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區域及其類型【學習目標】1.結合材料,掌握區域的概念和區域的四個基本特性。(區域認知)2.運用資料,正確理解劃分區域的指標和區域空間尺度的大小。(區域認知)3.通過資料掌握四種區域類型及其特征。(區域認知)【自主預習】一、區域的特征1.概念地球表面一定的① 范圍。 2.基本特性第一,區域整體性。區域內各要素② 、③ 構成的一個整體;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區域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居民生產生活、制度組織、意識形態、文化等。 第二,區域差異性。區域之間的差異,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區域之間的差異是④ 的,而區域之間的共性是⑤ 的。 第三,區域開放性。一個區域與其他區域發生的各種聯系;隨著區域的開放性不斷⑥ ,與外界的交流聯系日益廣泛。 第四,區域動態性。區域的類型和⑦ 是可以變動的。 二、區域的類型劃分區域的指標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按自然特征劃分為高原區、雨林區、季風區等;按人文特征劃分為人口密集區、經濟發達區、稻作農業區等。1.自然區域(1)概念:一定范圍內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⑧ 的區域。 (2)分類:各種綜合自然區,如自然大區、自然地區、自然區;部門自然地理的分區,如地貌區、氣候區、水文區、土壤區、植被區、動物區;我國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青藏高寒區,在層次上屬于⑨ ;大興安嶺針葉林區、華北平原落葉闊葉林區、海南季風林區等是自然區。 2.行政區域(1)概念:國家為了進行行政分級管理而劃分出來的地域單元。(2)影響因素:政治、經濟、民族、人口、國防、歷史傳統等。(3)分類:我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三級,還有特別行政區。3.經濟區域(1)概念:在⑩ 基礎上形成的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經濟單元。 (2)影響因素:自然地理條件、 、勞動地域分工、專門化與綜合發展水平等。 (3)特征:較大的經濟區域一般以 為核心,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 為脈絡,具有緊密的內部聯系,并在宏觀格局中擔負著某些專門職能。 (4)分類:綜合經濟區為國民經濟整體服務,也有部門經濟區如工業區、農業區、交通樞紐等。4.文化區域概念:文化事物、文化現象、文化體系所覆蓋或呈現的區域,由具有某種 屬性的人群所創造,其主要文化現象具有相對的 。 【答案】①空間 ②相互作用 ③相互影響 ④絕對 ⑤相對 ⑥提高 ⑦范圍 ⑧相對一致性 ⑨自然大區 ⑩勞動地域分工 經濟社會狀況 中心城市 交通運輸 共同文化 一致性【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2021年9月2日,《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發布。在總體規劃中,落實國家和省的區域發展戰略,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統籌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這三大空間區域都位于蘇州市,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可知這三大空間區域內部分特性一致。主題1 區域的特征主題探究情境 一般來說,“撤鎮設街”是中國行政區劃發展的主流,需考量當地人口、面積、經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指標。2023年年初,黑龍江省伊春市和齊齊哈爾市根據實際需要開展行政區劃調整,將轄區內的6個街道撤銷,并設為鎮,引起持續熱議。任務1 街道和鎮兩種區域有無明顯的邊界 【答案】有明顯的邊界。任務2 “撤街設鎮”主要反映了區域的什么特征 【答案】區域動態性。素養培育探索古聚落——培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情境 蘇拉威西島由四個半島組成,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氣候濕熱,多鼠蟲。西南半島西海岸降水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船型屋”是島上的傳統民居,屋頂由竹子堆疊(不用釘子),呈高聳的馬鞍形;房屋的上部為臥室、客廳或糧倉,下部是由木頭做的立柱。圖Ⅰ示意“船型屋”的外觀,圖Ⅱ示意蘇拉威西島南部兩個半島的位置。任務1 從抗震的角度,分析“船型屋”屋頂由竹子堆疊的主要原因。【答案】蘇拉威西島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多地震;不用釘子,僅用竹子堆疊的屋頂架構穩定,抗震能力強;竹子重量較輕,可降低房屋倒塌帶來的危害。 任務2 說明該地氣候對“船型屋”主要特征形成的影響。【答案】氣候濕熱,竹、木數量多,建設成本低;屋頂高聳,有利于防潮通風;立柱光滑,便于防鼠蟲。知識小結1.區域的基本特性特性 圖解(A、B為兩個不同的區域) 舉例 實踐意義整體性 表現為A、B內部各自的地理要素構成一個整體 青藏高寒區的整體性,西北干旱區的整體性 人們必須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導致整體環境的惡化差異性 表現為A、B內部分別具有相對一致性,但A、B之間有差異性 新疆長絨棉基地與陜西蘋果基地間的差異性 各個區域既存在優勢條件,也存在限制條件,因此,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本區域優勢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開放性 表現為A、B之間的聯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經濟全球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動態性 A的范圍和類型是可以變動的 珠江三角洲地區演變為泛珠江三角洲地區 隨著人們認知的提升與發展的需要而變化2.