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學習目標】1.理解石油資源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能夠多層次多角度闡述保障國家石油資源安全的對策。(綜合思維)2.運用石油資源分布圖和統計資料,說明世界和中國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區域認知)3.運用統計資料,描述我國石油生產與消費增長的特點,預測我國石油供需形勢。(人地協調觀)4.能夠進行野外礦山觀察、調查,能夠獨自或與其他人合作設計調查方案。(地理實踐力)【自主預習】一、石油資源分布1.世界石油資源:分布① 。 2.我國石油資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渤海灣、珠江口及② 等地。 二、石油生產與消費1.石油生產過程分為勘探與開采兩個階段。2.石油儲量與石油產量的關系:通常成③ 。 3.影響石油消耗量的因素:④ 、人口數量、石油儲量等。 三、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1.我國石油資源現狀(1)我國石油資源儲量豐富,但人均石油儲量較低。(2)2016年,我國石油儲采比只有17.5年,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我國現有油田大都已過高峰生產階段,⑤ 的壓力較大。(4)在油氣資源豐富的海域,我國面臨著與鄰國的國際糾紛,嚴重制約了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5)隨著我國⑥ 的快速發展,石油的消費量迅速攀升。 (6)從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⑦ 以來,石油供需矛盾逐漸突出,石油進口量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2.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措施(1)開拓國際石油運輸通道:為了減少對海路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促使石油進口渠道⑧ ,我國已相繼建成了中俄東北石油運輸管道、中哈西北石油運輸管道和中緬西南石油運輸管道。 (2)提高石油戰略儲備:我國現已建成⑨ 、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石油儲備基地和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 (3)加大國內石油開發力度,推動石油企業“走出去”。A.我國應加強石油基礎地質調查,提高石油⑩ ,促進石油儲量和產量較快增長。 B.石油企業應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投資 ,推進資源開發,謀取合作共贏。 (4)改善能源 ,大力開發 。 A.我國應注重提高能源 ,改進能源消費結構,盡量多使用 。 B.我國還應大力開發新能源,以確保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答案】 ①極不平衡 ②近海大陸架 ③正比 ④經濟發展狀況 ⑤繼續增產 ⑥經濟 ⑦凈進口國 ⑧多元化⑨舟山 ⑩勘查技術水平 國外油氣領域 消費結構 新能源 使用效率 潔凈能源【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將會對我國的發展造成什么影響 提示:增加能源安全風險。主題1 我國石油資源的現狀情境1 材料一 下圖為我國石油資源分布示意圖。材料二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成品油消費持續快速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保障國內石油穩定供應的壓力日益加大。材料三 2020年3月30日,《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向社會發布。《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50 572萬噸,同比增長9.5%,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任務1 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答案】 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渤海灣、珠江口及近海大陸架等地。任務2 我國進口的石油資源主要來自哪里 【答案】 我國進口的石油資源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俄羅斯、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情境2 從2009年起,我國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有所不同。下圖示意世界與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對比(2016年)。任務1 比較我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異同。【答案】 相同點:能源消費多元化,以礦物能源中的原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不同點: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大,優勢地位明顯,約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三分之二;我國水電消費比重比世界大,石油、天然氣、核能消費所占比重比世界小。任務2 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存在差異的原因。【答案】 與我國能源儲藏結構有關。我國水能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且煤炭開采利用技術成熟,配套產業齊全,利用歷史悠久;受工業化進程和成油理論影響,石油工業起步晚,政策上石油常作為化工原料。情境3 國務院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強調,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要達到15%,天然氣比重要達到10%以上。任務 我國為什么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試說出你的理由。【答案】 節省化石能源,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治理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削減碳排放,履行國際義務;充分利用我國水能、核能、太陽能、風能領域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鼓勵新能源技術進步,扶持相關企業,力爭我國在新一代能源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在能源利用領域爭取話語權。我國石油資源現狀 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高且以海運為主。一般將流量大于均值的貨流線稱為顯著流。