5.31%
坑塘 構樹+芭蕉+象草群系 99 26 3 66 45.45% 10.10%
回答下列問題:
(4)調查發現塘基變窄、基面荒廢,河涌落羽杉群系單一,農田植物層更替周期短是導致“坑塘—河涌—苗圃”區域生態固碳功能和生物友好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態改造修復過程中可通過 措施改善此問題。
9.(2024·湖北·三模)在我國南方某地,小橋、流水、稻田、人家交織成的怡人景象成為美麗鄉村的典范。這里的稻田在近幾十年發生過顯著變化,曾經在稻田生活的青蛙和多種底棲動物如泥鰍、鱔魚、田螺等已經很少或幾乎絕跡。現在發展的“稻-魚-蛙”、“稻-萍-蟹”、“稻-蝦”等立體種養模式,使幾十年前“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逐漸“再生”。請分析回答:
(3)立體種養模式中,除水稻種植前施用有機肥外,種養過程中實現免化肥、免農藥,其生態意義是 。假設在一個種植周期中,稻田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為a,全部消費者獲得的能量為b,全部分解者獲得的能量為c,則a、b、c之間的關系成立的是 (填序號)。
①a+b=c ②ab>c ④a=b+c
10.(2024·山西運城·二模)蟒河景區位于山西省陽城縣東南40公里處,面積約58平方公里,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還有瀕危程度幾乎與大熊貓相同,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還有麝、金雕、金錢豹及山白樹、領春木、青檀、蘭草、山萸樹、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回答下列問題:
(1)該保護區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分層現象,決定這些植被地上分層的環境因素主要有 (答兩點);這種分層現象對于金雕、金錢豹等動物具有的意義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上饶市| 惠水县| 高平市| 新昌县| 泗水县| 渑池县| 宁海县| 汉川市| 微山县| 合肥市| 杭锦旗| 龙里县| 博罗县| 密云县| 黄冈市| 平泉县| 天等县| 英吉沙县| 迭部县| 湖南省| 凉山| 灵璧县| 南汇区| 巩义市| 玛纳斯县| 林口县| 开封县| 砀山县| 五大连池市| 沛县| 五台县| 信丰县| 台中县| 峨眉山市| 武鸣县| 镇宁| 呼和浩特市| 和静县| 丹凤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