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四章 地球與宇宙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4節 月 相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月相現象及成因,認識月相變化規律及周期;了解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科學思維:能將月相與農歷日期相對應,根據信息判斷月相類型;探究實踐: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手段,結合模擬月球運動活動,探究月相的成因,增強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觀察、模擬等方法發現月相周期性的變化,提高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態度責任:體會觀察、模擬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保持探究宇宙的興趣,形成尊重事實的理念,通過我國詩歌中對月相的描述教育,形成民族自豪感。復習導入1)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__,北半球各地白晝比黑夜______,在北極地區出現_________現象。2) 全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天晝夜等長。3)在下面四個節日中,我國黑夜最長的一天是( ) A.勞動節 B.中秋節 C.元旦 D.國慶節北回歸線長極晝春分日 秋分日C新知講解月球和地球一樣不會發光,太陽總是把半個月球照亮。但我們看到的月球卻有圓缺的變化。這就是月相。活動:按如圖方式進行實驗(觀察月相現象):1)打開燈,觀察者面朝燈,把一個黑球置于觀察者和燈之間;2)分別按A→H的逆時針方向觀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狀;3)在圖4-23的空心球中用白粉筆涂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狀。活動:4)在圖4-23的空心球中用白粉筆涂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狀。ABCDEFGHA新知講解不同月相的視效果注意:①觀察時,應面向月球;②左東右西。新知講解一、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1)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2)月球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3)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點擊圖片可播放)新知講解2、月相的成因: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變化。(點擊圖片可播放)活動:1)在圖4-25的四個空白的圓中用鉛筆畫出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的月相(用斜線畫出暗部)。2)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新月上弦月下弦月滿月3、月相變化規律:(1)從月初到月底,月相變化依次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新月(2)四種典型月相:初一:新月 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滿月 廿二、三:下弦月新知講解4、特殊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1)新月:農歷初一前后,太陽、月球、地球一直線排列,且月球位于中間位置,月球背著太陽一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觀察到月球是暗的;(2)上弦月:農歷初七、八前后,日地連線與地月連線相垂直,月球西側被陽光照亮,從地球上觀察,西側一半月球有月光;地球新月上弦月新知講解(3)滿月:農歷十五、六前后,太陽、月球、地球一直線排列,且地球位于中間位置,月球被太陽照亮一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觀察到月球是明亮部分是圓亮的;(4)下弦月:農歷二十二、三前后,日地連線與地月連線相垂直,月球東側被陽光照亮,從地球上觀察,東側一半月球有月光。下弦月滿月新知講解月 相 月相圖 日月地位置 位置圖 視覺形狀 出現時間新 月上弦月滿 月下弦月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月居中)大致成直角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地居中)大致成直角不可見半圓亮面朝西半圓亮面朝東圓形初一十五、六初七、八廿二、三(5)月相變化規律:新知講解(6)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現象:月相雖有圓缺變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卻沒有什么變化,也就是說月球始終以同一個面對著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都是27.3天。活動:在觀察月相時我們發現,月面雖有圓缺變化,但月面面貌卻沒有變化,月球的一面始終朝著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為什么會這樣呢?請你做一做模擬實驗:把一枚1元的硬幣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幣代表月球。在模擬月球繞地球運動時,使一角硬幣的1字頂端始終朝著1元硬幣(如圖所示)。(1)1角硬幣環繞1元硬幣轉一圈時,1角硬幣自己轉了多少圈?(2)從地球上看月球,人們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轉動嗎?(3)由此可見,月球自己轉動一圈的時間與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圈的時間是怎樣的時間是怎樣的關系?1圈不能月球自轉一周時間與月球公轉一周時間是相同的所以,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的原因:月球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同。新知講解二、月相與農歷月份的確定:1、朔望月:(1)月相周期: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稱為月相變化的周期;(2)朔望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①農歷月份的編制依據:朔望月;②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③朔望月分大月和小月兩種,大月30天,小月29天。公歷日期(陽歷)農歷日期(陰歷)新知講解2、月相變化規律與傳統節日的關系:現在我們過的春節、端午、中秋和重陽等節日都是根據農歷確定的節日。春節(正月初一):新月;端午(五月初五):娥眉月中秋(八月十五):滿月;重陽(九月初九):凸月公歷農歷注意:①判斷月相,一定要先確認農歷日期,才能確定對應的月相。②光憑公歷日期,是無法確定月相的。拓展:4、月相變化與潮汐的關系:潮汐就是海水上漲,早漲為潮,晚漲為汐,通稱漲潮。