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速記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速記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
一、單元內容:明朝的統治,明朝的對外關系,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明朝的滅亡,統一多民族國家 的鞏固和發展,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二、階段特征: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時期特征: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三、單元目標:
1. 通過了解明朝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
2. 通過了解明朝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對外關系。
3. 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響;
4. 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 5.通過明末李自成起義,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
6.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以及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 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 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7.通過了解清朝前期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8. 通過了解清朝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
9. 通過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 19 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 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
第 14 課 明朝的統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1368 年,朱元璋(明太祖)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同年,明軍攻占元大都, 結束了元朝對全國的統治。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1. 目的:為了鞏固統治,強化皇權。
2.措施
(1)全面改革官制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使行省的權力分散。
②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2)在中央:①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直接向皇帝負責。
②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軍 事大權。
(2)設立錦衣衛和東廠(廠衛制度)
目的:為監視官民,
內容:朱元璋 設立 錦衣衛 (掌管侍衛、緝捕、刑獄,保護皇帝,鎮壓官 民),明成祖成立東廠
(3)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3.特點:權力的分散與制衡(地方和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 責。)
4.作用(影響):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
★★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權力的變化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 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三、科舉考試的變化( 實行八股取士)
1.內容變化: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 四書 ”“五經 ”;
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隨意發揮。
2.形式變化:一律固定為“八股文 ”
含義: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 四個部分為主體,每個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被稱為“八股文 ”
3.危害:內容空疏,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被錄取后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四、經濟的發展
1.農業:明代引進了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清朝推廣)
2.手工業:①棉紡織業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②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③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暢銷海內外。 3.商業:商品經濟活躍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②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 晉商、
安徽的徽商。
第 15 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鄭和下西洋
1.前提:明朝國力雄厚,是世界強國。明成祖朱棣派遣。
2.特點:時間早、長(1405-1433年),次數多(7次),規模大,范圍廣 技術先進(造船業、航海業、指南針)。
3.范圍: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4.意義:①增進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友好往來;
②開創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
③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二、戚繼光抗倭
1.原因:倭患嚴重 2.性質:反侵略戰爭
3.影響:捍衛了我國領土主權,保衛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戚繼光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三、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四、明朝對外關系特點:有友好交往,有戰爭沖突。
第 16 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內容 地位
李時珍 《本草綱目》 記載了 1800 多種藥物,收錄藥方 1100 多個,附有 1100 多幅藥物形態圖。 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 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
(
要的地位。
)
宋應星 《天工開物》 把各生產部門分為 18 類,幾乎涵蓋了 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 加工部門。 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 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 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是一部科 技巨著,被譽為“中國 17 世紀的工藝百
科全書 ”。
徐光啟 《農政全書》 全書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 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 造、荒政等大類 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 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 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 學巨著。
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1.明長城:
(1) 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2)起止點: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3)特點(地位):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完善,工程質量更優異
(4)作用:位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萬里長 城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常被視為中華民 族精神的象征。
2.北京城:
(1)營建:在元大都基礎上擴建改造,明成祖時修建,1420 年基本建成,1421 年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
(2)組成:宮城、皇城、內城、外城。
(3)特點:①平面呈“ 凸 ”字型,②由一條中軸線對稱展開(中軸對稱、體現皇權)
(4)故宮: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是北京城的核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說和藝術
1.小說:明朝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
作品 作者 朝代 內容 成就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生動的 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 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民 群眾要求統一的強烈愿望。 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 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 小說之一。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揭示了從 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 嘴臉,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 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 爭。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 的優秀長篇小說
《西游記》 吳承恩 明朝中期 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 難歷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 神話小說。
★明朝小說繁榮的原因:①商品經濟和工商業市鎮的繁榮(經濟基礎) ②市民階層的不斷擴大(社會基
礎)③印刷技術的發展(技術基礎)
2.書畫:書法名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
3.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 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第 17 課 明朝的滅亡
一、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
①政治腐敗的表現: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皇室內部勾心斗角,紛爭不已;大臣們結黨營私,爭權 奪利。②社會動蕩: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兼并土地,肆意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
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起義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②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民不聊生
(2)過程:①李自成的隊伍稱為起義主力軍,提出“均田免賦 ”的口號。 ②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
