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信息課題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教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書 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課時 第 3 課時授課教師 授課對象 高二年級課程分析課標要求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課標分析 本條標準要求學生理解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并能夠運用圖表,說明不同尺度大小的地域分異規 律。首先,在地域差異這一部分,既要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地域差異存在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又要從 內因與外因兩個角度明確其形成原因。其次,從大陸尺度來看,地域分異存在規律,需將不同地域 的差異表現與分異成因、規律結合起來認知。最后,從較小和更小的尺度上認識垂直地域分異與地 方性地域分異,全面理解差異性的內涵。學習內容 本節共分為兩個課時,第 1 課時的學習內容為地域差異以及陸地地域分異規律學習目標 1. 通過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觀照片等資料, 說明地域差異的表現。(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2 .結合實例,從物質遷移、能量交換的角度說明地域差異的根本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3. 結合實例, 說明從赤道向兩極、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及表現(培養學生的地理實 踐力與人地協調觀)學習重點 1.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及其成因 2.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及表現學習難點 地域分異規律的成因教學策略 1.講授法 2.案例教學合作探究 3.活動教學合作探究學習過程環節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金雞山茶園已經 學習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知道了自 然環境中的各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 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不斷的進行 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但是不同的 區域, 自然環境各要素物質遷移和能 量交換的特點不同,這就是我們今天 要學習的第二節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 性 回顧所學,為新課學習做 好準備。 明確教學內容的 前后聯系, 并引出 新課內容承轉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視頻(播放視頻大美中國)新課學習 自然環境 的地域差 異性是普 遍存在的 1.通過這個視頻我們可以領略到 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我們也能清晰 的感受到我國不同的區域所呈現的自 然景觀的差異,換句話說自然環境的 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 觀看視頻,思考 通過視頻了解我 國不同區域自然 景觀的差異既能 感受祖國的大好 河山, 產生民族自 豪感同時又直觀 感知 自然環境 的 地域差異性是普 遍存在的承轉 那我們不禁會想:自然環境地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新課學習 地域差異 形成的原 因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組圖片,(展示: 熱帶雨林景觀和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案例分析 1 中的兩個問題 1、比較熱帶雨林地區與亞寒帶針 葉林地區太陽輻射的差異。 2、太陽輻射的差異對兩個地區物 質遷移、能量交換產生了怎樣的影 響? 待同學們都搞清楚了前兩個問題,再 來展示第三個問題: 3.通過以上兩個問題我們能得出 什么結論? 思考,討論,回答: 熱帶雨林地區的太陽 輻射比亞寒帶針葉林地區 的太陽輻射更多 太陽輻射更強的熱帶 雨林地區, 蒸發更加旺盛, 水循環,生物循環強烈, 降 水更多,水熱條件都優于 亞寒帶針葉林地區,土壤 肥沃,植被茂密,所以呈 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 太陽輻射的差異導致 不同地區物質遷移和能量 交換的差異,進而形成不 同的自然景觀 通過案例分析 1 中的三個問題讓 同學們分析出太 陽輻射的差異導 致物質遷移和能 量交換的差異, 進 而形成 自然景觀 的差異承轉 除了太陽輻射,距海遠近也對自然景觀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接下來請同學們再來看一組 圖片,還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案例分析 2 中三個問題:新課學習 地域差異 形成的原 因 1、比較我國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 海陸位置差異及干濕狀況差異。 2、干濕狀況差異對兩個地區的物 質遷移、能量交換產生了怎樣的影 響? 3、那么通過這個案例, 我們又能 得出什么結論呢? 總結: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相 信大家已經學會了如何去分析區域差 異的原因,首先是不同地區太陽輻射 量,距海遠近的差異,進而引起了物 質遷移和能量交換的差異,最終形成 地域差異,其中太陽輻射量和距海遠 近是外部條件,物質遷移,能量交換 是內部條件,根本原因。 思考,討論,回答: 我國北方地區更靠近 沿海,氣候更加濕潤,而 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 氣候干旱。 北方地區氣候濕潤, 太陽輻射更多的用于蒸 發,水循環強烈,外力作 用以流水作用為主,土壤 肥沃,植被茂密,而氣候 干旱的西北地區太陽輻射 更多的轉化為風能,風力 作用為主,土壤貧瘠,動 植物種類和數量相對較 少, 最終形成不同的景觀。 