其成因是因為海水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共同引力(以月亮引力為主)。每逢農歷初一(朔)、十五(望),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基本成一直線。這時太陽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強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稱為“大潮”。每逢農歷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這時太陽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潮力,使海水漲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稱為“小潮”。閱讀:錢塘江大潮是我國最著名的海潮。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錢江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錢江潮是在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和杭州灣喇叭口河口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在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地、月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和太陽產生的引潮力達到最大。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喇叭口的河口形狀使江面迅速變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錢江觀潮最著名的有一線潮、十字潮、回頭潮。錢江潮錢江潮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月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月相變化是月球形狀在變化B.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狀況的表現C.“月有陰晴圓缺”,說明天氣條件的不同產生了月相變化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視形狀D課堂練習2、下列詩詞所描述的月相出現在農歷相同日期的是( )①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課堂練習3、讀圖,有關大潮、小潮出現日期的月相的敘述,其中正確的一組是( )①圖中大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圖中大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滿月③圖中小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圖中小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課堂練習4、2022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地球大約處于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和當晚的月相是( )A.甲、A B.丙、D C.乙、D D.丁、BC課堂練習5、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有規律地變動(如圖所示)。(1)在位置1時,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2)從位置1到位置2,月相變化剛好經歷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表示 (填“農歷”或“公歷”)一個月。新月農歷課堂練習6、讀圖回答:(1)繪制出新月的月相圖為________。(2)中秋節的晚上出現的月相是圖中的________。(3)小明說月球在A處時看到了新月現象,小強說月球在D處時看到了滿月現象,他們兩人中誰的話可信?為什么?●乙都不可信,因為A處將看到的是滿月而D處看到的應是下弦月課堂總結1、月相:地球上觀察到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各種圓缺形態;2、月相變化: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視形狀在不斷地變化著。3、月相變化原因:① 月球自轉同時繞地球公轉運動;②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4、月相變化規律:(1)特殊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2)月相變化規律: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5、我國的農歷是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為依據制訂的。一個朔望月為29天或30天。學法指導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間。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朝西面。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順口溜” 幫助記憶板書設計4.4 月 相1、月相:月球被照亮部分的各種圓缺形態;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視形狀在不斷地變化著。原因:① 月球自轉又公轉 ;② 日、地、月相對位置規律變動。2、月相變化規律:(1)特殊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2)月相變化規律:新月-滿月-新月 周期 29.53天朔望月(農歷):初一(朔)、十五或十六(望)一個朔望月:29天或30天。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月食和日食”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 §4.4月相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月相現象及成因;2、認識月相變化規律及周期;3、了解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4、根據信息判斷月相的類型。一、知識點梳理:1、月球的各種 叫月相;我們看到的月相變化現象實際上是看到的月球 的部分的形狀;月相變化時,月球本身 (選填“不發生”或“發生”)變化;2、月相變化的原因:①月球本身不 、不 ;(2)月球繞 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3、一個朔望月的周期平均為 天,是指從新月到 再到新月的一個周期。4、月球始終以 對著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 的。5、我國農歷中的月份就是根據 確定的。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 ,望為 。6、現在我們過的春節、 、重陽和 等節日都是根據 歷確定的節日。而清明、 、勞動節、 、 等節日則是根據 歷確定的節日。