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學習目標】1.能夠從多角度分析礦產資源開發條件,多層次分析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的關聯性,從不同時間不同空間認識礦產資源安全問題,闡述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的對策。(綜合思維)2.能夠借助圖表歸納礦產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分析礦產開發對區域目前、未來發展的影響。(區域認知)3.能夠理解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國民經濟,居民生活和國防建設的方方面面。能夠理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人地協調觀)4.能夠進行野外礦山觀察、調查,獨自或與他人合作設計調查方案。(地理實踐力)【自主預習】一、礦產資源及其分類1.礦產資源的概念:經過① 作用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② 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 2.礦產資源的分類(1)依據產出狀態分類:③ 、液態礦產、氣態礦產。 (2)依據特性及用途分類:④ 、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 二、我國礦產資源概況1.種類多,儲量豐富(1)礦產資源總量豐富、⑤ 。 (2)人均探明礦產儲量小。2.⑥ ,富礦少,共生礦多 (1)少部分礦產品位較高,大部分品位較低。(2)我國有一半以上的礦產以共生的形式賦存。3.區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1)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⑦ 等地。 (2)天然氣資源多分布在我國西部。(3)磷礦、鎢礦、錫礦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數省區。三、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1.礦產資源與國民經濟(1)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⑧ 。 (2)礦產資源的開發聯動效應突出。2.礦產資源與國防外交(1)礦產資源是保障⑨ 的重要物質基礎。 (2)礦產資源全球化戰略的措施:直接進口礦產資源、投資別國的礦產資源開發。(3)礦產資源對我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影響:隨著全球礦產資源競爭的加劇,境外礦產資源利用成本陡增,礦產資源的供給風險顯著加劇。四、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措施1.加大⑩ ,實現“開源”。 2.健全政策法規,科學“節流”。3.完善國家礦產資源 。 4.推進資源供給國際化戰略。5.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提高資源 。 (1)我國礦產資源開采中的問題A.開采方式相對粗放, 、采易棄難、開采一種礦產拋棄共生伴生礦產等現象較多。 B.造成 ,加劇水土流失,污染礦區的地下水、大氣,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2)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措施: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答案】 ①地質成礦 ②開發利用價值 ③固態礦產 ④能源礦產 ⑤種類比較齊全 ⑥貧礦多 ⑦山西、陜西和內蒙古 ⑧物質基礎 ⑨國防安全 ⑩勘查力度 戰略儲備體系 利用效率 采富棄貧 土地破壞【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準,決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國家對某些重要資源的實施管制有何意義 主題1 我國礦產資源概況情境 下圖為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任務1 我國南方、北方資源分布類型有何差異 【答案】 北方多煤炭等能源礦產、鐵礦,南方多有色金屬。任務2 試概括圖中反映的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答案】 礦產資源種類多,區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任務3 我國自然資源分布狀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答案】 礦產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匹配,礦產資源遠距離運輸加重交通運輸壓力。1.分類劃分依據 類型 舉例產出狀態 固態礦產 煤、鐵液態礦產 汞、石油氣態礦產 天然氣、氦氣特性及用途 能源礦產 煤、油頁巖、石油、天然氣、地熱金屬礦產 鐵、銅、鋁土礦、鎳、錫、汞、金非金屬礦產 金剛石、石墨、磷、石英巖水氣礦產 地下水、礦泉水、氦氣2.我國礦產資源概況特點 影響種類多,儲量豐富 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貧礦多,富礦少,共生礦多 利用難度大,開采成本高區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礦產資源空間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匹配,礦產資源遠距離運輸加重交通運輸壓力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質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材料。目前,我國稀土儲量、生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稀土產業鏈由原礦采選(上游)、冶煉分離(中游)和加工應用(下游)三個環節構成。