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類別 教材配套資源 年段 高一年級課題 人作與天開|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主要特征及其價值和意義,認識中國古典園林與環境、歷史文化的關系,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掌握鑒賞園林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任務驅動的方式,探究并辨析營造古典園林疊石造景手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以及收集、整理、討論資料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課堂鑒賞學習及課前、課后自主學習,認識古典園林的人文內涵和意境美,增強文化自信,形成整體、理性、開放包容的審美觀。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通過鑒賞學習,了解古典園林藝術的主要特征及其價值和意義,感知古典園林的意境美,培養學生鑒賞園林的基本方法,逐步建立自己的審美觀。教學難點: 通過鑒賞學習,理解古典園林的審美理念——“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逐步學會理解古典園林意境美的構成要素與營造方式方法。教學過程一、初識園林 (1)組織課堂,教師出示名畫《獅子林》,請學生猜猜這幅神奇的畫它的創作靈感是什么呢?播放短視頻《獅子林》,設問,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2)同學發現了:這幅畫的靈感其實是來自于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蘇州有108座園林,但是獅子林是唯一一座禪意園林,假山,奇石,湖水,竹林,亭臺樓閣,一應俱全。 (3)獅子林的美源于太湖石,而瘦皺漏透成就了太湖石的美,請同學們來辯一辯,連一連,看看哪個是瘦、哪個是皺,哪個是漏,哪個是透?分組交流。 (4)中國古典園林主要分為私家園林和皇家園林,比較這兩張圖,試著說出這兩個園林山石的不同之處。 總結: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共同的追求。那就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林雖然需要人工的建造,但在造園時卻貴在隱藏人工的痕跡。也讓整個園林的建筑景致。自然而然,合乎其中,融為一體,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所謂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二、探究園林 (1)乾隆皇帝六次到蘇州,六次游了獅子林,穿行其間,竟然在其間迷了路,在假山間兜兜轉轉了兩個時辰,才從迷宮一樣的林中轉出來。但是這非但沒有使皇帝龍顏大怒,反而親筆御題“真趣”二字。提問:同學對此有什么自己的疑問嗎?“獅子林的假山是如何疊放的?它美在哪里?”它有哪些不同的品類?” (2)同學們結合導學單進行自主探究,自行確定一名組長和發言人,一會兒我們將請大家進行匯報交流。 (3)總結:主題妙,疊法巧,美感多,內涵深厚、變幻萬千、久看不厭, 三、營造園林 (1)利用中國古典園林疊山理水的造園手法為校園造境。 (2)今天,我們走進了獅子林,賞名畫,巧技藝,新營造,關于獅子林的造園藝術,尤其是假山堆疊藝術,其實都是造園者在堆置太湖石的過程中揉進了自己的意愿、情思和趣味,即以有形表現無形,以物質表現精神,以有限表現無限,以實境表現虛境,體現著一種情感意緒的關照。 (3)中國園林因其獨特的個性和成就在世界獨樹一幟,作為綜合性的藝術,涉及美術門類的各個領域,建筑、繪畫、書法、手工藝、設計、雕塑、織造等,具有很高的欣教學 賞和教育價值,要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扎實掌握。四、拓展: (1)要重點掌握幾個經典的園林建筑,如頤和園、拙政園。(2)中國園林建筑資源十分豐富,可結合參觀當地的園林,體會中國園林的特點。(3)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帶領同學一起查找咨詢園林名勝的資料,借此開拓學生的眼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