下圖示意我國海上絲綢之路進口原油貨流在八大區域的分布脆弱度(單位時間內港口最大流量/總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貨流量/區域內所有港口貨流總量)。讀圖,回答1~2題。1.我國原油進口中( )。A.從南非進口的原油時間分配均勻B.從東北亞進口原油貨流線最集中C.從歐洲進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數港口D.各貨運線路上的石油運量差別較小2.有利于保障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原油進口的措施有( )。①投資建設沿線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資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貨運量 ③開辟新的石油運輸線路,降低顯著流 ④加強海運船隊管理,集中時間進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我國從南非進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較高,意味著一定時間內大量進口的原油貨流量大,時間較為集中;東北亞的顯著流占總流量的比例較低,可見從東北亞進口原油貨流線比較分散;歐洲進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以從少數港口進口原油為主;圖示顯著流占總流量的比例在各大洲的數值不同,同時各大洲的石油進口量沒有具體的數值,無法判斷各貨流線路上的石油運量的差別。第2題,加強投資建設沿線的中小港口,通過潛力港口分擔核心港口的貨流量,給我國進口原油提供更多的航線選擇,避免因貨流過度集中而導致的脆弱性高,也可縮減運輸時間和成本,提高運輸效率,①正確;中國進口原油海運網絡貨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數港口具有明顯優勢,投資核心港口會導致該港口泊位緊張、裝卸貨物不及時等,②錯誤;開辟新的石油運輸線路,可減少因路線過度集中而導致的脆弱性高的問題,同時也可降低顯著流,從而縮減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③正確;集中時間進口會導致港口、航線因等待辦理手續而造成的擁堵,不利于保障原油的進口,④錯誤。 據統計,2022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煉油總產能達到9.2億噸/年,原油進口5.0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1.2%。讀2020—2050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含預測)示意圖,回答3~5題。3.將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特點是( )。A.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同B.煤和石油的消費總量減少C.能源消費結構以光伏發電為主D.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均衡4.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發展速度快,石油需求量增大B.煉油技術先進,原油利用率高C.煉油企業增多,生產規模擴大D.國內原油產量上升,進口減少5.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最可行的措施是( )。A.建立能源儲備庫,儲備大量能源B.控制人口增長,減少能源需求量C.開發新能源,調整能源消費結構D.加大國內化石能源的勘探和開采【答案】 3.B 4.A 5.C【解析】 第3題,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為主,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比較低;隨著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新能源、清潔能源消費總量上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費總量減少;由圖可知,我國2050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光伏發電占比并不是最大的;205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最大的是風電,最小的是核電,并不均衡。第4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規模大,第二產業占比較高,對能源的需求較大,且目前我國的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較低,不能滿足能源需求,故石油產業發展迅速,煉油量較大;獲得同樣數量的成品油,煉油技術越先進,對原油的需求越少,且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煉油技術并無優勢;煉油企業多、生產規模大是我國經濟發展導致石油需求量大的結果,并非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的原因;進口的石油主要以原油為主,原油由國內生產還是進口,對煉油量沒有影響。第5題,建立能源儲備庫,儲備大量能源,需要進一步增加能源進口,增強對外依賴程度,因此不是最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長與我國現行的人口政策不符,不利于解決人口問題;開發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費結構,既能夠提供更多的能源供給,又能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的實施;化石能源屬于非可再生能源,且化石能源的使用會污染環境,不利于節能減排。主題2 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情境1 材料一 中國石油中長期供需(單位:百萬噸)平衡表。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50年國內需求量 200 300 400 500國內供給量 160 170 180 100供需缺口 40 130 220 400 材料二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當一國的石油年進口量超過5 000萬噸以后,國際市場行情的變化就會影響這個國家的經濟運行;超過1億噸,該國就應該采取包括外交、軍事、經濟在內的有力措施,來保證其石油安全。材料三 某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分布圖。任務1 根據材料分析我國是否存在石油安全問題,并說明原因。【答案】 存在石油安全問題。原因:我國石油進口量所占的比重大,對國外市場依賴性強;我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并依靠海運,一旦該地區或海上運輸發生問題,我國的石油供給將受到嚴重威脅。任務2 從能源開發利用的角度,簡述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具體措施。【答案】 改進能源消費結構,盡量多使用潔凈能源;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石油基礎地質調查,提高石油勘查技術水平;大力開發新能源,以確保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促使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等等。