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 日期: 領導簽字:年級 五年級 授課教師任務名稱 風箏的魅力 藝術實踐 設計應用 課時 總課時 2第幾課時 1設計思路 收集展示--分析理解--欣賞聯想--探究質疑--體驗表現--綜合展示學習目標 審美感知: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如風箏的歷史、風箏的種類、結構特征及制作方法。 藝術表現:通過欣賞風箏,感受風箏的歷史魅力,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各式各樣的風箏。 創意實踐: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文化理解:感受風箏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從身邊事物出發認識風箏文化,了解風箏的來歷、作用,以及制作方法。教學難點 風箏工藝的掌握和實踐。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風箏教具、示范畫等。學生準備 鉛筆,橡皮,馬克筆等。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 境 導 入 2-3分鐘 古詩導入: 師:我國民間素有正月燈、二月“鷂”的習俗,同學們知道這里所說的“鷂”指的是什么嗎? 生:風箏 師:同學們答對了,是風箏的意思,自古以來描繪風箏的古詩有很多,誰能根據老師給的畫面來配一首古詩呢? 《村居》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這首詩描繪的是農歷早春二月春光明媚,柳絮紛飛的時節,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舒臂牽線,喜放風箏的情景。古代人們都特別喜歡放風箏,那么同學們喜不喜歡放風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乘著風箏走進今天的課堂。 揭示課題:《風箏的魅力》 組織教學, 做好上課準備。 準備畫筆畫本探 究 學 習 10分鐘 1、師:同學們知道風箏起源于那個國家嗎?那你們知道我國最大的風箏制造地是哪個城市嗎? 生:中國 山東省濰市 山東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 師:“隨著風箏飄啊飄,我們竟然來到了古代!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最早的風箏是由誰制造的?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風箏起源于(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的哲學家(墨翟)制造的。風箏又名紙鳶,風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代發明紙以后,風箏用紙張糊面,稱作“紙鳶”。 2、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關于風箏的資料?誰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了解關于風箏的發展? 生:風箏的發展:風箏最早出現與軍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風箏進行測距、傳訊、偵查。傳說公元202年,漢王劉邦率大軍進攻楚霸王項羽,在垓下把楚軍重重包圍,韓信為了瓦解項羽部下的軍心,在風箏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飛到楚營上空,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高唱楚歌,項羽士兵聽到熟悉的旋律,思鄉之情頓起,士氣低落,終不敵漢軍而敗。經過千余年的反復實踐、改進,風箏的扎制技術日臻精巧、合理且易于放飛。從唐朝開始風箏由軍用品轉而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饒有趣味的娛樂工具,“放風箏”這個民間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3、 風箏的種類及特點: 種類:硬翅類、軟翅類、板式類、串式類、桶式類(立體)等 特點:結構對稱 欣賞風箏 師:根據不同的種類,我們找一找風箏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點,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外形結構都是對稱的。風箏的圖案可以是不對稱的,但是結構一定是對稱的。 視頻、圖片播放 學生討論、總結示 范 引 領 2分鐘 師:了解了風箏的種類、特點和結構,下面老師就要給同學們演示一下如何來制作一個傳統的風箏。 中國傳統風箏的制作技藝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扎”、“糊”、“繪”、“綁”簡稱“四藝”扎骨架、糊紙面、繪花彩、綁風箏線。 板書示范 欣賞優秀學生作品練 習 輔 導 15分鐘 出示繪畫要求,教師巡視指導。 及時糾正學生構圖展 示 評 5分鐘 作品展示、評價 1、以小組為單位,選1-2幅作品展示 小組匯報 2、生評:其他小組成員點評 師總結拓 展 延 伸 1分鐘 安全教育 放風箏的注意事項: 1、最好選擇空曠的地方。 2、選擇沒有電線、樹等障礙的地方。 3、選擇人少、風箏少的地方。 4、雷雨天不能放風箏。課堂 總結 1分鐘板書設計教學特色 與成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