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西電東送與北煤南運,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自主預習】一、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1.西電東送(1)“西電東送”指開發青海、貴州、云南、廣西、四川、內蒙古、① 、陜西等省(自治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② 、江蘇、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區。 (2)“西電東送”工程三大通道南部通道:將貴州烏江、云南③ 和桂滇黔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④ 的水電資源及貴州和云南兩省坑口火電站的電能,送往⑤ 。 中部通道:將⑥ 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送往⑦ 地區。 北部通道:將黃河上中游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站的電能送往⑧ 地區。 2.北煤南運(1)“北煤南運”指將我國北方出產的煤炭運往南方,主要是運往⑨ 和⑩ 地區。我國煤炭資源集中于北方,山西、陜西、內蒙古尤為豐富。華東、華南地區經濟發達,但煤炭資源明顯不足。 (2)我國“北煤南運”的主要通道由鐵路、公路、海運、內河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我國“北煤南運”鐵路通道主要有三:a.北通道由 等鐵路組成,以外運晉陜出產的動力煤為主。 b.中通道由 等鐵路組成,以外運山西出產的焦煤、無煙煤為主。 c.南通道由太焦、侯月、隴海、西康等鐵路組成,以外運晉陜煤炭為主。此外,向南運輸的還有京廣線、焦柳線、襄渝線、寶成線等。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特點:工程量浩大,建設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和技術。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空間布局,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資源供給,資源調配線路造價,沿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經濟狀況,可能引發的 問題。 3.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1)對資源調出區而言,可將 轉變為 和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和大型產業基地。同時,也面臨著資源減少、環境破壞、原材料經濟占比高、產業層次偏低等問題。 (2)對資源調入區而言,資源跨區域調配解決了當地 的問題,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發展提供了資源支撐;但也可能引發一些生態環境問題。 (3)對沿線區而言,不同類型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因資源運輸載體、管道線路、工程規模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有較大差異。一般而言,運輸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地貌類型復雜、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非常重要。【答案】①山西 ②上海 ③瀾滄江 ④紅水河 ⑤廣東⑥長江三峽 ⑦華東 ⑧京津唐 ⑨華東 ⑩華南沿海 大秦、神黃 石太、邯長 周期長 生態環境 資源優勢 產業優勢 資源短缺【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底,我國光伏裝機約3.2億千瓦,同比增長23.6%;風電裝機約3.4億千瓦,同比增長17.7%。且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能源裝機前景可期,預計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12億千瓦。由于風光的隨機性、波動性問題,儲能將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新能源+儲能”已成為儲能市場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浙江、遼寧、江蘇、海南、甘肅等22省(區、市)陸續出臺46項新能源配置儲能政策,有的對配置儲能的比例提出要求,最高達到25%;有的則是明確儲能存儲時常,最長時間4小時。除“西氣東輸”之外,在我國能源資源區域差異大的背景下,還有哪些能源調配工程呢 主題1 西電東送主題探究情境 材料一 我國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能源需求和消費量大(以煤炭為主),但能源貧乏,需從外區調入。我國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煤炭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滯后,能源的需求量較小。“西電東送”就是把西南、西北地區豐富的能源轉化為電能,通過輸電線路,向東部地區送電的工程。“西電東送”有利于促進西部地區電力工業的發展,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和生態環境的建設,還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西電東送”改變了東部地區電力供應不充裕、能源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地區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材料二 我國四大工程示意圖。任務1 試從調出區和調入區的能源狀況、經濟發展和水能特點方面,分析說明“西電東送”南部通道的成因。【答案】水能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經濟發展不平衡,水能為清潔能源。任務2 分析“西電東送”工程的實施對東部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答案】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緩解供電緊張狀況,改善能源結構。素養培育探索“電力絲綢之路”——培育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情境 新疆蘊藏了全國40%的煤炭、39%的天然氣和36%的石油資源,是我國的能源資源中心。同時,新疆煤田煤層具有埋藏較淺、煤層多且厚度大、單位面積產能高的特點。變輸煤為輸電,把新疆的能源轉換成電力資源,打造“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電力絲綢之路”,是新疆參與全國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是新疆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下圖示意“疆電外送”線路。任務1 評價新疆能源資源的開發條件。【答案】優勢:種類多;儲量大;開采條件好。劣勢:交通不便;距離東部消費市場遠;當地消費市場小。任務2 簡述建設“電力絲綢之路”對新疆的影響。【答案】有利影響: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不利影響:造成環境污染;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劇水資源短缺。任務3 四川省是我國“西電東送”的輸出省,試分析其同時又接納“疆電入川”的原因。【答案】四川以水電為主,水電發電量不穩定,枯水期發電量少;保障四川“西電東送”電力的穩定供應。