讀2010—2020年我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稀土產量的比重狀況示意圖,回答1~3題。1.我國稀土產量比重不斷降低,可能的原因是我國( )。 A.稀土資源趨于枯竭 B.保護性開采稀土資源C.稀土產業鏈延長 D.稀土開采難度加大2.我國的稀土資源主要分布在( )。A.江西省的德興 B.湖南省的水口山C.內蒙古的白云鄂博 D.甘肅省的金昌3.目前,我國在稀土產業鏈中,具有明顯優勢的是( )。A.上游產業 B.下游產業C.中下游產業 D.中上游產業【答案】 1.B 2.C 3.D【解析】 第1題,我國稀土儲量減少,但未進入枯竭期;稀土產業鏈的延長與產量之間無必然聯系;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開采難度對開采量影響較小;我國稀土產量比重不斷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加強對稀土資源的保護﹐控制其開采量。第2題,我國儲量最大的稀土礦是內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省的德興為銅礦;湖南省的水口山為鉛鋅礦;甘肅省的金昌為鎳礦。第3題,目前,我國的科技實力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所以在稀土下游產業不占優勢;由于我國稀土原料充足,所以在稀土產業鏈的中上游環節占有明顯優勢。主題2 礦產資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情境1 美國實施礦產資源全球化戰略,建立了較為安全的資源供應系統。石油主要來自拉美和中東,鐵礦石主要來自加拿大、巴西和委內瑞拉,銅主要來自智利、墨西哥、秘魯和加拿大,鎳主要來自加拿大和多米尼加,錳主要來自南非和加蓬。日本既是礦產資源貧乏的島國,又是經濟大國,所需礦產絕大部分依靠進口。長期以來,日本實施“資源外交”,積極參與國外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比如投資勘探、合資開發、購買礦產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盡管是礦業大國,但也廣泛參與國際礦產資源開發。任務1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什么積極參與資源全球化戰略 【答案】 確保本國短缺的礦產資源正常供應,實現多區域多渠道供給。壟斷資源定價權,實現本國資源效益最大化,并借以成為實現國家其他戰略的抓手。控制主要資源為手段,獲取外交、經濟、軍事的話語權和優勢地位,增強國家競爭地位,最大限度地去實現總體利益。任務2 分析日本開展礦產“資源外交”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答案】 有利條件:資金雄厚;技術先進,加工能力強;礦產消費市場巨大;屬于西方七國集團,可參與西方資源全球化。不利條件:日本是島國,進口礦產依賴海運,因此必須保障海運通道安全;日本軍國主義歷史讓亞洲人民記憶猶新,阻礙了資源外交的實現;日本資源外交面臨其他資源消費大國的競爭。情境2 下圖為我國鐵礦石進口統計資料圖。任務1 說出我國鐵礦石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大概占比各多少 【答案】 澳大利亞和巴西為我國進口鐵礦石的主要來源國,兩國占比分別是62.18%、21.33%。任務2 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長期居高不下,會對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帶來哪些隱患 【答案】 由于鐵礦石是鋼鐵工業冶金原料,而鋼鐵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造船、通信、農業、汽車、交通等領域。我國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一旦進口量不能滿足需求或鐵礦石價格上漲,則將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影響國防安全。資源供給國際化——培育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情境 我國利用國外礦產資源的途徑主要有企業直接投資,建設海外礦山,包括購買礦山采礦權、經營權,進行海外風險探礦等;企業與其他國家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礦產資源;采用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開發海外礦產資源。任務1 我國充分利用海外礦產資源的前提條件有哪些 【答案】 企業自身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參與跨國競爭的能力,有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外部前提條件:一是海外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境外資源基礎;二是許多國家出臺鼓勵創業投資的政策法規,境外礦業投資環境趨于改善;三是礦業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和礦業融資困難;四是國家鼓勵境外找礦開礦。任務2 列表比較上述方式的利弊。【答案】 途徑 利 弊企業直接投資 可以有效地獲取資源和企業的所有權 投資大、風險大,需面對資源所在國政治經濟不穩定性風險,一般很難獨立完成經營自主權合作開發 節省投資,分擔風險,可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 資源所有權和經營權受限政府合作 融資阻力較小,風險較小 受兩國政府間的政策影響較大任務3 簡述我國積極推進利用國外礦產資源的戰略意義。【答案】 我國企業全球找礦,有利于緩解國內礦產資源不足的狀況,擴大礦產資源供給渠道,保障礦產資源供應安全。