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中國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課程標準】運用圖表,解釋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說明其開發利用現狀,以及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的關系。【學習目標】1.區域認知:通過圖文材料,說出我國糧食安全的內涵,并歸納我國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的特征。2.綜合思維: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我國實現糧食安全的途徑。3.人地協調觀:結合實例,了解人類活動對耕地資源的影響,樹立保護耕地質量和數量的可持續發展觀。4.地理實踐力:實地考察或查閱資料,分析本地區未來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及耕地保障措施。【新課導入】二十大時光——糧食安全【自主思考】 閱讀課本P37第1-3段,了解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的基本知識。糧食安全概念 保證人們能夠及時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物。影響環節 糧食生產、儲備、流通、進出口地位 國家安全的基本物質保障立場 《中國的糧食問題》——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基礎 國內糧食生產要求 糧食總產量與糧食需求量大致持平糧食生產基礎作物 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糧食總產量 耕地面積 ×單位耕地面積產量影響因素 耕地數量、耕地質量和資源時空配置環境背景 我國人口眾多、季風氣候顯著、干旱區面積廣大、多丘陵山地。三、未來糧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目標(1)戰略:“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2)目標:“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2.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1)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勉強平衡狀態。(2)糧食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資源、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糧食產量繼續增長難度越來越大。(4)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宏觀調控難度加大。3.耕地保障對糧食安全的意義(1)耕地的質量、數量和生態安全必須支撐我國的糧食安全。(2)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我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能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而是要保護耕地資源,確保我國的耕地數量和生產能力。(3)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劃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在18畝以上,確保基本農田不低于15.6億畝。(4)(5)保護與改善耕地質量和可持續利用能力的措施: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水土保持與坡耕地改造、高效節水等一系列水土資源保護項目,以實現高產田的穩產保育和中、低產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減小對耕地數量需求的壓力。【小組討論】 讀圖,小組合作探討,總結我國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的特征?資料一:資料二:材料一:我國現有耕地中有機質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顯低于歐美國家的2.5%到4%的水平;近30年來,我國耕作土壤的ph值下降了0.13到0.80;全國19.4%的耕地土壤被污染,污染集中分布在有色金屬礦區,工業區污水灌溉區和大中城市周邊區域。材料二:我國華北地區平原耕層已經普遍由原來的20到30厘米減少至10到15厘米;近五年,我國沙化耕地面積增加了391000公頃;2006到2014年新疆灌區鹽漬化耕地面積比例由31.7%提高至37.7%。材料三:目前全國農田平均地膜殘留量為60到90千克每公頃,地膜污染較重區域地膜殘留量平均達到255千克每公頃。另外,我國耕地中尚有超過20%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依然嚴重不容忽視。資料三:資料四:【當堂檢測】(2024·江蘇揚州·一模)耕地有效流轉是破解耕地邊除化等難題,優化資源配置,從而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2003~2020年中國耕地流轉率從4.75%上升到36.15%,中國目前耕地流轉市場尚不完善,貧困山區存在較多的耕地零租金流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省區中耕地零租金流轉現象較為嚴重的是( )A.山西 B.河北 C.安徽 D.廣東2.長期的耕地零租金流轉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耕地碎片化加劇 B.耕地質量下降C.種植業成本上升 D.糧食安全增高【答案】1.A 2.B【解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貧困山區存在較多的耕地零租金流轉。山西山地面積較大,貧困山區較多,耕地零租金流轉現象較嚴重,A正確;河北、安徽、廣東山地面積較小,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耕地零租金流轉較少,BCD錯誤。所以選A。2.長期的耕地零租金流轉可能降低轉出戶對于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導致土地撂荒,耕地質量下降,B正確;耕地零租金流轉不會加劇耕地碎片化,A錯誤;零租金流轉可以降低種植業成本,C錯誤;長期的耕地零租金流轉可能降低轉出戶對于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導致土地撂荒,糧食產量降低,不利于保障糧食安全,D錯誤。