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綜合實踐活動, 以下我將分兩個方面分別敘述。第一方面單元教學設計概況,分三點來進行闡述:1、單元教學背景在上學期經歷前面技術與設計 1 的學習, 學生基本了解了通用技 術的課程, 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 這學期在更加深入的學習這本書的 內容,這本書的第一章就是結構與設計, 特別在經歷去年的制作之后, 學生對設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現在我們就將學習下各種各樣的結構與設計。如何學習,如何了解結構呢?2、單元教學規劃本章共有 4 節內容,共計 9 課時,分別是:第一節認識結構,主 要是通過例舉古今中外的不同橋梁, 以及安排學生搭建自承重橋的課 堂實踐活動,來帶學生切身感受結構與力的關系;第二節探究結構, 主要是結合橋梁坍塌事故,告訴學生:工程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 識還要擔當起來的責任感,并激發深度探究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興 趣, 引出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三個因素, 分別為底部形狀、重心位置 和支撐面積和影響強度的三個因素, 分別為使用的材料, 形狀和固件 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節結構設計,主要是帶學生設計制作各種橋梁模型,感受各種不同結構在橋梁上的應用;第四節典型結構的欣賞,主要是各種結構欣賞, 要從各個角度, 更全面地指引學生從結構和文化的角度去欣賞結構;最后結合我們黃山屯溪的地域特色, 我們團隊決定增設一個課 后綜合實踐活動, 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本地的八座大橋, 給學生創造學以致用的機會,加深對本章知識的理解和感悟。3、教學目標(1)、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 理解結構對技術產品及其功能實現的獨特價值。(2)、了解結構的一般分類和簡單的受力分析方法。(3)、學會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和結構強度的因素, 能夠寫出實驗報告。(4)、能進行簡單的結構設計, 學會繪制設計圖樣, 并做出原型或模型。(5)、能從歷史、文化和技術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第二方面教學設計案例,分四點來進行闡述:1、教學背景(1)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于結構的知識已有一定的儲備, 但往往這些知識是比較片面的、非技術性的。本節課要求學生從技術 和文化的角度對建筑結構進行賞析。由于學生對古今中外許多經典建 筑結構的建造歷史、建造技術、民族特色、生態文化等缺乏全面了解,導致難以達到良好的賞析效果。(2)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作為本章的結束課程, 要求學生從技術層面(功能、結構、材料) 和文化層面(民族特 色、歷史性、時代性及藝術性) 對結構設計進行欣賞和評價, 是一節集技術、人文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對典型結構(橋)的鑒賞,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發現結構的美。難點: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技術、審美準則,能正確地從技術、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2、教學目標(1)了解各種建筑結構,體驗結構設計的技術發展歷程,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典型結構,并能正確評價結構設計。(2)通過對本地橋梁結構的分析,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角度 去賞析結構。同時學會欣賞各種結構的承力、取材、功能特點和各種結構的美,加強學生對結構設計的人文特性的理解。(3)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結構的審美觀念、技術理解 以及對結構重要性的認識, 包括人文內涵、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和時 代性的認識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強化學生學好技術知識, 運用技術發展自己、發展國家、發展世界的信念。3、單元教學項目課題:“橋梁設計”新安江水碧幽幽,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郁達夫《夜泊屯溪記》屯溪, 是一個坐落于黃山腳下、沿著新安江而建的美麗城市, 山 清水秀,人杰地靈。勤勞淳樸的屯溪人民在新安江上修建了數座大橋, 每座橋各有特色, 涵蓋了現代橋梁結構的四種不同類型。這些橋梁方 便了城市交通的同時, 也成為了現代化城市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靚麗風 景,這些橋梁的設計更是為學校的通用技術教學帶來了創新的契機和生動的素材。我們現代橋梁主要分四類, 分別是拱架橋、梁架橋、鋼索斜拉橋和懸索橋。我們很巧妙的是我們屯溪擁有以上四種類型的橋, 于是我們開展 了屯溪橋梁結構調研活動,先由教師選擇出屯溪的八座代表性大橋,同學們根據自身興趣自行分組、選擇目標橋梁, 利用課余時間前往實地考察調研。同學們對于此次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在高 二(1)班李冉同學的組織下,參與學生共成立了 8 個研究小組,各 自選出組長、起了組名, 提前分工, 一起帶著紙、筆和相機, 在假期 休息時間分別前往目標大橋認真觀察和記錄橋梁的結構特征, 結合橋 梁背景調查, 運用所學的結構分析相關知識, 探討橋梁結構設計的原理,欣賞橋梁結構的技術之美。4、課后總結同學們制作的匯報幻燈片版式精美, 內容簡練、思路清晰, 將每 座橋梁的建造背景(故事)、橋梁類型、結構細節調查分析成果做了 精彩的展示和解說, 較好的達成了本次橋梁結構調研實踐活動的教學目標。本次活動引領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本土 資源, 給予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分 工、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豐富了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素材。這次活動 還加深了學生對家鄉建設的了解, 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和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情懷。5、教學反思由于本節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較廣, 欣賞分析的角度和分類較 多, 建議任課教師在上課前幾個月開始收集相關的圖片、文字及視頻 資料, 課前布置學生對本地特色建筑、橋梁、工業設施等進行觀察和 調研,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對身邊的結構資料進行收集、調查、拍攝記錄等,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上課時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 PPT 和視頻播放經典案例, 開展師生、小組或全班交流活動, 將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真實地呈 現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美的設計,感受中華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