我國資源型企業走出去,有助于穩定礦產資源的價格水平,降低資源供應渠道的不確定性和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我國資源型企業“走出去”有助于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資源型跨國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我國的資源型企業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和提高國際競爭力。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的措施加大勘查力度,實現“開源” 我國國土遼闊,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探明率約為36%,在廣袤的國土下,還有大量礦產資源未被探明。因此,需要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進一步摸清家底健全政策法規,科學“節流” 我國對各類礦產資源,尤其是優勢礦產資源,應加強管理,制定和健全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等法律法規,使礦產的開發與生產更加有序規范,保障國家礦產資源供應“平時不亂(價格穩定)、關鍵時不斷(供應可靠)”,打擊非法盜采、走私礦產資源等行為完善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儲備體系 當前,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與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著力推進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一方面儲備稀土、鎢、煤炭等相對優勢的礦種,另一方面儲備銅、鋁、鐵、錳、鈾等相對短缺的礦種。協調好政府、企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完善礦產資源儲備體系推進資源供給國際化戰略 在合理開發利用國內礦產資源的同時,我國堅持和平共贏與互利互惠的資源外交方針,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緩解國內資源缺口,不斷提高利用國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以市場換資源,以資金、技術換資源,以資源換資源等方式,積極參與國外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建立國外礦產資源穩定供給基地,實現礦產資源國際化戰略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礦產資源開采方式相對粗放,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開采一種礦產拋棄共生、伴生礦產等現象較多,同時造成土地破壞,加劇水土流失,污染礦區的地下水、大氣,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不足40%,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是我國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必由之路思維拓展 影響礦產資源安全的因素資源安全問題的發生是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資源稟賦、資源生產與供給能力、資源消費需求,其中資源稟賦指資源類型、數量、質量、分布等總體狀況。具體分析如下:影響因素 制約條件 影響表現 具體內容資源稟賦 受制于礦產資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礦產資源供給數量達到極限或不穩定造成礦產資源絕對短缺 可開采礦產資源減少乃至枯竭;礦產資源波動幅度超過安全范圍資源生產與供 給能力 受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條件制約 技術不足或經濟、社會成本過高 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和經濟能力不足;跨區域調配礦產資源工程的技術風險和區域沖突;礦產資源貿易的市場、經濟和運輸風險資源消費需求 受人類對礦產資源消費的數量和質量需求影響 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超過礦產資源供給能力而造成的礦產資源相對短缺 人口增長造成的短缺;消費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消費質量標準提高造成的短缺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穩定是國內經濟循環暢通的保障,也是國內國際相互融合的關鍵。我國銻礦資源豐富,卻將其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位于湖南的冷水江市是全球最大的銻礦產地,被稱為“世界銻都”。讀銻礦全產業鏈示意圖,回答1~2題。1.將銻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銻礦供應鏈發生中斷B.實現銻資源領域安全可控C.推進銻礦產業鏈綠色發展D.主導銻礦上游產業鏈發展2.為提升冷水江市在全球銻產業鏈中的地位,該市最應該( )。A.加大銻礦開采 B.提升生銻品質C.提高銻礦價格 D.加大技術研發【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由材料可知,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穩定是國內經濟循環暢通的保障,也是國內國際相互融合的關鍵,其具有戰略意義。銻資源領域安全穩定是國內經濟循環暢通的保障,所以將銻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其主要目的是實現銻資源領域安全可控;防止銻礦供應鏈發生中斷,是其原因,但不是將銻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推進銻礦產業鏈綠色發展是發展銻礦產業應注意的問題,而不是將銻列入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銻礦的上游產業主要是原料導向型的開采業,其附加值低,應發展銻礦的下游產業鏈,延長其產業鏈,提高其附加值。