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 2.3 設計的一過程》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對象 高一年級教材 分析 本節是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技術 1”第二章第三節《設計的一般過 程》(蘇教 2019 版) 的內容,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 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 即發現和明確問題, 制定設計方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 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三至第 七章)形成總分關系, 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 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 理解遵循設計的一 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同時也體會到通 過對通用技術學習帶給學生對知識得到應用轉化的成功感,激發學生進一步 學習的熱情。學情 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技術與設計及其關系的相關知識,知道 了設計的原則,對技術及設計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如何進行設計, 如何規劃設計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和體驗,對設計過程充滿陌生感和好奇心。 通過本節的學習,將使學生在總體上把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初步運用于設 計實踐中,為后續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學科核 心素養 核心素養: 過本節學習,培養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和方案物化的 能力,增強設計制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學目標: 1.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制作,理解和體驗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知道設計 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改進。 2.體會設計的一般過程中各環節的相互關系。教學 重點 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教學 難點 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知道設計方案和產 品需要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課題 引入 “難忘天上宮闕,更念祖國家園 ”,借助神州十四號返回,吸引學生注意力, 引導學生今年上半年國家發生的兩件事: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和神州十三號 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 ”。接著通過《參觀冬奧會》和《神州十三號返 回技術解讀》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偉大的設計是 如何被設計出來的。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 有著科學合理的程序,進而引入課題——設計的一般過程。 2.3 設計的一般過程新課 教學 走進情境——小學生秋游、成人需要板凳(圖片欣賞)。 討論:小朋友、成人迫切需要什么? 教師歸納:這些小朋友、成人需要一款方便攜帶的小凳。引入課堂實例, 孫宇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公園里有很多大人帶著小朋友玩。孫宇發現很多小朋友在草地、山坡等 地玩累了需要休息時,很難在附近找到適合他們坐的椅子有的小朋友直接坐 在地上或者石頭上,既不衛生也不健康。由此,孫宇想為小朋友們設計一款 在戶外活動時攜帶方便的小凳。 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本節 將通過他們如何設計、制作便攜式小凳子的設計案例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在看他們設計便攜式小凳之前,學生回答:設計是什么? 發現問題:生活當中,我們實用的產品比比皆是,那么它們是如何設計 出來的呢?是憑空想象的嗎? 教師歸納:生活中,因為有人發現了問題,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設計。 因此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一步、發現與明確問題。引出設計也正是對一個問 題求解的過程。 明確問題:孫宇發現了小朋友需要一款便攜式小板凳,進而需要明確便 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有哪些呢? 教師歸納:設計要求: 1、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 2、自重輕、體積小,便于攜帶 3、制作成本不高于 5 元 4、承重不低于 35kg 學生回答:平時寫作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的?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呢? 2.