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現老房子的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掌握表現建筑所使用的盤條法、泥板成型的陶藝技法,了解、表現老房子,發現和感受老房子豐富的人文蘊含和工藝特色,提高審美能力和表現力。教學重點:學習盤條法、泥板成型的陶藝技法,表現老房子。教學難點:對老房子結構的理解與掌握。教學教學思路及過程: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師:無論你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鄉村,都會發現身邊一些歷史悠久的老房子。他們可能是鄉村的老戲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的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發現老房子的美》二、欣賞討論、小組探究在你居住的地方或是你的家鄉一定還有這樣的老房子,它們雖然破舊但你覺得它們美嗎?美在哪里?瓦片:瓦片房頂是老房子最具特色的特點之一。人字形的房頂上整齊的排列著一片片瓦片,瓦片的材質還起到防水的作用。瓦當:俗稱瓦頭。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花窗:為建筑中窗戶一種裝飾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備實用功能,又帶有裝飾的效果。同學們現在發現老房子的美了嗎?誰來說一說美在哪里了?材質的美:土胚草房、木質吊腳樓、青磚、瓦房、石頭碉樓。格局的美:民居、王府…….不同功用,展現不同生活情趣之美。風格的美:或滄桑、或玲瓏、或俊秀、或雄渾……。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在祖國各地都有極具民族特色的民居,民居就是歷經滄桑的人們居住的老房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參觀各地的民居吧!總結:這些老房子有著獨特的美,一般以磚砌墻、以瓦蓋頂、以木為門窗。樸素中略帶風雅,它們都曾經輝煌,它們出自昔日工匠的巧手,代表了一個時代或者地區獨特的工藝和濃厚的地域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大眾百姓的含蘊和質樸。欣賞完了各地民居,我們在來欣賞一件作品《綠釉陶樓》,它是一件陶藝作品,綠釉陶樓制作于東漢,高86.5厘米。由圓形的積水池和樓閣組成。樓閣共有三層,二層和三層有欄桿和屋頂。二層屋頂上有似熊的動物支撐。熊是強壯勇敢的象征,還有驅鬼辟邪的功能,在漢代還常被用于青銅器的器足。今天我們就用陶泥動手動制作一座房子好不好?下面同學們討論研究一下制作方法:1、做底,厚約1厘米。2、主體,不宜高,造型可夸張,可用堆砌、手捏、盤條、泥板等方法,用刻、壓、粘添加肌理效果。3、細節,門前的古樹、院中石井、墻頭花草、木梯、晾曬的玉米等。堆砌、手捏、盤條、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壓、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作業提示:制作一處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學生制作、教師個別指導,找出細節有新意的作品隨時進行展評。四、小組互評,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引導學生談談創作過程中發現的小竅門和新方法,并進行技法交流。組評:選出大膽表現、富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評:說一說你喜歡的作品,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