所以選B。(2024·廣東茂名·二模)江西高安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地,但農民對早稻的種植積極性較低,2021年當地培育并推廣生長周期短的優質晚稻當早稻種植(晚稻生長周期一般長于早稻),填補了高安早稻優質米的空白;同時大力推廣水田流轉,將水田集中到種田大戶,為穩定雙季稻生產面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021年前,高安農民早稻種植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種植周期較長 B.早稻品種較差C.自然災害頻繁 D.種植成本較高4.2021年后,高安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主要得益于( )A.土地流轉實現耕地集約化經營 B.土地流轉使得耕地總面積增加C.早晚稻連續種植增加作物熟制 D.外出務工者回鄉使勞動力增加【答案】3.B 4.A【解析】3.據材料“2021年當地培育并推廣生長周期短的優質晚稻當早稻種植(晚稻生長周期一般長于早稻),填補了高安早稻優質米的空白”可知,因早稻品種較差,所產大米質量不高,故2021年前,高安農民早稻種植積極性較低,B正確;據材料可知,晚稻生長周期一般長于早稻,說明早稻生長周期較短,A錯誤;江西高安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地,糧食產量較高,自然災害應該比較少,C錯誤;種植成本早稻、晚稻差異較小,D錯誤。故選B。4.據材料2021年該地“大力推廣水田流轉,將水田集中到種田大戶,為穩定雙季稻生產面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可知,推廣土地流轉實現耕地集約化經營,為穩定雙季稻生產面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A正確;土地流轉不能擴大耕地總面積,B錯誤;早晚稻連續種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物產量,作物熟制受熱量條件影響,不能增加熟制,C錯誤;將水田集中到種田大戶,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需要增加勞動力,且外出務工者回鄉務農也不符合實際,D錯誤。故選A。(2024·河南許昌·二模)耕地非糧化是將大量耕地轉化為非糧食生產用地的行為,以非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比率表示非糧化程度。下圖為2013—2019年長江三角洲地區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空間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四省市農業部門門類最齊全的是( )A.上海市 B.浙江省 C.安徽省 D.江蘇省6.2013—2019年圖中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高值區( )A.地形起伏較大 B.多位于沿海區域C.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D.城鎮化水平較低7.該區域防止耕地非糧化規模擴大的合理措施有( )①推進耕地規模經營②降低蔬菜、瓜果價格③嚴格耕地用途管制④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5.C 6.C 7.D【解析】5.圖中四省區比較安徽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平均水平最低,說明安徽非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占比最低,這表明安徽農業用地壓力相對較小,這是因為上海、浙江、江蘇三省份經濟發展水平優于安徽省,第一產業在產業結構占比很小,且這三個省份城鎮化水平高,發展速度快,城市用地面積大,農業用地面積小,而安徽省第一產業比重較大,農業用地較多,所以相對農業部門門類相對最齊全,C正確,ABD錯誤。故選C。6.2013—2019年圖中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高值區集中在江蘇南部、浙江、上海、以及安徽西部部分地區,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鎮化水平較高,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對于非糧食作物產品需求量大,C正確,D錯誤;非糧化變動強度高值區包括沿海部分地區,地勢起伏和緩,A錯誤;據圖示信息可知在內陸地區也有較大面積的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高值區分布,B錯誤。故選C。7.蔬菜、瓜果種植成本以及運費費用高,降低蔬菜、瓜果價格不現實,②錯誤;推進耕地規模經營有利于擴大糧食耕地面積,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利于防止耕地非糧化規模擴大,①正確;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堅守耕地紅線,保護糧食安全,同時也應該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防止耕地非糧化規模擴大,③④正確。故選D。高二地理 第 1 頁 (共2頁) 編制日期:2023年3月26日第三節 中國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課程標準】運用圖表,解釋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說明其開發利用現狀,以及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的關系。【學習目標】1.區域認知:通過圖文材料,說出我國糧食安全的內涵,并歸納我國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的特征。2.綜合思維: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我國實現糧食安全的途徑。3.人地協調觀:結合實例,了解人類活動對耕地資源的影響,樹立保護耕地質量和數量的可持續發展觀。4.地理實踐力:實地考察或查閱資料,分析本地區未來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及耕地保障措施。