制定設計方案 (1)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渠道: 1、用戶調查 2、查閱資料 3、網絡查詢 4、專家咨詢收集 …… 收集哪些信息:有關制作便攜式小凳的信息 (1)收集有關各類凳子的資料 (2)收集有關各類便攜、折疊、組合式凳子的資料 (3)查閱人機工程學的有關資料 (4)觀看有關坐具的手工生產和機械化生產的音像資料 (5)訪問木工師傅,了解他們制作凳子的經驗 (6)凳子尺寸…… 學生回答:面對收集的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制作要求),我們該怎么做? (2)設計分析 教師歸納:面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 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可能的解決方法。 對于小凳子要解決材料選擇、結構設計、便于攜帶等主要問題,以及提 出解決方法。教師歸納:面對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 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作出選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我們將做 設計過程中最有挑戰的一個環節——方案構思。 (3)方案的構思 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挖掘創造潛力,提出多個設想。 對于小板凳,大家積極思考,可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及 連接方式。 材料:紙板、瓦楞紙、五夾板、木版、木棍、金屬、竹子、塑料、繩子 等 結構:折線形、三角形、工字形、井字形、半圓形、圓形、多邊形、十 字形、四方形等 連接方式:插接、合頁連接、榫接、螺絲零件等。 教師歸納:方案的構思只是大腦里面的東西,最終我們需要將它如何? 學生回答:呈現出來 (4)方案的呈現 方案呈現:將構思具體化形象化視覺化 孫宇他們用草圖把設計想法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對設計方案進行綜合 A.采用瓦楞紙材料的方案草圖 B.采用木板、木棍材料的方案草圖 C.采用五夾板材料的方案草圖 D.采用其他材料的方案草圖 教師歸納:方案提出來往往比較多,這么多方案必須要依據一定的原則 進行篩選。 (5)方案的篩選 方案篩選: 對提出的幾個設計方案,依據一定的原則,對方案進行篩選。 教師歸納:方案篩選出來以后,就來到了我們動手制作的時候了,模型 制作包括兩個階段,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繪制圖樣,我們在后面的 第五章的學習中會詳細的講解,接下來,同學們分組制作完成便攜式小凳模 型。 3.制作模型或原型學生分組選擇一種方案,體驗制作便攜式小凳。 教師歸納:孫宇他們最終選擇了 C 方案進行制作。 原因如下: A、 考慮到小凳要批量生產,選擇了以五夾板為材料的五方案 B、 再次篩選,選中了以下三方案。 C、 最后,選中了方案 C3.適合批量生產,加工簡便,成本較低重量合適, 穩定性好。 展示學生制作便攜式小凳模型,提問學生,是否直接可以將模型進行直 接批量生產? 學生回答:不行,必須進行測試。 教師歸納:產品模型制作完成以后,必須對其進行測試、評估以及優化, 也就是優化設計方案。 4.優化設計方案(測試、評估以及優化) 測試、點評學生制作便攜式小板凳,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優化。 教師歸納:同學們可以依據一定的原則對產品進行優化、改進。接下來 一起來分析孫宇他們是如何對便攜式小凳進行優化。 孫宇等同學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對凳腳板和小凳外觀作了改進和 優化。 A、凳面是中空的盒式結構, 為了使凳面受壓后不發生大的形變,他們在 凳腳板.上部“造 ”出一個“肩 ”,這樣在凳面受到壓力的時候,它的上板和 下板都能得到“肩 ”形結構的支撐。 B、在凳腳板的左右兩側及下方, 各挖去一個弧形板。這樣, 既減輕了凳 子的質量,又美化了外觀,對結構強度的影響也變小了。同時,還增加了小 凳對地面平整度的適應性。 C、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凳面。 當產品優化設計方案以后,就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了,如果提供給用戶, 我們還需要給產品添加一個使用說明書。 5、編寫產品說明書 教師歸納: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合理的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 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所以,掌握正確的使用和維護 方法對于產品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 明書。 如何設計使用說明書的正文 產品介紹 產品結構 技術指標 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 適用范圍課堂 總結 設計的一般過程小結 1.發現與明確問題 2.制定設計方案 3.制作模型或原型 4.優化設計方案5、編寫產品說明書板書 設計 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2.制定設計方案 3.制作模型或原型 4.優化設計方案 5、編寫產品說明書教學 反思 成功點:本節課的內容是一個事實性的知識,如果單純采用傳統的新授 課,老師講解的方式,學生一定感到枯草乏味。這就要求老師把握互動中的 情景設計的契機,把教學的問題情境設計成學生身邊經常遇到的實際例子,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自我探究體驗, 自我總結。所以本節的成功 有以下兩點:(1)以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實踐作為引入點展開教學, 讓所 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體驗中更容易將知識內化,加深對于知識 點的理解。(2)學生們的創作熱情是需要激發的, 多數學生都樂于動手實踐, 制作一些小工藝品,所以從簡單的便攜式小凳入手,更能調動起學生的制作 和構思熱情。 不足點:因為課堂時間關系,每個步驟的推導沒有引入更多得案例去將 理論抽象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制作小板凳的過程中,也沒 有放手讓學生進行完整的設計,而是教師將凳面事先制作好,讓學生自己發 揮制作蹬腿,限制了同學對于便攜式小板凳的想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