同一緯度地區,由于 距海遠近的不同,導致不 同地區物質遷移和能量交 換的不同,進而形成不同 的自然景觀 通過案例分析 2 中的三個問題讓 同學們分析出距 海遠近的差異導 致物質遷移和能 量交換的差異, 進 而形成 自然景觀 的差異 最終師生共 同總結出地域差 異的形成原因承轉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域差異表示的空間范圍卻有所不同新課學習 地 域 差 異 還表現在 不 同 的 空 間尺度 請同學們看這三張圖片,你能說 出這些圖片具體表示的是什么樣的地 域差異嗎? 展示全球氣溫分布圖,陸地自然帶分 布圖,山地陰坡,陽坡分布圖 待同學們回答出第一個問題后,緊接 著提出第二個問題:2、這三幅圖中的 地域差異體現的空間范圍相同嗎?如 果不同,孰大孰???這說明了什么。 思考,回答: 這幾幅圖表示的具體 的地域差異, 分別是溫度帶 的差異, 陸地自然帶的差 異,山地陰坡和陽坡的差異 這三種地域差異表示 的空間范圍是不同的, 其中 表示范圍最大是溫度帶的 差異,其次是陸地自然帶的 差異, 最后是山地陰坡, 陽 坡的差異。 說明了不同的地域差 異體現在不同的空間范圍, 用教材中的話說就是自然 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 的空間尺度上 通過讀圖思 考讓同學們在感 受不同的地域差 異的同時明白地 域差異還表現在 不同的空間尺度承轉 經過第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空間尺度的地域差異無處不在,那么這些地域差異是雜亂無 章的嗎,還是有規律可循?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二部分陸地地域分異規律的學習新課學習 陸地地域 分異規律 為方便研究陸地地域差異,地理 學家將陸地按照自然環境的差異性, 劃分為一系列的帶狀區域,稱之為自 然地帶,這就是世界陸地自然地帶分 布圖。 請同學們結合這幅圖,以小組合 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下面的活動: 1.請將這些具體的自然景觀照片 粘貼在與其對應的陸地自然帶之上。 (對應時要求在非洲和亞歐兩大洲上 對應) 待學生粘貼完之后,適時拋出第二個 問題: 2.同學們在粘貼的過程中發現陸 地自然帶在分布上(延伸與更替方向 上)有什么規律呢? 3.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哪些自然 帶可以橫穿整個陸地呢?哪些自然帶 又不可以?它們具體又分布在什么緯 度地區。(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 4.那中緯度地區自然帶在分布上 (延伸與更替方向上)有沒有規律 呢? 思考,討論,回答: 陸地自然帶在分布上 存在東西向延伸南北方向 更替的規律 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 分異規律 思考,回答: 低緯度的熱帶雨林 帶, 以及高緯度的亞寒帶 針葉林帶,苔原帶可以, 而中緯度地區則不行,在 大陸東岸分布著亞熱帶常 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 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在 大陸西岸則分布著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和溫帶落葉 闊葉林帶 從沿海到內陸依次呈 現出森林帶,草原帶,荒 漠帶的變化,陸地自然帶 在分布上存在南北向延伸 東西向更替的規律 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 分異規律 通過小組合作探 究, 提高了同學們 合作學習的意識 和能力, 同時也經 過同學們的共同 努力把陸地地域 分異的兩大規律 總結出來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首先通過視頻感受到自然環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異,然后通過兩個案例分析,明 白了自然環境差異形成的原因,是外部條件太陽輻射, 距海遠近等和內部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共同作 用的結果,緊接著我們利用幾幅不同地域差異圖的比較知道了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具有不同的空間尺 度,最后我們重點分析了陸地地域分異的兩大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到內陸 的地域分異規律,在下節課我們將和曾老師一起,在攀爬白馬尖的過程中繼續學習較小尺度下的垂 直地域分異規律和地方性分異規律。板書設計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一、地域差異 1、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 2、自然環境差異性的原因 3、自然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 二、陸地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2、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作業設計1、請結合下圖繪制陸地自然帶模式圖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評價目標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結合實例,說 明從赤道向兩 極、從沿海向 內陸的地域分 異規律的表現 能繪制出比較明顯的幾 種自然帶的分布 大部分自然帶的分布都 能夠準確的繪制出來 能準確無誤的繪制出 所有自然帶的分布位 置 不僅能準確無誤的 繪制出所有自然帶 的分布位置, 還能夠 理解它為什么分布 在這個位置, 以及各 個自然帶彼此之間 的關系, 以及分布規 律2、請同學們結合課上分析地域差異原因的思路和方法,分析陸地地域兩大分異規律形成的原因。評價目標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結合實例, 說 明從赤道向兩 極、從沿海向 內陸的地域分 異規律的成因 知道從水熱兩個方面來 分析兩大陸地地域分異 規律 懂得從地域差異形成原 因角度去分析陸地地域 兩個分異規律,但分析 得不透徹和全面 能根據地域差異形成 原因的思路,從外部 條件和內部原因兩個 方面準確,全面透徹 去分析陸地地域兩個 分異規律 不僅能準確, 全面, 透徹去分析陸地地 域分異的兩大規 律,并且能夠將這 種分析思路和方法 應用于各種不同地 域差異的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