【新課導入】二十大時光——糧食安全【自主思考】 閱讀課本P37第1-3段,了解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的基本知識。糧食安全概念 保證人們能夠及時得到 和 所需要的 食物。影響環節 糧食 、 、 、地位 國家安全的基本立場 《中國的糧食問題》——立足 ,實現糧食基本 。基礎 糧食生產要求 糧食 與糧食 大致糧食生產基礎作物 水稻、 、玉米、大豆糧食總產量 耕地 ×影響因素 耕地 、耕地 和資源環境背景 我國人口眾多、 氣候顯著、干旱區面積廣大、多 。三、未來糧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目標(1)戰略:“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 進口、科技支撐”。(2)目標:“確保谷物基本自給、 絕對安全”。2.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1)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勉強平衡狀態。(2)糧食品種結構和 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資源、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糧食產量繼續增長難度越來越 。(4)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宏觀調控難度 。3.耕地保障對糧食安全的意義(1)耕地的 、 和 必須支撐我國的糧食安全。(2)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我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能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而是要保護耕地資源,確保我國的耕地數量和生產能力。(3)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劃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 ,確保耕地保有量在 畝以上,確保基本農田不低于15.6億畝。【小組討論】 讀圖,小組合作探討,總結我國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的特征?資料一:資料二:材料一:我國現有耕地中有機質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顯低于歐美國家的2.5%到4%的水平;近30年來,我國耕作土壤的ph值下降了0.13到0.80;全國19.4%的耕地土壤被污染,污染集中分布在有色金屬礦區,工業區污水灌溉區和大中城市周邊區域。材料二:我國華北地區平原耕層已經普遍由原來的20到30厘米減少至10到15厘米;近五年,我國沙化耕地面積增加了391000公頃;2006到2014年新疆灌區鹽漬化耕地面積比例由31.7%提高至37.7%。材料三:目前全國農田平均地膜殘留量為60到90千克每公頃,地膜污染較重區域地膜殘留量平均達到255千克每公頃。另外,我國耕地中尚有超過20%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依然嚴重不容忽視。資料三:資料四:【當堂檢測】(2024·江蘇揚州·一模)耕地有效流轉是破解耕地邊除化等難題,優化資源配置,從而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2003~2020年中國耕地流轉率從4.75%上升到36.15%,中國目前耕地流轉市場尚不完善,貧困山區存在較多的耕地零租金流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省區中耕地零租金流轉現象較為嚴重的是( )A.山西 B.河北 C.安徽 D.廣東2.長期的耕地零租金流轉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耕地碎片化加劇 B.耕地質量下降C.種植業成本上升 D.糧食安全增高(2024·廣東茂名·二模)江西高安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地,但農民對早稻的種植積極性較低,2021年當地培育并推廣生長周期短的優質晚稻當早稻種植(晚稻生長周期一般長于早稻),填補了高安早稻優質米的空白;同時大力推廣水田流轉,將水田集中到種田大戶,為穩定雙季稻生產面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021年前,高安農民早稻種植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種植周期較長 B.早稻品種較差C.自然災害頻繁 D.種植成本較高4.2021年后,高安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主要得益于( )A.土地流轉實現耕地集約化經營 B.土地流轉使得耕地總面積增加C.早晚稻連續種植增加作物熟制 D.外出務工者回鄉使勞動力增加(2024·河南許昌·二模)耕地非糧化是將大量耕地轉化為非糧食生產用地的行為,以非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比率表示非糧化程度。下圖為2013—2019年長江三角洲地區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空間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四省市農業部門門類最齊全的是( )A.上海市 B.浙江省 C.安徽省 D.江蘇省6.2013—2019年圖中耕地非糧化變動強度高值區( )A.地形起伏較大 B.多位于沿海區域C.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D.城鎮化水平較低7.該區域防止耕地非糧化規模擴大的合理措施有( )①推進耕地規模經營②降低蔬菜、瓜果價格③嚴格耕地用途管制④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高二地理 第 1 頁 (共2頁) 編制日期:2023年3月26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3第三節 中國的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導學案 (無答案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3第三節 中國的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導學案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