情境2 瓜達爾港為深水良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鄰近霍爾木茲海峽,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在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連接新疆喀什與瓜達爾港,有利于加強中巴兩國的互聯互通,促進兩國共同發展。任務1 我國投資建設瓜達爾港,對保障我國石油安全有哪些作用 【答案】 拓展石油進口渠道,促進石油進口線路多元化;將中東石油以最近的距離運輸到中國境內;節約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有利于保障運輸通道的安全。任務2 分析我國開發瓜達爾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意義。【答案】 提高中國能源和貿易運輸線路的安全性;縮短中國與中東海上貿易的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擴大我國西部商品輸出,促進西部經濟發展;促進中國與中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改變我國西部閉塞格局,就近打開印度洋海上出口。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措施 具體做法開拓國際石油運輸通道 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穩定中東石油進口的同時,積極開辟了中俄東北石油管道、中哈西北石油運輸管道和中緬西南石油運輸管道提高石油戰略儲備 在沿海和內陸選址建立石油儲備基地加大國內石油開發力度,推動石油企業“走出去” 加強地質調查,提高石油勘查技術水平,積極投資國外油氣領域,謀求合作共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大力開發新能源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大力開發新能源 2011—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溫和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石油進口多來自沙特阿拉伯、西非、俄羅斯、伊拉克和其他中東國家。中國石油2021年6月18日宣布,塔里木油田又添新發現——10億噸級超深大油氣區,鉆井深度達8 470米,創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區最深出油紀錄。據此回答1~2題。1.同西非和中東國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氣開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開采技術落后,勘探能力不足B.油氣品質差,后備儲量不足C.油氣埋藏深,開采成本高D.油氣產量低,對外依存度高2.當前經濟環境下,為應對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石油能源危機等問題,以下達不到良好效果的措施是( )。A.大力限制國外石油進口數量,降低國際石油依賴度B.加強國內石油的勘探開發,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氣勘探C.積極開發水電、核電等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D.積極拓展石油供應渠道,保障石油運輸安全【答案】 1.C 2.A【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塔里木油田又添新發現——10億噸級超深大油氣區,鉆井深度達8 470米,創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區最深出油紀錄”可知,同西非和中東國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氣開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油氣埋藏深,開采成本高;我國油氣開采技術已經比較先進,勘探能力不足不是開采面臨的問題;油氣品質和后備儲量與開采無關;塔里木油田儲量大,油氣產量不低,油氣產量和對外依存度與開采面臨的困難無關。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力限制國外石油進口數量,降低國際石油依賴度不可取,會影響經濟發展;加強國內石油的勘探開發,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氣勘探,增加國內石油自給程度,積極開發水電、核電等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程度,積極拓展石油供應渠道,保障石油運輸安全,都符合當前經濟環境下應對石油能源危機的措施。 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我國為了滿足國內石油的需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健全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建立的。截止到2016年,我國共建成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其中地面庫8個,分別為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地下庫1個,為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據此回答3~5題。3.甘肅蘭州入選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名單的最大優勢是( )。A.接近消費市場,便于石油快速投入使用B.靠近石油產地,運輸距離近C.交通便利,便于石油轉運D.可利用便利的中哈原油管道線路和我國西部石油管道線路注入油料4.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下列關于石油與煤炭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的煤炭資源數量不足以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B.我國煤炭和石油分布“西多東少”C.我國煤炭和石油的運輸距離長,會帶來相應風險D.煤炭污染嚴重而石油屬于清潔能源5.我國在西部地區建設石油儲備基地最重要的意義是( )。A.有效利用國土空間,促進當地經濟發展B.加強東西部的優勢互補,縮小東西部經濟差距C.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環境質量D.降低能源儲備風險,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答案】 3.D 4.C 5.D【解析】 第3題,我國石油使用市場主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甘肅距離市場較遠;蘭州附近沒有原油產地;甘肅交通條件相對東部地區更差,不便于轉運;蘭州位于我國西部地區,靠近中哈原油管道線路,同時能利用我國西部石油管道線路注油。