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二語文晨讀材料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每周成語1.安邦定國:邦:泛指國家。使國家安定鞏固。2.安于現狀:安:習慣,滿足。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愿改變,不求進取。3.按兵不動:指揮官命令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戰機。指接受任務后卻不執行。4.風燭殘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5.暗香疏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后被用為梅花的代稱。每周名句1.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2.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期,而是心靈的一種狀況。——塞涅卡3.人生如戲,生命是舞臺,讓每個人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且讓每個人都好好走過有意義的一趟。4.人憑借思考而能變成神。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劇收場。5.理想如晨星,——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茲每周古詩文名句積累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3.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每周名人勵志故事轉彎有一位農民,從小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著,堅持每天寫作500字。他將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章滿懷希望地寄往遠方的報紙雜志。可是,好幾年過去了,他從沒有只字片言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終于在29歲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總編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于狹窄,生活經歷也顯得相對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卻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這位農民叫張文舉,現在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簡評]也許,我們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天也不會虧待那些曾經并正在努力的人。每周美文桂花雨(節選) 琦君中秋節前后,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墻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兩大片曠場,沿著圍墻,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檐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盡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樹那么有姿態,笨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它不與繁花斗艷。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么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故鄉是近海縣份,八月正是臺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臺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凈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