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人作與天開——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教學目標1.能判斷園林與合院建筑的空間位序關系,知曉其背后儒道互補的人文需求。 2.能為造園出謀劃策,知道園林疊山是我國獨創的一門造型藝術。 3.會分析疊石意境,理解逐夢桃園是文人的精神追求。 4.能區分不同造園風格,理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文人的山水棲居理想。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從文人造園的關鍵技巧、目的、審美趣味來深入探究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精髓。教學難點:山水園林與文人隱逸文化的關聯。教學過程一、尋境 問題情境1:今天我們很榮幸,有個園園主黃至筠老先生邀我們游園,可這東西南北四面門,我們該從哪一側登門拜訪呢? 學生活動:依據個人經驗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創設游園情境,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私家園林與所處的建筑群的位置關系以及其空間的布局特征,感受古典園林之悠深其背后儒道互補的人文需求。 入境 問題情境2:黃至筠老先生今天興致甚高,也給在座諸位出上了一道難題:他希望一日之內能在自家園林中遍覽四季山水,你有什么妙招幫他實現這一心愿? 學生活動: 1.經由小組討論后給出奇思妙想的方案,例如:托付夢中、四季山水畫屏、堆筑千米高山…… 2.對照個園四季假山實景,體驗造園的關鍵技巧——疊山理水。 設計意圖:挑戰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有益于學生拓寬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動機,學生將充滿期待地了解生活于200年前的黃園主是如何通過疊石實現這一夢想的。 問題情境3:疊山探訪——游賞個園的四季假山,分析每處小景的用石與疊石造型的特點,領會主人的心意,用四言的方式題寫對額。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單一,并進行交流與展示。 設計意圖:感受疊山所營造的詩畫意境,體悟園主的桃源夢,理解逐夢桃園是文人的精神追求。 問題情境4:游園中,南來訪客對園中疊山頗有見地,他認為疊山當有南北之分,且以丘壑自然之致為上。讓我們回溯疊山藝術的歷史發展來一窺南來訪客的疊山主張其背后的審美追求? 學生活動:對比秦漢、唐宋、明清不同時期的園林尺度與造園手法的區別,通過任務單二探討文人造園的審美趣味。 設計意圖:能區分真山大壑,小山假景,平岡小坂、陵阜陂陀的不同造園風格,逐漸理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文人的山水棲居理想。 化境(第2課時預告) 問題情境5:出于禮節,邀請黃至筠老先生回訪如今的杭州城市園林,以尋找我們曾經遺失的山水鄉愁。 學生活動:以此為契機設計一份圖文并茂的城市園林導覽,包括回訪線路、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必要的攻略說明。 設計意圖:關注傳統園林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從中獲得啟示并建立起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