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科學單元知識點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1.太陽是恒星,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會發(fā)光發(fā)熱,表面有黑子和耀斑;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體積只有地球的1/49。模擬實驗1:問題:為什么體積差異如此巨大的太陽和月球看起來差不多大?材料:觀察紙筒(模擬地球上的視角)小圓片(模擬月球)大圓片(模擬太陽)方法: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保持觀察紙筒的位置不變,通過觀察紙筒找到合適的小圓片位置并固定不變;前后移動大圓片,觀察大圓片移動到多遠的距離時,大小圓片看上去一樣大。現(xiàn)象:大圓片距離紙筒更遠,到一定距離時,看上去和小圓片一樣大。結論: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比月球到地球的距離遠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2.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根據(jù)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和方向變化來測量時間。3.一天之中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都在變化,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相反,早晨—中午—傍晚的影子分別在西—北—東方向;影子的長度與太陽的高度有關,太陽越低,影子越長,太陽越高,影子越短,早—中—晚的長度分別為長—短—長。實驗2:簡易日晷記錄一天中影子的變化4.影子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光源、遮擋物和屏。光源發(fā)出的光被遮擋物阻擋,在屏上面形成遮擋物的陰影,這就是影子。對比實驗3(1)實驗目的: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的照射角度的關系實驗方法:用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圓柱體,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觀察影子的變化。結論:通過改變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會發(fā)生變化。(2)實驗目的: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源所照射物體擺放方式的關系實驗方法:用手電筒分別照射不同擺放方式的圓柱體的側面。觀察、記錄不同擺放方式的圓柱體產生的影子。結論:通過改變物體的擺放方式,影子的形狀會發(fā)生變化(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形狀有關)。5.影子與天氣:陰天或多云的時候,云擋住了陽光,我們感到天色暗淡下來,是因為我們處在了云的影子里。6.我們看到的月球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做月相。一個月內,月相的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月相變化解析:月球本身并不會發(fā)光,我們看到的發(fā)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了太陽光。農歷每月初一,月亮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發(fā)亮的一面背對地球,與太陽同時升落,我們一天都看不到月亮,月相為新月或朔月。月亮漸漸移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區(qū)域,我們能夠看到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部分,并越來越多,月相依次經歷蛾眉月(初三初四)、上弦月(初七初八)、盈凸月(十二十三)。十五,月亮運行到太陽的對面,和太陽分別位于地球的兩邊,地球上看到月亮發(fā)亮的一面,月相為滿月。滿月過后,太陽和月球的位置又逐漸靠近,月相從右邊虧下去,下半月亮左面。依次經歷虧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虧眉月(又稱殘月、殘月蛾眉月)。7.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年齡大約45億年,表面由巖石構成。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永遠以同一面面向地球,這一面稱為月球的正面,永遠背對地球的一面稱為月球的背面。8.月球的顯著地貌是月海和環(huán)形山,在月球正面,月海更多。在月球背面,環(huán)形山更多。模擬實驗4 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猜想:環(huán)形山是流星、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的。材料:沙盤(模擬月球表面)、不同大小的圓球(模擬流星、小行星)。實驗步驟:(1)用不同大小的球撞擊沙盤,觀察記錄出現(xiàn)的“環(huán)形山”;(2)同一個球,用不同的速度撞擊沙盤,觀察記錄出現(xiàn)的“環(huán)形山”。實驗分析:撞擊球的大小、速度不同,可以產生不同大小的“環(huán)形山”。實驗結論: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測,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拓展:人類能不能在月球表面生存?月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沒有氧氣,沒有液態(tài)水,不能阻擋宇宙輻射,晝夜溫差極大,氣壓極低,這些都使人類無法在月球表面生存。9.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地球是球形。模擬實驗模擬實驗(1)實驗目的:模擬觀察進港口(從遠處駛來)和出港口(向遠處駛去)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模擬實驗(2)實驗目的:模擬觀察月食的形成,論證地球的形狀。手電筒模擬太陽,球和正方體模擬地球,白紙模擬月球。10.雖然有現(xiàn)象表明地球是球體,但當時大多數(shù)人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直到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發(fā)點。人們才開始接受地球是球體。11.觀察地球儀,發(fā)現(xiàn)地球的表面有豐富的液態(tài)水,水集中分布在海洋中,在陸地表面有河流和湖泊。在地球儀表面,水域用深淺不同的藍色表示。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統(tǒng)計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的面積,發(fā)現(xiàn)地球表面大約是三分地,七分水。盡管地球上水資源總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并不多,淡水資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起源于水,水在大氣、水域、生物體內進行著物質循環(huán)。水中可以溶解許多物質,水在固態(tài)、氣態(tài)、液態(tài)之間轉化的時候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因此,水對地球上的生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12.太陽、月球和地球的比較共同點:是球體,是屬于太陽系的天體太陽:恒星,太陽系核心,體積和質量巨大,會發(fā)光發(fā)熱,表面有黑子和耀斑……月球: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有月海和環(huán)形山,無大氣層(真空),體積和質量小,引力小……地球:行星,有豐富液態(tài)水,有大氣層,有生命,有適宜的溫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