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淄博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 素養(yǎng)提升 古詩詞曲對比整合1.表現(xiàn)手法手法 示例 賞析比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用蒹葭起興,渲染了凄清朦朧的氣氛,烘托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惆悵之情。對比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詞人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襯托 正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以西湖生機勃勃之景,從正面襯托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反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花濺淚”“鳥驚心”以樂景反襯哀情,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象征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其一)] 以自然環(huán)境的艱險象征人世間仕途的艱難。白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連用九個名詞、九種意象構(gòu)成一幅蒼涼寂寥的秋景圖,淡淡哀愁在蕭瑟蒼涼的暮景中表露無遺。抒情 方式 直抒胸臆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抒發(fā)了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借景抒情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借塞外的地域特征以及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xiàn),間接抒發(fā)雁去人卻不得歸的凄涼情感。情景交融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寓情于景,渲染出孤寂愁苦的氣氛,表達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動靜結(jié)合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映襯,寫出了草木的茂盛、大海的遼闊和威嚴,表現(xiàn)了山河的壯麗。虛實結(jié)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虛實結(jié)合,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以小見大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借“二喬”可能的命運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借史事以吐露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含蓄蘊藉。以樂寫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白《行路難》(其一)] 從歡樂的宴飲氣氛到拔劍四顧的茫然心情,以樂景寫哀情,形成強烈反差,強化了哀的程度,襯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苦。2.修辭修辭 示例 賞析比喻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將“弓弦發(fā)聲”比作“霹靂”,將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人發(fā)揮想象,以春景寫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既表現(xiàn)了邊塞特有的奇異壯麗風光,又寫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寫國家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將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以“征蓬”“歸雁”自比,既言事,又寫景,更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nèi)心感受。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秋雨的連綿細密,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的生活十分凄苦。擬人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寫“花”落淚,“鳥”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被貶遠行的同情、牽掛、關(guān)切之情。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怒號”,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夸張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寫出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飛躍一道道關(guān)口、一座座高山的矯健身姿。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抵萬金”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詩人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對偶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通過“花落去”與“燕歸來”的對比,表達了詞人對年華易逝的感傷之情。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兩岸闊”“一帆懸”是工整的對仗,意境開闊,情緒飽滿。設問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賣炭翁》) 一問一答,寫出了賣炭翁得到錢的用處,體現(xiàn)了他生活的貧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其五)] 自問自答,回答了雖身處“人境”,但“無車馬喧”的原因,表達了詩人超凡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境界。用典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用《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燕然勒石”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建立功勛和思念故鄉(xiāng)卻因戰(zhàn)功未建不得歸的復雜感情。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雁門太守行》) 運用燕昭王建“黃金臺”招攬?zhí)煜沦t士的典故,表明將士們以死報國的決心。反復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難》(其一)] 詩人用三字短句反復詠嘆“行路難”,表現(xiàn)出徘徊低沉的心境。互文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道盡詞人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濃重的鄉(xiāng)思之情。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3.煉字詞語類別 表達效果 示例 賞析動詞 賦予畫面動態(tài)感,形象生動,意境特點更加鮮明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飛”“渡”“掛罥” “飄轉(zhuǎn)”“沉”一系列動詞,細致地描寫了狂風中茅草亂飛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的痛惜之情。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轉(zhuǎn)”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形容詞 突出事物的特征,營造氛圍,體現(xiàn)意境,傳達感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孤”字寫出景物之單調(diào);“直”字表現(xiàn)出孤煙勁拔堅毅之美;“長”字表現(xiàn)出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圓”字寫出落日之低之大。副詞 表示程度、范圍、頻率、時間等,突出陳述對象在動作、狀態(tài)上的變化,體現(xiàn)意境,傳達感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更短”可見愁的程度,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疊詞 使詩歌結(jié)構(gòu)勻稱,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diào)作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黃鶴樓》) “歷歷”和“萋萋”兩個疊詞的使用,使詩句聲調(diào)鏗鏘,音韻清朗,富于音樂美。4.描寫描寫手法 詩詞句 賞析環(huán)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老”“昏”“古”“瘦”等詞語傳達出一種衰落、頹敗的情境特點。肖像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白居易《賣炭翁》) 這一肖像描寫把賣炭老人煙塵滿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表現(xiàn)了他年老體弱、生活艱辛。心理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憂”“愿”寫賣炭老人的悲慘境遇和極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實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慘境遇。動作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白《行路難》(其一)] “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反映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變化,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5.哲理詩詞句 蘊含哲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表達了在亙古不變的時空中,生命短暫、時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會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轉(zhuǎn)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甘愿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的精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誰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借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舊事物必將消逝,新事物必然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生的聚合離散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悲傷。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通過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時間變化、季節(jié)交替、新舊更迭),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