二、例題講解例題1、“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與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春分這天晝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節氣是芒種C.秋分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從冬至到夏至的時間間隔為一年例題2、下列詩詞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 )A.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C.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D.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例題3、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國自制的飛船登上月球,當日、月、地三者位置如圖所示時,參照月相的命名法,在A點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A.上弦地 B.滿地 C.下弦地 D.新地例題4、2020年4月8日出現的“超級月亮”,是本年度最大滿月,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圖中( )A. 5位置 B.7位置 C.1位置 D.3位置(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5、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有規律地變動(如圖所示)。(1)在位置1時,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2)從位置1到位置2再到位置1,月相變化剛好經歷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表示農歷的 (填“一天"“一月”或“一年")。(3)地球不停地繞著地軸自轉,圖中A、B兩地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三、隨堂練習: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夜晚能欣賞到一輪明月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這是由于(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月球自轉 D.月球公轉2、《敖包相會》這首歌開頭的歌詞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這里說的時間大約是( )A.黃昏后不久 B.后半夜 C.子夜時分 D.黎明前3、如圖是小明在某天晚上抬頭看到的月相,估計這一天的農歷時間為() A. 農歷初一 B. 農歷初四 C. 農歷二十 D. 農歷二十五(第3題圖) (第4題圖)4、小金在觀看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時,有一期的飛花令的主題字是“月”,在他的腦海里浮現以下含“月”詩詞。其中與如圖所示月相對應的詩詞是 ( )A.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D.客從江南來,來時月上弦5、我們在地球上無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是因為( )A.月球并不做自轉運動 B.月球自轉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C.月球自轉周期與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 D.以上都錯6、“嫦娥五號”是我國登月計劃的重要一步,以下與月球相關的描述合理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月球本身會發光B.“嫦娥五號”登月后不會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C.月球上有氧氣,宇航員在月球上可以自由呼吸D.“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農歷十五、十六看到的月相是滿月7、讀月相形成示意圖,如圖所示,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A、B、C、D四處月相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月相從A→B→C→D→A的周期時間為________,又稱為________。(3)我們觀察的月球有圓缺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題圖) (第8題圖)8、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如圖是地球繞太陽、月球繞地球運行的示意圖。(1)立春這天,地球所處位置在圖中 之間; (填字母)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2)從甲到乙位置的過程中,麗水的白晝時間慢慢變 ;(3)當月球運動到圖中②位置時,觀察到的月相是 。四、課后鞏固:1、下列關于月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新月,農歷初一出現一輪明月 B.上弦月,農歷初七、八出現,月面朝東C.滿月,農歷十五、十六出現,通宵現 D.下弦月,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出現,月面朝西2、清晨,小金上學路上抬頭看到了月亮掛在天邊,如圖所示。根據所學的知識,小金猜測當天可能是( )A.農歷初一 B.農歷初七 C.農歷十五 D.農歷二十二(第2題圖) (第3題圖)8、如圖是觀察月相的模擬實驗,完成該活動的下列有關操作中,錯誤的是( )A.小球應沿A→B→C…→H方向移動 B.在移動小球的同時,燈光也隨之轉動C.記錄的是觀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狀 D.若沒有燈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3、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車開始在月球“背面”的A處巡視探測,如圖所示。月球在繞地球一周的過程中,月球車要經歷強光照射的高溫考驗時段,該時段為農歷( )A.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人們在中秋佳節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的月相是( )5、某天晚上,小金在天空中看見一輪滿月。此時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圖正確的是( )6、關于月相的敘述:①月相的變化就是月球形狀的變化;②月球圓缺變化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③月相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④月相變化是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不斷變化的結果;⑤月相變化具有周期性特點,其中正確的是( )A.