知識小結西電東送(1)原因: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2)線路及其影響路線(主力電源) 對調入區的影響 對調出區的影響A.北部通道:黃河上中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火電)→京津唐地區 有利: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減輕鐵路運輸壓力。不利:可能引發一些生態環境問題 有利: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有防洪、灌溉、航運、養殖、旅游等綜合效益。不利:水電站的建設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坑口火電站易加劇環境污染B.中部通道:長江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華東地區C.南部通道:貴州烏江、云南瀾滄江和桂滇黔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水電)及貴州和云南兩省(火電)→廣東對點訓練 “西電東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的能源轉化成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讀我國“西電東送”三大線路示意圖,回答1~3題。1. 下列關于“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北部通道的火電主要輸送到長三角地區B.北部通道的火電主要輸送到東北地區C.南部通道的水電和火電主要輸送到珠三角地區D.中部通道的水電主要輸送到廣東2.“西電東送”對西部地區的影響主要有( )。①減少大氣污染 ②促進經濟發展 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④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為了保障“西電東送”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 )。A.大規模開發電源點B.統一管理電力市場C.擴大發達地區用電量D.積極推進電價改革【答案】1.C 2.B 3.D【解析】第1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電東送”的三個通道中不包括青海地區的電力輸送到長三角地區,包括青海地區的水電(黃河上游)通過北部通道輸往京津唐地區。山西的火電主要通過北部通道輸送到京津唐地區,而不是東北地區。圖中顯示南線的水電和火電主要輸送到珠三角地區。云南、廣西的水電主要通過南部通道輸送到廣東。第2題,“西電東送”促進西部地區資源的開發,火力發電會加劇西部地區大氣污染,①錯誤;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可促進經濟發展,②④正確;對東部地區而言,能夠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大氣污染,③錯誤。第3題,大規模開發電源點會加劇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統一管理電力市場,對節約能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不大;擴大發達地區用電量,會加劇能源短缺,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積極推進電價改革,實行階梯電價,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節電意識,減少能源浪費,減少“西電東送”工程的壓力,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主題2 北煤南運主題探究情境 材料一 下圖為我國煤炭資源流動空間格局圖。材料二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豐富,分布廣泛。長期以來,煤炭資源地區間調配呈“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格局。近年來,為減輕煤炭運輸壓力,在煤炭資源輸出地興建發電廠,將煤炭就地轉化為電能輸出。任務1 長期以來,承擔煤炭資源跨區調配的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答案】鐵路任務2 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對調出區大氣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煤炭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能源供給的影響是 。 【答案】造成大氣污染 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任務3 加強煤炭后備資源儲備區的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是什么 【答案】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知識小結1.“北煤南運”的原因2.“北煤南運”的主要通道我國“北煤南運 ”的主要通道有鐵路、公路、海運、內河等多種運輸方式。(1)鐵路通道 鐵路 輸出煤炭地北通道 由大(同)秦(皇島)、神(木)黃(驊)等鐵路組成 以外運晉陜出產的動力煤為主中通道 由石(家莊)太(原)、邯(鄲)長(治)等鐵路組成 以外運山西出產的焦煤、無煙煤為主南通道 由太(原)焦(作)、侯(馬)月(山)、隴海、西(安)(安)康等鐵路組成 以外運晉陜煤炭為主其他 京廣線、焦柳線、襄渝線、寶成線等(2)水運:海運下水港口為秦皇島、唐山、天津、黃驊、青島、日照、連云港等,接卸港主要為華東、華南沿海各港口;長江、京杭大運河也承擔了相當數量的煤炭運輸任務。3.影響調出區 有利 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和大型產業基地不利 面臨資源減少、環境破壞、原材料經濟占比高、產業層次偏低等問題調入區 有利 解決能源短缺問題,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發展提供了能源支撐不利 引發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增大運輸壓力對點訓練 讀我國“北煤南運”示意圖,回答1~2題。1.經過①線將煤運輸至港口的鐵路主要是( )。A.神黃鐵路B.京廣鐵路C.大秦鐵路D.京滬鐵路【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經過①線將煤運輸至港口的鐵路為大秦鐵路。2.煤炭輸入地需大量運入煤炭的原因是( )。A.東部地區煤化學工業發達B.煤炭作為燃料,價格比核電、水電便宜C.我國東部、南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對常規能源需求量大D.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冬季燒煤取暖,煤炭需求量大【答案】C【解析】“北煤南運”的目的是緩解華東、華南沿海地區能源需求量大與能源供應緊張的矛盾。主題3 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題探究情境 貴州省是我國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并且獨具“水火”互濟優勢,也是我國“西煤東運”“西電東送”的重要省份。下圖示意貴州省河流、水電站和煤炭資源分布。任務1 簡述“西電東送”對貴州省發展的有利影響。【答案】促進煤炭、水能等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帶動采掘、電力、化工、冶金、建材、高耗能等相關工業的發展,可以改善區域產業結構;降低煤炭外運的交通壓力;增加就業機會和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任務2 簡述貴州省能源基地建設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答案】煤炭開采和水電站建設可能帶來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過量開采煤炭會造成煤炭資源的枯竭;火力發電可能會帶來大氣污染。