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擬人化的動漫形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了解什么是擬人化,掌握擬人化的繪畫方法。感受與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點。通過表現擬人化的卡通形象,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增強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藝術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學會擬人化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動物、植物、物品等。通過欣賞、設計等學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重點:感受與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點,掌握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教學難點:通過擬人化的創作手法塑造與表現出擬人化的卡通形象作品。教學準備:教具:課件、學生優秀作品、學具:水彩筆、繪畫紙、鉛筆教學活動: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準備上課今天老師在上課前想先帶同學們去參加一個有趣的聚會,同時老師還邀請了很多的特殊人物來參加,現在就請同學們一起到卡通王國去漫游一下。問:想一想,你們看到了那些特殊的人物(卡通形象)?它們的可愛之處是什么呢 學生積極回答:看到了米老鼠、孫悟空、唐老鴨等等,它們的可愛在于它們都是擬人化的。二、分析探究、討論總結有哪位同學可以用你學過的語文知識來解釋一下什么是擬人化?學生積極思考回答。教師總結:所謂擬人化,就是指把非人類的東西加以人格化,賦于他們以人類的思想感情、行動和語言能力。用畫人的方法來畫動物、植物或物品,這就是擬人的畫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畫擬人的卡通形象。引出課題《擬人化的動漫形象》。1、無論是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還是勇敢機敏的黑貓警長,這些卡通形象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正是因為設計者們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才讓它們擁有像人類一樣的表情和動作,使的它們更具有人情味、更加可愛、有趣、幽默。2、下面我們在來看幾個卡通形象,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卡通形象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討論分組,教師參與,并小結:(1)造型夸張、變形,突出性格特征。(2)表情、動作擬人化。(3)色彩大膽、鮮亮、明快。3、出示準備好的課件,對比展示。問:怎樣才能將卡通形象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出來呢?結合事物本身的特點進行擬人化的畫法:添加五官表情、添加四肢動作、添加衣服鞋帽。 學了這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繪制一個擬人化的卡通形象呢?就讓我們來舉辦一個“擬人化的卡通明星”設計大評比,比比看!誰設計的卡通形象是聚會里的明星人物!三、學生創作、教師輔導作業要求:(1)以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及一些動物為基礎,創作擬人化的卡通形象。(2)注意造型要夸張、變形,突出性格特征。(3)突出卡通形象生動有趣的一面。(4)色彩要鮮艷、明快(也可以用柔和、協調的顏色)。學生體驗創作教師巡視輔導。四、小結點評請每個小組推選一件最具有創意的作品,、引導學生對作業進行評述,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后拓展:學生們找找生活中卡通形象的運用。資料庫:1、卡通、漫畫常用的表現手法比喻:通過具體的事物來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使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更明白、更鮮明、更具體、更生動、更具有實感性。雙關: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雙重含義,再且雙重含義的題目點出來,它即是語言藝術又是造型藝術。雙關運用的得當能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作用。對比:是把兩種或多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使各自的形象、特點更加鮮明突出。含蓄:就是把主題隱藏起來,不讓人一眼看穿,讓人們去想象、去尋找,去咀嚼。借用:是把不屬于自已的東西拿來使用,借用之處,往往是畫面的趣味中心,也是作品的點睛之筆。借用不僅要用得新,用得奇,為人們所意料不到,借用還要用得恰當,用得貼切,要符合畫面立意的需要。相似:相似是甲事物(包括形象、特征、情節、場面)象乙事物,乙事物又象甲事物。把甲乙二者的位置互換,來個“移花接木”,“偷梁換柱”,常常會產生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夸張:是卡通、漫畫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法。把事物擴大是夸張。把事物縮小,是夸張。把事物變形,也是夸張。夸張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突出,使畫面產生更強的形式感和幽默感。巧合:巧合在生活之中時有發生,生活中巧合的事和現象常常引人入勝,令人捧腹,忍俊不止。卡通、漫畫中運用巧合的手法,可以增加情節的趣味性,可發以使形象更鮮明,更簡潔,巧合運用的好,可以產生很強我諷刺和幽默效果。誤會:誤會是卡通、漫畫、喜劇、相聲、小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它能夠使情節更富有戲劇性和幽默感。誤會往往是給人以“是”的感覺,而后又否定之,達到“以奇制勝”、“妙不可言”、“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