第4題,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在數量上足以滿足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需求;我國煤炭分布西多東少,北富南貧,但石油資源東部和東北地區也比較豐富;我國煤炭資源和石油資源分布不均,且與市場需求地點并不完全一致,運輸距離長,會帶來相應風險;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都會產生一定污染,都不屬于清潔能源。第5題,由材料可知,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我國為了滿足國內石油的需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健全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建立的。故在西部地區建設石油儲備基地最重要的意義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結合第3題分析可知,西部地區距離國際石油輸入管線近,能降低能源儲備的風險;西部地區建設石油儲備基地能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當地的經濟,協調東西部發展,但這并不是其最重要的意義;石油儲備基地可作為國家戰略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應對石油供應中斷、價格波動等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對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環境質量影響不大。【隨堂檢測】讀某國未來石油供需平衡預測圖,回答1~3題。1.未來十年,該國( )。 ①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 ②石油供應充足 ③石油產量平穩增長 ④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2.未來十年,該國受石油價格上揚沖擊較小的工業是( )。A.乙烯 B.小排量汽車C.合成樹脂 D.合成橡膠3.表中數據說明,未來十年,該國應( )。①加強國內石油開采 ②到國外投資 ③充分利用國際石油市場 ④鼓勵合成纖維的出口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1.D 2.B 3.C【解析】 第1題,圖中數據表明,未來十年該國石油需求量增長迅速,但產量幾乎沒有增加,說明該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石油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能源需求量越大,說明經濟發展越迅速。第2題,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都屬于石油工業,受石油價格上揚沖擊較大。第3題,石油開采應當適度開發、均衡生產;合成纖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能源。 近年來,我國擴大了對青藏高原石油資源的勘探范圍,并加大了力度,于2021年在青藏高原勘探出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頁巖油。頁巖油是指以頁巖為主的頁巖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泥頁巖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頁巖層系中的致密碳酸巖或碎屑巖鄰層和夾層中的石油資源。據此回答4~6題。4.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青藏高原石油資源的勘探范圍和力度,主要是為了( )。A.填補高原能源開采空白B.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C.提高藏區的城鎮化水平D.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5.我國在青藏高原石油資源勘探和開發中,首先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A.油氣儲量不足 B.技術難度較高C.大氣透明度低 D.交通運輸困難6.與其他石油資源相比,頁巖油( )。A.開采成本低 B.流動性較好C.自然投產快 D.資源潛力大【答案】 4.B 5.D 6.D【解析】 第4題,青藏高原能源豐富,如太陽能資源、地熱能資源,石油資源開采可完善高原能源開采方向;多種能源的開采有助于完善高原乃至我國能源供給,有利于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能源開采有助于區域發展,包括提高藏區的城鎮化水平,但不是加大能源開采力度的主要原因;石油資源屬于傳統化石燃料,不屬于清潔能源。第5題,根據材料可知,在青藏高原勘探出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頁巖油,說明青藏高原油氣儲量較大,且我國具備一定的開采、勘探技術;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透明度高;高原地區地勢較高,交通運輸不便,交通運輸成為首先面臨的主要困難。第6題,與其他石油資源相比,頁巖油開采較為困難,技術要求較高,開采成本高;頁巖油流動性與其他石油產品相差不大;頁巖油需要進行提煉、加工,然后才能投入使用,自然投產并不快;頁巖油在我國儲量巨大,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燃料、化工等),反映出資源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已建成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石油儲備基地。據此回答7~8題。7.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的目的是( )。A.調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B.加快石油加工鏈發展C.保障我國原油持續供給D.平抑國際油價的波動8.鎮海、舟山成為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油氣資源開采規模大 B.港口運輸能力強C.油氣資源利用技術高 D.距離消費市場近【答案】 7.C 8.D【解析】 第7題,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的目的是保障我國原油持續供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無法平抑國際油價的波動,只能平抑國內油價的波動;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不會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加快石油加工鏈發展不是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的目的。第8題,我國石油需求量大,需要大量進口,鎮海、舟山沒有大規模開采油氣資源;大連、黃島的港口運輸能力也強;油氣資源的利用技術全國不同地區差異不大;鎮海、舟山距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近,距離消費市場近。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