知識小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意義對資源跨區域調配意義的分析要從資源調入區和資源調出區的資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如下表。角度 對資源調入區 對資源調出區資源 緩解資源短缺問題 促進資源開發經濟 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促進經濟發展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效益,增加經濟收入社會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 增加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帶動地區城鎮化發展生態環境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環境質量 經濟收入增加,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調 實現地區間資金、技術、資源的合理配置,利于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對點訓練 讀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路線示意圖,回答1~3題。1.有利于改善輸入區大氣環境質量的資源調配工程有( )。①“西氣東輸” ②“北煤南運” ③“南水北調” ④“西電東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關于“西氣東輸”給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②優化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的狀況 ③輸送來的天然氣可以完全替代煤炭,有利于提高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④天然氣作為燃料有利于減輕東部地區的酸雨危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西電東送”可以緩解東部地區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這主要是因為該工程使得東部地區( )。A.電價升高,工業用電量減少B.電價降低,使用環保電器者增多C.煤炭輸入量減少,廢氣排放量減少D.工業生產成本降低,生產用電量增加【答案】1.B 2.B 3.C【解析】第1題,“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分別向東部輸入天然氣和電能,均屬于清潔能源,可以改善輸入區大氣環境質量,①④正確;“南水北調”可以緩解輸入區水資源緊張狀況,對于大氣環境質量影響不大,②錯誤;“北煤南運”對于南方調入區大氣環境質量沒有改善作用,③錯誤。第2題,“西氣東輸”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①正確;“西氣東輸”可以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但是不會影響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②錯誤;“西氣東輸”輸送來的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但不能完全替代煤炭,③錯誤;天然氣作為燃料可以減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利于減輕東部地區的酸雨危害,④正確。第3題,“西電東送”變輸煤為輸電,使得東部地區煤炭輸入量減少,廢氣排放量減少,有利于緩解東部地區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西電東送”不一定會導致電價升高或降低;“西電東送”對工業生產成本的影響不大。【隨堂檢測】思維構建即時訓練 讀某區域能源調配示意圖,回答1~2題。1.圖中“西電東送”南線工程的電力構成是( )。A.火電 B.以火電為主,水電為輔C.水電 D.以水電為主,火電為輔【答案】D【解析】“西電東送”南線工程起點為云貴高原,該地區地勢落差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同時,也是長江以南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因此南線工程電力構成以水電為主,火電為輔。2.近年來,該區域從越南中部進口煤炭數量逐漸超過晉煤,其主要原因是( )。A.越南煤儲量豐富,質優價廉B.晉煤面臨枯竭,產量減少C.越南距珠江三角洲地區近,運費低廉D.晉煤綜合開發,外運減少【答案】C【解析】越南煤與晉煤相比較,儲量和質量都不占優勢,但越南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距離較近,運費相對低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對能源需求增大,國家相繼開通了多條“北煤南運”通道,如寶成—成昆線、同蒲—太焦—焦柳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等。21世紀以來,“北煤南運”逐漸減量。讀我國北煤南運主要鐵路線分布示意圖,回答3~5題。3.“北煤南運”現象說明我國南北地區存在明顯的( )。A.經濟水平差異 B.資源分布不均C.發展方向差異 D.產業結構差異4.21世紀以來,“北煤南運”逐漸減量的原因是( )。①北方煤炭資源枯竭 ②“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使南方能源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③南方產業結構優化 ④南方環保標準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北煤南運”逐漸減量的意義表現在( )。①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②促進南方地區的新能源開發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④改善南方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3.B 4.B 5.A【解析】第3題,我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較南方地區豐富,且根據材料“我國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對能源需求增大”可知,“北煤南運”現象說明我國南北地區的資源分布不均。第4題,我國北方的山西、陜西煤炭儲量至今仍比較大,煤炭資源尚未枯竭,①錯誤;“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豐富了南方地區的能源種類,改變了能源消費結構,②正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南方部分高耗能產業逐漸遷移,產業結構逐漸優化,對煤炭的需求量逐漸減少,③正確;環保標準是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的,南北方標準差異不大,④錯誤。第5題,煤炭運量較大,需要耗費大量運力,“北煤南運”逐漸減量能夠減輕鐵路運輸壓力,①正確;南方地區的新能源開發,才導致“北煤南運”的量減少,因果關系錯誤,②錯誤;“北煤南運”逐漸減量不能減低企業生產成本,而且有可能使部分需要利用廉價能源的行業生產成本提高,③錯誤;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減少煤炭使用能改善南方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④正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