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監測四年級數學試題(時問:90分仲滿分:100分)題號三四五合計等級分數一、反復比較,謹慎選擇。(把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號里)(10分)1.在計算器中,下面()鍵可以用來開機?A.CEB.OFFC.ON2.樂樂家離新華書店800米,他從家去書店,每分鐘走a米,4分鐘后離書店還有()米.A.800-8B.800-4aC.4a3.下面哪個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擬A.24×(5+12)=24×17B.36×(4×6)-36×6×4C.(4+5)×20-4×20+5×204.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4分米、6分米,第三條邊一定比()分米短.輸A.8B.9C.105.過梯形的底邊上的一個點畫高,最多能畫()條。A.1B.2C.無數二、用心思考,正確填寫。(27分)6.用計算器計算39×47時,按“O/C”使打開計算器,先輸入(再輸入(),接著輸入(),然后按“”健屏慕出現結果。7.大客車每小時行血千米,小汽車每小時比大客車多行20千米。+20表示陽();大客車3小時行的千米數是():小汽車2小時行的千米數是().8.實驗小學四(1)班參加植樹周活動,5天一共植樹x探。如果平均每天植樹y棵,那么y-();當x-50時,y=().異9.(84+68)+32-84+(68+32)運用的運算律是(10.在一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639-128-72-639-(+)(mtn)×25·_×25+×25四年級數學試題弟】頁共4頁11.右邊這道豎式計算題,先算(×)·(),再算()=(),最后(35在這個計算過程中運用的運算律是:().×1212.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70236×3+236×7351×153+m×47420= ×( + )= ×( + )13.木頭桌子搖晃了,常在桌子下邊斜著釘木條,這是運用三角形的()特點,學校伸縮門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14.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個頂角是80°,它的一個底角的度數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是35°,另一個銳角的度數是(.15.寫出能單獨可以密鋪的一個平面國形(),寫出不能單獨可以密鋪的一個平面圖形(三、認真審題,熟練計算。(28分)16.口算(10分)40×20-0÷77-320÷8=25×9×4360÷((3×2)-2×44-461-110-25×40-46×9+46-78+56+44■17.能簡算的要使用簡便算法。(18分)260+175+140+25125×32×25760÷5÷2258×49-58×4965×299+6533×199四年級數學試題第2頁共4頁四年級數學評分意見及部分參考答案一、反復比較,謹慎選擇。(把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號里)(10分)C B C C A二、用心思考,正確填寫。(每空1分,共27分。)6、 39 × 47 7、 小汽車的速度或小汽車每小時行駛的千米數 3m 2×(m+20)8、x÷5 10 9、 乘法結合律 10、 128 72 m n (共2分)11、 35×2=70 35×10=350 70+350=420 乘法分配律12、 236 3 7 m 153 47 (每空1分) 13、 穩定性 易變形 14、 50° 55°15、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均可 圓、五邊形均可三、認真審題,熟練計算。(28分)16、口算。答案略(每題1分,共10分。)17、能簡算的要使用簡便算法。(每題3分,共18分。)600 100000 76 9800 19500 6567評分建議:計算過程正確計1分,只寫最后得數計0分,不簡便計算不得分。四、心靈手巧,細心操作。(7分)說明:凡不使用鉛筆、尺子畫圖一律不計分!18、(每題1分,共3分) 畫圖略19、(每題2分,共4分)(1)畫圖略 (2)形狀變了或者面積變了 周長不變(合理即可)走進生活、解決問題。(28分)20、(共6分)(1)6+a (1分) (2)(6+2a)元 (2分)(3)6+3a=30 (3分)22、(共4分)(113+87)+134=334(人)評分建議:列式正確得2分,全對得4分,錯寫或不寫“單位名稱”扣0.5分、不寫或錯寫“答句”扣0.5分。(每種方法各3分,共6分)方法一:25×24=25×4×6=100×6=600 方法二:25×24=25×8×3=200×3=600(線段圖2分,列式正確2分,全對得6分)線段圖略。(105+95)×3=600(千米)(每題各2分,共6分)180°-(30°+40°)=110° 鈍角三角形 180°-60°×2=60° 等邊三角形180°-(50°+40°)=90° 直角三角形一年級數學試題 第3頁(共4頁) 一年級數學試題 第4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數學評分意見及部分參考答案.docx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監測四年級數學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