③結果:1644 年 4 月,李自成率軍軍攻入北京城,明末崇禎皇帝自縊,統治 276 年的明王朝被推翻。
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①努爾哈赤:1616 年,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②皇太極:1635 年,改族名為滿洲;1636 年,改國號為清
③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后,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打敗李自成的 軍隊。
第 18 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u
(
東北地區
康熙
:兩次
雅克薩之戰
打敗沙俄。
中俄簽訂

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從法

上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
頁島在內,
是中國領土。
) (
清朝時期
)清朝對邊陸的管理
西北:新疆地區(西域) 1. 康熙:平定準噶爾叛亂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落的首領)。 2.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3.乾隆:設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 4.乾隆: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
東南:
臺灣
地區
(背景:明末,
荷蘭
殖民者侵占
臺灣
。1662
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鄭成
功將
臺灣作為抗清基地,是個人行為。)
2.康熙:1684
年,設
臺灣府
,隸屬福建省。
) (
西
)
西南:西藏地區 1.順治:冊封達賴。 2.康熙:冊封班禪。 3.雍正: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區政務。 4.乾隆: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歷代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
★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
★歷代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管轄
第 19 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原因:清朝前期,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2.表現
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②大力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淮河及大運河
③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④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棉花、甘蔗、煙草、茶葉、藥材等)。
3.作用:①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②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手工業發展
(1)清朝前期,絲織、棉織、印染、制瓷、制糖、制茶等手工業品種繁多,產品精良。
(2)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江寧機戶李扁擔、李東陽;佛山鎮棉織業手工工場。 特點:規模大、分工合作、雇傭關系(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2.商業發展
(1)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
(2)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為工商業市鎮(如吳江縣盛澤鎮“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湖北漢口鎮“人煙數十 里,賈戶數千家”)
(3)大城市工商業繁榮。北京、江寧(江蘇南京)、揚州、杭州、廣州、蘇州(乾隆時“十萬煙火 ”財富 “ 甲于天下 ”,地段“地值寸金”)。
(4)形成了大商幫,如山西的晉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
三、人口的增長
1.原因:清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
2.概況:康熙時,人口 1.5 億,乾隆末年,發展到 3 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3.帶來的問題:①人地矛盾逐漸突出 ②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③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 持續發展。
第 20 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一、軍機處的設立:康熙時期設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繞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抑制了 滿洲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了君權。
雍正時設立軍機房,后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軍機大臣由 皇帝親信大臣組成,是輔佐皇帝處理 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有皇帝裁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二、文字獄:
(1)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2)影響: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三、閉關鎖國政策:
(1)原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 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措施: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臺灣設立行政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等地, 作為對外通商口岸;1757 年,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3)影響: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 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 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第 21 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
1.地位: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 2.作者:前 80 回作者曹雪芹,高鶚續寫后 40 回。
3.內容: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 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4.特色:《紅樓夢》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二、昆曲與京劇藝術
1.昆曲(又稱昆劇、昆腔)
(1)發展: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明朝時,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清朝前期,發 展到頂峰。(2)代表:明代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舊的境地,成為統治階級和社會上層的玩物。由于脫離民眾和 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
2.京劇——國粹
(1)形成: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 年,乾隆 80 歲壽辰時,四大徽班進京。
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 ”(京劇誕生)
(2)特點: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 ”或“京劇 ”,成為最
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史料實證】
【時空觀念】
【歷史解釋】
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②消極: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唯物史觀】
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
提示: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戚家軍與其他愛 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
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戰爭。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
【家國情懷】
長城有什么作用?長城有何寓意? 軍事上,抵御了少數民族的南擾; 經濟上,促進了北疆經濟的開發;
政治上,是連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促進民族交融。
寓意: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它體現了 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政治:①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②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
經濟:①封建經濟繼續發展。②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獄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民族關系: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維護國家統一
對外關系:①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②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斗爭
一條主線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兩大危機 “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的落后和閉塞;出現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戰爭,如荷蘭入侵臺灣。
君主集權機構 錦衣衛、東廠、軍機處等。
邊疆行政機構 臺灣府、伊犁將軍、駐藏大臣等。
政權名稱 建立時間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滅亡時間
隋 581 年 漢族 楊堅(隋文帝) 長安(今陜西西安) 618 年
唐 618 年 漢族 李淵(唐高祖) 長安(今陜西西安) 907 年
北宋 960 年 漢族 趙匡胤(宋太祖) 東京(開封) 1127 年
遼(契丹) 10 世紀初(916 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上京臨潢府 1125 年
西夏 11 世紀前期(1038 年) 黨項族 元昊 興慶府 1227 年
金 1115 年 女真族 阿骨打(金太祖) 會寧—中都(今北京) 1234 年
南宋 1127 年 漢族 趙構(宋高宗) 臨安(今杭州) 1276 年
元 1271 年 蒙古族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1368 年
明 1638 年 漢族 朱元璋(明太祖) 應天府(今南京)—北 京 1644 年
清 1636 年 滿洲 皇太極 北京 1912 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百色市| 台南市| 石渠县| 大理市| 巴里| 唐河县| 南涧| 昭通市| 玉溪市| 定安县| 青州市| 萨迦县| 漯河市| 靖远县| 商城县| 台北县| 淮南市| 滨州市| 洪湖市| 邻水| 克东县| 新民市| 洪江市| 宜宾县| 西盟| 凤翔县| 冷水江市| 平原县| 张家港市| 醴陵市| 卫辉市| 彰化市| 利川市| 内丘县| 白玉县| 南川市| 永平县| 习水县| 来宾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