①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7、2022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地球大約處于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和當晚的月相是( )A.甲、A B.丙、D C.乙、D D.丁、B9、圖1為地球與太陽光線相對關系示意圖,地球旁的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黑點為北極,圓形虛線表示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甲、乙分別代表兩個不同時間月球的位置。圖2是四種月相的示意圖。若在杭州的小明某天下午6時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則下列哪一項較能說明當時月球的位置與他所看到的月相( )A.位置較接近甲,月相類似2 B.位置較接近乙,月相類似2C.位置較接近甲,月相類似4 D.位置較接近乙,月相類似410、2018年4月5日(農歷二月二十)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圖中的( )A.2附近 B.4附近 C.6附近 D.8附近11、小科在農歷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應該是中的( )A. B. C. D.12、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至10月8日舉行,開幕當天農歷初九,恰逢”秋分”,地球公轉位置在圖Ⅰ中 ;當天紹興的是晝夜長短情況如圖Ⅱ中 所示,當天的月相最接近圖Ⅲ中的 。13、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讀圖(一)中的月球運行軌道圖,將端午節月球在運行軌道上的大致位置用圓圈畫在月球運行軌道上 ,并指出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二)中月相中的 。14、如圖表示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其中數字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時的不同位置。(1)月球在圖中1位置時的月相是新月。中秋節月球出現在圖中 位置。(填相應數字)(2)月球在1位置時,地球上有的區域在白天可能會發生看不到太陽的現象,這是由于光 ,月球擋住了太陽光。(3)月球表面有許多環形山,它主要由小天體撞擊形成,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 。(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①大約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說理論,并認為行星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圓的。②1543年,哥白尼通過觀察和測量提出了日心說理論,并認為行星繞日運行的軌道是圓的。由于缺乏證據,日心說無法被大多數人接受。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通過對部分天體的“相”與月相進行比較研究,為日心說提供了證據。隨著證據的增多,日心說逐漸被人們接受。④開普勒通過對大量觀測到的數據進行計算,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從而修正了“行星沿圓形軌道運行”的理論。(1)圖甲為伽利略繪制的系列月相圖中的一幅,其對應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2)節氣的劃分與地球繞日公轉有關。如圖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 。(3)分析上述科學史料,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多選)A.當前被人們認同的理論今后可能會被另一種理論取代B.科學理論的發現往往需要借助觀察、測量等科學方法C.只有完全正確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D.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開展科學研究E.技術的進步會促進科學的發展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圓缺形態 被太陽照亮 不發生2、透明 發光 地球 相對位置3、29.53 滿月 4、同一個面 背面5、朔望月 初一 十五或十六6、端午 中秋、元宵等(合理均可) 農(陰) 六一 國慶節、教師節等(合理均可) 陽(公)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A、讀圖可知,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此時全球晝夜平分,A符合題意;B、夏至日之后的節氣是小暑,B不符合題意;C、不能確定秋分這天的農歷日期,而月相主要隨日歷日期變化,故秋分這天的月相不確定,C不符合題意;D、從冬至到夏至的時間為半年,D不符合題意。例題2、B解析:A.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寫的是娥眉月。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寫午夜月落,正是上弦月。C.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中的月亮較低(柳梢頭),不是上弦月。D.春江潮月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寫月亮升起,只可能是滿月,因為只有滿月能在升起時被肉眼看見。例題3、D解析:如圖位置,若從地球上觀察月球,則為滿月,所以從月球向地球觀察時,不透明不發光的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向著月球,故應為新地。故D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4月8號,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且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并向北移動,故與夏至日比較接近,此外滿月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十六,此時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所以圖中的5號位置符合要求;故A符合題意。例題5、(1)新月(2)一月(3)A解析:(1)在位置1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的光打在月球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所以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新月;(2)從位置|到位置2,經歷了從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的過程,1相變化剛好經歷了一個周期。所以這個周期剛好表示表示農厲的一月,時間為29.53天;(3)地球不停地繞著地軸自轉,并且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地球上東面的地方先迎接太陽,所以A點在B點的東面,所以先看到日出的是A。