區域特征的綜合分析方法(1)區域地理特征分析五步法(2)區域位置特征描述的四大方面(3)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四大要素(4)人文地理特征描述的五大要素對點訓練 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中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位于福建省東南部,西北有閩中大山帶為屏障,東南臨臺灣海峽,茶產區海拔800~1 500 m,群山環抱,峰巒綿延,森林覆蓋率達70%,終年云霧彌漫。當地最負盛名的鐵觀音茶源于18世紀,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半發酵型烏龍茶。據此回答1~3題。1.安溪鐵觀音茶產區終年云霧彌漫的主要原因有( )。①東南臨臺灣海峽 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 ③受冬季風影響較弱 ④茶樹蒸騰作用強烈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對安溪鐵觀音茶產區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有明確的界線 ②內部無連續性 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④與其他茶葉產區有差異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于提高鐵觀音茶產業的( )。A.單位面積產量 B.加工工藝C.經濟效益 D.產品質量【答案】1.A 2.D 3.C【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安溪位于福建省東南部,西北有閩中大山帶為屏障,東南臨臺灣海峽,茶產區海拔800~1 500 m,群山環抱,峰巒綿延,森林覆蓋率達70%,終年云霧彌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溪東南臨臺灣海峽,夏季風帶來豐富水汽,水汽凝結易成云霧,①正確;群山環抱,峰巒綿延,該地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氣溫較低,水汽易凝結,不易擴散,②正確;離冬季風源地遠,受冬季風影響較弱,冬季溫和,利于水汽凝結成霧,③正確;云霧多,光照弱,氣溫較低,茶樹蒸騰作用較弱,④錯誤。第2題,安溪鐵觀音茶產區海拔800~1 500 m,有邊界,但區域邊界比較模糊,①錯誤;區域內部具有連續性、相似性,②錯誤;與其他茶葉產區相比,具有差異性,④正確;該區域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③正確。第3題,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可以提高安溪鐵觀音的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力,增加銷售量,提高鐵觀音茶產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加工工藝、產品質量應依靠科學技術。主題2 區域的劃分與類型主題探究情境 下圖為某區域示意圖。 甲 乙任務1 甲區域是按照單一指標還是多重指標劃分的 是按自然特征還是人文特征劃分的 【答案】單一指標。自然特征。任務2 按照空間尺度大小劃分,甲、乙兩區域屬于哪類區域 【答案】甲、乙兩區域都屬于大尺度的區域。任務3 按照區域性質劃分,甲、乙兩區域分別屬于哪類區域 【答案】甲屬于自然區域,乙屬于行政區域。知識小結1.按照區域空間尺度大小劃分區域按照空間尺度大小劃分,可分為大尺度區域和中、小尺度區域,具體如下:類型 舉例 特點大尺度區域 全球海洋、全球陸地、各個大洲、各個國家、我國不同的經濟地帶等 一般來說,區域的空間尺度越大,描述的區域特點越宏觀;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區域特點就越具體、越詳細中等尺度 區域 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等小尺度區域 上海浦東新區、陜西西咸新區等2.按照區域性質劃分區域按照區域性質劃分,可分為自然區域、行政區域、經濟區域和文化區域,具體如下:類型 影響因素 分類或舉例自然區域 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綜合自然區,如自然大區、自然地區、自然區等;部門自然地理分區,如地貌區、氣候區、水文區、植被區等行政區域 政治、經濟、民族、人口、國防、歷史傳統等 我國的基本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經濟區域 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狀況、勞動地域分工、專門化與綜合發展水平等 綜合經濟區,如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等;部門經濟區,如工業區、農業區等文化區域 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藝術形式、生活習慣、道德、觀念、社會組織、經濟特色等 東亞文化區、西亞—北非文化區、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區等對點訓練 先秦典籍《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作者設想,當諸侯統一后,國家可以把國土劃分為九個州(下圖)。自戰國以來,九州即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讀圖,回答1~2題。1.古人劃分九州疆域的主要依據可能是( )。A.山川、河流 B.氣候、植被C.語言、習俗 D.行政、傳統2.現今河北省和河南省的界線與古代冀州和豫州的界線明顯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最可能是( )。A.行政干預 B.經濟發展C.人口數量 D.