第2題,根據資源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提高銻產業的地位不能依靠加大銻礦開采、提升生銻品質和提高銻礦價格,而應該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隨堂檢測】 近年來,由于濫采賤賣,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比重已降至30%以下,我國稀土資源面臨“縮水”,亟待保護。據此回答1~2題。1.我國稀土資源“縮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濫采賤賣 ②地方在利益驅使下無計劃大肆開采 ③開采中浪費嚴重 ④恢復耕地占用礦產用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分析可知,我國稀土資源“縮水”的主要原因有濫采賤賣、無計劃大肆開采和開采中浪費嚴重等,①②③正確。2.我國礦產資源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A.多伴生礦,易于綜合利用B.礦產資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區域性礦產基地C.礦產資源豐富,但資源不能配套D.有色金屬礦、煤及一些非金屬礦儲量豐富【答案】 D【解析】 A、B、C三項所述是我國礦產資源的劣勢。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3~4題。3.該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有( )。①資源儲量減少,某些資源面臨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③農業生產規模小,產品商品率低 ④環境污染嚴重,企業轉型困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有利于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A.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產業升級B.禁止開采煤炭、石油,全面發展核能C.重點發展輕型工業,實現產業轉型D.發展交通,全面利用區外資源以保護本地資源【答案】 3.B 4.A【解析】 第3題,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隨著資源的不斷開采,資源儲量減少,某些資源面臨枯竭,①正確;該區域水土流失加劇,黑土肥力下降,②正確;該區域重工業所占比重較大,大型傳統工業所占比重較大,所以環境污染嚴重,企業轉型困難,④正確;該區域人少地多,農業生產規模大,產品商品率高,③錯誤。第4題,該區域可持續發展需要改造傳統工業,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產業升級;該區域煤炭、石油資源豐富,禁止開采煤炭、石油,全面發展核能不現實;產業轉型不是簡單的重點發展輕工業,關鍵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重工業的產業升級;該區域資源豐富,全面利用區外資源以保護本地資源,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總量不斷增加。目前,動力電池的回收方式有兩種:一是元素回收,用于提取稀缺的鈷、鎳等重金屬資源;二是梯次利用,形成小型電池,用于低速電動車、電動工具、太陽能路燈、儲能裝置等領域。截至2020年年初,我國經營范圍含“電池回收”的企業數量約有3 000余家,但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的只有22家,小作坊占比較大。據此回答5~7題。5.電池企業較少使用元素回收的重金屬作為原料,其主要原因是( )。A.重金屬價格高 B.原材料供應過剩C.回收工藝復雜 D.回收品運輸不便6.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能夠( )。A.消除環境污染B.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C.增加回收成本D.實現能源的循環再利用7.我國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的回收企業數量較少,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原料 B.市場 C.政策 D.技術【答案】 5.C 6.B 7.D【解析】 第5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動力電池退役的數量不斷增加,而電池中金屬純度一般高于原礦,但動力電池回收成本高,特別是濕法工藝,成本更高,較少使用元素回收的重金屬作為原料并不是因為重金屬的價格高。重金屬資源屬于稀缺資源,原材料供給并不過剩。目前,電池類回收品在運輸中并無特殊和專屬車輛,電池的體積和重量并不大,運輸較為便利。第6題,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是指把原本的電池變成小型電池,并不會消除環境污染,“消除”錯誤。原本的動力電池是被淘汰的,現在把它變成小型電池,屬于資源的再次利用,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梯次利用后的產品可用領域較多,且難度并不大,并未增加回收成本。梯次利用并不是能源的循環利用,此類重金屬資源仍屬非可再生資源。第7題,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較快,動力電池退役比較多,原料較為豐富。隨著我國能源緊張不斷加劇,對新能源的電池需求不斷增大,市場規模大。我國政府對新能源產業和電池產業政策扶持較多。動力電池回收成本高,特別是濕法工藝,相關工藝技術要求較高,我國目前并不具備相關方面工藝技術,使得符合行規的回收企業數量較少。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