三、隨堂練習:1、D 2、C 3、C 4、A 5、C 6、C7、(1)新月 上弦月 滿月 下弦月(2) 29.53天 朔望月 (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8、(1)D(2)長(3)滿月(望月)四、課后鞏固:1、C 2、D 3、B 4、A 5、A 6、C 7、D 8、C 9、D 10、A11、A 12、丙;①;C 13、;丁14、(1)3(2)沿直線傳播(3)大氣15、(1)D(2)B(3)A;B;E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4.4 月相 教學設計課題 4.4 月相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浙教版七下第4章第4節。主要內容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伯成因、月相的變化規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與地球之間主聯系非常緊密,月相變化又是最學號見的天文現象,前面已學習了月面狀況的內容,本節在此基礎上深入學習,由月球自轉和公轉的運動來初步形成月相的成因,繼而為后續介紹月食等知識作鋪墊,使學生對月球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所以本節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本節內容擬用1課時完成教學,教學中,月相的成因和規律是難點,需要教師借助模型、視頻、詳細講解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也需要借助小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動起來,直觀地感受到月相的變化現象。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了解月相現象及成因,認識月相變化規律及周期;了解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科學思維: 能將月相與農歷日期相對應,根據信息判斷月相類型;探究實踐: 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手段,結合模擬月球運動活動,探究月相的成因,增強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觀察、模擬等方法發現月相周期性的變化,提高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態度責任:體會觀察、模擬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保持探究宇宙的興趣,形成尊重事實的理念,通過我國詩歌中對月相的描述教育,形成民族自豪感。重點 月相變化規律及成因難點 月相變化規律及成因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__,北半球各地白晝比黑夜______,在北極地區出現_________現象。 2) 全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天晝夜等長。 3)在下面四個節日中,我國黑夜最長的一天是( ) A.勞動節B.中秋節C.元旦D.國慶節 月球和地球一樣不會發光,太陽總是把半個月球照亮。 但我們看到的月球卻有圓缺的變化。這就是月相。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活動:按如圖方式進行實驗(觀察月相現象): 1)打開燈,觀察者面朝燈,把一個黑球置于觀察者和燈之間; 2)分別按A→H的逆時針方向觀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狀; 3)在圖4-23的空心球中用白粉筆涂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狀。 4)在圖4-23的空心球中用白粉筆涂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狀。 不同月相的視效果 (面向月球觀察)一、月相 1、月相: 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附視頻) (1)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 (2)月球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3)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2、月相的成因: (附視頻)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變化。 活動:1)在圖4-25的四個空白的圓中用鉛筆畫出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的月相(用斜線畫出暗部)。 2)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 3、月相變化規律: (1)從月初到月底,月相變化依次為: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新月 (2)四種典型月相: 初一:新月 初七、八:上弦月 十五、六:滿月 廿二、三:下弦月 4、特殊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 (1)新月:農歷初一前后,太陽、月球、地球一直線排列,且月球位于中間位置,月球背著太陽一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觀察到月球是暗的; (2)上弦月:農歷初七、八前后,日地連線與地月連線相垂直,月球西側被陽光照亮,從地球上觀察,西側一半月球有月光; (3)滿月:農歷十五、六前后,太陽、月球、地球一直線排列,且地球位于中間位置,月球被太陽照亮一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觀察到月球是明亮部分是圓亮的;(4)下弦月:農歷二十二、三前后,日地連線與地月連線相垂直,月球東側被陽光照亮,從地球上觀察,東側一半月球有月光。 (5)月相變化規律: (6)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現象:月相雖有圓缺變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卻沒有什么變化,也就是說月球始終以同一個面對著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 原因: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都是27.3天。 (動畫)活動:在觀察月相時我們發現,月面雖有圓缺變化,但月面面貌卻沒有變化,月球的一面始終朝著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為什么會這樣呢? 請你做一做模擬實驗:把一枚1元的硬幣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幣代表月球。在模擬月球繞地球運動時,使一角硬幣的1字頂端始終朝著1元硬幣(如圖所示)。 (1)1角硬幣環繞1元硬幣轉一圈時,1角硬幣自己轉了多少圈? (2)從地球上看月球,人們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轉動嗎? (3)由此可見,月球自己轉動一圈的時間與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圈的時間是怎樣的時間是怎樣的關系? 