土壤肥力【答案】1.A 2.A【解析】第1題,圖中可見黃河為明顯的分界依據,黃河“幾字形”內為雍州,東側北為冀州,南為豫州,徐州、揚州以淮河為界,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古人劃分九州疆域的主要依據可能是山川河流;北方地區氣候植被大致相同,卻分成了數個州;南方如揚州地區,區域龐大,語言習俗復雜,卻歸為一州;由材料“作者設想,當諸侯統一后,國家可以把國土劃分為九個州”可知,此前并沒有這種行政劃分傳統。第2題,現今河北省和河南省的界線與古代冀州和豫州的界線明顯不同,主要體現在冀州西部劃分出山西省(晉),這主要受到行政區劃的調整,而不是自然因素變化或人文經濟發展的改變導致的。甲、乙、丙、丁所示景觀均為世界文化遺產。讀圖,回答3~4題。3.下列有關四處景觀所在區域類型及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屬于自然區域B.都屬于經濟區域C.四者的空間尺度大小不同D.甲、乙屬于文化區域【答案】C【解析】四處景觀都有人文建筑工程,不屬于自然區域,也不屬于經濟區域;從景觀圖來進行比較,四處景觀所在區域的空間尺度大小不同;都江堰主要屬于水利工程,并不屬于文化區域。4.下列關于甲景觀所在區域人們農業生產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糧食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B.主要從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動是主要農業活動D.經濟作物以大豆和油菜為主【答案】A【解析】甲景觀所在區域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糧食生產以水稻種植業為主,主要從事水田耕作;種植業活動是該地區的主要農業活動;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為主,該地不生產大豆。【隨堂檢測】思維構建即時訓練 讀我國六大地理地區示意圖,回答1~2題。1.圖中各區域( )。A.有明確的邊界B.內部作物熟制一致C.無顯著差異D.內部自然環境一致2.圖中各區域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資源豐歉 B.氣候差異C.地理位置 D.經濟水平【答案】1.A 2.C【解析】第1題,圖中各區域類似于行政區的劃分,有明確的邊界;作物熟制與熱量有關,有些區域緯度跨度較大,內部熱量差異顯著,熟制不一致;區域之間氣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人口、經濟水平等社會因素有顯著差異;讀圖可知,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等,它們的自然環境并不一致。第2題,圖中各區域若按資源豐歉劃分所得,則需有明確的資源種類指標,但圖中并未體現;圖示華東地區包含了亞熱帶和溫帶兩種氣候,內部均不具有氣候指標的一致性,故不是依據氣候差異劃分的;圖中區域名稱的描述明顯帶有地域位置特征,故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地理位置;圖中有些區域內部經濟水平差異較大,與區域內部性質相對均一的特征不吻合,故不是按照經濟水平劃分的。讀黃土高原南小河溝綜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圖,回答3~4題。3.圖示區域屬于( )。A.功能區 B.均質區C.大尺度區域 D.經濟發達地區4.在一個區域的內部往往表現出( )。A.顯著的差異性 B.明顯的相似性C.基本的不連續性 D.完全的相同性【答案】3.B 4.B【解析】第3題,在南小河溝中地理環境特征具有相對的一致性,且具有一定的面積、范圍,是均質區,范圍較小,屬于經濟落后地區;南小河溝是根據自然地理特征劃分的,不行使功能,不是功能區。第4題,一個區域內部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在一個區域的內部往往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地理環境各異,地理環境對菜系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中魯、川、粵、蘇、閩、浙、湘、徽菜系,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據此回答5~6題。5.下列有關菜系與地理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A.湘菜善酸辣,酸味生津止渴,在該地伏旱時能緩解疲勞B.北方冬季寒冷,時鮮蔬菜較少因而多吃腌制菜,逐漸養成吃咸的習慣C.蘇菜擅制河鮮家禽菜和當地河湖密布有關D.云貴高原成為我國民族風味食品最多的地區和地形平坦有關6.現如今我們在全國各地都能吃到蘭州拉面這種特色食品,這種現象體現的區域特征是( )。A.整體性 B.差異性C.開放性 D.動態性【答案】5.D 6.C【解析】第5題,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地區,伏旱時期,酸辣菜系具有刺激食欲、生津止渴、開胃消食等功效,對緩解伏旱時期人體的疲勞困頓有重要作用。北方地處溫帶地區,冬季寒冷,無霜期短,時鮮蔬菜品種與數量較少,北方人便把蔬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逐漸養成吃咸的習慣;另外,北方天氣干燥,易出汗,體內電解質損失多,人便會感覺到“口無味,體無力”,因此菜肴多味濃且咸。江蘇地處河網密集地區,河鮮家禽豐富。云貴高原地區因破碎的地形和原始森林,使30多個少數民族處于近乎割裂和隔絕的狀態,致使每個民族都在特定的環境里形成特有的飲食文化并保留至今,因而成為我國民族食品和風味食品最多的地區。第6題,區域整體性指地表區域內各組成部分間的內在聯系,并經過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材料不能體現該含義;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的差異,材料沒有體現該含義;蘭州拉面這種特色食品傳播到全國各地,反映了區域之間相互聯系導致某種文化的遷移擴散,體現了區域的開放性;區域動態性指區域的類型和范圍是可變的,邊界是模糊的,材料沒有體現該含義。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