活動結論: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的原因:月球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同。二、月相與農歷月份的確定: 1、朔望月: (1)月相周期: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稱為月相變化的周期; (2)朔望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 ①農歷月份的編制依據:朔望月; ②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 ③朔望月分大月和小月兩種,大月30天,小月29天。 2、月相變化規律與傳統節日的關系: 現在我們過的春節、端午、中秋和重陽等節日都是根據農歷確定的節日。 春節(正月初一):新月; 端午(五月初五):娥眉月 中秋(八月十五):滿月; 重陽(九月初九):凸月 拓展:4、月相變化與潮汐的關系: 潮汐就是海水上漲,早漲為潮,晚漲為汐,通稱漲潮。其成因是因為海水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共同引力(以月亮引力為主)。 每逢農歷初一(朔)、十五(望),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基本成一直線。這時太陽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強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稱為“大潮”。 每逢農歷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陽、 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這時太陽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潮力, 使海水漲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稱為“小潮”。 科學、科技、環境、社會:錢江潮 由師生活動,進入教學:提升學生參與興趣,直觀體驗月相做一做、畫一畫,理解月相的成因理解月相變化時月球本身沒變化,只是被太陽照亮部分的變化使學生理解讀圖的方法(站在地球上面向月球、方向為左東右西),歸納、提升視頻:促進學生理解提升空間想象與理解力畫特殊月相,尋找月相變化規律,突出重點同時記住四種特殊月相并知道日地月的位置關系逐一介紹,促進理解、加深記憶,突出重點歸納月相變化規律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向著地球,對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利用動畫及學生“1角硬幣”活動促進理解介紹農歷月與月相周期關系,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明白公歷與農歷的不同會利用農歷日期來判斷月相類型,學以致用,讓學生對農歷有一個初步了解拓展,提升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月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A.月相變化是月球形狀在變化 B.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狀況的表現C.“月有陰晴圓缺”,說明天氣條件的不同產生了月相變化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視形狀2、下列詩詞所描述的月相出現在農歷相同日期的是( B ) ①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讀圖,有關大潮、小潮出現日期的月相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C ) ①圖中大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圖中大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滿月③圖中小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圖中小潮出現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2022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地球大約處于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和當晚的月相是( C )A.甲、A B.丙、D C.乙、D D.丁、B5、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有規律地變動(如圖所示)。(1)在位置1時,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2)從位置1到位置2,月相變化剛好經歷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表示 (填“農歷”或“公歷”)一個月。[參考:(1)新月(2)農歷]6、讀圖回答: (1)繪制出新月的月相圖為________。 (2)中秋節的晚上出現的月相是圖中的________。 (3)小明說月球在A處時看到了新月現象,小強說月球在D處時看到了滿月現象,他們兩人中誰的話可信?為什么?[參考:(1)● (2)乙 (3) 都不可信,因為A處將看到的是滿月而D處看到的應是下弦月]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月相:地球上觀察到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各種圓缺形態; 2、月相變化: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視形狀在不斷地變化著。 3、月相變化原因: ① 月球自轉同時繞地球公轉運動; ②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 4、月相變化規律: (1)特殊月相: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2)月相變化規律: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每個月的朔為農歷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 5、我國的農歷是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為依據制訂的。一個朔望月為29天或30天。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 形成知識體系框架,便于學生記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4.4 月相 .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4.4 月相 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4.4 月相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什么是月相.mp4 月相成因演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